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了一生病就看医生,打针,吃药。特别是城里人,尤其如此。人体真的这么脆弱吗?假如你不小心手划破一个口子,你能做什么呢?即使看医生也只是涂上消*液再用纱布包扎好而已,其余的什么也没做。接下来伤口的愈合乃至于恢复到完美的状态,就是身体自己的事了。小到皮肤划伤,大到手术创口,无一不是如此。
人体蕴藏有巨大的自愈潜能,正是这种不依靠任何外力的人体自愈能力,人类才能在恶劣环境下得以进化生存。
有句话说“求医不如求己”。因为“人体自有大药”。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神奇的“人体自愈能力”。
身体靠什么自愈呢?古有“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的说法,人体自愈靠的就是“精、气、神”。
从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上看,针灸、按摩、导引、气功、拔罐、放血、刮痧等等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借助一种方法疏通人体经络,使气血在人体内循环畅通。
从生命角度看,生命可以分为“形”与“神”两个部分。精、气、血、津液等人体基本精微物质组成了人的“形”,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生命的主宰则称之为“神”。故有“无形则神无以附,无神则形无以活”、“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形与神俱,则寿蔽天年”之说。生命物质起源于“精”,生命能量有赖于“气”,生命活力表现为“神”。
生命能量赖以存在的“气”,主要是指人体的元气。元气是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力状态的综合反应。元气充足的人,对外界气候冷热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也有充沛的自我修复能力。
而元气不足的人,身体缺少了“战斗力”,对外界不良侵袭会特别敏感,也很难把“不良分子”赶出去。加上很多不良情绪、不良习性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久而久之的积淀就会出现失眠多梦,醒来无力,经常感冒,面色无华,头晕头痛、四肢倦怠等症状,这就是很多人忽视的“亚健康”状态。人们总是很精心地为自己的爱车定时保养,但却忽略了为自己的身体这部“生命之车”保养。长期透支生命的结果,就是“半百而衰”。
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调动自身的潜能治病。站桩,正是通过“固本培元”的方式调动人体自身的潜能。只需简简单单的一站,身体内部微循环就会产生刚柔幷济、虚实相生、动静相宜、松紧有度、错综为用的作用。
站桩的姿势
常用的站桩练法是:两脚开步同肩宽,两膝微曲,两臂曲抱于胸前或腹前,双手距离约十厘米十指相对。
然后就是调整身形:头放正下颌略内收、两耳放平、双肩同高、两髋同高……
然后调整精神:两眼视正前方略低一点,两耳听正后方略高一点。百会虚虚向上领起……
然后放松周身:从头顶开始检查,逐一放松周身,直至双膝、双脚踝,而双脚
稳稳地踩在地上。
反复检查、调整并体会节节放松、节节对正的感觉,此时,应已达到命门后撑、跨根内缩,臀犹如钟锤悬挂……
体会“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立身中正、心静体松……”的感觉,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体会身备五弓的感觉等等。
此时的放松,不是松散、软塌塌,而是周身是一个整体,处于一种“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状态。
不仅有静的桩功,也有动的桩功。站桩不仅是练基本功,也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手段。
站桩(浑圆桩)两脚与肩同宽,默立,调心调息调身,放松身体,平稳呼吸,心态平和。
稍微屈膝似蹲似坐,双手上拉抱球,两手与肩同宽,,五指撑开,手心向内,略向内旋腕
内抱外撑,脚似扎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上吊百会,下坠会阴。
肩膀要放松,不要耸起来。肘大概低肩膀三指宽,也可以与肩同高对拔。
