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移精变气论》说:“*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由于内治、外治在方法上的差异,因此,辨证论治的程序也会有所不同。此外,针灸治病的原则是什么?怎样处方配穴?等等问题,都是学习针灸必须掌握的。
治病必先诊断,诊断明确,针药中的,方能救病扶危,在治疗上收如桴应鼓之效。整个诊断的过程,就是运用四诊的方法进行辨证的过程,通过辨证了解了疾病的所在和性质后,才能决定治疗方针,这就是“论治”。若辨证不明,必然导致论治不当,针药妄投,轻则延长治程,重则危及生命。他脏腑相互偏胜时,可在辨证阶段各科基本一样;但在论治方面,由于针灸治病是用针或灸的方法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统一关系,从而发挥调经脉,通血气,温阳起陷,补虚泻实的作用。因此,在论治阶段有明显区别。正因为针灸疗法的这种性质,所以在论治时就必需明辨病在何部,属于何脏何经,有了病所和经络联系的概念后才能处方配穴。这种以经络学说为主体的论治方法,是针灸疗法的特点。
概括地说,针灸的辨证论治程序,也是先用四诊的方法,从望、闻、问、切中去追查疾病的原因(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概称三因)和采集病史,然后结合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加以综合研究,去分析病理功能,归纳成症候群,辨别疾病的标本缓急;最后根据病理机能,和具体的症候群去确立八纲?(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决定疾病的性质,探索病在何脏何经,这就可以说已完成了辨证的程序,接着就进入论治的阶段。针灸方面是以八纲作为决定宜针宜灸,当补当泻的施治方针,再根据标本缓急的关系,和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选配主治及辅助的腧穴,组成处方,进行治疗。这就是针灸疗法,从开始接触病人到最后完成治疗的整个过程。
还须指出,辨证是动病和所生病对于针灸特别重要;因为这些症候群是古人通过实践而肯定的。我们可以对照症候,直接诊断出病变的经络,而施以适当的治疗。
赵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