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位于椎管内,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新生儿约平第3腰椎下缘。
2、脑和脊髓表面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3、小儿的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
4、新生儿腰穿时在第4、5腰椎间隙为宜。
5、颅内压正常值为70~mmH2O(0.7~2.0kPa),儿童为50~mmH2O(0.5~1.0kPa)。
6、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
7、颅内压增高早期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二慢一高”),称为Cushing反应。
8、小脑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
小脑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颅内压增高表现
剧烈头痛、呕吐
剧烈头痛(枕后部为甚),反复呕吐,颈项强直
意识障碍
呈进行性加重
生命体征紊乱出现早,意识障碍出现晚
瞳孔变化
病变同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动眼神经受刺激),对光反射消失
脑干缺氧,瞳孔可忽大忽小
死亡过程
较枕骨大孔疝慢,终去脑强直,呼吸心跳停止
延髓呼吸中枢受压时,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死亡
肢体运动障碍
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膝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强迫体位
9、颅内高压患者应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10、脑疝的急救与护理
一般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
观察
生命体征、瞳孔的变化。对呼吸功能障碍者,立即插管
药物
立即使用20%甘露醇~ml加地塞米松10mg静脉快速滴入,呋塞米40mg静推,以暂时降低颅内压
术前准备
紧急做好术前检查和手术前准备
11、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妥善固定
引流管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引流速和量
引流量≤ml/日
保持通畅
如阻塞可挤压引流管,不可盐水冲(阻塞物冲入脑室??脑脊液循环受阻)
观察
血性CSF—出血;浑浊CSF—感染
无菌操作
每天更换引流袋时先夹住引流管(避免逆流)
拔管
时间
一般不超过1周,开颅术后脑室引流不超过3~4天
注意事项
先头颅CT??夹住引流管24h(注意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拔管(先夹闭,以免逆流,拔管后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
12、冬眠低温疗法
原理
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
注意事项
先冬眠再降温,否则患者寒战??代谢率及耗氧升高??颅内压升高
降温速度下降1℃/h,降至肛温32~34℃较理想
脉搏超过次/分,收缩压低于mmHg,呼吸慢而不规则时停药
2~3日一疗程,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物,任其自然复温
13、病*性脑膜炎患者病*学检查: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14、惊厥多见于婴幼儿,在惊厥的病因中以高热惊厥最常见。
15、惊厥持续状态:惊厥发作持续超过30min或2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者。
16、去除病因是控制惊厥的根本,首选地西泮。
17、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不要搬运,立即让患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保证气道通畅;反复惊厥者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
18、头皮损伤患者的处理
头皮裂伤
头皮血肿
头皮撕脱伤
病因
锐气或钝器打击
钝器打击所致
最重,多因妇女长发被卷入机器
特点
出血较多。不易自行停止,严重时休克
皮下血肿较局限,无波动;帽状腱膜下(血肿易扩散)和骨膜下血肿有波动感
分不完全/完全撕脱,常因剧烈疼痛出血发生休克
处理
现场急救加压包扎止血,24h内清创缝合
加压包扎,早期冷敷,24h后热敷,待自行吸收;血肿较大穿刺后再加压
完全性—包裹后低医院;不安全—6~8h内清创缝回
19、脑震荡患者在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0min。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20、脑挫伤与脑裂伤
项目
脑挫伤
脑裂伤
区别
暴力作用头部后,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尚完整者
软脑膜、血管及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1、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最突出的症状。
22、颅内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病因
颞侧颅骨骨折致脑膜中动脉破裂
脑实质血管破裂
脑实质内血管破裂
典型症状
中间清醒期(昏迷-清醒-昏迷)
持续昏迷或进行性加重,少有“中间清醒期”,较早出现颅内压升高和脑疝症状
与脑挫裂伤和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相似
辅助检查
CT最常用,能清楚显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部位、范围和程度。MRI能显示轻度脑挫裂伤病灶
治疗原则
一经确诊原则上手术治疗,手术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
23、颅脑损伤救护时应做到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禁用吗啡止痛。
24、脑损伤患者的一般护理
体位
意识清醒者
