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女儿痣不能乱点,这些都是富贵痣
TUhjnbcbe - 2021/3/17 2:31:00

来源:网络

神经系统由中枢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组成。

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脑部

脑干

脑室系统

大脑供血动脉3D扫描CT成像

磁共振成像人脑模型对比

人脑区域图

神经分布图

小脑皮质结构

小脑

脑岛

基底核

海马和穹窿

各种剖面图

12对颅神经各自对应的脑区

形象记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几种常见致死性脑病的CT表现脑损伤

不同部位脑病的瞳孔变化常见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各种颅内出血几种类型脑出血的CT表现

急性颅内高压所致脑疝的分型

颅顶层次

面神经——一巴掌就能记住脑脊液循环

神经病变时瞳孔对光的反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的鉴别

头痛困扰,你属于哪一种

脊柱

外周部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它们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输感觉信息),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而神经元的活动和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输则表现为一定的生物电变化及其传播。

例如,外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纤维把感觉信息传入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把中枢发出的指令信息传给效应器,都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送的,而神经冲动就是一种称为动作电位的生物电变化,是神经兴奋的标志。

脊神经

感觉神经的节段性分布

腰穿的局部解剖

左右脑损伤特点比较

腰椎神经对应的体表感觉区域腕管综合征(上)与肘管综合征(下)的麻木、疼痛区域

三种手部神经损伤的特征性表现

手的神经支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7 2:31:00
海南岛去到天涯和海角 http://www.suishouzhai.com/aqqxd/10273.html

刊名题书:李豆罗

01

胡棣《伯友诗集》考论

作者:余辉

摘要:元代上承两宋与辽金,下接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时代。当代学者研究元代,资料的限制是一大问题,据学者调查中国藏元人存世文集多种。周清澍先生广泛调查日本各大图书馆藏元人文集,收录元人著作近种。最近李修生先生主编《全元文》的出版,为元代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是依然有很多散落在各大公藏机构和民间的元代文献值得被挖掘整理,以期丰富元代历史研究资料。笔者新近发现元人胡棣《伯友诗集》一卷,系元末江西儒学提举胡棣的“诗集”,其中多有涉及元代江西士人圈交往唱和的史实记载,对于补正胡棣个人资料,以及研究元代江西士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胡棣;《伯友诗集》;士人交游圈;文集最近笔者在下乡时,通过友人的协助,意外访得元人胡棣《伯友诗集》一卷,藏江西省进贤县三里乡健武村与二塘乡官溪村、大鹄源村三处,三村各有一套清康熙庚寅()年《胡氏宗谱》(健武)和一套残缺的清光绪庚寅()年(官溪和大鹄源)。其中清光绪旧谱经过改装,并将民国庚申()年旧谱部分页面一并合入。这两套旧宗谱首册中,题字、图像及赞词、序文,以及各胡氏村落地图和附后的诗基本一致,可见三村联宗。胡氏来源也非常清晰,如《胡氏宗谱·总源系图》中“胡氏历代源流统宗世次图”记录从胡满始共七十八世,胡铨为第七十六世,胡铨长子胡泳为第七十七世,胡铨孙胡楠为第七十八世。之后在“健武胡氏祖居系图”中,将胡楠列为第一世,因相传胡氏仲宣公在宋代被赠健武将*,该村遂以健武命名。据族谱记载,官溪村与大鹄源村人是从健武村搬来的,三村所有的族谱均有《伯友诗集》附后。我们接下来介绍胡棣生平及《伯友诗集》,考论其中内容。

一、元儒胡棣生平及其资料

现代学者这样介绍胡棣:胡棣,字伯友,《元诗类要》、《光岳英华》、《文翰类选大成》、《御选元诗补遗》编录其诗六首。去掉重复,《全元诗》收入胡棣诗十二首。而笔者新近发现的《伯友诗集》中,存诗六十四首,其中有多首胡棣与文士的唱和诗,足以补史传之不足,可谓弥足珍贵。明正德七年()胡氏裔孙胡宪章在为《胡氏重修族谱序》言道:文德、文举、霆桂相继登宋进士科。伯友、季卓皆以诗文名,冠盖蝉联,不可殚述。胡宪章提及胡文德、胡文举、胡霆桂都为宋代进士。经查,胡文举为宝祐元年()姚勉榜进士,官至宁国*主簿,后转任赣县尉。胡霆桂为开庆元年()周震炎榜进士,官至铅山县主簿,文举从侄。胡文德,文举兄,非进士,地方志载在“荐辟”栏,曾任新昌县丞。元初江西儒学提举徐明善为胡霆桂文集写序:宽居胡先生文集序辞所以析理,辞修而理明,是以谓之文也。后乃有追琢组绣以爲工者,未若四十年来,诡经反理,钩玄断续,骂讥调笑之甚也。余于江西凡三至,慨此久矣。若宽居先生之文,雅丽光洁,激昂曲折,理未尝不亘其间,盖卓然独异于并时名能文者之文也。夫万形皆有弊,而况空言。苟无理以本之,欲其不朽,得乎?先生之文,族婣既锓传之,其外孙罗君扳余题辞。余谓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此先生四十年超然异于人者。如愚喜拙,统绪在焉。先生赋之此天理融一之验,谓斯集不长留儒林文苑,余弗信也。徐明善是元朝早期的江西儒学提举,学行深得元廷信任,此外吴澄说胡霆桂“乡先生胡簿霆桂学行深峻,于人少许可”,可见胡霆桂在宋末元初江西文坛的地位。胡宪章提到的伯友则是胡棣,《(嘉靖)进贤县志》同样也有记载“(胡棣)二十三都官溪人,博学雄文,好古尚士,以诗赋名,授江西儒学提举。”关于胡棣的名字尚有另外一种写法,即“胡杕”,见清钱熙彦编《元诗选补遗》。我们可知胡棣,一名“胡杕”,字伯友,元代又有写成“柏友”,这个问题,我们下文详述。《(光绪)安定胡氏族谱》中留存胡棣夫人墓志铭《元故胡母赵氏夫人墓志铭》记载,胡棣夫人赵氏夫人殁于至正戊子年(),享年九十二,则当出生于理宗宝祐四年(),胡棣估计生卒年相差不会很远,下文详细叙。胡季卓为胡棣之孙,明初人,《(光绪)安定胡氏宗谱》中收录其诗集。关于胡棣家世,虞集在《伯友亭记》有所透露:故宋进士龙溪君之手植,历四传以至于今五世矣,世代变易,而物非其故。……进士君之先,知丹阳来徙于官溪,溪之委为东湖,进士之子所筑西园在焉。三世以园自命,所谓小园。园趣者,皆以此也。上面族谱记载为进士有胡文德、胡文举、胡霆桂,其中胡文举、胡霆桂为宋进士,姚勉(—)《雪坡舍人集》卷一九《谢胡龙溪惠酒材及五徳》中有提到胡龙溪,而胡文举与姚勉为同科进士,很有可能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胡龙溪”。健武村与大鹄源村宗谱“官溪基址图”后的“伯友公遗像”页面,木刻版像上方有包希鲁赞云:“锺陵毓秀,挺生英贤。儒道继志,万古流馨”。《伯友公诗集》部分,有题简短序文:元时授江西儒学提举,豫章十才子,公其一也。与抚州虞阁老名伯生、丰城揭傒斯学士及本邑包希鲁先生等贤人士大夫为友,交相砥砺,一时称盛事焉。抚州虞阁老为虞集(—),南宋宰相虞允文之五世孙,元时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卒赠江西行中书省参知*事、护*、仁寿郡公,谥号“文靖”,曾领修《经世大典》。揭傒斯(—),元代文学家,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后又任艺文监丞,曾参加编修辽、宋、金三史。包希鲁(生卒不详),元末江西进贤人,字鲁伯,学者称忠文先生,著有《说文解字补义》。这个简短的序文提及三个在元代文化史有重大影响的文士,也可以说是胡氏后人对于胡棣的生平以及交友的论定。我们前引清人钱熙彦评胡棣,则转袭《(嘉靖)进贤县志》“博学雄文,好古尚士,以诗赋名,荐授江西儒学提举”的记载。两相印证下,可见胡棣在元代江西文坛有着深刻的影响。元末王祎(—)也有文章谈及胡棣,兹录于下:(郑伦)谓祎曰:“昔者吾友豫章胡伯友氏,学行之士也,与吾游而密。尝名吾居曰:“水木居”。而虞文靖公、揭文安公皆为之赋咏”。王祎文中郑伦(—)所记其居室被胡棣命名为“水木居”,而虞集、揭傒斯都为之赋咏,可知四人都有交集。郑伦,字子夔,安仁人,顺帝至正年间任宝庆路儒学学正,避兵未赴,授参赞江淮幕府,入明不仕,洪武二十年卒。族谱像赞言:胡棣为豫章十才子,元末江西确实有江西(豫章)十才子的说法。过庭训编辑《本朝分省人物考·李叔正传》:(李叔正)博通诸子百家之言,江西十才子,叔正其一也。李叔正,江西靖安人,在陈友谅攻陷南昌时,全家自杀而死。元末明初周祯(字伯宁)江西鄱阳人,善作诗,与辛敬、万石、杨伯谦、李克正(叔正)、查和等为江西十才子。另外一则材料则说:“周祯,鄱阳人,与李宗颐、刘原善、辛敬、万石、杨伯谦辈称江西十才子”。两者名单整理有:周祯、辛敬、万石、杨士弘(伯谦)、李克正(叔正)、查和卿、刘原善八人。十才子在元末江西声名很大,泰和刘崧元末游学南昌“时善赋者,称十才子”。可见十才子在当时是以文学论称。而胡棣诗名极好。至于胡棣是否厕身“江西(豫章)十才子”,笔者认为也是有可能的。据学者研究,豫章(江西)十才子是流动的称呼,一直延续到明初,名单有着较大的变化,现存记录有十八人都身膺这个称号,可以看出元末明初江西文坛的繁盛,代际才人辈出。关于胡棣的生平,几乎无完整资料,县志与族谱也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是我们可以依据资料来推测一下,胡棣与虞集、揭傒斯交好。又包希鲁殁于元末,其又帮胡棣写像赞,《伯友诗集》有一首缅怀余阙(—)的诗《哭余师》,可知胡棣最晚卒年在至正十八年()即余阙卒年之后,不会超过很久。揭傒斯有文章提及胡棣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前往大都“以职事上计京师(大都)”,胡棣此时必有相当之年纪。可见胡棣的活动时间在元代中后期。*宗羲、全祖望作《宋元学案》,内有些许胡棣的记载:胡志仁,余干人,延祐戊午进士,学有渊源,与饶□□(宗鲁)游,博洽淹贯,践履纯笃。判乐平州。致仕教授生徒、临川李实、上饶王观、进贤胡棣皆门人。胡志仁为“饶州余干县儒士,延祐戊午进士”,这点记载也可以从《(正德)饶州府志》中得到验证。萧启庆先生考察后认为,胡志仁不一定是延祐五年()的进士。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认为胡志仁为余干县有名的儒士,胡棣是其门生。胡志仁曾撰写过《易意》、《四书发微》、《诸史纂要》等书。可见撰述颇丰。清人钱熙彦《元诗选补遗》录有胡棣写给好友李实的五首诗,其中一则诗提及他与李存“十五结交初,《大学》同《诗》、《书》。缠绵二十载,双双水中鱼”。可以印证《宋元学案》的记载。我们综合以上文献,可以简略记叙一下胡棣的生平:胡棣(一名“杕”),字伯友,出身南宋科甲世家,受学于余干儒士胡志仁,与虞集、揭傒斯、危素、余阙、包希鲁等文士相善,交游广阔,荐授江西儒学提举,颇擅诗文,大约活动于元代中后期,元末即已去世,著有《伯友诗集》藏于家。

