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周围神经损伤之概述病理生理学特点五
TUhjnbcbe - 2021/6/27 3:0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医院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文章作者

高凯鸣

作者单位

医院

各位读者,大家好!

近期,我们邀请到来自医院手外科的高凯鸣教授,从多年临床诊疗和经验出发,通过周围神经损伤的理论概述、损伤分类和治疗原则、神经修复技术以及四肢单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与大家一同探讨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诊疗。

上一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周围神经损伤的第一部分——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四)。

今天继续介绍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五):轴突变性——运动、感觉效应器的反应。

第一部分:概述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轴突变性

运动、感觉效应器的反应

运动效应器—肌肉和运动终板

分为三期:失神经性肌萎缩、肌肉变性、肌肉纤维化。

——失神经性肌萎缩

病理学研究显示:失神经支配后,肌肉重量丧失,在头2个月明显,第1个月达到30%,第2个月达到50%~60%,第4个月丧失约60~80%。

组织学显示:肌纤维最早、最具有特征的结构改变为肌浆丧失,肌纤维直径的减少。在头2个月萎缩快速,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减少70%,至第4个月再减少10%,以后萎缩程度稳定在80~90%。

肌纤维萎缩涉及梭内肌、梭外肌,但程度可有不同,失神经16个月后,仍能辨别肌梭。

运动终板处,肌肉的突触后部分并不改变,失神经1年后突触褶仍存在。乙酰胆碱能受体的分布明显改变:正常时这些受体分布于肌纤维的中份,失神经后整块肌肉全长对乙酰胆碱超敏。

一般来说,肌纤维直径的丧失较肌重量的丧失更准确,因为有肌肉结缔组织成分的相对增加。

肌肉结缔组织—肌膜,包括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分别包裹肌肉、肌束、肌纤维。失神经支配后,早期结缔组织增生明显,第1个月肌束膜成纤维细胞首先增殖,至第3个月达高峰,此时肌内膜成纤维细胞也开始增殖,因此第1~3个月间,肌束膜上新的胶原沉积,进行性增厚,纤维被明显互相分隔。3个月以后,肌内膜、肌束膜进一步增厚不明显。

必须指出,结缔组织的增加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肌肉萎缩加重,结缔组织数目总的还是减少的。结缔组织增生在一定时间内并不会导致肌肉内在支持结构的紊乱,且肌束轮廓存在。

人的失神经肌纤维萎缩,至少在12个月以内能获得神经支配,经过适宜治疗可有良好的功能恢复,大部分肌纤维至少在2年内仍可以存活,大体形态仍能保存。

——肌肉变性

肌纤维失神经支配的变性属于一种延迟现象,头6个月不常见,但9个月后明显,12个月后进展迅速。最初为散点状,仅小量肌纤维变性,以后扩大,但变化不规则,布满整块肌肉,各处程度不同。

超微结构研究显示肌肉纤维变性方式有三种:

—萎缩的肌纤维进行性变薄、消失,肌纤维口径进行性缩小,肌内膜塌陷,最终二层肌内膜紧贴融合,呈纤维束样,无吞噬细胞浸润;

—萎缩的肌纤维核聚集,肌纤维裂解,可见少量的吞噬细胞浸润,吞噬裂解的肌纤维碎片,但此形式少见;

—肌纤维肿胀、空泡形成、裂解,有吞噬细胞浸润,是一种急性、快速肌纤维变性形式。

——纤维化

长期的失神经支配,可出现广泛间质纤维化,波及肌肉、腱鞘、关节结构,尤其在伴有感染、缺血时更为严重,有碍功能恢复。

纤维化的原因主要有:肌肉内的纤维细胞增殖、沉积,胶原纤维逐渐增粗、致密、包裹并分隔萎缩的肌纤维、肌内膜,肌束膜增厚,增厚的肌束膜也包绕每一肌束;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肌纤维变性并被纤维组织替代,在伴有血管损伤、缺血时,肌肉出现纤维化、挛缩更早、更广泛、更严重,原因在于缺血本身可导致肌肉纤维的大片坏死,加快了纤维化进程,肌肉内广泛间质纤维化,可使肌肉挛缩。

—待续—下一期,将为您继续介绍周围神经损伤的理论概述:病理生理学特点(五)——轴突变性。

往期回顾

周围神经损伤之概述:病因和病理生理学特点(一)

周围神经损伤之概述:病理生理学特点(二)

周围神经损伤之概述:病理生理学特点(三)

周围神经损伤之概述:病理生理学特点(四)

作者介绍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安装「医笙」APP,欢迎参与学习与交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围神经损伤之概述病理生理学特点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