斜坡卧位(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昏迷或吞咽障碍者
侧卧位或俯侧卧位(避免误吸)
营养支持
昏迷者禁食,早期肠外营养,输液量1.5~2L/日,输液不可过快,伤后3天仍不能进食改鼻饲
降温
高热使代谢增高,加重脑组织缺氧
躁动的护理
需找原因,勿轻率镇静,躁动者不可强加约束(过分挣扎??颅内压增高)
25、意识障碍的程度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最高分为15分,总分低于8分表示昏迷状态,分数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严重。
26、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为了避免患者躁动影响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
27、小脑幕上开颅术后,取健侧或仰卧位,避免切口受压;小脑幕下开颅术后,取侧卧或侧俯卧位。
28、格拉斯哥昏迷计分
睁眼反应
计分
言语反应
计分
运动反应
计分
自动睁眼
4
回答正确
5
遵嘱活动
6
呼唤睁眼
3
回答错误
4
刺痛定位
5
刺痛睁眼
2
胡言乱语
3
躲避刺痛
4
不能睁眼
1
只能发声
2
刺痛肢曲
3
不能发声
1
刺痛肢伸
2
不能活动
1
29、脑血管疾病病因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实质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脑栓塞
以内囊出血最常见,病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最常见
最常见病因为先天性脑动脉瘤
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较常见病因
栓子的来源最常见于心源性栓子
30、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出血部位
内囊
最多见,“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
脑桥
一侧出血:出血灶侧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交叉瘫);
两侧出血:四肢瘫,针尖样瞳孔
小脑
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
蛛网膜下腔
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31、脑出血在CT图像上显示高密度影像,脑缺血在CT图像上显示低密度影像。
32、降颅内压的首选药物为20%甘露醇快速滴入。
33、脑血栓发病6h内可做溶栓治疗。
34、脑出血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48h内避免搬动患者,患侧卧位,可稍抬高床头,以减轻脑水肿。
3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头置冰袋,可防止继续出血。
36、脑血栓患者应平卧位,头部禁止使用冰袋及冷敷,以免减少脑的血液供应。
37、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发病
睡眠或安静休息
前驱症状
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及一过性失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
表现
晨起时发现半身肢体瘫痪
短暂脑缺血发作
发病
突然起病,持续时间短
表现
偏身感觉障碍、偏瘫或单瘫、单眼失明、眩晕眼震、恶心、呕吐等症状,24h内恢复正常
脑栓塞
发病
静止期或活动后,以起病急骤,多无前驱症状
表现(取决血栓位置)
颈内动脉阻塞
突然失语、偏瘫及局限性抽搐
椎动脉阻塞
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瘫等
38、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h内禁食,24h后可鼻饲流质饮食,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
39、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大多为单侧。疼痛发作常无预兆,历时数秒至数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正常
疼痛性质
发作时为撕裂样、触电样、闪电样、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疼痛以面颊、上颌、下颌或舌部最为明显
面部扳机点
在上唇外侧、鼻翼、颊部、舌等处稍加触动即可诱发,故称“扳机点”
40、三叉神经痛首选止痛药是卡马西平。
41、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脑脊液改变在发病2~4周后最明显,表现为细胞数正常而蛋白质明显增高,即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这是GBS最重要的特征性检查结果。
42、帕金森病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特征。
43、多巴胺替代药物是帕金森病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常用左旋多巴口服。
44、癫痫具有突然发生和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性发作为最常见的类型。
45、全面性发作特征是发作时伴有意识障碍或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
46、脑电图检查是癫痫首选的辅助检查;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47、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
48、化脓性脑膜炎辅助检查可见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型核占多数,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增高,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阳性。
49、病*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查:外观无色透明,压力正常或稍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