二、胡棣《伯友诗集》所载交友考论

胡棣《伯友诗集》开篇为《自题官溪八景》,每一景诗作三首,其一其二为七律,其三七绝。总共八景诗二十四首。描写其家乡官溪村的风景。后面四十首则大部分为胡棣与友朋们唱和,也有少许旅行路途中的风景描写。我们下面按照《伯友诗集》的顺序来介绍胡棣诗歌唱和的人物。胡棣与虞集的唱和,和虞阁老韵翰墨长随辇軗秋,承宣誉并凤凰楼。街杯旨酒联鹦鹉,宫树朝衣拂粟留。老笔山河遵石刻,新题风雨落银钩。归田与在芝亭上,戴笠扶节步若洲。虞集的原诗有:某与胡伯友书问疏阔稍久因楚石藏主待谒翘仰髙谊赋寄此诗
  
  
  
  
  
  乔木千章万壑秋,使君清兴在危楼。星沉夜水神鱼化,霜落寒汀宿雁留。红?乌丝酣楚客,画屏银烛看吴钩。不知肯着枯藤杖,采采芙蓉渉远洲。我们从胡棣与虞集唱和诗,看出两人因为通信稍显久而赋诗,这次胡棣隐居于其家官溪村,他有一首诗专门描写此时的生活。白崖隐居艾制衣裳古,松间屡仗踈。迳通金竹峡,泉出白崖墟。伐木歌周雅,骑牛读汉书。相知有麋鹿,时复到堦阴。这首诗是胡棣隐居生活的片段写照,我们从中可以读出胡棣悠闲的生活。穿艾衣、伐木歌诗经和骑牛读汉书,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生活,却也能反映胡棣对这种隐居生活的推崇。胡棣说其“松间屡仗踈”,乃是说其居室旁有松林,其后胡棣筑“柏友亭”其旁,并请著名文士题记歌咏,他首先请范柠(—)题“柏友”匾额,遣女婿徐庸往崇仁县虞集处求“柏友亭”之文,虞集《柏友亭记》录于下:柏友亭记东南多嘉树奇材,求其挺特坚致,胄质若金石,甚宜于其土。恒有而不亵,历时变而不迁。见用于宫室器用,至美而能久,未有如柏之为贵者也。今豫章之为木,能久能大,而适于用,郡以此而得名。橘袖之贡,专在南服,斯二者非他方之所有,莫或尚之。然而数年之久,骤遇夫坚水甚雪之变,摧折殆尽,生息仅存。柏之为植,同其风气。屹然如山岳之无所动摇,则其所以受命于天,托质于水土,其必有独异者乎。环视境土之近,耳目所及,托乎神明。岁年千百者,往往有之。穹山巨壑之间,不通人迹,无所识察于当世,乃至辱于樵牧,厄于斧斤,何可胜数。今有君子,手植兹木于户庭之间,子孙保守而封植之,内无妣蜉蛾子之蠡,外无皮毛支末之毁,垂三百年,郁然干霄,本固干硕,骈峙对立,几四其朋。若豫章魏亭胡氏之家者,宜乎诗人君子,相与咏歌之不足也。胡氏之孙棣,筑亭其旁,清江范德机氏题曰“柏友”而遂铭之。后十馀年,使其婿徐庸,不远二百里,持以相视。感乔木之如斯,思故人之云远,因书此以遗之。庸又请范君所以称“柏友”之说,乃告之曰:“君于于先世手泽之所存,胆望以思,恭敬弗怠。故宋进士龙溪君之手植,历四传以至于今五世矣,世代变易,而物非其故。胡氏能世有其家,家全其柏,相与为永久,亦希有者哉。然则棣也,观于斯木,思其高曾祖父,朝夕徘徊于其下,若将见之,岂直友之云乎哉。虽然,昔之取友者,取于其乡,取于其国,取于天下,取于古之人。今胡氏之家,传泽之久,不失儒雅,而温厚深固有闻于其乡,仰而思之,俯而修之。必有得于斯者,庶几相须以成之道乎?谓之友可也。然则友之之道如何,观其坚忍不拔,而抑其浮游之气;观其正直不阿,以致其贞干之德;观其老成之操,而幼志不行矣;观其久固之节,而远虑不忽矣;观其立也,有以蔽物,则必不肯闭客,而能有以及于人。观其器也,有适于用,则必不肯暴弃,而思有以济乎当世,则有取于斯柏多矣。柏也之为胡氏友,又将见具子孙于方来乎?进士君之先,知丹阳来徙于官溪,溪之委为东湖,进士之子所筑西园在焉。三世以园自命,所谓小园。园趣者,皆以此也。湖之水雁彭蠡为大浸,今胡氏之居枕之,亭在居室之右,多古木奇卉,而独以柏名者,重先世之植也。夫其地之宽厚燠泽,见诸树木人物者如此,则山川之胜,必有可观者焉。吾或与典野人钓叟,倘徉于江湖,偶一至其处,尚能援笔而赋之。胡棣请范柠题匾,也有大有意义。范柠,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路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人。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杨载、揭傒斯一起被誉为“元诗四大家”。这才能与虞集题记相配。虞集在文中回顾胡棣之家史,详细叙说这几棵柏树与胡氏家族之间的关系。这几棵柏树乃是胡棣祖父宋代进士龙溪公胡文举手植,虞集又言胡棣父亲在附近筑西园,今胡棣构亭于其旁,三代建筑园治与树柏木百年。这是胡氏与先祖之间密切的联系,虞集把胡棣家族爱护先人遗植提升到交友之诚,以及家国情怀。虞集直言并未到过进贤官溪,这些都是胡棣转述并请撰文,但是他听完十分感动,希望有一天也去欣赏如斯风景。虞集为什么突出胡棣祖父胡文举宋代进士的身份,这是因为元代已经停科举多年,治国不尚儒士,虽然优待儒士,但是儒士难以成为儒臣,无法重返宋代儒臣与皇帝共治天下的荣光,夹杂着少许失落。胡棣其后不断请傅若金(——,江西新喻人)、王沂(—,字子典,泰和人,隐居不出仕)、胡助(—,字履信,一字古愚,浙江东阳人)、李存(—字明远,又字仲公,江西余江人)。题《柏友亭诗》留念。胡棣的旧友赵孟頫(年-)经过进贤邬子寨,胡棣派人前去送行,并出示范柠题写“柏友亭”稿,请赵孟頫题诗留念,赵孟頫也欣然写下“伯友亭”诗。檥舟湖上胡柏友书至以范太史所题柏友亭字要赋诗亭上且以寄别朝发邬子柴,临河思故人。念复枉华翰,交情一何真。矧爱范夫子,古篆蛟龙信。其亭植苍柏,乃在清溪滨。霜雪见孤劲,风云覆媪姻。君子配厥德。日与嘉树亲。我去江海远,幽梦绕烟津,登临复何日,缱绻讵能申?我们从诗中“临河思故人”可以看出胡棣与赵孟頫是旧相识,而赵孟頫下一句“交情一何真”,这样说明两人交情不错。其后就是胡棣题龙虎山张天师的素华堂题诗(《题张天师素华堂》)。龙虎山张天师是江西道教的总管,而胡棣是江西儒学提举,从此诗看稍有交往。其后为《赤城别万季朝张周翰》,万季朝、张周翰不知何人,待考。《比云轩为罗德远赋》,不知何人,待考。《忆郑学录别归锦江》,元代缙云县有主簿郑伯答(学录),其人疑为此人。《深静斋为踈溪吴氏赋》,可能为踈溪吴会,其人守业于危素、虞集、李存、祝蕃,至正四年江西乡试第一,后隐居,明清时期吴氏为踈溪望族。胡棣在《伯友诗集》有一首怀念危素(-)的诗:春晚氻下忆云林危太朴先生漫出城门北,风光似见邀。山分云脚出,沙露水痕消。江日落人面,野霁开马腰。故人三百里,无计得相招。笔者翻检现存危素的文集,未发现有和交往胡棣的任何资料。但是胡棣《伯友诗集》提到了进贤邬子寨巡检方积(叔高):夜泊邬子忆巡检方叔高缆引*牛渚,舟维白鹭汀。渔灯云隐没,萤火露飘零。二水分明月,孤峰带小星。故人闽海客,谁复上湖亭。危素《危太朴续集》卷三有《邬子砦廵检方君去思碑》,记叙方积的*行与善举,危素直言写于京都,并且是“(方积)去官之三年,里老属临川邓立以书来京师,求为制去思之碑”。可见危素并不认识方积,而是通过友人传信嘱咐而作文。足以证明《伯友诗集》的真实性与价值,危素所言“里老”是胡棣也未可知。《送杨仲江入吴中省其叔季子》,杨仲江,疑为杨显民(豫章人),胡棣以其拜曲阜孔林而赋诗,余阙又有《杨君显民诗集序》载其文集中。《和答薛元卿见寄时元卿住京之宗师堂堂匾有蓬莱真境四字》,薛元卿,龙虎山道士。宗师堂为龙虎山道馆一堂号。《陈推官平寇四十韵》,陈推官,疑为陈大年,学者陈樵之子,至正十年()中乡试乙第一,曾任徽州路歙县教谕,福建某州推官,是否为一人,待考。本诗赞扬陈推官平红巾*而作《和答彭大之时大之讲授莲社而予宗弟主之》,彭大之,江西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宋丞相彭龟年后人。《见素堂五言十六句为吴赞府赋》,吴赞府,不知何人,诗中“县郭灰烬后,官司草创时。印曹迎竹刃,二令就前期。公事人从至,民情各尽辞。独清尘世见,坚白老天知。瓦砾驽骀瘦,厢廊皂隶饥。土豪危虎尾,衙卒拥蛛丝”。可见写于红巾*起事后。《题翁海渔写梅诗卷后》,元代画家,善画竹石梅兰。胡棣自注:“(翁海渔)其师名雪野”。《海上轩为胡汉英赋》,胡汉英,不知何人,待考。《云骧入表亭为辛同知赋亭前有苍玉洞》,辛同知,不知何人,待考。《送铁御史往南台时迁绍兴》,铁御史,可能为元代御史南台御史达失铁木儿(西域康里裔)。元代御史南台在朱元璋占领集庆后(年),迁往绍兴,本诗约写于此时。《中秋吴大任约赶南城而雨俄复晴独步海子上》,吴大任,曾任铅山州判官,泰定间人。《草亭为医士詹仲明赋》,詹仲明,医士,生平待考。《朱尚质吹铁笛》,朱尚质,名焕,江西进贤人,出生儒士世家,工春秋学,子朱梦炎为至正十一年()进士,入明授礼部尚书。《赠翠庭周先生》,周翠庭,名如玖,字仲璋,浙江东阳人,有《翠庭集》、《龙沙集》,今不传。《赠医士杜汝霖》,杜汝霖医士,生平待考。《哭余师》,全文:江匝忠宣墓,城回大节堂。精*归冀北,勋业睢阳汗。竹银灯灿凌,凌烟彩笔香。爵封豳万户,石刻汉文章。夜月鹃啼血,春风客酹觞。不堪回首处,身与国俱亡。本诗称余师为忠宣,可见其怀念为余阙,余阙(——),字廷心,一字天心,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元末官吏,先世为唐兀人。元统元年()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安徽泗县)事。至正十二年(年),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守安庆。此后五、六年间,余阙率兵与红巾*激战百余次。至正十八年()春,自沉于安庆西门外清水塘中,时年五十六。谥忠宣。有《青阳集》传世。《题葛仲衍翠横轩》,葛仲衍,生平不详,待考。

