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韦玉英名老中医经验集电子书
TUhjnbcbe - 2021/2/26 2:08:00
怎么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50629/4646689.html

韦玉英

韦玉英擅长通补结合治疗眼底病

韦企平 整理

编者按 韦玉英是我国当今著名中医眼科女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研

究院眼科主任医师。由于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杰出贡献,被

国务院授予有重大贡献专家称号。韦氏从事中医眼科临床50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眼底病治疗尤为擅长。本文系统介绍她崇

尚易水学派,重视脏腑调理;精研《审视瑶函》,倡导通补结合;内外障

眼病诊治大法研究的学术观点,以及对儿童视神经萎缩、外伤性视神

经萎缩等疑难眼病的诊疗特色。在名案评析及医论医话中,反映她

理论联系实际,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辨证辨病合参,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风格。细续全文之后,对于从事中医眼

科的同道,定能受益匪浅。

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

庸俗。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韦玉英,女,1925年12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出身于中医眼科世家,四代精医。自幼受

岐*之术影响,16岁开始随先父著名中医眼科专家韦文贵习医。50年代初曾参加杭州市第二

期中医进修班学习,医院专修西医眼科。1956年受聘到北京中医研究院眼科工

作至今。现任中国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兼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及中西医结合眼科杂

志编委等职。

韦氏从事中医眼科50多年,勤奋不辍,博采众长。其学术思想和用药风格除幼承庭训,继

承父辈经验外,受明清两代中医眼科大家影响较深。崇尚易水学派,临证重视脏腑调理;精研

《审视瑶函》,倡导通补结合。实践中能承先启后,推陈出新。积极提倡中西医结合,辨证辨病

合参。擅长治疗多种内障眼病,尤其对儿童视神经萎缩和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等疑难眼病,疗效

甚佳。对外眼病审证用药亦有独到见解。由于临证经验丰富,前来求治眼病患者众多,且多数

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及国外患者,医院眼科疑难重症的会诊、出诊工作。韦

氏以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国内外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自1978年以来,韦氏先后招收培养5名硕士研究生,并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中医和

 

第一卷216

 

####

中西医结合眼科进修生,担任医科院、解放*系统、铁路系统的西医学习中医眼科医生的讲授,

并多次到全国各地外出讲学,为中医眼科教育工作可谓呕心沥血,兢兢业业。

韦氏多年以来,科研成果丰硕,参加针拨白内障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主持“明目逍

遥汤治疗血虚肝郁型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获1985年卫生部科技进步成果甲等奖。

明目逍遥冲剂,获1990年中国文化博览会金奖。主持编著了《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参加

编审、编写《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医论医话荟要》、《名老中医谈养生》等多部医学专著,在国

内外期刊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宣读论文23篇。由于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贡

献,被国务院授予有重大贡献专家称号,1990年被入选全国500名名中医之列。

学术精华

一、崇尚易水学派 重视调理脏腑


  易水学派,是由研究和阐发脏腑病机证治为主要内容的医家组成。以张元素为首创,李东

垣为中坚,王好古、罗天益等著名医学家的参与,逐渐形成的。强调调理脏腑功能,阐明脏腑病

证机理,提高辨治内伤杂病的能力。尤其以李东垣《脾胃论》最为突出,他不仅阐明了脾胃病

机,解决了气虚发热的问题,还进一步揭示出脾胃功能状态在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过程

中,传变与转归的关键意义,指示调理脾胃对全身整体功能的重要意义,强调这是对全身各类

疾病的治疗都应首先考虑的关键问题。韦氏在对眼病的诊治中,着重从全身脏腑功能来考虑,

特别重视脾胃的调理与保护。指出李东垣所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缘禀受于脾,上贯于目……

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胃气既病则下溜……清气不升则九窍不

利”等著名论断,是眼科临床应特别注意的。故对内、外障眼病的辨证,每多注重脾胃情况,作

为拟定治法的依据之一。属脾胃为患者,自当调治脾胃。一些眼病其病机主要矛盾虽不在脾

胃,在治疗中也应时时注重调治中土。认为中气旺则气血充盛,升降有序,脏腑和谐,有利于眼

病的康复。对单纯以凉药治目疾之论给予批评,如青光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心性视网膜

脉络膜病变等内障眼病的分析中,均提出脾气虚弱是其中重要的证型之一。对急性卡他性结

膜炎、巩膜炎等白障眼病,虽以清热解*为主,却常加炒白术、山药、麦芽以助运化。治疗角膜

病,常用石决明、赤石脂,但采用布包煎煮去渣,以防药末伤胃,且常加白术、神曲等调理脾胃之

品,以护胃气。特别强调:“久病常服中药,药之寒热温凉走窜滋腻之偏难免损及脾胃,故治眼

病不知顾及脾胃者,是治之失着。”调理脾胃形式多种多样,每因人、因病而定。调治中土为主

者,补脾健胃,益气升阳,温中健脾,利湿醒脾,补脾摄血等酌情选用;属兼顾中州者,或将调中

之品佐于组方之中,或另开丸药辅佐治疗,或分段施治,或病后专调脾胃等。

对起病缓慢的内障眼病,认为多数因肝肾不足所致,治疗又当补益肝肾为要,以逐渐充养

精血,缓取疗效。每用枸杞子、熟地、当归、女贞子、白芍等养血滋阴、固本培元之品,使精血充

沛,上荣于目,达到治疗目的。

总之,韦氏在眼科临证中,强调全身整体功能的协调正常,脏腑之间生克制化有序,崇尚易

 

