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体检查出的息肉小结节囊肿增生,到底
TUhjnbcbe - 2021/10/21 20:51:00

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注重体检

然而,苦苦等待的体检报告

上面却写着各种

“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检查结果

很多人看到这些“异样”结果

往往都会不安

甚至担心这些“定时炸弹”

会发展成“癌”

但是

自己拿着报告又云里雾里的

这些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存在?

要不要紧?需不需要治疗呢?

到底哪个才是癌症的先兆?

下面,就和大家谈一谈

这些让大家“烦恼”的问题

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在影像检查中(如CT、胸片),发现类圆形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病灶通常描述为结节灶,直径小于1厘米时常被描述为“小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时就称为微小或细小结节。随着近年来多排螺旋CT的出现,小结节或微小结节发现得越来越多,但大部分是良性的。

甲状腺结节:>4厘米可能癌变

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病变、炎症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

调查显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高达18.6%,其中有5%~15%为恶性,即甲状腺癌。一般结节直径>1厘米时就能用手摸到,这也是初步检查甲状腺最简单的方法。

建议

结节直径<1厘米,原则上不用怕不用管,极少数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结节直径在1~4厘米,做进一步检查;

结节直径>4厘米,很可能已发展为恶性肿瘤,尽快诊治。

肺结节:>0.8厘米要小心

一般年龄大、肺部有基础疾病的人,做检查易发现肺部结节。即使发现肺部结节也不必恐慌,因为其中只有极少部分人最后被证实是肺癌。此时必须找专业医生鉴别判断:对于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仅做随访观察,3个月到半年重新做一次CT检查。如结节没有变化、没有异常增大,一般被认为是没有风险的,有的甚至会随着时间变化慢慢消失。1厘米以上的大结节,建议要尽早诊治。

肺部结节

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应用,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逐步提高,大约40%左右的受检人查出患有小结节。但是96.4%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结节。但随着结节的增大,恶变率就会显著增加。

建议

结节直径>0.8厘米的要小心。

每年检查一次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正确方法。

乳腺结节:不痛的结节最危险

患者通常都是发现乳腺内有结节时才来就诊,如果结节没有痛感,一定要小心乳腺癌!

建议

发现乳腺结节,应先做超声、钼靶或核磁等检查,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性或者恶性须行病理学检查。

淋巴结肿大:同样的不痛更严重

感冒发烧、牙龈炎、咽喉炎后都可能会淋巴结肿大。但注意:淋巴结肿大,但是不痛,这不是小事!恶性淋巴瘤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淋巴结无痛性肿大。更可怕的是,淋巴瘤在我国发病率上升速度惊人——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

建议

淋巴结肿大,不痛,伴有长期不规则发热,应尽快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与筛查。

息肉:有一部分会恶变

息肉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大多数息肉属良性,但有一部分会恶变。建议只要在体检中发现息肉就应尽可能切除,随后送去病理活检,确诊息肉类型,防止复发。

胃息肉:发现了就得切除

胃息肉多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胃息肉有恶变的“潜能”,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减少胃癌的发生。

建议

对于直径<0.5厘米的胃息肉,少于两个可直接活检钳摘除;

对于直径<2厘米的胃息肉,需要切下来送病理科鉴别病理分型;

对于直径>2厘米的息肉,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常需要住院治疗。

肠息肉:发现应尽早切除

肠道息肉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3种类型,癌变几率不同。只要及时发现并将其切除,随后保证定期做肠镜检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有效预防复发及癌变。

大肠癌是一个“缓慢过程”,即从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整个过程可能持续1~2年。

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

建议

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恶化成大肠癌。

45岁以上、经常无缘无故拉肚子的最好每年做个肠镜,怀疑有息肉癌变者应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随后保证定期做肠镜检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有效预防复发及癌变。

胆囊息肉:>1厘米得切掉胆囊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直径在0.1厘米或0.2厘米以下,患者不必恐慌,每一两年内做一次B超检查即可。但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那就有高度癌变的风险了,必要时须手术摘除。

建议

胆囊息肉直径>1厘米,尤其是年龄50岁以上的,须尽快诊治。

2.胆囊息肉:患者发现胆囊息肉后,可进一步做常规超声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声学血管造影,内镜超声或CT增强扫描,以确定胆囊息肉是肿瘤性息肉还是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性息肉),通常可采用微创胆囊切除术。

宫颈息肉:更年期女性尽早摘除

宫颈息肉多在妇科检查时发现,绝大多数宫颈息肉都是良性病变,但也有可能癌变。

建议

年龄超过45岁,尤其更年期前后患有宫颈息肉的女性,应尽早诊治。

鼻息肉:手术是首选方案

鼻息肉常会引起患者鼻塞,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可能会导致患者耳鸣、听力减退,还可引起打鼾、鼻窦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并发症,更致命的是可引发癌变。

建议

一旦出现鼻塞感加重症状,医院做鼻窥镜检查。如果确诊是鼻息肉,手术是首选方案,以缓解鼻塞,恢复鼻呼吸。并在术后做活检明确诊断。

囊肿

乳腺囊肿:定期检查

乳腺囊肿一般是良性包块,有的单发,也有多的多发,一般来说对健康没有多大影响,体检查出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囊肿没有对周围器官存在压迫症状或发炎感染,95%的乳腺囊肿无需做特殊处理,只要定期观察,每年做一次B超检查,若特殊情况须做钼靶检查。

肝囊肿

绝大多数肝囊肿不会癌变,且不会影响肝功能,所以只要肝囊肿没有导致身体不适都可以不作处理,但建议每6个月做B超复查一次,观察囊肿大小变化。

肾囊肿

肾囊肿以单纯性肾囊肿较为多见,绝大多数单纯性肾囊肿为良性,恶变几率微乎其微,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发现前,几乎没任何症状。如果肾囊肿小于5厘米,且没有给患者带来不适,大可不必治疗,一般3-6个月复查B超观察其变化即可。

增生:不一定会发展成癌

增生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生理性增生有时会对人体有益,病理性增生往往是有害的,但也不意味着增生就一定会发展成癌症。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从组织学表现看:是乳腺组织增生及退行性变,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职业妇女50%-70%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症常表现为乳房疼痛和乳腺摸到结节,其危害并不在于疾病本身,而是心理压力,担心自己会不会患了乳腺癌或以后会变成癌。乳腺增生症有多种类型,如单纯性小叶增生(占乳腺增生症的大部分),只要注意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就可能逐渐缓解。若乳腺小叶增生伴导管上皮增生,且呈现重度异形,则为癌前期病变(占极少部分),需积极治疗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

乳腺增生是一种"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女性非常常见。日常生活中避免或减少对乳腺增生不利的因素十分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变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和减少体内雌激素和控制雌激素的摄入、避免多次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产妇采用母乳喂养等能很好防治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做X光检查,经常会看见关节处有增生现象,也就是“骨刺”,尤其是颈椎、腰椎和膝关节。很多老人以为骨刺是病,发现一定要将其去除,有些人甚至听信虚假广告,想通过服药溶骨。骨刺通常被认为是人体代偿性的增生,即通过增生来帮助支撑身体、稳定关节。如果没有给身体带来不适,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早期大多可保守治疗,效果很好。

看了以上这些内容

大家是不是

对体检报告上的部分内容

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总之,体检发现结节、增生、肌瘤、息肉、囊肿时,一方面不要太过紧张,应该及时请相关医生解读报告,针对不同情况,处理方式也不同,有一些需要积极治疗,而有一些,只需定期复查即可。

不管如何,定期复查

监测身体的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伙伴们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哦~

内容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检查出的息肉小结节囊肿增生,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