三、结语

胡棣《伯友诗集》从未被任何藏书目录记载,而且胡棣作为一个元代江西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除了《全元诗》收入了六首诗,基本资料付之阙如。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所幸《伯友诗集》重现天日,使得胡棣再次进入世人的视线。进贤民间所藏《(安定)胡氏族谱》所载《伯友诗集》有着很大的价值,是研究元代江西的重要资料。胡棣交往对象有赵孟頫、虞集、揭傒斯、余阙等元代文学大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被荐授江西儒学提举,使得他能够进一步交往本地籍以外的士人,使得他的诗名进一步扩增到江西本籍以外的地方。胡棣爱护其先祖手植柏树,并寄托极大情感,他让虞集写序所提供的材料也流露出他对于其先祖得中宋进士的自豪。虽然元代优待儒户,但是江南儒士群体大多有怀才不遇之感。胡棣虽荐授出任江西行省儒学提举,但是其人生大部分时间都乡居田野,以读书、耕田、伐木为乐,这一点在外人题咏的“柏友亭”诗都看的很真切。这种所谓的“隐逸”,确实是元代南方士人的普遍心态。胡棣编辑“柏友亭”唱和诗卷也是维系友朋关系的良好手段,是“地方身份地位的确立”。元代行省一级儒学提举在协调地方教育,其在地方的威望与地方教官不可同日而语。地方儒学提举一般都为名重一方的儒士担任,虽不直接管理具体儒学事务,但是总摄地方儒学的作用还是很明显,这个“头衔”甚至成为江南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所以胡棣在当时江西士人圈影响是非常大的,他本人一直通过编“柏友亭”诗集以及唱和等方式维系他的影响力。胡棣的人生际遇是元代南方士人的典型代表,他出身南宋故家,入元后家族被优待,其子孙自称“官溪多儒显……宋之遗风尚存”,不特胡氏自家人如此骄傲。明初胡伯友之孙胡季卓请永乐年莆田状元林环特意撰写《官溪乔木记》称:官溪乔木序世臣乔木之说,昉见于孟氏先儒,以为皆故国所宜,有世臣,姑置勿论其所谓乔木者。余尝观之名门右族矣,勤勤植立,其起家也非一世,蝉联簮组,而袭后荫者非一人。至若流风余韵,播美遗芬者又非一日。故种木者,始虽求用,于十年之后终焉。耸百仞而参天历千百年,而容节不改者,要皆世德之培植也。故王氏之三槐,苏公尝见之著述。窦门之椿桂,冯氏载形之歌咏,鍧铿汗简,迄今以为美谈。盖论世家者,或于斯有取焉,莆贰令胡公江右之南昌人也,洪武间用所知者,荐授秩兹邑,佐治三年,茂著殊绩,休声令誉,洽于人闻。洪武三十一年冬,以秩满,谒选天官骊车。既驾民,咸欲为截镫,留或有度,其不可留者,作《官溪乔木图》以赠,官溪南昌胜概,其地多佳山水,公之家世在焉。高堂曾构,几阅世矣。松茂竹苞,映带左右,慈溪之上多古木,或椅桐、或梓漆、或梗楠、梧槚,不得而悉也。但见丛翠荡棹,柯叶拂云。旦夕瞩目,则佳气郁葱可览,可掬是知世德之培植,要非朝夕积也。则斯图之作,盖因公之惠泽,而企慕于乔木,即乔木之郁茂,而知公家世之有自也。然斯行考绩,南宫奏最有日,他日来归,效蓝田之吟哦,移美植于斯,则莆之民皆将仰席清樾,殆见甘棠之什,复播咏于召南。数世而下,又必有指乔木,而求世臣者矣。何独侈美于官溪哉。是为序。可见胡氏家族在明初依旧有其荣光,以诗文显扬于世。虽然元末明初之文士称赞胡伯友,元廷也授予其江西行省儒学提举的职位,得以与一省甚至更大的士林圈交往,但是依然难掩其不能得官的失落和仰望先祖功绩的希冀,元代科举的取士之低,也让胡棣无法重现祖先中进士的荣光,这一点江西乃至江南大部分士人都感同身受,但是原南宋地方士人对于“孔孟之道”追索却始终没有停止,这也是他们作为儒士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社会身份标识。自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后,其后宋金分治中国南北,南方士人都丧失去曲阜朝拜圣域的机会,当然在元代统一中国后,这一问题就不复存在了。胡棣去京城,也要特意绕道曲阜,去朝拜孔林。对此揭傒斯非常感动,为其写序。揭傒斯谈及胡棣立志为儒“非圣人之学不学,非圣人之言不言,非圣人之行不行。其服于身也悉反是,而岁必一至孔林而展其礼,焉得谓圣人之徒矣乎?”这也是元代江南地区士人坚持传统儒家文化的最真实写照,正是因为胡棣等元代儒士坚守儒学,并且出任儒学提举与教官督促地方儒学学*的建设。这才使得传统中国儒家文化得以在元代接续并持续绽放光彩,为中华文明的赓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附录:《伯友诗集》整理稿