第一卷217

####

水学派,尤其注重脾胃,把中医脏腑辨证的内容,灵活巧妙施用于眼科临床之中,使之成为自己

学术上的重要观点,这对当今眼科临床重视局部,忽视整体的趋势,有其重要学术和实际意义。

二、精研《审视瑶函》 倡导通补结合

《审视瑶函》又名《眼科大全》,是明末傅仁宇所著,该书首载眼科名医医案,次为眼科病机

及证治大要,再次记述108种眼科病证及治法。在眼病描述上,由于作者有多年的眼科临证经

验,所以叙述特别详细,使之成为明代具有总结性的眼科代表作。在众多医籍中韦氏对《审视

瑶函》一书尤为重视,认为该书融合诸说,广集方药,内容较全,书中图解与歌括,引证与提示,

发挥与褒贬,文风活泼,论据有理,通俗易懂,是一本眼科医生必读之书。书中综合前贤要旨及

傅氏精辟之论,能使后学开卷受益。如傅氏强调辨证识病不可不详,指出“证候不明,愚人迷

路,经络不明,盲子夜行”;用药应注意“证之虚实寒热,辨别气血”;投药“用生用熟,各有其宜”。

论治上应内外灵活兼治,倡用针药并施;目昏注重通利玄府;目病不应专重诊脉等,均对眼科临

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审视瑶函·开导之后宜补论》指出:“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

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又说:“人之六气不和,水火乖违,淫亢乘之,血之衰旺不一,气之

升降不齐,荣卫失调而为人害也。”强调:“医人若能识病之轻重。察病之虚,宜开导而开导之,

既导之后随即补之,使病目者气血无伤害之弊,庶可称通权达变之良医矣。”韦氏在精研《审视

瑶函》基础上,指导眼科治病宜通补结合,并总结通补结合二十字法则即“补必中肯,解表助补,

以通为补,虚实兼治,补重脾肾”。所谓“补必中肯”,就是补虚首先要明确气血阴阳,五脏六腑

何者为虚,再根据内经的“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以及张景岳的:“凡气虚

者宜补其上,人参*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等原则进行补虚,才能

补必中肯。所谓“解表助补”,就是在运用补益药同时加少量解表药,这样不但可以在扶正基础

上,防止外邪趁虚而入,还可以借助解表药物辛散轻宣之性,运送补药达至目窍,还能通畅三焦

与经络之气,达到解表助补的目的。所谓“以通为补”,韦氏指出人身气血,贵在流通,“静以动

为本,有动则活,无动则止”。眼病日久,久病必虚,久病入络至瘀,可使气血运行受阻,瘀凝血

脉,病气顽固缠延不走,使用行气活血之品,可使气血通利,病邪消除,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所谓“虚实兼治”,韦氏认为目是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而为之睛,目病多属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外邪犯目,虽能成疾,但由于眼的特殊部位,纯虚纯实之症不多,虚实夹杂多见,治疗应祛邪勿

忘扶正,补虚勿忘开导,虚实兼治,通补并用,才能取得满意效果。所谓“补重脾肾”,五脏之虚

韦氏首重脾肾。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人身精气升降枢纽,“百病皆脾胃衰而生也”。一旦伤

及,后天乏源,气血不足,升降无序,五脏六腑之精气何以能荣目养窍。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

而不泄,肾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脑,脑为髓海。《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目无所见。”《审

视瑶函》云:“真精者,乃先后二天元气所化之清汁,先起于肾,次施于胆,而后及乎瞳神也,凡此

数者,一有所损,目病生矣。”肾气充足,肾精充沛,则髓海丰满,目光敏锐。反之肾气不足,肾精

亏耗,髓海空虚,目失所养,则目疾生也。韦氏眼科临床,补虚首重脾肾。

总之,韦氏在诸多眼科医籍中,尤其重视对《审视瑶函》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眼病要

通补结合的学术观点,所总结出的通补结合二十字法则,是对眼科治则的一大贡献。

 

第一卷218

 

####

三、内障眼病重在滋补 兼以通利

内障眼病指主要发生于瞳神及眼内的疾病。韦氏认为瞳神属肾,肾水不足乃是内障疾患

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疗内障眼病的主要方法是滋补肾水。《医宗金鉴》有“内障皆因七情”,《东

医宝鉴》认为内障即肝病之说。唯《眼科金镜》指出:“内障之因其源皆由忧思伤脾”,“内障受

病,心肝肾三经者居多。”对内障成因,以及涉及脏腑经络有较全面认识。韦氏推崇其说,在滋

补肾水为主同时,必须审明是心、肝、脾、肺哪一脏与肾虚相兼,补虚时还应考虑治补肝肾、补肾

健脾、交通心肾、补金生水等法,灵活选用。

另外对《审视瑶函》关于内障治法,更是推崇,傅氏对内障的治疗“必究其肝肾果无邪而虚

耶,则以补剂投之,倘正气虚而邪气有余,必先驱其邪气,而后补其正气,斯无助邪害之弊。内

障虽云难治,亦可以少尽病情矣”。强调内障眼病的治疗,以滋补为主,兼以通利。内障组方,

常以补益药加理气活血药和解表药为基本形式。以理气活血、解表通腠以达通利的目的。目

窍至高,表面经络纵横,窍内血脉致密丰富,稍有瘀滞,五脏六腑之精气难以上输,非通利助补、

滋补之品亦难以达到目窍,起到滋养的目的,对内障治疗,应以疏达肝气,活血通络,通利玄府

配合滋补之品贯彻始终。《异授眼科》云:“肝则以泻为补。”《神农本草经疏》云:“凡脏气之所欲

而遂之,便是补。”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开窍于目,柴胡又为肝经要药,故对内障治疗,韦氏对柴

