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变神针龙手显奇效
——中医奇人陈守龙诊室奇遇记
辛丑夏秋之交,经中国好医生陈守龙主任的针灸推拿治疗,我幸运地渡了人生一劫,告别了肩痛“针扎”的日子。两个多月的求医之路,煎熬而漫长,幸福又短暂。
薄雾愁云茫然求医
年的暑假前夕,肩痛多日,经核磁共振查出患二级肩袖损伤,心中甚是焦虑。经好友静和平的关心催促,我决定看医生。
咨询第一位是骨科资深医生L,是静的先生的朋友。他很热情,一见我就拎起左胳膊旋转摇晃后问:“有何感觉?”“没感觉!医生,我是右肩有问题!”他又简单地拧了下我的右胳膊:“先用药一个疗程,不见效就找我做手术!”“啊?!”“小手术!我周一在门诊,其他时间都在住院部,需要打我电话!”说完在纸条上给我留了号码。
心中充满感恩,可我怕痛,也不愿意在那带来自信的美肩上留下疤痕,于是暗寻他路。经H领导的热心推荐,我如获至宝般得到楚州祖传秘方膏药,听说有奇效,祖传人J医生建议我坚持敷一个月,然后该干嘛干嘛,一年后自会痊愈。
接下来就要放两个月的暑假,治病时间充足,我信心满满。为了提高疗效,我坚持“双管齐下”,边服西药边敷膏药。
坚持了一周左右,肩痛不但未见好转,反日益加重,每次深夜,胳膊疼痛难忍,放哪儿都觉得不舒服,睡眠受到严重影响。后来,肩关节渐渐不能动弹,胳膊外展很痛,洗脸时只能“脸找手”,穿衣吃饭困难,生活自理成了问题。
肩痛、焦虑、失眠、厌食,成天围绕着我,感觉“生无可恋”。
有一天午休,醒来时突然想到同事提起过中医,何不去试试?我索性起床走进了附近社区诊所的中医馆。
悄悄走进诊室,偶见三三两两的病人,一个高个儿帅气的医生正在为病人针灸拔火罐,身边办公桌上堆满了中医用书。医生见我进来,先仔细地看了核磁共振报告,聆听我介绍病情,然后耐心地摁压我的肩周,寻找病根与痛点,当我反应强烈的痛处,他就扎上几针。
看到医生的专注认真劲儿,我欣喜地想:小诊所有小诊所的好,医院级别再高,医生医术再高明,但看病时排了半天的队,好不容易叫到号,和医生还没说清病情就被打发走了。这儿病人少,医生又那么爱学习,没准儿更尽心。一想到轻松捡了个“VIP”待遇,心里乐滋滋的。
第二次就诊,医生依然是在摁压中找痛点,边摁边说:“你的肩到处是伤,还是严重的!”我慌张地问:“能治好么?多久能好?”“这得边治边看,半年有起色就不错了!”接着又说:“伤愈合后,医院等地方做康复训练,估计也需一年半载!”
有时候,发现他遇到问题会用手机上网搜一搜,或到书上查一查。我感觉有点不靠谱,难道中医真是“治不了病,伤不了命”的江湖骗子?千万别越治越严重!我索性退了款,放弃了治疗。
最美邂逅幸遇明医
还没做好思想准备,突然变成残肩!看到身边的人肩部灵活自如,象有“特异功能”似的,好生羡慕。
年7月中旬,经发小介绍,我接受了陈守龙主任的针灸治疗。
或许,针灸治病真需靠缘份。
记得当时第一次见陈主任,我茫然又充满期待地连问两个问题:“能治好吗?”“需要多久?”陈主任自信又肯定地回答:“能!”“差不多要3-6个月!”
中
医
我半信半疑地接受了针灸治疗。
起初,肩关节冻结得厉害,每次针灸后,陈主任推拿时要进行肩关节功能恢复拉伸,几次痛得我失声哇哇大叫,还好忍住没哭。医院回家,路上一边开车,一边眼泪哗哗地胡思乱想:针刺痛、拉伸撕痛、深夜病痛,这样的日子是三月半载,还是一年两年?真不知何时是个头!本已骨瘦如柴,估计不等病好已不成人形了!说真话,寻短见的心都有。
最让我揪心的是推拿后的拉伸,疼痛难忍。
有一次,陈主任提起我胳膊,我忍不住条件反射地缩了回去,求饶道:“今天别拧好吗?让我缓缓!”他听后严肃地说:“治病别给我提条件!”嘴上虽那么硬,手下仍“留了情”。
庆幸的是,痛不是白挨的。每次短暂的疼痛后,肩关节滑囊活动范围和灵活度都比前一天更好。看到明显疗效,给我增添了许多信心。特别见到了一位六十多岁的姐姐,带她老公来看病的。她说她原来病情比我严重多了,两个肩都一动不能动,陈主任做了“小针刀”手术,每天坚持针灸,配合自我锻炼,很快全部康复了。她还现场做了几个上举后展的高难度动作给我看。
陈主任笑着调侃道:“你现在相信能治好了吧?”“嗯!我会加油的!”