自题官溪八景第一景《流觴曲水》:其一:一脉清泉九曲流,远从安定浥龙湫。激湍有本今犹古,逝者如斯春復秋。世泽涵濡馀庆久,文波澄映锦沙浮。谁将里耳沧头洗,直上虞廷听九韶。其二:绿水湾环绕户流,飞觴浮汎乐优游。若舟逐荇参差转,类羽随波瀚漫游。醁蚁扶头情自畅,虹螺蘸甲醉方休。几回购得其中趣,一点沙鸥胜五侯。其三:分得西湖一脉春,太平有象湛天真。傍花随柳多来往,谁是观澜见道人。第二景《龙溪苍柏》:其一:故家乔木蔼青葱,特立擎天几柱雄。老幹拏云龙现爪,新梢蒙雾鹤归笼。根盘厚土年华久,势並层峦雨露浓。世德源源更培植,大材奚愧晚登庸。其二:新甫灵根不染尘,仙人移植蛰龙滨。青虬永驾铜柯碧,苍狗常随翠华馨。气拔锺陵千古秀,灵承健武万年春。叮咛后裔勤培植,愈久恩沾雨露新。其三:新甫时来傍水涯,参天黛色锁云霞。时人要识冰霜节,莫向东风论物华。第三景《山窗夜读》:其一:绿树阴浓护小窗,吚唔共接响琅玕。天教风月常相伴,人与圣贤俱坐忘。杖藜光涵更漏短,芝兰香沁露芽芳。伊谁为问功名远,门外青云是帝乡。其二:清夜沉沉寂不讳,香风时透碧窗纱。叩残藜杖书声蔼,坐得梅花月影斜。纸帐通明囊剔蠧,砚池春暖笔生花。倍知将相原无种,总在工夫要到家。其三:苍翠堆中抅一窝,寒灯疎雨落花多。道人自是惺惺者,何用熊丸却睡魔。第四景《寺林晓钟》:其一:乔木深处梵王宫,杳蔼鐘声送夕红。逸响春容林梢雾,清音浏湸树头风。牢笼唤出归巢鹤,幻海惊翻卧缽龙。谩听残鐘将百八,满天明月照虚空。其二:翠徴深锁梵王宫,早起僧敲百八鐘。惊醒鸦飞冲晓雾,顿回鸡梦唱寅风。扶桑驾曙更筹歇,古柏迎辉晓雾浓。多少小窗勤学子,读书声接气通融。其三:万树深处一禅关,百八声敲欲曙天。人到五更正贪睡,梦*惊破忆寒山。第五景《矶头渔钩》:其一:溪上芙蓉水上鸥,烟中茅屋浪中舟。半竿红日江山暮,一线清风天地秋。破帽儘堪笼鹤髮,短蓑原不换羊裘。几回穉子迎门候,为间金鳌掣得无。其二:闲理丝纶坐钩矶,人间休戚不相知。纎纎玉饵随风颺,小小金钩带月垂。掣得泓渊龙起蛰,歌残水调乌忘机。得鱼沽酒真堪乐,八十何心载后车。其三:一片谗岩压水云,野人高尚理丝纶。闲心不在鲸鳌上,坐看熊飞起渭滨。第六景《谷口樵歌》:其一:郊外青山野外亭,长歌直入翠冥冥。音飃远岫行云遏,响入层崖野乌听。细和来芝声更婉,咲谈王道韵初停。太平几回无腔调,试问世人清不清。其二:幽谷层林雨露多,纷然樵者乐兴歌。*莺出听迁乔木,*惊残走薜萝。野语巧翻清格调,馀音高蔼白云窝。负薪莫道常如此,五十时鸣紫玉珂。其三:十里青山一径平,成群人为采薪行。彼唱此和一声曲,应有巢由洗耳听。第七景《青山晓雾》:其一:万叠浮风结不开,五云何处是三台。银河杳隔青蒙外,元豹深藏紫雾堆。曙色渐分青远近,晴光微现碧崔嵬。行人要识山中子,莫作徘优一样猜。其二:锺陵千古一青山,岚气氤氲曙色悭。林树温蒸元豹隐,岩崖杳蔼洞龙还。人由幽径丹青里,鸟弄青音紫翠间。睡起开窗闲怅望,天生异境耸奇观。其三:旦气氤氲抹翠微,登临浑不辨高低。细将明暗穷通问,正是南山豹变时。第八景《白崖晴雪》:其一:雪夜东风荡晓晴,日光浮动更晶莹。玻璃掩映芙蓉帐,云母深藏翡翠屏。玉笋半呈螺髻绿,琼崖微现佛顶青。欲将东郭先生履,直上嶕嶤第一峰。其二:雪崖两白一般明,照映乾坤烂晓晴。石髪晨梳天露宝,冰牙时漱地生灵。望中梅蕊呈春色,吟处银花耸玉屏。可是十分清意味,玲珑霄境胜蓬瀛。其三:倚天壁立若堆琼,万古苔痕染不青。几度登高闲纵目,山水何处见峥嵘。和虞阁老韵翰墨长随辇軗秋,承宣誉并凤凰楼。街盃旨酒联鹦鹉,宫树朝衣拂粟留。老笔山河遵石刻,新题风雨落银钩。归田與在芝亭上,戴笠扶节步若洲。题张天师素华堂龙虎台高跨玉虹,仙人露坐水晶宫。烟霞散漫秋光出,山岳飘浮海气通。鸟鹊桥连银汉表,芙蓉花发赤城东。夜深群帝来棲息,汉代风流一夕同。赤城别万季朝张周翰涧水松下流,两斋相对幽。青藜照古帙,铁石磨精修。读史赤城雨,唫诗*叶秋。不堪江上别,风送荻花愁。题章溪桥豫章古郡有章溪,难得溪名與郡齐。树大十围阴画□,源分一道间东西。渔人每问樵人答,山鸟时过水鸟棲。何处丁丁闻伐木,欲求仙子步云梯。比云轩为罗德远赋太谷虚空径背开,朝天龙气此徘徊。每移桓岳星辰动,长带山阴雨雪来,奏曲右传仙子幄,歌风遥接帝王台。凭轩目送归鸿尽,赋得诗成不待催。忆郑学录别归锦江秋入豫章郡,高楼吹笛多。归舟带鸿雁,今夕宿汀汝。城北金潭树,江东锦水波。一身全羽翼,无奈路遥何。东平水驿驿馆停舟掉,渔家住隔溪。秋天双隼健,寒木一鸦啼。云色知风起,沙痕见水低。回看汶上月,落在驿山西。江中夜泊采石江鸟傍云飞,江风舟楫稀。青山谢公宅,白石望夫矶。腊醖封樽熟,时鲜带子肥。推蓬延月醉,霜露暮沾衣。九江晚泊日落山影急,潮来水面高。野云归作阵,沙鸟宿分曹。草色连鱼子,橙*染蟹螯。沿江酒多薄,随意压风涛。深静斋为踈溪吴氏赋忆昔过斋舍,莓苔路不分。垒流双涧水,架捶万松云。鉿索从人掣,书声只自闻。重游却可得,尘世漫纷它。息石谁攻他山石,如拳美且温。江山秋水骨,洞府白云根。春晚疑添藓,年深恐碍门。此中真有玉,宜依洗头盆。春晚氻下忆云林危太朴先生漫出城门北,风光似见邀。山分云脚出,沙露水痕消。江日落人面,野霁开马腰。故人三百里,无计得相招。夜泊邬子忆巡检方叔高缆引*牛渚,舟维白鹭汀。渔灯云隐没,萤火露飄零。二水分明月,孤峰带小星。故人闽海客,谁复上湖亭。白崖隐居艾制衣裳古,松间屡仗踈。迳通金竹峡,泉出白崖墟。伐木歌周雅,骑牛读汉书。相知有麋鹿,时复到堦阴。送杨仲江入吴中省其叔季子寤寐思贤叔,秋深信不通。扬帆下湖口,计日到吴中。岚气汉江甫,湖声带海风。城西一回首,花落馆娃宫。和答薛元卿见寄时元卿住京之宗师堂堂匾有“蓬莱真境”四字太乙传青火,元都达紫微。朝回蓬岛住,勅赐镜湖归。炼火丹腾鼎,书光帛练衣。琼林台上月,照彻海人机。陈推官平寇四十韵将出里中宰,官封曲逆侯。西都扶社稷,后代绍箕裘。韬畧天机热,诗书电曯流。画沙图入阵,尤翰笔双钩。年盛全文武,时危吐计谋。风尘盈上蔡,氛祲满南州。何搆红巾患,而胎*屋忧。股肱戎马急,唇齿郡邦愁。汝水倡高义,锺陵鎭上游。许身奔骑射,忘寝枕戈矛。虮虱征袍血,豺狼痛髓仇。千金结士卒,一气感朋俦。白斾吾先起,华门此拨尤。矢穿过石虎,刃觧俯庖牛。剑?生骈脇,鞍悬血触髅。歼明黜陟入,穴禁征求孙。楚尝参石曹,公郎遴周笳。悲阴籁发甲,拥画星浮细。细柳千营暮,穹庐八月秋。前年左丞相,随渡豫章沟。老堂佥公议,除君献狱囚。视兼□府事,旋就五峯留。保障消烽火,郊墟曯耦耰。鸡鸣仍犬吠,麦秀复桑柔。重赴元戎调,行教部曲修。志起*石策,神运子房筹。勲业期当到,交亲寄远州。有才聫娅以,无辖得私投。三十余春别,中间万事休。深怀推顾葛,尽室愿衣刘。若细论家系,初同自宛坵。缠绵眞骨肉,契濶阻谋猷。衰迈徒翘企,精坚愼相酬。邻封犹恶杌,设险更宜搜。大振齐师律,长驱服远陬。当今绝蜂蟇,岂但撼蜉蝣。吾道开皇极,苍生复禹畴。太原张燕喜,天下歌舞讴。龙虎台边命,麒麟画里收。功臣期在此,何幸托棲幽。和答彭大之时大之讲授莲社而予宗弟主之维宋清江士,有彭忠肃公。史编各不朽,书种継无穷。世事年华少,寻常气宇充。鲤庭三问对,麟笔一经通。邂逅流离际,凄凉倾动中。汎交无潦草,高谊任萍逢。僻就白莲远,尊延绛帐融。弦歌徒性淑,觞咏主情浓。揖让称宗弟,盘旋敬老翁。寿潭烹菊水,仙石坐松风。焦卷诗筒碧,榗漂酒杓红。友求莺树木,人语燕帘栊。时物皆吾与,机関与世同。光尘自泾渭,保节见豪雄。见素堂五言十六句为吴赞府赋县郭灰烬后,官司草创时。印曹迎竹刃,二令就前期。公事人从至,民情各尽辞。独清尘世见,坚白老天知。瓦砾驽骀瘦,厢廊皂隶饥。土豪危虎尾,衙卒拥蛛丝。退食常窥圃,耘蔬自汲池。纷华任桃李,结构信茅茨。又数月断刍豢,三秋常溪丝。吾于万物备,谁着一毫私。每耻萧曹吏,偏耽鲍谢诗。吟哦词烂漫,游戏墨淋漓。最务图书急,仍防案牍迟。非行有余力,何得至于斯。崔壁松槐俨,韩文葩藻垂。且瞻孤贫实,当数万金碑。题翁海渔写梅诗卷后海上翁何似,江天雪野梅(其师号雪野)。毫逍春色动,墨古暗香来。发兴翠先聒,人神鸥反猜。四旁秋笛声,无日不花开。海上轩为胡汉英赋华轩照清浅,登眺在蓬莱。鹊带河桥渡,花连天镜开。狎鸥翁不老,骑鹤客频来,为问乘搓使,何年八月回。云骧入表亭为辛同知赋亭前有苍玉洞神兴龙气合,亭飞八骏游。轻蹄过赤水,片影带瀛州。石润曾经宿,愙虚不耐秋。好归苍玉洞,岁寒实无忧。宾阳阁青山画出对朝晖,树拂栏杆露未晞。岱岳阳光开万户,扶桑旦气落双扉。天鸡海上啼初罢,野鸟空中静不飞。此际凭亭须早起,想应登览尚披云。送铁御史往南台时迁绍兴铁冠公子早辞戎,?马长鸣入越中。绣衣光动镜湖水,陈谏直进蓬莱宫。十道芉绵半绛火,余氓荼*一樊笼。素志澄清况要路,丹心激烈耀高风。中秋吴大任约赶南城而雨俄复晴独步海子上数月邀作南城赶,今朝辔马雨即休。中秋不饮故人酒,明月却照谁家楼。倚仗鸠啼桑叶落,凭栏鱼出荻茅稠。宫墙侧畔多宽野,乘兴桥东看水流。列岫亭为天宁寺祚方远赋城外西山寺北亭,群峰参错翠云屏。落霞远浦连彭蠡,归雁长天入洞庭。雨后青螺千顶佛,秋深红叶半江星。我来啜茗论诗人,只许高僧面壁听。初春雨中写怀风雨鸡鸣天黯淡,林园花落客潇踈。春来邻舍不堪席,旧别故人那寄书。好竽聊复自鼓瑟,戴笠不知谁下车。筋力未衰泥不怯,何劳弹铗叹无舆。草亭为医士詹仲明赋云白青山天面宽,亭中云出杏林端。茯苓松下藏元气,芝草琅玕*岁寒。翠色每临佳客坐,金光常设异人餐。神农书在烟霞外,不待传芳已细看。朱尚质吹铁笛池台铁笛满天闻,带月高吹石上云。几日不曾听此曲,水流云出静思君。元宵闻笛上阳宫里新番曲,声落桥西又复东。天下酒楼今夜笛,家已吹入五云中。赠翠庭周先生归省慈帏下九天,几回清梦到经筵。砚中空滴朱砂露。架上仍传锦绣笺。万里相思云表外,一身长在日华边。才怜忠孝难双美,且服班衣庆岁年。赠医士杜汝霖云鬓朱头不老仙,金丹大道养长年。相逢曾记官溪上,此别重来戏水边。腥雨过詹龙问病,春园种杏虎妆钱。顾今天下疮痍苦,肘后神方谁与传。青州驿重阳小驿重阳且泊舟,都门十日到青州。飞飞白鸟帆前落,细上*花酒里浮。晓行清晨着屣过江干,白白霜花拂面寒。茅屋几家人睡起,禁城何处漏声残。天鸡啼罢星河落,海兔光涵宇宙萈。空遣山中怀上国,长歌犹是夜漫漫。晚浴夕湖初浴罢,风物自清新。月色来天角,花阴上好身。不知何处笛,偏恼客居人。绂步沙堤曲,弹冠好去尘。源头流水石涧云中落,清泉出涧长。细流花片去,多洗药苗香。渴虎时偷饮,蟠龙夜吐光。濯缨与濯足,应许问沧浪。哭余师江匝忠宣墓,城回大节堂。精*归冀北,勋业睢阳汗。竹银灯燦凌,凌烟彩笔香。爵封豳万户,石刻汉文章。夜月鹃啼血,春风客酹觞。不堪回首处,身与国俱亡。题葛仲衍翠横轩云林山肖天边姥,三十六峰据临汝。横崖断石挂晴空,细竹长松翳深谷。凤山起兮白雁飞,中有萦带之章溪。溪花明明照秋水,溪岸窄窄行人稀。幽人向此结茅屋,积翠岚光照书读。松花酿酒瓮生香,山鸟一鸣琴一曲。有时三径开,飞仙天外来。方壶老翁醉呼吸,翰墨淋漓洒户湿。太行华岳仿佛间,路转桃源无咫尺。邀我坐其轩,与我论经济。乃知岩谷人,平生抱忠义。吁嗟乎,南阳子孙生独异。吁嗟乎,南阳子孙生独异。题李太白墓古坟累累岂胜数,胡为独欢采石墓。墓中之人兮,难比寻常语。白日卧地中,*昏上天去。神游八极无碍阻,朝过幽燕暮吴楚。天津桥南登酒楼,换酒脱却千金裘。他人饮酒眼前醉,先生一醉名千秋。江空月落酒始醒,长吟纵笔神*惊。诗卷长问天地老,何必年年坟草青。其二:季卓(胡伯友之孙)诗集和答张天师见寄五都观里爵嵯峨,万叠峰峦拥□波。夜月石坛龙虎踞,秋风玉树凤鸾欹。山中宰相非今日,天上神仙有几多。自是留侯遗剑佩,至今功业振山河。张氏婆于归之日卓公巳戊辽阳矣乃作是诗以奉姑娶妇无夫亦怪哉,问姑尚在几时回。牛郎阻隔天河远,织女空随云汉来。孔雀屏前徒缱绻,鸳鸯帐内独徘徊。来朝拟把菱花照,嫩蕊含香尚未开。张氏婆寄卓公诗楚王未曾楚莹云,神女难逢夙世娴。彩凤高腾春信青,青鸾初对晓庄新。长词易写题红句,短扎难成织锦文。才子不归先辈逝,锦簾空销洞中春。卓公在辽寄张氏婆诗二月不归三月归,检点行李及征衣。殷勤寄语家园树,谩谩开花谩谩飞。张氏婆答卓公诗望断天涯人不归,几回弹泪湿襟衣。玉梅自有花开日,管教无香惹蝶飞。辽吟城上烟云接大荒,海边中日望衡阳。花开花谢光阴度,年去年来岁月长。红杏园林青玉案,绿槐亭院紫金觞。何时再睹神仙境,脱却征袍履上皇。在辽忆家而作四首城上烟云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女墙飘絮多杨柳,公馆飞花似野塘。沙漠漠,水汤汤。万里波光映小愙。闲坐捲帘看燕子,不知何处是家乡。又自有神仙不老丹,仙家风月四时闲。金炉火焚乾坤大,宝鼎丹成意气宽。云淡淡,雪漫漫。醒来不觉五更寒。笑谈借得扬州鹤,骑向蓬莱了大还。又去年此时别官溪,高挂云帆疾若飞。两岸落花铺锦绣,一江飞絮点征衣。离骨肉别宗支,游遍蓬莱海上矶。春去秋来冬又至,承恩依旧望南归。又香叶茶汤似水波,绿阴道上钓鱼过。不愁紫塞持干橹,犹思画堂列绮罗。云液酒雪儿歌,亲朋依旧咲颜多。何期一去千山外,伫看归来鬓已皤。自辽归吟春风得意出辽阳,鸾凤双飞返故乡。(娶辽阳张氏婆同归故云)世事固知今日异,山容不减昔年苍。银瓶盛泻葡萄酒,书阁新添锦绣香。从此莫怀湖海志,田园乐业得人长。自辽阳答邬子巡检问借问辽阳事若何,海风吹雪四时过。盘餐入爨鸡鱼少,粱备供厨豆粟多。四月无花方见草,三冬乏菜尽餐菠。时人说道貂裘好,恰似江南着草蓑。过青山渡访故人勒马青山古渡头,白蘋红蓼满江洲。*头穉子吹长笛,白发渔翁掉水舟。百尺楼高函谷晓,一声钟动钩?秋。先生约我重来会,脱却羊裘作胜游。游天师府吟一道长街直透天,乘风来谒洞中仙。石坛当昼生云雾,丹灶多年没火□。白鹤驾游三岛外,青牛车载五云边。举头手挽银河水,日月星辰在眼前。(本文作者为首都师范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文章原刊于《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三十七辑,注释从略,引用请核对原文。)