胡的应用,颇具匠心。多种内障眼病,特别是小儿青盲的治疗,几乎每方必加柴胡。且随其剂

量大小和配伍不同,有时用其清散透表之力,有时图其引经报使之功,但总以专司通畅郁结为

主。常以柴胡加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加川芎、当归疏肝调血;加白术、茯苓疏肝健脾;加丹皮、

栀子疏肝清热;加决明子、女贞子疏肝明目;加姜半夏、川厚朴疏肝和胃。并指出柴胡有劫肝阴

之弊,用柴胡时应佐以养阴柔肝之品。

韦氏认为解表药具有开发腠理,调气通津之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开发腠理,致津

液,通气矣。”通过开发腠理作用,使全身气机通畅,津液敷布正常,五脏六腑之精可上注目窍,

使眼目得养目病可愈。在众多治疗内障的方剂,使用解表药,其理即在于此。常用解表药有:

防风、羌活、荆芥、细辛,白芷等。

总之,韦氏治疗内障眼病,以滋补为主,兼以通利。滋补以补肾为主,兼顾其他脏腑之虚而

灵活运用。通利则主要以行气活血、疏风解表进行配伍,以达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开发腠理,

通利六腑的目的,这是治疗内障眼病总的大法,对眼科临床颇有指导意义。

四、外障眼病祛邪为先 佐以扶正

外障是指胞睑两眦白睛黑睛所发生的疾病。从五轮来看,包括了肉轮、血轮、气轮、风轮的

病变,是一切外眼病的总称。韦氏认为:目为七窍之宗,目窍至高近巅顶,易受风火阳邪贼害。

风为百病之长,可夹湿、夹燥、夹寒侵犯眼目为病,尤其以火性炎上,火得风而愈炽,风煽火旺,

火胜生风,相助害目。张景岳言:“外感之火,当先治风,风散火自熄。”治疗风火外障,常以疏风

解表药配伍清热药为主组成基本方,再依据病情、病程,适当加入补益药、活血凉血药。代表方

剂有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退红良方、菊栀散热饮、偏正头风方(《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

 

第一卷219

####

选》),以及四物解*汤等自制方。选药喜用防风、羌活、白芷、荆芥、苏叶、菊花、蔓荆子、薄荷等

轻灵宣散之品,柴胡、栀子、夏枯草、草决明、谷精草、蒙花、青葙子等寒凉清肝之品。其中应用

最广的防风、荆芥甘缓不峻,微温性平,寒热表邪皆可选用。夏枯草除清泄肝火,治目赤肿痛

外,更可行肝气,开肝郁,散肝结;与柴胡相配伍可治久病气郁生火诸症;与石决明、菊花相伍可

治虚火灼目,特别以眼目久痛,夜痛者效佳。谷精草除风热、退翳障,李时珍称其:明目退翳之

功,似在菊花之上。蒙花为厥阴肝家正药,《本草经疏》言:“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

诸症无不愈矣。”用于治疗虚火外障尤妙。

韦氏指出,风火外障,虽祛邪为先,但切忌妄用广投辛散,或纯用大队苦寒之品。以避免化

燥伤阴,损伤胃气,造成标未退而本先亏,本亏愈不能驱邪外散,久之必加重病情。对于风火邪

盛,正气亦盛者,或在祛邪基础上适加紫草、丹皮、赤芍、丹参等凉血活血之品,凉血有助于热清

火消,活血有利于邪散表解。或内外结合,方药煎汤先熏后洗,配合内服药剂,可缩短疗程,减

少*副作用。若病程迁延日久,病情反复,应根据证情,或加*参、太子参益气健脾;或加生地、

麦冬、沙参滋阴生津。韦氏治疗外障,强调补益药适时早用,既防久病伤正,又可扶正祛邪,增

加机体抗邪外出和促进病损组织修复。正如*庭镜所言:“邪以正为本,欲攻其邪,必顾其正。”

另外外邪未尽不可过补,病情非虚不可滥补亦应注意。此外若外风日久,引发内风,加之素体

阴亏者,石决明、钩藤、阿胶、白芍等平肝养阴药可选其1~2味加用;若纯系内伤所致虚火外

障,自然扶正为要,祛邪次之。

总之,韦氏治疗外障,以祛邪为先,佐以扶正。祛邪首重疏风解表,次为清热泻火,以其解

表药可开腠理、调气机使其腠理疏通,气机调畅,郁火发散而不上达,故是治外障的首选方药,

清热泻火药与解表药相伍,既可外散表邪,又可内清里热,更有利于外障的治疗。补益药在外

障方中配伍使用,主要是增强机体抗邪能力,以加强解表散邪的作用,这是韦氏治疗外障的基

本大法,对指导临床具有实际意义。

临证特色

一、儿童视神经萎缩重在治肝


  儿童视神经萎缩是眼科疑难病之一,属中医“小儿青盲”范畴,最早记载于公元610年,隋

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篇目盲候》书中言道:“眼无翳障,而不见物,谓之盲。”清末刘

耀先《眼科金镜卷二·青盲症》中对本病描述较为生动和详细。书中指出:“小儿青盲眼,此症极

危险,盖因病后热留经络,壅闭玄府,得是病者不少。症初起不痛不痒,不红不肿,如无病状,只

是不能睹物,盲瞽日久,父母不知为盲,以速速急治,缓则经络郁久,不能治疗。”说明本病及早

治疗十分重要。韦氏自1956年开始,随其父韦文贵,医院、医院有关专家共同研究

本病,通过门诊、住院对12岁以下患儿进行了长期系统的临床治疗观察。在不断总结中发现,

各类脑炎、肺炎、中*性痢疾、流感重症等急性温热病后发生本病较多。对本病错综复杂的临

床现象进行了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抓住病因病机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