目视前方,以一念代万念。起来的杂念,随它去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站桩得舒服,不僵硬,但是动作要领要对,不能东倒西歪。保持头正、颈直,对称。
形意拳称其为浑圆桩,意拳(大成拳)称其为平步撑抱桩
站桩的时间
不追求时间,一天两次,早晚各1次,不必贪多;因为一开始坚持太久,易损伤膝盖,可以空腹站,饭后要过一个小时才能站;
时间长短以自己不劳累为宜,但又要有点强度,站到自己全身发热出微汗更好,最好站之前喝一杯热开水。
比如可以从女性朋友从1分钟开始,慢慢坚持并增加,男性朋友一次坚持3分钟开始,每个人不用纠结站桩时间的长短,当你只能站一分钟的时候,站一分钟的效果最好,如果能站10分钟了,你硬要站到12分钟,人就不舒服了,是过度,如站后头大汗出来,则为不宜,虽然可能你觉得并无不适,实则汗为心之血,只适合站到微汗即可;
时间进度表,大约给大家分一下,一般人经过一个月的练习,男人,骑马桩能坚持到5分钟左右,3个月左右,男人保持在5-10分钟的水平,3个月到半年,保持在10-15分钟的水平,半年到一年,15-20分钟,然后保持就差不多了,女性朋友约减半即可,视身体量力而行,千万不要过度,以免损伤膝盖;如果骑马桩,女人能轻松坚持到20分钟不累,男人30分钟不累,并坚持站下去,疾病则远去矣。
站桩的要领锻炼的大原则,那就是松、静、自然。
唯有松静了,五劳七伤的可能性才能降到最低,唯有自然了,也就是气血运行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了,才能保证肌体不受到伤害。松、静、自然,也就成为传统健身锻炼的总原则了。虽然这个大原则,为了特定的目的,为了发挥人体特定的功能,有些锻炼方法会局部、暂时的有所变通,但是最终的总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松,就是说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静,就是在站桩过程中,尽量的保持意识的安静或专一。当然也最好保持环境的安静,以免影响心神专一安静。自然,就是在锻炼过程中,严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越是自然越好,不要人为的强加力量、意念以助呼吸及体内气血运行。
前面说到了姿势与健康,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和记忆,总结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口诀,如头顶虚悬、双目垂帘、舌顶上腭、面带微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腋开跨、舒指松腕、尾闾中正、宽胸实腹、顺臀溜胯等等。我们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口诀俗语,来说说站桩对全身姿势细节的要求。
头颈:头顶虚悬、虚灵顶劲等等,是非常形象的口诀,就是说,头部百会穴好像有根虚拟的绳子把头部轻轻吊起悬在空中一样,转动轻灵,不对颈椎产生额外的压力,这样,颈椎也就自然保持了最佳的自然曲度。我们知道脊柱内部神经异常丰富,人体的中枢神经通过这些神经对躯干进行指挥反馈,头顶虚悬,因为保持了颈椎的最佳最自然的曲度,而使脊柱腔体不受外力压迫而变形,不至影响神经和保持脊髓通量。颈部的不良姿势习惯,会造成诸如神经压迫,大脑营养不良等相关的情况发生,而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
我们如果仔细体验,会发现我们通常习惯把头向后微仰,下颌前翘,这样的姿势造成颈椎过分向后弯曲,长期的不良习惯,使颈部筋肉供血不畅、僵滞扭曲,进而会压迫通过颈部的血管经脉,造成头部营养供给不足。当你稍微活动颈椎,就感到颈部酸胀不适,就是因为长期不良的姿势,造成供血障碍或颈部肌肉劳损。还有些人转动颈部时会感到颈部嘎嘎有声,这是筋腱椎骨已经有些僵滞的表现了。
有的老师说,微微收一点下颌,其实也是为了做到这个要求。还有的老师说,脖子微微用意向衣服领子靠,也是在引导我们做好虚灵顶劲。面:面带微笑是人体面部肌肉最放松最自然的表情,面带微笑还能给他人带来良好的感觉,从而也能反馈给你良好的场能信息。面带微笑能促使自己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态。