02

陈氏牌坊铭并序

作者:万海伦

江右名城,豫章故郡。山川灵淑,人物英奇。隽才层出,芳迹遍存。陈氏双牌坊犹超拔乎其间,曰昼锦坊,曰理学名贤坊,乃于明初明末先后所立。昼锦坊乃美石雕刻而成,历六百年沧桑,经数十代更迭,默然兀立,不失风华,惟添雅重。索今可考之存世牌坊,史无出其前,工无逾其巧,恢弘无比,精致绝伦。原其境古之钟陵通邑,今之南昌郊县,名曰进贤,域多俊士。其处七里乡罗源十八丘,宗族衍江州义门陈氏之派,续赫赫声名;牌坊彰永乐大典撰修之功,展煌煌气象。坊主陈公讳谟,(注)历五朝累官至四川右参*,有清誉。生于明洪武甲子年,以擅翰墨见称于当世,适逢永乐招贤,乃承解缙荐鹗,遂于舞象之年应楷书之选,辟居内阁。越五年大典纂成,公年方弱冠,阶升主事,荷赉锡,受封荫,家筑华堂,门题昼锦。黼构乃垂美号,故山更发辉光。

昔苏秦拜相则期礼遇,项羽称王但思荣归,此亦人之常情。班固载朱买臣入史篇,韩琦承欧阳修为堂记,非唯光宗耀祖,亦以昭示前良,发起后进。是为道不远人,德能化俗也。

陈氏承君子之遗泽,世德贻范,奕叶延昌。继孝义家风,接圣贤道脉,和气润身,书香濡首,晴耕雨读,苦守灯窗而研经;春诵夏弦,待登玉殿而拾紫。后二百馀年,有弟子陈良言、陈应元、陈良训于万历年间相继擢高科、登显仕,赤墀棣华,排依雁序;桂庭圭组,顾见蝉联。复于崇祯十年敕造理学名贤坊。建以珍木,如鸟革,如翚飞,如竹苞,如松茂,使宗祊显盛,族姓增荣。

陈氏素高地望,虽屡经兵燹犹瓜瓞绵延,桑梓长宁,文章不绝。后遭十年浩劫,奇气戛然。或言破旧,燔家乘悉化秦灰;或谓立新,毁典帙无藏鲁壁。双牌坊虽幸存,然已昭穆混,渊源慒,徽音云逝,世业陆沉矣。堪慰终拨乱反正,衣冠重振,文化再兴。史实能不至湮没者,以陈公夫妇圹志存焉。先有农士匿碑碣于溷藩,后赖学人护文物于馆阁。拓苔文能窥全豹,索桂籍可知来龙。子曰: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信夫!

观其村山水清和,烟霞荟蔚,堪称宝地,实为向道斋心,守仁育德之佳境。退能独善其身,出则兼济天下。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今为缮治,修旧如旧,作新维新,使来昆不忘先贤,后世能承遗烈也。其铭曰:

言念君子,垂示高标。

怀其琬琰,振拔清超。

传芳济美,化育英翘。

负天以背,挺翮扶摇。

注:《书史会要》:陈谟,字古训,江西南昌人,官给事中,善书。其馀事迹见其圹志。昼锦坊主人陈谟夫妇墓碑为进贤学者文公先国一九九五年于陈家村村民猪粪窖中发现,与该村民历经九年磨合方得征入进贤博物馆。

03

酒与中医

作者:李汉辉

风尘江湖一壶酒。古代的圣贤们大多都爱酒,而且一个葫芦随身携带,实际还有象征着悬壶济世。酒,酿于人,酣于人,醉于人,在浩瀚的中华文明中发挥着他独特的魅力风格。“煮酒论英雄”,煮的是酒,论的是天下大事;“贵妃醉酒”,醉的是美人,展现的是妩媚风情;鸿门宴”,喝的是酒,宴的是群雄,夺的是天下;“武松打虎”,醉的是英雄,体现的是英雄狭义。醉,是酒的魅力,也是人的境界。酒是英雄胆,在侠客眼中,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妻,但不能没有酒。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说明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在我国民间也有杜康造酒的传说。

道教说,酒是人性的试金石。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中国以酒观人的传统由来已久,群居而坐,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真性情所致,于是彼此引以为知己,推心置腹,以酒见性,群情熙然,成就一段段流传千古的雅聚佳话……这大概是国人对于社交活动中的饮酒最为向往的境地,但它同时也是中国式理性饮酒的隐性逻辑。

酒是人间妙物。妙就妙在,因人、因时、因情、因色、因财、因势等等,它可以使人进入不同的一种精神状态。

以酒观人最初仅是帝王诸侯将相考察人士德性的一种手段。自古以来,酒也是*队中用以激发战士英雄气概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物质。无论酒壮怂人胆,还是酒壮英雄胆,喝酒可以壮胆是自古以来世界各地人们的一种共识。其中道理何在?传统医学为我们撩开这一神秘面纱。

胆、勇、酒——以酒悖为例来说,有关勇气,以及酒为什么可以壮胆,《*帝内经》有过论述。《灵枢·论勇》说,勇士者,目深以固,长冲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意思大致是说,勇士在发怒的时候,体内气冲斗牛,肝被胀大,胆被胀满,导致肝脏抬高,胆变成横位,心高气傲,横行霸道,这都是醉酒与中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离不开的情绪变化缘故。

为什么?先来说说肝,肝在五脏为大将*,七情主恕,开窍于目,怒目圆睁,醉酒后某些人喜欢好斗闹事,肝五行属木,木生火。心在五行属火,五脏为君王,七情为喜,有些人醉酒后会笑,心开窍于舌,怒火攻心,醉酒的人话特别多,爱骂人,骂老婆,骂下属,火克金。肺在五行属金,五脏为宰相,主皮毛,司呼吸,朝百脉,呼吸急促,毛发立起来,在七情中主悲,有的人醉酒后会哭闹,酒的威力很大,能推动五脏六腑上中下三焦,增强气血经络运行。以至改变人性:命令你,心直口快,胆大妄为,肺腑之言,恕发冲冠。

心主神明,在中医上不是仅仅指的器官中的心脏本身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医上所指的心神。除了心脏的功能以外,也包括大脑和大脑功能,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是藏神的地方。心有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并能产生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使人对外界事物,自然环境作出反应,是精神生命活动的象征表现,也包括病理性和生理性的反应。心主神明也是主要指心脏的功能强,就会使人的精气神旺盛。所以我们经常会说,满腹经纶,花花肠子玩脑浆。心想事成,没有什么脑想事成,大脑好比电脑的显示屏屏幕,心肝脾肺肾是肠子是主机,中医从认识人体开始就大不相同,心主神,肝主谋,肾主智,脾主思考,胆主宰人的勇气,这也是我国把勇气成为胆气或者胆量的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酒是水谷之精气,其气彪悍,所以人喝了白酒之后,人体气机受到酒的影响,就会胆大兴奋的状态。中医理论讲的就是振奋人的阳气。

我在临床应用中常用李渡白酒医治各种疑难杂症,进贤李渡镇酿酒历史悠久,素有“酒乡”之称。李渡酒,色泽澄清,味道醇厚,香气浓郁,喝醉了也不打脑不作渴,醇厚纯正、回味悠长:具有振奋阳气,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经络气血运行,起到驱寒的作用;以及舒筋活血,缓解疼痛;引药入经,则通血脉,行药势之功效。常用于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痛,脘腹冷痛。白酒不仅有活血通脉之力,且有御寒提神的功效。适量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可以扩张小血管,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荷尔蒙分泌,滋润肌肤延缓衰老。但过量对身体五脏六腑会造成伤害。烧酒热量高会加速血液循环,对全身的皮肤都能起到好的刺激作用,女性饮酒性功能要比平常强三五倍,男人过量饮酒会影响男性功能,可能出现阳痿、早泄、勃起不坚、坚而不久等症。