 

第一卷220

 

####

的主要方面,并密切结合患儿具体证情,大胆化裁前贤方药,灵活取舍,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

效,基本掌握了本病传变过程的治疗规律。并把本病归纳为四种证型,六个主方。

本病以肝经风热型疗效最好,本型多为急性温热病后期风热未解,其病程短,病情急,兼证

多。主症见双目青盲,瞳神散大,目多偏视,烦躁不安,兼有项强口噤,双耳失聪,肢体强直或屈

伸不利,咬牙踢足,抽搐痉厥,脉弦数或数实有力,3岁以下患儿指纹青紫透现风关或气关,舌

绛或红,苔微*薄腻。这是温热病后,风热未熄,扰动肝风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

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韦老先生提出,肝风属于内风,外邪引动内风,形成原

因很多,历代医家多侧重肝脏本身的病变和五脏生克乘侮关系的失调,致使经络受阻,气血不

通,筋脉失养的病机理论。而韦氏认为,本型治疗关键是抓住肝风这一主要矛盾。肝气郁滞,

肝失疏泄,郁久化热可致阳升风动;肝肾阴虚,虚阳上扰可致虚风内动。而本型余热扰动肝风

或热极生风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热解风自灭的中医理论,治疗应清余热,平肝风。肝风

平,热邪尽,则脏腑阴阳平衡,玄府通利,目得濡养而同光明。这样既治疗眼病,又顾及全身,标

本兼施;一举两得,韦老先生用自制的钩藤熄风饮加减,治以平肝熄风,清热解*,芳香开窍。

并可酌情选服紫金锭,安宫牛*丸或散,局方至宝丹等。如有低烧,寒热往来,伴项强口噤抽搐

者,属邪在少阳,热极生风,治宜清透少阳,和解为主,方用小柴胡汤加全蝎、僵蚕、钩藤等熄风

定惊之品。本型患儿还可在主方中加入1~2味养血活血药,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之意。临床辨证若见痰多,选加天竺*、制胆星、制半夏、化红;3岁以下顽痰不化者,加全瓜蒌

通便排痰;夜卧不宁加茯神、灯芯草、炙远志、柏子仁等;便秘加炒火麻仁、决明子;肢体屈伸不

利或痿软,选加伸筋草、桑寄生、牛膝、木瓜。有的患儿平卧则安,抱起哭喊,这是气血凝滞于筋

骨,不通则痛,故肢体触痛明显,可加丹参养血活血通络以解其痛,重用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待

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病程稍久,症见烦躁不安,肢体不灵,手足颤抖,神烦瞳散,脉弦细或细

数,舌质红苔薄白时,病情已转为血虚肝郁型。此型临床最为常见,多为治疗失当或不及时,使

热留经络,玄府郁闭,脏腑精华不能上升荣目所致。目为肝窍,玄府是联系肝与二目的门户,

《证治准绳·杂病篇》言:“玄府者,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

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又提出:“目主气血,盛则玄

府得利出入升降而明,虚则玄府无以出入升降而昏。”均说明了玄府通闭和目主明暗直接有关,

通利玄府是治疗本型的关键。受前人用丹栀逍遥散治疗怒气伤肝,血少目睛症的启发和其父

擅长用逍遥散验方治疗各种视神经病变的影响,韦氏仍以丹栀逍遥散为基本方,去生姜之辛

散,加菊花、石菖蒲等,组成明目逍遥汤,全方宗旨是解肝郁、通玄府、清余热、补气血。因本型

多有虚实互见之证,故方中可加枸杞子、女贞子养肝补肾明目。若仍见抽搐足软等症,可参照

肝经风热型加减用药。瞳神散大者可以白芍重用,再加五味子、山萸肉收敛缩瞳;表邪已解,低

烧消退,可去薄荷;药后便溏,去栀子,加*参或炒白术健脾补中。韦氏以本方为主治疗血虚肝

郁型小儿青盲疗效显著,她认为,只要辨证有肝郁气滞,气血不足,或热病后余邪尚存,络脉受

损,玄府郁闭的各种眼病,均可用本方异病同治取效。为方便患儿用药,韦氏还积极创造条件,

将本方汤剂改进为散剂冲服,深受广大患儿及家长的欢迎,至今一直供不应求。

病程日久,若出现脾虚气弱,中气不足之证,多表现有眼睫无力,睛珠隐痛,头痛绵绵,面色

萎*,食少懒言,便溏量多,舌淡体胖,脉沉细,可用补中益气汤为主益气升阳,调理脾胃;伴双

耳失聪,则以益气聪明汤为主。当病久视力不增,双眼干涩,虚烦少寐,腰酸足软,舌红少津,脉

 

第一卷221

####

细数,证属肝肾阴虚者,可用明目地*汤或四物五子汤补养肝肾,并适当加用活血通络之品。

若见小便频数,加补骨脂、覆盆子或水陆二仙丹益肾缩尿;热病伤阴或久病津亏,“无水行舟”所

致大便困难,可加肉苁蓉、火麻仁、决明子润肠通便。

总之,韦氏治疗小儿青盲,以治肝为重,依据病情缓急轻重,病程远近,体质强弱,早期风热

为主,正盛邪旺,治以平肝熄风,清热解*;中期肝郁血虚,虚实并存,治以通补兼施,疏肝养血;

晚期脾虚肝弱,正虚为主,治以健脾养肝。健脾勿忘理气,养肝首当补肾,母实子壮,精血泉源

不竭,则目有所养。玄府通利可使升降出入之气畅通不滞,邪有出路;荣养脏腑之精血输布有

序,补有所入。故本病治疗开通玄府应贯彻各期始终。小儿稚阳未充,卫外之力弱而易于感

邪;稚阴未长,五脏之藏精少而易于内伤,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了解这些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不但可提醒医家对小儿青盲的诊治应随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组方用药应