眼:在锻炼时,一般讲究先眼光内收(也就是眼光从望远到渐近只到收回颅内),再双目垂帘,也就是说两眼皮像布帘那样自然的耷拉下来,不加紧闭的意念。保持这种自然垂帘的状态,符合局部气血的通畅,同时也因为双目垂帘,使得目光不外散,也就不容易收到外界诱惑而保持心神内敛。俗话所说的闭目养神,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肝开窍于目,闭目而使精*不散。也有的锻炼方法因为特殊的原因,或者为了避免闭眼带来复杂的内景而形象心神安宁,要求睁开眼睛锻炼,但是即使如此,也要求不要东张西望、思想涣散,一样要求眼光收近,一遍宁神。只有在特殊功效的锻炼中,要求眼神的收放及引领。
舌:常常有说舌顶上腭,但是初学者往往因为不习惯反而造成舌头紧张。所以,我们提倡在站桩初始阶段,无需刻意舌顶上腭,只要自然放松即可。等到锻炼到一定程度,因为体内气血运行的原因,到一定时候可能会有自动舌顶上腭的表现出来。即便没有这种力量产生,在站桩站到一定程度,舌下津液泉涌,汨汨然咽下阶段,稍加意念舌顶上腭,也是不迟的。而那时你已经可以很好的掌握放松的要领,而不至于因为照顾舌顶上腭反而造成紧张。
肩:一般传统说沉肩,其实就是把肩部放松。肩部的放松有个特点,就是拉长的感觉。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这时肩峰处肩臂骨交接处,就会出现一个凹,感觉上有点把肩臂拉长的那种感觉。所以传统常把沉肩坠肘放在一起说。
腋:张腋、虚腋、开腋等等说法,其实就是要求腋不不要紧夹,要放松腋部好像空虚能放下一个小气球那样的感觉。其实沉肩坠肘做好了,就可以体会到虚腋的感觉了。开腋,除了便于肩臂气血的通常外,还能减轻了两肩对两肺的自然压迫,从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畅。
肘:讲肩腋的时候差不多说了,坠肘,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不管摆什么姿势在什么位置,都要有外展下坠的意念或趋势,以拉长肩臂的特殊经筋。
腕:平直放松。在特殊的锻炼方法时,有立腕踏腕的要求,就是立指的时候,腕横纹小指侧也就是尺骨尽处有向前的意念或趋势。
指:五指自然舒展伸直即可,不要用力挺直。
胸背:含胸拔背。怎么体会呢?想象你在抱一株粗于合抱的大树,尽量把臂指放长想要环抱住两手接触的那种感觉。有人形容,你在很多人的公共汽车上抱着孩子,环抱的双臂又要保住孩子,又要抵挡别人挤着孩子的那种感觉。再有,如果说弯腰是胸背向前合拢的趋势,就好像肩胯合拢的趋势,那么含胸拔背就好像左肩和右肩合拢、左胯和右胯合拢的趋势,是身体纵向弯曲的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趋势,就是有那么一点点意向和趋向,而不是用力想要达到那样的效果。因为可以用力,又违背松静自然的大原则了。应该注意,前面说的种种,都是为了让读者体会什么是含胸,而不是要大家用力去那样做。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胸的唯一要求,就是松。含胸,也是为了胸部更好的放松。
腰:平时我们直立时,腰命门一带是向前弯曲的,站桩时,我们需要微微用意把命门向后凸一点,要做到这一点,又要保持前述身体姿势的要求,就需要稍曲膝来配合了。
腹:当前述要领都做好了,小腹只需放松,就自然达到要求了。放松放松再放松,就这样,小腹慢慢感到充实,胸部慢慢感到空旷,就是过去常说的宽胸实腹了。
裆:裆部要有撑圆的趋向或意念。
膝:前面说了,为了命门微微的后凸,需要曲膝来配合。一般的讲究,曲膝的程度,以膝盖不超过脚尖为标准。
脚:脚踏实地,无妄用力。一般的桩法讲究两脚平行向前,但是有些特殊的桩法会有不同的角度。身体中心落在脚上,根据不同的桩法要求,落点也不太一致,但是大多都要求在涌泉一带,也就是脚的偏前1/3左右。
趾:自然落地。有些特殊的桩法要求用力扒地,则需要根据具体桩法来实施。
腿:由于曲膝,人体的整个重量平时直膝承担,力量多由骨骼对直承担,而屈膝后,参与承担体重的筋骨肌肉就有所不同,初始会觉得较直立更费劲或容易疲劳。这时候对腿的要求就是紧中求松,在保持姿势的前提下,在逐步锻炼腿部耐受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放松,再放松。
前面我们把身体的各部分姿势要求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没有对胯进行阐述。这是因为对胯的要求比较难体验,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太过注意胯的话反而会引起紧张,所以对胯的具体要求,我们放在介绍具体桩法的时候,在需要的时候另行讲解。
呼吸:一般要求自然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