酒与中医自古就结下不解之缘。从汉字的结构来看,从“酉”的字,其意义大多与酒有关,如“醉”、“醴”、“酌”等,古时医生治病多用酒剂,故“医”在古时写作“醫”。医药用酒有*酒、白酒两大类,主要成分为乙醇、脂类、酸等物质。*酒又名陈酒、老酒,是用含淀粉类粮食发酵制成,为*色透明液体,气味芳香。元朝以前,古人饮酒都为*酒,*酒含醇量低(在15%左右),不象白酒那样易使人醉。白酒俗称烧酒,因其特殊的制作方法而得名:蒸馏法!《本草纲目》中记载酿造蒸馏酒,与酿造*酒不同处,在于增加了关键的蒸馏工艺。经过窖池发酵老熟的酒母,酒精度低,需要进一步蒸馏和冷凝,天锅分上下两层,下面装酒母,上面装冷水。在基座下烧柴火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气体上升,遇到冷水冷却,凝固成液体流出,这就成了蒸馏酒,俗称“烧酒”。*酒大约产生于夏商时期,在秦汉时期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制药,主要用来作药引子和制药酒;秦汉时期用*酒制成的药酒在医疗上应用很多,到了宋代渐渐不用了,因为宋人发现由于*酒含醇量低,浸泡鲜药材制成的药酒易酸败变质。宋代炮制工艺比较成熟,宋人为克服药酒之缺点,又不失*酒在医疗上的作用,故多用*酒来泡制药材,其方法有十余种,如酒浸、酒蒸、酒炒、酒拌、酒洒、酒淬等,使炮制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这是宋代对制药工艺较大的贡献之一,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到了元代,产生了由米、谷,麦、黍、高粱和曲酿制经蒸馏而成的蒸馏酒,即白酒,又名白干、烧酒、发酒,民间为什么这么多说法,比如,某人建房喝上栋的喜酒,不能说烧酒,叫发酒,又如,喝人家的葬礼酒,又不能说发酒。白酒其含醇量高达50-70%,液汁白色澄明,气味芳香特异,有较强的刺激性,白酒的产生,克服了*酒浸泡鲜药材易变质之弊,由此,药酒也就广泛兴盛起来。白酒辛、甘、苦、大热,能通血脉,健脾胃,行药势,升阳散寒。《名医别录》谓酒“味苦甘辛大热,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气,通百脉,厚肠胃……”《本草纲目》谓其“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风,消愁遣兴……”,并称“酒能引诸十二经脉与附子相同,导引它药,可以通行一身之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酒是良好的有机溶媒,药物的多种成分,如生物感及其盐类,甙类、鞣质、苦味质、有机酸、挥发酒、树脂,糖类及部分色素等皆易溶于酒中,因此,药物经酒制后,有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而增强疗效。我在临床应用中经常用李渡烧酒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医宗金鉴,仙方活命饮这个方子,如果不用酒煎,只用水煮,可以说无效。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现存医学文献最早的一部典籍《内经》已有将酒应用于汤济治病的记载,如《素问·腹中论》“*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鸡矢醴者,即鸡矢白晒干,焙*一两,米酒三碗,煎数沸,去渣,过滤,澄清,空心热服,一日三次。《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无形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鬄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一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己。”《灵枢》栽“寒痹熨法”,用棉布浸药酒熨贴患处以治寒痹,是外治法中最早的一种方法。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医经方》也载用酒送服和用酒制丸剂,西汉仓公于公元前三世纪就用茛碣酒治难产,东汉华佗曾创用酒服麻沸散,麻醉全身,进行外科大手术。年11月在甘肃出土的《武威汉墓医书》(原名“治百病书”中有一医简关于治“瘀”及“久瘀”的处方为干当归、川芎、牡丹皮、漏芦、蜀椒及(贝母之别名)为散,“以淳酒和饮”,此方养血活血,理气解郁,很有科学性。较明确地以酒行血活血的医书和医方记载,以仲景著作为最,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病,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枯萎薤白白酒汤主之。”又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枯萎薤白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二》说:“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此外《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载“治食郁肉漏脯中*方:烧犬屎酒服方寸匕。”又说“食酸马肉,不饮酒,则杀人。”对中风面瘫,口眼斜而无半身不遂者,用牵正散(各15克)研末,热酒调服,每次3克,每日2次,另取2份,酒调外敷患处,神效。由此可见,酒之开窍启闭,消鼓除胀,通络止痛解*,皆取其辛散以祛风通达表里,甘苦以健脾和胃解*,入血以活血通络之功。

酒在外科方面应用亦十分广泛,《医宗金鉴》治痘疹“灰陷白陷以参归鹿茸汤,临服入鸡冠血酒。”治湿淫之气侵克脾经致水泡(痘疹)身面俱少,手足独密者“须服加味保元汤,外用胡荽酒调官粉涂患处”,治酒渣鼻之“麻*宣肺酒”用麻痹,麻*根各2两,头生酒五壶,将药入酒内重汤煮三柱香,露一宿,早晚各饮三五杯。治杨梅疮之“金蝉脱壳酒”用醇酒五斤,大虾蟆一个,土茯苓五两,浸酒内,瓶口封严,重汤煮2柱香时取出,待次日饮之,以醉为度,无论冬夏,盖暖出汗为效,余存之酒,次日随量饮之,酒尽疮愈。治白驳风以黑豆半升,炒烟起,冲入醇酒3斤,浸一日夜,用酒送服浮萍丸,治破伤风之“千里奔散”用螺蹄火煅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冲服。《验方新编》载“蒲公英酒”治乳痛“以生蒲公英捣乱,酒冲服,楂敷乳上,略卧片时,数次即愈。”《本草纲目载鸡旦》清用酒调和外敷能治烫伤,且生肌迅速,永除斑痕;验方“红灵酒”⑴以当归、肉桂各60克,红花、川椒、干姜各30克,樟脑、细辛各15克用85%酒精1公斤,浸泡七天,每日用棉花蘸药在患处揉擦2次,每次10分钟,治疗脱疽,冻疮。治头虱,用白酒2两,百部一两入酒内泡三天,然后用其溶液擦头皮和头发,连用三天即愈。今人有将酒与它药伍用治狂犬病等。《中医外科汇选·外科》载“青风藤散”[2]用青风藤六钱,研细末,*酒八两温热,每次送服药末三钱,服后安睡发汗,隔三小时后,仍用*酒八两送服药末三钱,治狂犬病至抽搐,角弓反张,口禁停止为度,皆书载防治狂犬病验方十二个,治破伤风验方十一个前者有八方,后者有五言是用酒煎,酒下或以酒为引的。

特别是,治风湿痛,跌打损伤(陈伤)无论任何部位的损伤,不能不用酒为引。可是现在很多人把酒当敌人,特别是西医进入中国就把酒当成了*药。

由于酒辛甘大热,能升能散,宣行药势,活血通络,故活血散瘀,祛风通络药多用酒制如川芎、当归、桑枝、益母草等,以增强其活血通络作用,有些药物经酒制后,则能改变共药性如生地*性寒为清凉之品,加酒蒸制成熟地,可使其药性由寒转温,功能由清变补,同时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使地*滋而不腻;有些药物经酒制后能引药上行,如*柏原系清下焦湿热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就能兼清上焦之热;有些药物经酒制后,可减少其副作用,如生常山有强烈的致吐作用,经酒制后则催吐作用明显减弱;有些药物经酒制后,便于有效成份煎取,如*芩经酒炒后,水浸时能增加有效成份的浸出量;有些药物经酒制后,可除去或减轻其腥臭味,如乌梢蛇、蕲蛇等。有人统计,常用中药五百余种,酒制的有二百六十七种,许多活血化瘀的方剂,不少是酒下和酒煎的,如土瓜根散,当归散,当归芍药散,侯氏黑散,别甲煎丸,小金丹,大活络丹等,以入血,增强活血通络之功。酒是百药之长。以药之功,借酒之力,既可治疗又可预防疾病,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独特优势,药酒的发明,也是医疗史上的一大进步。

酒在医疗上虽有它药无法取代之功,但因共大辛大热,入有劫阴、生痰、动火之弊。《本草纲目》谓其“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津,生痰动火”,近代名医金子久更明确提出“酒有暴烈之性,亦能耗神伤血,其气热,主乎消铄,先入肝胆,胆火猖,气失潜降,肝阴被劫,血失宁静,易有逆升吐血之变,况酒性有湿有热,湿伤脾,则生饮,痰饮易于蟠聚,热伤肺,则生咳,咳喘易于发生,久虚不复,肺伤及肾,肾为水脏,肾水一亏,则五火猬集,销铄气营故有吸烟耗气,嗜酒伤血之论也。”[3]嗜酒会影响后代,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康代诗人李白、杜甫等都喜欢饮酒,常连醉数日,然而,酒癖给他们带来的共同恶果是“有误子嗣”,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名篇,可他们的后代却都是碌碌无为之辈,直到晚年,陶渊明才逐渐领悟到后代之所以愚笨“盖缘于杯中物贻害”。嗜酒为何会影响后代?清·桐园在其妇产科专著《大生要旨》首篇《种子论》中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云“酒性淫热,非亦乱性,亦且乱精,精为酒乱,则湿热其半,真精其半,精不充实,则胎儿不固。”即育亦少寿,强调“种子求嗣”毋以酒为色媒,主张酒多饮不如少饮,适量常饮有益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酒精可使生殖细胞受到损害,使受精卵不健全,酒后受孕或妊娠期酗酒,可造成胎儿发育迟缓出生后身材矮小,面貌丑陋,智力低下,呆笨,甚至为白痴,即所谓“胎儿酒精综合症”,假日酒后孕育的低能儿。长期饮酒,会导致全身营养不良,对大脑、心、肝及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

基于上述,酒有活血行气,散寒,通经活络之功,亦有动火生痰劫阴、耗神伤血之过,此即“载舟之水,亦能覆舟”之理也故酒者。

04

怀念我的祖父何焕奎

作者:何大海

何焕奎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医学院照片

何焕奎晚年照片

抗战胜利那年我出生于乡下老家——进贤县三里乡何家,幼年时在何家生活了四年。虽然我不是长孙,却由祖父祖母带大,因为长孙大炎那时虽然也在何家住过一段时间,但他一直有外婆在身边带着,而我出生时母亲奶不够,请了奶娘,由祖母带着我,就住在年抗战期间祖父回乡下盖的房子里。

幼年时期这四年的生活,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深,能够记得的只有很少几件事情。有一天人们从地里做完事回来,在屋前的场地上玩,我当时也在,有个人捉了一条*鳝在我嘴巴上划了几下,说是蛇钻进我肚子里了,我吓哭了,祖母从屋里出来问是谁又在逗我,有人把我牵到祖母面前,说是捉了条*鳝逗他玩的,祖母便哄我说化碗红糖水吃就会好,于是真给我化了一碗红糖水,我喝了也真觉得没有事了,这是我记得的最早的一件事情。还有一件事,那是一天我坐在屋里房门口玩,突然听见外面有“砰、砰”的声音,不一会儿从外面跑进来几个人,同祖母说了几句话,就架起长梯爬上阁楼,拿了几支长枪下来,又匆匆跑出去了。从大人的话里,我隐约听出大概是同别的村庄打械斗,人家打过来了。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原来屋子里还有楼,上面还放了东西,我就想我怎么从来没有看见过屋里还有楼梯呢,也不知道楼上还有什么东西。我后来也从来没有爬上去过。我还依稀记得我们举家搬到南昌的情景,大概是年,走的是水路,全家分坐三条船,大伯和二伯两家各坐一条较小点的蓬船,祖父母和我父母亲等人坐一条较大些的蓬船。湖水浩淼,无边无际,我有时能够看见二伯他们的船,有时又不见他们的踪影,一次我眼看二伯坐的小船就要超过我们,还着急地要我们的大船划快点。我们到南昌后在赣江一个码头靠岸,有人搭起了跳板,父亲挽起裤腿踩在水里,扶着祖父过了跳板,又先后背着祖母和母亲趟水上岸,轮到我时,父亲干脆一只手把我夹起来送上了岸。岸上很多人,父亲说饿了,要买东西给大家吃,他在一个炸油条的小摊前,说要买炸老了的“二来子”,买后给了我一根,又香又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还有油条这样好吃的东西。