慎用苦寒、燥热、辛散等药,更可启迪后学,应重视患儿病后护理调养,谨防冷热饥饱失度,以助

病体康复。医生从预防角度出发,还应主动加强卫生宣传,避免病从口入和虫蚊叮咬,按时疫

苗接种,杜绝各种急性热病和传染病的发生,这才是“防患于未然”,减少本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韦氏专攻本病30余年,理论联系实际,临床结合科研,所论本病诊治经验对于指导今后进

一步深入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使更多盲童重见光明,具有宝贵的学术价值。

二、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化瘀为先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是颅脑或眼部创伤后引起的下行性视神经萎缩,相当于中医的撞击暴

盲、撞击青盲、亡血目病等症。早在公元992年的《太平圣惠方》中,就有用琥珀散治疗眼被物

撞打后白睛瘀血不散的记载,元代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的“为物所伤”篇中提出:“目为血所

养,今伤则血病……,”主张用四物汤加祛风药组成的除风益损汤治疗。

韦氏结合临床实际,抒发己见,认为本病早期病机的重点在于一个“瘀”字。患者受突然强

烈的外伤刺激,易使精神惊恐,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气滞脉络,血行失度,瘀血内阻;亦可脉络

受挤压扭伤后破损,血溢脉外,离经成瘀。瘀血留积体内,妨碍血液化生及运行,其害有三:新

血不生、再次出血、压迫目系。该期病急势重,往往短期内视力丧失殆尽。韦氏主张应以中西

医结合救急为妥,更应把握治疗时机,当断则断,必要时应手术治疗。中医治则应收涩止血,活

血化瘀消肿。尚有个别颅眶伤情严重者,因视神经重度挫伤或被骨折片直接损伤,伤后立即失

明不见三光,预后不良,伤后两周内早期病例多因颅脑挫伤等全身情况重笃,以抢救生命为主,

忽视眼部情况。或者伤者医院,中医门诊常难以遇到,故治疗经验尚少。

外伤两周后多属中期(2~8周)或晚期(8周以上),这类患者意外受伤,视力骤减,往往求

医心切,治疗经过也很复杂。韦氏常常要详审病史,旁及各项检查后,再辨证论治,通过感性和

理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她从中逐步观察到,中期病例大多以瘀为主,瘀中夹虚,伤后局部离经之

血未能及时排出体外或化瘀消散不利,瘀血存留,加之多数患者伤后口、鼻诸窍出血,部分病人

又接受开颅开眶手术,造成再度出血。反复失血,血少气亦亏,还可导致阴亏。病人多有局部

胞睑肿胀或白睛瘀血,头痛或伤眼刺痛不移,睛珠转动不灵,神疲乏力,口咽干燥,舌质偏淡或

见瘀斑,脉象细涩或细数无力,由于瘀血后血流迟缓,血运障碍,或血肿等有形病理产物压迫视

网膜、视神经,加之气血偏虚,均可导致目窍失养,目系失闭,目昏不明,眼底则以视乳头色浅或

 

第一卷222

 

####

苍白,血管变细为主要表现。该期瘀血未消,正气渐亏,气虚则瘀更难除,故治疗除继续活血化

瘀外,应施以补气助活法,补气不但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损伤的视神经修复,更可作为活

血化瘀之动力,使气旺血生,气助血行。可用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或以血府逐瘀汤加用*芪、

*参、茯苓等益气健脾之品。如1989年春治疗患儿姜某,男,8岁,右眼石块伤后视力下降13

天不诊,视力04不能矫正,眼底视乳头色泽尚红,舌脉如常,证属目系受损,气滞血瘀,目窍闭

塞而视瞻昏渺,施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法,适加益气养阴之品,方用二地、枸杞子各10克,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路路通、太子参、伸筋草、僵蚕各6克,柴胡、牛膝各3克,服药20天后,

右视力恢复至10。又如1991年初治疗患儿张某某,男,11岁,右眼外伤后1个月余,视力

04,验光无助提高,视乳头淡白,*斑颞侧有脉络膜破裂后残留的弧型灰白萎缩条,患儿伤后

纳少,面*少言,脉细舌淡,韦氏以补益气血为主,兼用化瘀滋阴之法,选用四物汤加生*芪、太

子参、五味子、鸡血藤、菟丝子、茯苓、石菖蒲等,坚持服药1个月后视力逐日上升,病后40天就

诊,右视力已达12。

韦氏提出,伤后病程迁延日久已属晚期,虽有久病入络,因虚致瘀,造成虚实互见之证,但

总以补虚为要,根据辨证,或八珍汤平补气血,或四物五子汤、驻景丸等补益肝肾,为防补药滋

腻和呆补不行,活血化瘀理气之品仍不可少。并从实践中积累大量病例,积极探索其治疗规

律,反思其中经验教训,初步总结出本病临床上以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者多见,并自创通用验

方外伤复明汤,以此方为基础,治疗全过程要抓住一个“瘀”字,以瘀化通,邪实可去,以通助补,

补可防滞。化瘀药常选用桃仁、红花、丝瓜络、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破血逐瘀,搜剔络道

之邪的峻烈之品则不轻易用,以防过伤正气。

此外,病程超过半年,视力恢复甚慢或停止不前者,韦氏仍按补虚化瘀原则,但以丸剂为

主,或汤丸交替服用,常用明目地*丸加补中益气丸益气升阳,补肾明目,用活血通脉片或丹七

片活血化瘀通脉,一补一活,各收其功,以达提高视力,巩固疗效的目的。

三、眼底血证宜分型论治

眼底血证根据病变程度可包括在中医的“暴盲”、“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等病证范畴,现

