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yNataliyaVaitkevichfromPexels
房水循环:
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
经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
经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晶状体呈双凸形状,由悬韧带固定。当受到外伤时,晶状体可能发生脱位。马凡综合征的患者,晶状体有可能脱位,更容易发生白内障,且晶状体形状异常,有可能呈球形。因此马凡综合征的患者可能先天视力较差,有可能高度近视。
晶状体由晶状体囊+晶状体纤维组织构成。
晶状体无血管(角膜、*斑区也没有血管),营养来自房水和玻璃体。
晶状体是眼屈光介质的重要部分(只有19D,角膜的调节力最强)。
晶状体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松弛来共同完成眼的调节功能。
玻璃体由透明的胶质体构成(类似果冻),占眼球容积的4/5.
玻璃体前面有玻璃体凹,来容纳晶状体。
玻璃体在视盘边缘、*斑中央凹、锯齿缘附近与视网膜紧密相连。这些地方也更容易发生粘连、牵拉。
在近视眼的患者,往往眼轴比较长,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时间比较早,可能20-30岁就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症状表现为眼前出现黑影飘动等,建议进行视网膜检查,观察有无牵拉,有无视网膜裂孔。早期发现后行激光治疗,不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如果发现得比较晚,已经发生了视网膜脱离,那么只能手术。
玻璃体有一定的支撑、减震和代谢的作用。
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
正常平视前方时,睑裂的高度约为8mm,上眼睑覆盖角膜上方的1-2mm。当动眼神经受损时,可能出现上睑下垂,上眼睑覆盖角膜的高度>2mm。
在内眦处有一个小的肉球样隆起,叫做泪阜。
睑缘分为前唇和后唇,前唇与后唇之间有一条灰线,是皮肤与结膜的交界处。
在上下睑缘的内侧端,各有一个乳头状突起,在突起的上面有一个小孔,称为泪点,分别为上泪小点和下泪小点。
泪腺分泌的眼泪通常从泪点进入鼻泪管,再进入鼻腔。通常我们哭泣时会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说明我们的泪道是通畅的。
眼睑分为5层,从外到内为: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眼睑的皮肤非常薄,容易产生皱纹。皮下组织层非常疏松,容易发生水肿,往往提示肾脏的问题、心脏的问题、或者局部的炎症。
肌层包括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眼轮匝肌与睑裂相平行,受面神经支配,负责眼睑的闭合。提上睑肌受动眼神经支配,负责开启睑裂。
睑板层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呈半月状。睑板层内还有与睑缘垂直的睑板腺。睑板腺开口往往在睑缘部位,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时,可以检查患者的睑板腺分泌是否正常。年轻患者如果睑板腺分泌旺盛,可以看到睑板腺的堵塞。
眼睑的最内层是结膜层,包括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往往比较松弛,可以推动。睑结膜和球结膜之间称为穹窿结膜。
眼部的充血分为结膜充血、睫状充血、混合充血。
结膜充血往往由于眼睑动脉弓的充血,睫状充血是由于睫状前动脉的充血。结膜充血往往是浅表的问题,而睫状充血是深部的问题,例如睫状体的炎症。混合充血提示两者都有发生。例如青光眼发作时,往往为混合充血。
泪器由泪腺和泪道构成。泪腺位于眼部的外上部位。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眼外肌包括4条直肌和2条斜肌。4条直肌起源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
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由动眼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外展神经支配,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
眼眶由7块骨组成: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
眶上裂与颅中窝相通,走行III、IV、第V脑神经第一支(眼支)、VI脑神经。如果眶上裂受损,容易造成眶上裂综合征。
眶下裂走行第V脑神经第二支、眶下神经。
视神经孔走行视神经。眶下孔走行眶下神经。
视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
视神经包括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视神经在视交叉的位置会有一个交叉的换元。
左眼鼻侧的视网膜负责颞侧的视野,在视交叉处传递到右脑。右眼鼻侧的视网膜负责颞侧的视野,在视交叉处传递到左脑。
视交叉处的病变往往临床表现为双颞侧视野的受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可以看到*斑区出现樱桃红斑。视网膜中央动脉供给视网膜内五层的营养,脉络膜供给视网膜外五层的营养。
眼部的神经:
II视神经
III动眼神经(睫状肌、瞳孔括约肌、提上睑肌、眼外肌)
IV滑车神经(上斜肌)
V三叉神经(感觉,包括角膜的感觉)(在角膜的病*感染中,病*往往潜伏在三叉神经节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会出现角膜的病*感染)
VI外展神经(外直肌)
VII面神经(眼轮匝肌)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秋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