稍大一些后,我记得的事情就更多了。

我记得我由祖父祖母带到9岁,一直跟他们睡一张床。我和祖母睡一头,我睡床里边的小被窝,祖母睡外边的大被窝,祖父睡大被窝的另一头。冬天睡觉时,祖母会先让我上床,坐在大被窝里,祖父早已上床,坐在另一头。我上床后有时祖父会对祖母说:细明(我的小名)进来就热和多了。我给祖父暖过脚后,祖母也收拾好了坐上床,就让我钻进里边的小被窝。小时候早晨起来时,祖母总会先让我在她怀里坐一会儿,然后再穿衣起床。大概在我读书后就不再坐在祖母怀里了。我记得小时后吃饭就在对面我母亲房间里,每到吃饭时间,母亲就会叫我过去,吃完饭我又回到祖父祖母这边来。年,二伯最小的儿子大信出生,二伯的第二个儿子大仁才2岁,二伯母带不过来,就把大仁交给祖母带,于是大仁睡我的位置。从此,我搬到我弟妹的房间睡,直到年我17岁考上大学离开家。不过我即使不再睡在祖父祖母房间里,但不论是玩耍还是做作业,我都回到祖父祖母这边,在父母亲房间里我很不习惯。

我记得小时候经常给祖父母当小“听差”。人老之后腿脚不便,眼神不好,都想有个小孙子跟在身边,既能有个照应又可听听使唤。我是祖父母带大的,从小跟着他们睡觉,这小“听差”的事自然非我莫属。

年,家里当时住在南昌市中山路三道桥朝阳旅社。一天我正在门口马路上玩,看见来了一辆大马车停在门口,下来几个人,进了朝阳旅社,不一会儿祖父同他们一起出来了,祖母和其他几个长辈也跟着。祖父向祖母交代几句就上了马车,我不知道祖父为什么要坐马车,也不知道他要去哪,就跟着马车追,哭喊着“公公,公公”,追了好远才被大人喊回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祖母说要带我去看公公,她提着一个竹篮牵着我,我们走了很久,来到火车站。当时我只有六七岁,跨不上火车,是列车员把我捧上去的。一上车我就闻到了一种非常诱人的香味,酸酸甜甜的,整个车厢都弥漫着。我四处张望,也没发现香味是从哪儿传出来的。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知道火车上的味道这么好闻。到了进贤县城,我们穿街过巷,来到一栋青砖大屋前。大门口有当兵的站岗,通报之后,有人来领我们进去。这是老式大屋,好几进。我们绕过两处天井,才到祖父住处。祖父看见我们显得十分高兴,祖母从篮子里拿出些鸡蛋和几罐腌菜,我则打量着房间,边看边想,原来祖父到这里来了。这是一间很大的房间,窗子很大,但有许多木制小方格,光线并不很好,一张大床,挂着蚊帐,靠窗还有一张书桌,窗外是天井。祖父说这里是县公安局,他在公安局诊疗所工作,平时没事就在这个房间里看看书,也可以随便走动,有病人就来请他去。这栋房子很大,那头有好几间改做了临时关押犯人的地方,他主要是给犯人看看病。这么大房间就住他一个,这里的人对他都很客气,很照顾,不必记挂他。其他关着的人,就没有这么好了,都是好多人住一间,而且是地铺,有人看守。他还说如果有事要上街去也可以,不过要请假,他也没有什么事情,不会出去。祖父这些话虽然是告诉祖母的,但我在身边基本都听懂了。我们没有留宿,当天赶火车回了南昌。这大概是我记得的小时候的第一次“当差”,说是“当差”,我其实并没有做任何事,只是由祖母领到祖父那里去,让他摸摸我的头,让老人家心里感到些许宽慰而已。

祖父在进贤大约1年左右,家里每隔一两个星期都会到进贤探视一次,顺便带点换洗衣服和吃的之类。祖母去过几次,大多数时候都是我母亲去,细姑也去过一次,但不管是哪个大人去,每次都由我陪同,一次也没有拉过。可能每次去都特意选的星期天,我从来没有耽误过上学。每次去时,只要一进火车车厢,我就会闻到那种非常诱人的,酸酸甜甜的香味,有几次我看见列车员卖面包,有人买了吃,我怀疑可能是面包的香味但不能肯定,因为没有卖面包时,车厢里也弥漫着这种香味。这个谜底直到细姑带我去进贤探视的那次才解开。细姑在外地工作,一次回南昌探亲,让我同去进贤。我们上车不久,又有列车员过来卖面包,细姑说买个面包你吃好吗?没等我吭声,她已经从列车员手上接过一个面包给我,我一接过来几乎就肯定那诱人的香味就是这面包的味道。我撕开薄薄的透出油的包装纸,先是咬了一小口,慢慢品着,再小心翼翼掰开,里面是红红的果酱馅儿,一尝,果然酸酸甜甜的,这是我第一次吃到面包。

祖父有一首《七十自寿诗》对在进贤的这段经历有过记载,诗句后面还多处以圆括号附加了他自己的注释,这里摘录有关的两段,诗曰:“服务何妨劳改队,生涯自拟老耕农(我诊疗所以医治进贤劳改队病人为主要任务,诊所同人的生活,与各农场耕作的人一样),鼎新革故争前进,端在灵犀一点通(我自觉思想已打通,很满意现实环境)。又曰:“惊瘟监舍抬临诊(八月九日进贤完小集中各乡教育人员数百人学习有一学员赵子云患急症身死,其他各学员惊为瘟疫,发生恐惶,当晚招我往为鉴定),死颤劳囚试救营(八月十一,进贤劳改队有一劳改犯易秉照发急症人事不省手足抽搐震颤,牙关紧闭,体温高至摄氏41.5c,经打针救活),寄语妻儿无我念,人生观是为人民。”从诗中可以看出,祖父虽为江西一代名医,却能在这小小的诊疗所里,以七十高龄而救死扶伤,并且在思想上“鼎新革故”,与时代同行,实实令我感佩。当时的进贤县公安局长田博文对祖父十分敬重,后来他调南昌任江西省地质局副局长,曾两次到廉让里看望我祖父。他来我们家时我见过他,高大魁梧,方脸宽额,典型的北方人。祖父多次对我说过,田局长是个好人,也是他的恩人,在进贤时对他很照顾,这样的好人要记住。田局长在南昌工作时间不长,后来调到吉安专署任公安处处长。

祖父回南昌后,全家已经搬到廉让里7号。祖父被安排在南昌专署卫生科任职,办公地点在现在的中山路百花洲,医院,医院。我的任务就是放学之后接祖父回家。与去进贤探望祖父不同的是,那时是大人牵着我,现在是我牵着祖父。接过几次之后,祖父担心我一个人去百花洲过马路不安全,就没让我再接,改为雇请一位姓胡的人力车夫接送,大人都叫他“老胡”,我们小孩不懂,只要见他来了就会说“老虎”来了。

后来祖父又被安排到江西省中医实验院担任西医顾问,每月工资一百零几元,当时算是高薪了。中医实验院在八一大道上(现在那里改成了南昌市卫生防疫站),离家比较远,来回不方便,院里专门给祖父一间房间休息,所以他中午从不回家,天气不好时晚上也不回来。于是我又有了新的“差事”,那就是替祖父送午饭。祖母每天中午都会准备好要送的饭,一般有两到三个菜:一个蔬菜,一个腌菜,或一小块豆腐乳。隔几天会有一个荤菜,比如豆豉烧肉、腌菜烧肉或小鱼干之类。饭菜用一个上下三层叠起的饭盒盛着,底下较深的一层盛饭,上面较浅的两层盛菜。放学之后,如果我母亲烧好了午饭,我就匆匆吃一碗,往往不等最后一口咽下,便提着饭盒出了门。如果母亲还没烧好饭,祖母就会要我先去送,让母亲留饭给我回头吃。每次送饭,我都是遵照祖母的吩咐,一路快走,片刻不停,生怕耽误时间饭菜冷了。祖父每次都准时在房间里等着我,特别是冬天,当他打开饭盒,看见冒着热气的饭菜时,总是高兴地说:好好,还是热的。当有点好菜的时候,他就会问我吃了没有,吃饱了没有,然后说他吃不了这么多,要剩几口给我。我一般都不会吃,说已经吃饱了,偶尔也有吃几口的时候。回去时祖父总是叮嘱我要小心过马路,那护犊之情终身难忘。

去进贤探望祖父和到中医实验院送饭是我小时候做得比较多的事情,此外还经常会有些临时性的“差事”,其中有几次我印象很深。

年大鸣大放,祖父作为社会贤达,几次应邀到省委统战部开座谈会,帮助*整风,每次都是我负责接送。我以前曾经陪祖父出席过几次座谈会,会上人们谈笑风生,还有花生瓜子橘子等,但是这几次好象比较严肃,而且只有茶水没有点心,家人也不能陪同。记得开会的地方是一栋很大很长的楼,会议室在二楼。有一次祖父只让我送到会议室门口,还有一次让我送进了会议室,这是一间很大的房间,中间是会议桌,摆成一圈,我们进去时里面已经围坐了许多人。进去后就有人过来迎接,问明身份后便让我在外面等候,说过两三个小时再来接。我一直看着那人很客气地小心翼翼地把祖父扶引到座位上,便到外面的走廊上一直等到祖父出来。祖父回家后告诉我,会议期间,省委领导曾两次很客气地对他说,你老人家怎么不发言?对共产*有什么意见吗?如果有可以提出来。祖父说:“我什么意见也没有提,我对他说共产*待我不薄,我对现在的社会很满意,我没有意见。”这的确是祖父的大实话,他早在年写的《七十自寿诗》中就曾表示过“我自觉思想已打通,很满意现实环境”。像祖父这样一向很知足的人,在那个年代共产*还能用他一技之长,得以在古稀之年领一份公薪,当然很满意。所幸正是他的大实话,使他后来躲过反右一劫,也许真的是老实人不吃亏吧。那年我12岁,这是我当过的最重要的“差事”。

大概是年,胡先骕先生到江西来讲学。祖父说要和胡先骕吃饭,我也没听清究竟是谁请谁。那天祖父很高兴,也很慎重其事,在家里等候,他说胡先骕是中国有名的植物分类学家,难得回江西一次,他们很久没见面了。过了一会胡先骕先生来到廉让里我们家,祖父迎出大门,胡先骕先生忙上前扶住祖父说不必这样客气。在我记忆中,胡先骕先生中等身材,长方脸,上唇好像留有短须,小分头。他们在祖父房间里说了会儿话,然后起身说要去外面什么饭店吃饭,胡先骕先生出客厅下台阶时,祖父让我扶着胡先骕先生,胡先生反过来要我扶着祖父。这次没让我陪同出去,只在家里大门口送客,是我最简单的一次“外事”任务。