代眼底病诊断已明确,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高度近视,老年性*

斑盘状变性,眼外伤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液病等多种局部或全身病变,均

可造成眼底血证。中医认为,凡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谓之出血,出血不能消散而瘀滞于某一处

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则称瘀血,出血瘀血,互为因果,同属血证,不可断然分开。但论及眼底,

总以出血为先,瘀血在后,病理变化主要和肝、脾、心、肾四脏关系最为密切,因血液生成靠脾

肾,正常运行又与心气的推动、脾气的统摄、肝气的贮藏和调节息息相关。一旦脏腑功能失调,

阴阳气血偏盛偏衰,即可诱发眼底出血。概括出血形成病机不外四方面:(1)迫血妄行,(2)气

不摄血,(3)瘀血内阻,(4)外伤损络。归纳出血原因为:因气(气滞、气虚),因火(虚火、实火),

因外伤,亦可在一定条件下,几种病因互相影响起作用。另有因痰湿、寒邪等所致,但临床相对

少见。治疗应审证求因,辨证分型,韦氏多按六型施治:

1.肝郁气滞,瘀血内阻:常为情志所伤,气机不利,木郁失宣,气滞血瘀,血溢脉外。治宜

疏肝解郁,理气化瘀,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第一卷223

####


  2.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多因郁怒过极,火热内生,气火上逆,血随气涌,迫血妄行,治宜清

肝泻火,凉血止血为主,活血化瘀为辅,方选瘀血灌睛方(《经验选》)。

3.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可由年老体衰,劳倦过度,长期心情紧张或恐惧不安等造成肾精

亏损,阴不制阳,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治宜滋阴平肝潜阳,凉血化瘀明目。应投天

麻钩藤饮或杞菊地*汤化裁加减。

4.心阴亏损,虚火妄动:多为劳心过度,阴虚火动,热迫血溢所致,治宜凉血养血,滋阴降

火。方用滋阴降火四物汤(《经验选》),若火热复伤阴津,反复出血,可用眼底出血三方(《经验

选》),滋阴益气,活血化瘀,清心明目。

5.脾虚不摄,血溢脉外:常因思虑、劳倦、伤食太过,中土受损,脾气虚弱,血失统摄,血不

循经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止血,可投归脾汤加味,若属气血双亏,可用八珍汤加味,气血双

补,祛瘀生新。

6.外伤损络,血流脉外:可投除风益损汤化裁,养血祛风,凉血止血化瘀。

眼底出血在全身症状不明显时也可依据病程长短、发病缓急、出血程度,分期论治。因出血

原因复杂,又多涉及全身疾病,故眼底血症局部辨病明确后,应详询细察,注意全身情况,结合体

质、年龄等指导用药,切忌一孔之见,见血止血,忽视全身。如糖尿病性眼底出血,益气养阴药常

不应忽视,有高血压病者,平肝潜阳药不可不加。唐容川在《血证论》“吐血”一节中提出的通治血

证之大纲:先止血,次消瘀,继宁血,终补血等四个步骤,可供临床参考。具体用药韦氏主张早期

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适加活血理气消瘀之品,以防有留瘀之弊,应避免过早投用活血峻品,否则

旧血不消,新血复出,反会欲速不达。若初期出血量大势猛,应急治其标,塞其流,遏其势,可加强

炭类药的应用,取其出血“见黑则止”。并应尽量减少体力活动,静养双目,静则生阴,动则扰阳,

阳动则血行不安,止血不易。韦氏特别指出,炭类药不宜过多,更不宜久服,因炭类药性燥,大量

久服易生燥伤阴化火,反会灼伤脉络,引起反复出血。病至中期,眼底积血未消,瘀血未去,新血

不生,血脉不通可致再度出血,故治疗总以活血化瘀为主。后期出血已止,若瘀血积久不化,多属

日久血虚,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母病及子可致气虚,气虚帅血无力,又致瘀血不易消散。治疗应

扶正祛邪,通补并用,做到化瘀不伤正,扶正助瘀消。韦氏认为瘀血久留尚可干着难消,阴血亏损

又使脉道失血不润,故适当加用地*、阿胶、麦冬等滋阴濡润之品有利瘀化。

韦氏在血证选药方面亦有自己独到见解。韦氏经验,槐花清热凉血止血,又可降低血压及

改善毛细血管脆性,常用于老年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白芨补肺收敛止血,适合青年人视网

膜静脉周围炎及外伤眼底出血,研末冲服收效快;茺蔚子活血化瘀兼能凉肝明目,肝郁化火或

肝阳上亢的血热妄行常可加用;三七活血散瘀,止血不留瘀,近年研究,还有扶正强身作用,故

无论各型各期均可研末冲服;火麻仁润肠通便,泻下之功逊于硝*,但润肠之效又非硝*所能

及,对于血瘀伴肠燥津枯患者较为适宜,惟脾虚便溏者当慎用;牛膝治血又善引血下行,兼能补

肝肾,各期出血均可选用;大*既是气药,又入血分,唐容川称其“止血而不瘀,尤为妙药”,取其

降气即以降血,通腑导热下行,早期出血后实热之证可用之。但年老体衰、妇女经期、妊娠,及

脾虚阴亏之体忌用。

总之,无论分型定主方,还是分期立法方药,临床不可囿于一法一方,应法随证变,方随法

调,有方有药。此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所在。1963年5月初,韦氏随父代表中医眼科界,

