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改良张力带技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TUhjnbcbe - 2022/6/7 20:12:00
合肥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897.html

来源/《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作者/医院手一科李春江

尺骨鹰嘴骨折是上肢常见关节内骨折,如骨折分离移位较大,切开复位内固定是较理想治疗方法。其中传统张力带固定是常用方法,但钢丝拧紧加压力量有限,且操作中易出现折弯、扭曲、绕结及断裂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改良张力带技术,并于年1月-年3月用于治疗41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39岁。左侧22例,右侧19例。致伤原因:摔伤25例,交通事故伤12例,打击伤4例。横形及斜形骨折26例,粉碎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9例。按Mayo临床分型标准:Ⅰ型4例,Ⅱ型31例,Ⅲ型6例。Thompson试验均呈阴性。受伤至手术时间3h~7d,平均2.5d。

1.2手术方法

患者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取仰卧位,行肘后长弧形切口,逐层切开显露尺骨鹰嘴骨折端,清理关节内血凝块及小碎骨块等。对于横形及斜形骨折直视下复位后,以直径2.0mm普通克氏针及7cm×2cm的带孔克氏针行双皮质贯穿固定。于骨折远端尺骨干偏背侧适当位置横行钻孔(图1a、b);取直径0.8mm卢氏钢丝折成双股,折弯处套入普通克氏针尾端,然后将双股钢丝绕经尺骨背侧达骨折远端对侧,穿过骨隧道呈“8”字返折后插入带孔克氏针的针孔内,适当拉紧钢丝后旋转带孔克氏针,将钢丝紧密缠绕在克氏针上,至骨折端加压力量足够即可(图1c、d);然后将普通克氏针尾端折弯并锤击嵌入骨质,带孔克氏针于易折线处折断(图1e、f)。对于粉碎性骨折,将粉碎骨块先用克氏针固定呈两部分,再采用上述方法固定。

图1手术操作示意图a骨折端固定,尺骨干钻孔b侧位显示双皮质固定c钢丝“8”字固定后旋转加压d旋转加压局部放大e处理针尾f术后效果

1.3术后处理

术后用吊带将患肢抬高,常规应用抗生素抗炎治疗。术后次日即开始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逐渐增大角度。

2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尺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4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1个月,平均17个月。克氏针及钢丝断端未对周围组织造成激惹,均无钢丝断裂发生;术后无骨折移位、再骨折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8周,平均6.9周。术后12个月根据Broberg-Morrey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29例,良12例,优良率%。见图2。

图2患者,男,37岁,摔伤致右尺骨鹰嘴闭合骨折(MayoⅡ型)a术前X线片b术后8周X线片c术后19个月肘关节功能

3讨论

尺骨鹰嘴骨折成人多见,除小块撕脱骨折外,大多波及关节面,属关节内骨折,需要手术治疗。采用张力带固定操作简便,疗效好。但传统张力带固定方法是用钢丝钳牵拉并拧紧钢丝加压,存在一些不足:拧紧钢丝的强度不能准确控制,如术中用钢丝钳拉紧并旋转钢丝的强度不足,骨折端加压强度差,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或早期功能锻炼后骨折端会发生移位;在拧紧钢丝过程中也可能将钢丝拧断,延长手术时间;在后期功能锻炼过程中也有钢丝断裂风险,影响功能恢复;而且钢丝在鹰嘴近端嵌压肱三头肌腱,不能紧贴骨面,固定不确实,使钢丝对肌腱造成切割,导致固定失败。

改良张力带技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操作及加压原理:钢丝返折端套过普通克氏针针尾,经过骨折远端骨隧道后“8”字返折至带孔克氏针,穿过针孔,适当拉紧并剪掉多余的钢丝,缓慢旋转带孔克氏针,将钢丝紧密缠绕于带孔克氏针针杆上,类似于绞盘原理,用缠绕的方法将钢丝拉紧,达到对骨折端加压的目的。

该技术优点:①利用绞盘原理,缠绕钢丝方式加压,力量强大可控,优于临床常用的钢丝拧紧加压方法;②钢丝在克氏针针杆上进行缠绕加压,钢丝不易折断,也避免了术后功能锻炼过程中钢丝断裂的风险;③克氏针不脱落;④2枚克氏针针尾之间与钢丝两端接触,钢丝贴近骨面,加压作用确实,无嵌压肱三头肌腱及切割肌腱止点问题;⑤制作工艺简单,术中操作方便。

注意事项:①由于缠绕钢丝加压力量强大,旋转带孔克氏针时速度不宜过快,可用可调速电钻或克氏针钳钳夹手动缓慢加压;②妥善处理克氏针及钢丝尾端,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激惹。

综上述,改良张力带技术加压力量强大、可控,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疗效较好。对于改良张力带技术与传统拧紧钢丝加压方法在生物力学方面的异同是下一步研究方向。

回复学术

1
查看完整版本: 改良张力带技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