“小针刀”是啥玩意儿?这么神奇!
经病友介绍,“小针刀”是和银针差不多的微创手术刀,做了“小针刀”手术,病程短,疗效快!
“我需要做‘小针刀’不?”这么好的效果,为何不给我用上?于是赶紧问了陈主任。“觉得你的情况不需要,我治病坚持的原则是能不动刀就不动刀,把对肌体的伤害减少到最低。再小手术也会伤筋骨的!”“哦!好的!”
我心生纳闷,肩袖几块肌肉损伤,水肿严重,肩上还出现了巴掌大的“硬壳儿”,不开刀就凭那小小的银针扎扎就能治好病?!
正值暑假,看病时间自由充足,我决定背水一战,选择了相信医生。
两个月零五天,从未间断,我和诊室的几十个病友们和睦相处,彼此鼓励,每天在陈主任的谈笑声中针灸、温疗、推拿。
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约莫一个月左右时,水肿基本得到缓解,疼痛症状减轻许多。奇怪的是,肩头的“硬壳儿”由硬变软,由大变小,也不知道在啥时竟然神奇消失了。
仅凭那小小的银针,仅靠那五分钟的推拿,这般奇效,让我对陈守龙主任心生敬佩,刮目相看,对中医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受限关节的功能恢复,针灸继续,推拿继续。
为了配合治疗,我坚持每天做简单的肢体锻炼,一改多年的“宅女”惰性。早上六点半和晚上七点,我会准时出现在钵池山公园,在健身步道上一边快步走,一边甩甩胳膊扭扭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园中美景,随手用手机拍几张创意的图片运动打卡。
近两个月,我慢慢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压力和焦虑在运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不知不觉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我可以轻松地洗脸梳头,穿衣吃饭了,外展与后方系扣也能自如完成了,深深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年9月25日,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我正式从针灸班“毕业”啦!陈守龙主任没动刀,也没用药,就凭那细细的银针,把原定半年的疗程缩短到两个月,让我提前逃离“苦海”!
前期求医遇挫,我曾作了这样的预后:先找对医生,用半年左右时间治肩伤;再用1-2年时间进行专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艰辛和困难,心里都作了充分的准备。
万万没想到,陈守龙主任短时间实现了我两步长期计划,治疗和康复同步完成,比心里预期提前好多倍。
小银针,大奇效,彻底颠覆了我对中医的偏见。
重新打量原来眼中的“小个儿”“小眼”“肥手”的“大怪龙”,现在感觉是那么地睿智帅气!他工作时手中持针,脚底生风,幽默谈笑,左右开弓,是中国好医生最酷炫的模样!
独媚杏坛慈济苍生
有人说,一个好中医医院。是的,陈守龙主任德艺双馨,独媚杏坛,吸粉无数。
他既是“奇才”,也是“全才”,身怀多“技”。不仅精通针灸、针刀、推拿,还精通正骨与康复。每一项专业性都很强,需花很多精力与时间去学习领悟。他还身兼数职:受聘世界针刀医学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针刀医师学会常委、江苏省针灸推拿学会委员、淮安市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秘书长。他的多才多技为患者带来了诸多方便,节省许多周旋时间。
来这里就医者,小到刚满月的稚嫩婴儿,大到97岁的耄耋老人。也会偶见中小学生来治疗变形的脊柱,或受伤的腰椎。人群占比最多的当数上班族或退休族的中老年男女。到他这儿看病,年龄不是问题。
来这里就医者,有的是被西医手术治疗后康复遇阻的,有的是被其他庸医“遗弃”的,也有的是经亲戚朋友口口相传介绍来的。“酒深不怕巷子深”,还有患者从上海、南京、徐州等地慕名而来。膝关节疼痛,脊柱异常,嘴歪面瘫,鼻炎,痛经……各种疑难杂症,到他这儿看病,病因不是问题。
患者都因病痛走投无路,怀揣期望而来,陈主任医者仁心,力求做到“应收尽收”,让病人看到希望,心里踏实。
最小的患者,是刚满月的女婴,因脖颈问题导致头部一直侧歪,如果不及时纠正,女孩子成年后,可能个人外表形象受很大的影响。娃娃小,皮肤嫩,守龙主任轻轻地用指腹为孩子推拿数日,现在竟然能灵活地转动,小脸上不时绽放出开心的微笑。
我还亲眼见过奇葩的患者,是一位近七十岁的剑舞爱好者。她每天根据自己的感觉,提前在家画好“地图”,要求陈主任按图扎针。陈主任却并末被她带偏,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说:病人是靠痛觉找点位,而医生治病需找准“病灶”,治病并非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简单!过了不久,这位患者被治愈,对陈主任佩服极了。
针灸室里,医生成天面对的叫苦连天的几十号病人,身上带着负面情绪,陈主任却能一直坚持热情服务,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着病人。他认为,病人的情绪管理很重要,在各类疾病中情绪影响百分之八十左右,所以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