我曾经错过一次“美差”,说是“美差”,其实是祖母对我平时“听差”较多的一次犒赏,我却没有领会她老人家一番美意。那次是梅兰芳到南昌演出,祖母有两张票要带我去。我照例问去哪,做什么。当听说是去看戏,我就说不想去,带别人去吧,因为我觉得如果是让我去做什么事情,我不能拒绝,但带我去看戏这明摆着是件美事,把这等美事让给别人应该不会怪罪于我的,祖母便带丽娟去了。后来我每想起这事就后悔不已,竟然主动放弃了一睹梅大师风采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还有一次我“严重失职”。好像那是年,省卫生厅长刘之纲续弦之喜,祖父和祖母应邀去他家喝喜酒,我自然随行。到了晚上,祖母要回家,而祖父想在好友家多留一会儿。刘公公是祖父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同学、两人是执友,平时难得相聚,见面话多,也是常情。我不能分身,只能陪一个,祖父便让我跟祖母先走,刘公公也说他会派人送的。正当我们在家等待祖父回来的时候,有人来报信说祖父掉进东湖里了,医院。家人赶紧接回祖父,只见他摔得鼻青脸肿,搽了好多红药水。原来他从刘公公家出来时,执意不让人送,说自己一人能够慢慢走回家。当时他正走在人行道上,右边就是东湖,忽然听见有汽车喇叭声,由于当时路灯昏暗,他眼睛又不好,没看清楚,以为自己走在马路上,便往右让了几步,一下就掉进湖里。所幸当时东湖正清理淤泥,前一天湖水已经抽干,几尺厚的淤泥正待挖运,祖父这才得以“软着陆”,有惊无险,只受了些表皮外伤,筋骨没有大碍。祖母很后悔,如果当时留我下来陪祖父就不会有事了。

我上初中后,祖父经常对我说:你要攒劲读书,不读好书就没有出息。在我的印象中,祖父虽然没有怎么具体过问我的学习,但他总是以身作则,用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影响着我。

祖父年轻时是怎么刻苦求学的我不知道,他也没有告诉过我。他只说过那时候条件很差,晚上只能点盏小油灯,有时为了省油,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的时候,连这盏小油灯也舍不得点,只能就着暮色,还有时甚至要借着月光读书。我想祖父的眼睛为什么在50多岁以后就坏了,恐怕与他年轻时刻苦读书而没有条件保护好眼睛不无关系。倒是祖母给我讲过祖父小时读书的故事,那时祖父家里穷,读不起私塾,他在外面放牛时,常常会到另外一个村庄的财主家私塾去,趴在人家窗口上看,去的次数多了以后,有时还会在窗口偷偷教财主的儿子写文章。私塾先生就让祖父读书给他听,发现祖父确实很聪明,就同意免费教祖父读书,让他和那财主家的儿子做伴。

但是,祖父晚年学习之刻苦是我时时目睹的,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对医学事业的追求。他眼睛高度近视,看书时需要在阳光或灯光下面脸贴着书才能看清,写东西时也是这样,脸几乎要贴着纸面。可以想见一个老人眼神不好,再加上写字时手还常哆嗦,读书写字要比年轻人多付出多少艰辛。祖父70岁以后应用巴甫洛夫神经病理学学说来研究我国中医理论,撰写了许多论文。为了更准确理解巴甫洛夫学说,他不满足于只看巴甫洛夫著作的译文,还要阅读巴甫洛夫的俄文原版著作。祖父精通日语和德语自不待言,但以前并不懂俄语,是为了研究巴甫洛夫学说才自学俄语,由于条件所限他只能借助字典来学,能看不能读。年我上高中,开始学俄语,他得知后很高兴,让我把俄语每个字母的发音读给他听,还特别让我教他发俄语“p”的音,又念一些单词给我听看是否正确。我怕他老人家还会向我提别的什么问题,当时偷偷“恶补”了一段时间俄语。祖父硬是在这种情况下读了大量巴甫洛夫的有关著作和中医书籍,撰写了不少论文,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我至今还保留着祖父的《从巴甫洛夫学说研究失语症病例的治愈机制》部分手稿。

祖父参加辛亥革命的事,我小时略有所闻。祖父曾经对我说过,他在日本留学时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也许这对于祖父来说只是他年轻时的遥远回忆吧,详细情况他对我说得不多,我也记不太清楚。我只记得他说过广州起义他本来是要回国参加的,后来因为要留下搞宣传而没有去成,如果他去了,也许就会成为*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一个了。祖父还给我讲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故事,当讲到袁世凯没有当多久皇帝就下台时,他自己就会笑起来。后来父亲告诉我,祖父曾经说过千叶医科学校有一块纪念碑,纪念辛亥革命时留学生回国参加战地救护以及校长捐资购药支持留学生回国的事迹,是他写的碑文,另请人刻的。

年,我偶然在《参考消息》上看见一则报道,题为《日本千叶县发现我辛亥革命时留日学生纪念碑》,我立刻把此事告诉父亲,并且给了他这份报纸的复印件,原件我自己保留着,是年10月15日的《参考消息》。据报导,纪念碑埋医院一处花园的泥土里,当时只露出一角,千叶大学考古学教授相川日出雄在和旅居千叶的华侨陈赞、金克强散步时,那露出的一角被相川先生偶然踢到,纪念碑因此才被发现。

纪念碑高约2公尺,宽约80公分。正面上方由右至左用阳文刻了“纪念碑”三个篆字。下面用阴文的正楷刻的碑文,全文为:

“辛亥秋中华民国革命事起武汉南北*战争甚烈同学恐战祸蔓延而伤亡之数多也乃集同志起红十字队连合留日医药学生全体返国以图拯救时本校校长刘先生深韪斯议凡关于救伤看护法悉心指导各学友复醵资购药为赠临歧殷殷益资策励同仁返国分驻于湘汉江淮间伤兵颇利赖之六阅月战局告终蒇事返校虽无善可纪而刘先生及诸学友盛弗可泯也爰种树立碑以为纪念,其辞曰:王纲解纽共和初建国步艰难兵戎数见伏尸塞川碧血膏野怎此民生谁大护者壮三*气红十字旗生死肉骨拯难扶危维列先生亦越诸友作则大同跻世仁寿人道张皇德意滂沛木石万年永垂勿替

中华民国留学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生同建”

碑的反面刻着:“中华民国元年十一月九日日本大正元年十一月九日”

年,韵娟的女儿华峻在美国留学暑假回国探亲,她遵我父亲嘱咐,途经日本东京时特意绕道千叶访过此碑。华峻回国后给了我一张千叶医科大学报道此事的报纸复印件。

我想祖父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的事迹应该是他人生中光彩的一页。

祖父是年去世的。那年我15岁,正读高中一年级,当时的情景记得很清楚。记得祖父去世前,已经有一段时间一直躺在床上,很少饮食,祖母也十分焦虑,一天她叮嘱我说:“这些天公公不太行了,你放了学就早点回家。”所以那段时间只要学校没有课,我就赶紧回家。我不知道祖父得的什么病,只是从大人们凝重而焦虑的神情中感觉到祖父病得很重。那些日子我整天心事重重,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担心着祖父。恰逢当时南昌市修建青山路,学校组织我们参加几天义务劳动,去工地挑土方。工地离家好几里路,我怕万一有什么事情一时赶不回来,所以那几天早晨临行前都要到祖父床前看看,告诉他我要去劳动了,等他老人家点过头之后我才走。祖父去世那天一大早我又去祖父的房间,见他老人家闭着眼睛安详地躺着,我不忍打扰,便轻声告诉祖母,她说你去吧,早点回来。在工地上我一边挑土一边盼着早点收工,突然一种不祥的预感掠过心头,心里一阵紧,我问老师几点了,得知已经10点多钟,心里越来越不安,好不容易才盼到11点宣布收工。我三步并两步一路小跑回家,不知道为什么越接近家里越心慌,快到家时我抬头一看,房前屋后已经聚着不少人正在窃窃私语,我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明白,自己日夜担心却又不敢去想的事终于临头。我分开人群,也没有理会人们的目光,几乎是跑进屋里,冲过后客厅,跨过前客厅,扑进祖父房间。里面已经有好几位长辈,只听祖母一声哭:“细明你回来了,公公过了,给公公磕头。”我应声跪下,趴在祖父床头,泪眼模糊地看着他老人家削瘦的脸庞,摸着他冰凉蜡*的额头,不禁悲从中来,失声痛哭。我呼唤着“公公,公公!”我明知不可能但还是想让他老人家听见,我不愿相信我朝夕相依的最亲的亲人就这样撒手人寰!祖母和二伯母把我搀起,祖母告诉我:“公公是上午10点多钟去世的,你走后不久他就醒了,还问过几次细明来了没有,我告诉他你去劳动了,已经来打过招呼了。”人们常说,亲人之间会有一种心灵感应,祖父去世的那一刻,正是我在青山路挑土方时,心里突然掠过不祥,强烈感到不安的时候,难道这是祖父在和我永别吗?难道这是我感觉到了祖父心灵的呼唤吗?我真后悔去青山路劳动,我应该请假守在祖父身边的,可是我当时哪敢请假?何况我还心存一线希望,希望像往常一样回来还能看见他老人家安详地躺在床上,甚至希望会有奇迹发生,他老人家会慢慢好起来。祖父之死,使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失去亲人的痛苦,可是现在,除了我的后悔,我的悲泣,除了后来与我相伴的无尽回忆,一切都已无可挽回。

祖父病重期间,刘公公和江西中医实验院院长姚荷生等几位名医都先后来家里探视和为他治疗过,两次我都正好在场。刘公公来时祖父挣扎着要起身,刘公公不让,自己俯身坐在床头,祖父无力地摇摇头说“我不行了”刘公公便安慰着,两人小声谈了好一会。姚荷生是同两位中医一起来的,他们询问了祖父的病情,为他号过脉,还开了药方,告辞之前又同祖母小声交谈着什么,只听祖母说,“他不肯吃药。”后来我想祖父一定是了解自己的病情,自觉病入膏肓,所以后期拒绝服药。

我一直想知道祖父得的是什么病,多年以后我问过父亲,他也说不出来,因为他年下放去了赣南,一直不在家,是在祖父死后才奔丧的。但父亲对我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即祖父之死,与家里发生的两件大事有关。一件事是大伯年蒙受不白之冤,离开了南昌三中,被强送劳动教养。大伯是祖父的长子,最受器重,祖父曾经对他寄予厚望,大伯出事,对祖父打击很大。第二件事是年国家实行精简职工队伍*策,祖父因此办了退职。退职不同于退休,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退休金,退职只能一次性拿一笔退职费,以后国家就再不管你。我不知道祖父得了多少退职费,但我知道他每月一百零几元的薪水再也没有了。

祖父一向很达观,他在农村老家的产业被没收,南昌城里中山路的房子变卖后所得款项也悉数捐给老家乡下,六眼井的房子被社会主义改造,仅剩廉让里7号一栋自住房,这些他都豁然处之,对前途都没有失去过信心。可是现在年近八旬,却从此失去经济来源,再加上没有工作的祖母和疯子二姑,家庭竟然遭遇如此变故,这对于一个身患重病的垂暮老人,无论如何都是难以承受之重,我想祖父之死,除了因为他得病以外,的确与他生命最后一年所受到的精神打击有很大关系。

(摄影:何大海)

05

国画新作:寒梅报春

作者:邬京辉

06

原创新歌:女声独唱《大美进贤》

女声独唱《大美进贤》MV(作词作曲:聂伟凡演唱:陈钰)

主编:*华明

副主编:周世昌

组稿:文先国

编、制:聂伟凡

审核:章文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儿痣不能乱点,这些都是富贵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