动眼神经损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第三种疼痛成因探明受脑神经回路变化
TUhjnbcbe - 2022/8/15 8:45:00

据日本《朝日新闻》11月8日报道,近来的研究表明,即使没有明显的身体损伤等原因,有些疼痛也会持续很长时间,这其实是受脑神经回路变化的影响。国际疼痛学会提出了“第三种疼痛机制”的说法,今年秋天,日本疼痛学会等国内8个疼痛专业学会共同决定,将此种疼痛命名为“痛觉变异性疼痛”。名称的确定明确将此类疼痛与其他类型的疼痛区别开来,有望助力对症疗法的研究。

一直以来,疼痛的发生主要被解释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受伤或炎症导致组织受损,发出疼痛信号而引起的“侵害接受性疼痛”。另一种是因手术、事故、脑中风等损伤神经而引起的“神经障碍性疼痛”。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被不符合上述两种情况的疼痛所折磨,即使检查疼痛部位,也找不到异常的原因,在诊疗过程中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处境。

国际疼痛学会在年提出一种导致疼痛的机制,即由于各种因素,从脊髓到大脑产生疼痛的神经回路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疼痛或对疼痛过度敏感。在日本国内,去年秋天成立的日本疼痛相关学会也联合设立了专门用语委员会,并在今年秋天将此类疼痛命名为“痛觉变异性疼痛”。

报道称,这类疼痛与对疼痛的恐惧、不安、愤怒和压力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受它们影响,神经回路发生变化,使痛感延长甚至加重。有些人还会在传统两种疼痛机制引起的疼痛持续的情况下,出现“第三种疼痛”,变得更加难以治愈。

这种大脑内部的变化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成像技术的运用中得以逐渐明朗,该技术能够发现大脑活动对应的活跃部位。

担任专门用语委员会委员长的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疼痛脑科学中心主任加藤总夫认为:“以压力、心理因素影响为契机,大脑的活动出现变化,脑本身制造了疼痛。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种机理,也就能够更轻松地面对疼痛了。”想要研发对症药物必须明确治疗的对象,确定了第三种疼痛类型的名称也有望为相关药物的研发起到助推作用。

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在今年一篇聚焦慢性疼痛的报道中列入了“痛觉变异性疼痛”的不同病症,包括导致全身疼痛的纤维肌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部不适的肠易激综合征,以及腰、膀胱、骨盆等部位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报道指出,与单独出现疼痛症状不同,上述病症多数情况下还伴有疲劳、睡眠障碍、认知障碍、对光和声音刺激过敏等问题。

(参考信息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种疼痛成因探明受脑神经回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