参加某某国家主席的眼病会诊,患者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底出血广泛,视力近失明。

 

第一卷224

 

####

分析病情,患者年高70,处理国事日理万机,思虑过度,心神过劳,劳伤心脾,心阴不足,心火上

炎,灼伤脉络,血溢脉外而致暴盲。治宜滋阴降火,平肝明目,辅以活血破瘀,凉血止血之法。

方用堕血明目饮合滋阴降火四物汤化裁加减。方中炒知柏各9克,生地、元参各15克,滋阴降

火、凉血止血;石决明20克先煎,白蒺藜10克平肝清热明目;槐花、藕节炭凉血止血,丹参、赤

芍、川芎、归尾活血化瘀;年老正气虚衰,故加*参益气扶正。服药20剂后视力进步,出血部分

吸收,随后父女相互切磋,共同商定改用清心凉血,滋补肝肾之法,以石斛夜光丸为基本方,加

阿胶、丝瓜络、三七粉适量,炼蜜为丸,每丸6克,日服三次,每服1丸,最后视力恢复至08,眼

底出血全部吸收。

四、角膜溃疡应明辨虚实

韦氏认为角膜溃疡主要是由于风热无制所引起,而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亦可发生本病。白

睛属肺,黑睛属肝,如肝肺有热,风邪外侵,风热*邪相搏,上乘于目,则为“花翳白陷”;热*深

入,风热壅盛,肝胃实火上攻,而成“凝脂翳”;若肝胆实热,郁而化火,上灼风轮,神水混浊,则为

“*膜上冲”。凡人愤闷不平,或受六淫之邪,气不宣畅,均能传变及肝,使黑睛凝脂白陷。对于

异物入睛,韦氏强调切不可揉擦,否则一有破损,邪*内攻,若变“凝脂”和“*膜上冲”,则较难

治。

证属风热壅盛,法当祛风清热为主,滋阴活血、退翳明目为辅,常用自订经验方,红肿翳障

方(生地15克,石决明25克,赤石脂、炒白术、赤芍、夏枯草、*芩、密蒙花各9克,白芷、川芎各

6克,细辛、甘草各3克)或羌活胜风汤加减;眵多泪少,眉棱骨痛为肝胆火炽,风邪热*上窜,

应以泻火解*,清肝活血为主,常用自订红肿痛经验方(柴胡、*芩、枳壳各6克、生地20克、赤

芍、夏枯草各10克、川芎5克、薄荷45克、生大*9克)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热从火化,畏光,

涩痛加重,大便燥结,急宜通腑,使热*下行,方用泻火解*方(生大*12克、玄明粉9克、炒枳

壳45克),热*已解,口干舌红,脉细而数,证属阴虚火旺,法当滋阴降火,平补肝肾,常用知柏

地*汤(丸)。后期,风熄热退,或风热基本已退,黑睛留有翳障,改用退翳明目,或兼活血,选用

新老翳障经验方(密蒙花、当归、刺蒺藜、地骨皮、瓜蒌仁各9克;蝉衣、薄荷、川芎各3克;木贼

草、川楝子各6克;石决明25克;生地15克;白菊花、羌活各45克)、四物退翳汤或明目蒺藜

丸。

总之韦氏认为,本病多数属实证,对于病急势猛,必须上病下治,用釜底抽薪法,泻其热*,

以利病机转化。眼病以热盛为多,加之常用风药辛燥,二者均易导致伤阴,故须适当选加生地、

玄参以滋阴。久病正虚,或久服苦寒而伤中气,或年老体弱,热*方盛,正气已衰,溃疡久不愈

合,用*参、白术、*芪等。

五、婴幼眼病 重视望诊

韦氏认为小儿眼病应重视望诊,因小儿每怯生人,不能正确诉说病情,婴幼病儿不会言语,

初见生人更易神慌啼哭,手足不安,脉之本象很难明了。病史、病况只能依靠父母间接提供。

小儿肌肤娇嫩,反应灵敏,脏腑病证每能形诸于外,比成人更为明显。说明小儿“皆以望面色,

 

第一卷225

####

审苗窍为主”是有实际意义的。

韦氏多年勤于临床,擅长治疗小儿青盲,望诊强调察目辨指纹。目病望诊首先观察神态、

头位、面容、目之开合形状,抬头睁眼仰望之势多属黑蒙不明三光,低头垂目寻物之态多为仍有

残存光感或手动,歪头偏视可为热性病后风热之邪上攻于目,眼肌受脶或能远怯近,能近怯远

日久失治;或外伤所致。二目无神或久视无力,不愿多睁眼属肝血不足,脾气偏弱。凡内障眼

病初诊必详查眼底,无法合作患儿均散瞳并暂时全麻检查,辨病明确后再结合全身证候理法方

药。

指纹是两手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可分风、气,命三关。清代陈复正所著《幼幼

集成》“指纹切要”一节中指出:“小儿自弥月而至于三岁。犹未可以切诊。非无脉可诊。盖诊

之难。而虚实不易定也。……不若以指纹之可见者。与面色病候相印证。此亦中医望切两兼

之意也”。《目经大成》提出:“小儿五岁以下脉诊不定,惟看虎口食指纹色。”说明古代医家无论

是儿科或眼科,都注意到小儿指纹对诊病的价值。现代医家60年代后曾对小儿指纹进行过系

统研究和观察,证实古人所言浮沉主表里,颜色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等有一定临床

意义。韦氏对3岁以下小儿常结合四诊合参验指纹,如小儿视神经萎缩,指纹以青紫多见,青

色主风,肝为风木之脏,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肝经有热或木郁不达,疏泄失职,玄府郁闭,

气血不能荣目养筋,故青盲不见,指纹血络失其本色泛青。指纹色紫属热或瘀,紫而兼青,可因

肝气横逆犯脾,脾气壅遏所致,指纹推之活动流畅为淡,但非色泽之淡,是言中气怯弱,气血不

足,多因中焦阻抑日久,运化失职,后天失养,其他红、*、黑、白颜色指纹本病极少见。至于三

关,少数急性热病后双目失明患儿偶见青紫透视命关,多预后不良,大多本病患儿以风关或气

关指纹多见。故小儿青盲指纹早期以青紫透见风关或气关为多,晚期以气关纹淡为多。但临

床并非绝对,应结合全身情况综合判断才更可靠。如诊治一例女孩杨某,3岁半,流脑高烧抽

风昏迷26天后双目失明一个月,初诊睑废遮瞳,右睑裂3毫米,左睑裂5毫米,目偏视,睛珠不

能转动,瞳散神烦,四肢颤抖,脉弦数,指纹青紫透现气关,舌质绛。眼底视乳头苍白,动脉细,

辨病为双视神经萎缩,双动眼神经麻痹。辨证属肝经风热证,是温热病后,热邪阻窍,玄府郁

闭,目窍失养而双目青盲。热病伤阴耗液,筋脉失养,肢体颤抖。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侵,中

邪之处血脉涣散,遂致睑废、目偏视。急用清热解*,熄风通络,芳香开窍之法,方用钩藤熄风

饮加减:银花9克、连翘6克、白僵蚕9克、全蝎3克、钩藤5克后下,地龙3克、薄荷3克后下,

葛根6克、防风3克、*芩3克,水煎服每日1剂,并服局方至宝丹每日3克,温水调服。7日后

因大便干燥将至宝丹改为紫雪丹每日3克,连服14剂后症状悉减,能见室外人和车,仍按原方

去*芩、薄荷,加牛膝3克、桑寄生6克、伸筋草6克,补肝肾,健筋骨,通经脉,续服14剂,并服

紫血丹,每日3克。药后视力1尺远已能捡取1毫米×1毫米大彩色棉絮团,活动如正常小

儿,睑裂大小正常,眼球转动灵活,四肢颤抖已消,惟下肢活动欠灵,又以汤剂原方再服10剂,

巩固疗效,以善其后。

 

第一卷226

 

####

名案评析

一、匐行性角膜溃疡合并前房积脓案


  王某某,男,59岁,门诊号:262728。

初诊日期:1978年5月10日。

主诉:左眼视物模糊伴疼痛,流泪4天。

病史:4天前割菜时杂草扎伤左眼,并用脏手揉眼,当晚左眼痛,翌晨症状加重伴流泪,即

医院求治,给抗生素眼药水每日数次点眼,因眼病加重伴剧烈偏头痛,视物不清来我院门

诊。

检查:左眼视力仅能数指,眼睑稍肿,眼球压痛明显,热泪如汤,球结膜重度充血水肿,角膜

正中灰白溃疡面达5毫米×6毫米大,伴有脓脂样沉着物,前房积脓占其2/3面积,瞳孔被遮。

左侧头痛如劈,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腻,脉洪大有力且数。

诊断:左凝脂翳、*液上冲(左匐行性角膜溃疡合并前房积脓)。

辨证:邪*侵袭黑睛,*热壅盛,肝经积热,内外合邪,上攻黑睛。

立法:泻火解*,破瘀消脓。

方药:清热消脓方(银花、野菊花、防风、生石膏各20克,生锦纹、全瓜蒌、天花粉、夏枯草各

15克,赤石脂15克,*芩10克),嘱其先水煎服3剂,若大便每日2~3次偏稀可继续服3剂。

二诊:角膜溃疡面缩小,前房积脓基本吸收,自觉刺激症状明显减轻,头痛缓解,大便仅服

药后前两天每日两解,仍偏干,小便赤热,原方生锦纹、全瓜蒌减量为各10克,生石膏15克,另

加车前子15克包煎入药,再服5剂。

三诊:溃疡已愈合,眼部充血消失。改为养血活血,退翳明目之法,给服四物退翳汤(生地

15克,当归、白芍、川芎、木贼草、白蒺藜、谷精草、蒙花、川楝子各10克)7剂,未再复诊。

〔评析〕 本病多由外伤诱发,病势凶险,预后差。该例黑睛受损后复受脏手污染,邪*积

热乘隙而入,加之患者平素性急,肝有积热,外受邪*,内外合邪,乘袭肝经,延及瞳神而成“凝

脂”,邪*化火上燔则成“*膜上冲”,如不及时抢救,有黑睛破溃而成“蟹睛”之危。患者年近花

甲,但体质尚壮,根据急则治标的原则,采用上病下治,釜底抽薪法,先泻火解*,使腑气畅通,

热*下泄,则能直折上炎之火热,有利病机转化,然峻下猛剂只可暂服,不可久用,以免损阴伤

胃,一旦病势大减,则以养血活血,清肝明目之剂,扶正祛邪,余邪尽,翳障退,目自明。

二、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案

李某,男,7岁,门诊号:178632。

初诊日期:1986年8月26日。

 

第一卷227

####


  主诉:左眼外伤后视力骤减40天。

病史:40天前左眼石块击伤后视力丧失,玻璃体大量积血,医院药物保守治疗无效,

建议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家长有顾虑,来京求治中医。

检查:视力右15,左004,不能矫正,左玻璃体内大量咖啡样尘埃状浓厚混浊,眼底不见,

眼压右1588毫米汞柱(212kPa),左1886毫米汞柱(251kPa),患儿全身情况好,舌质正,薄

白苔,脉细。

诊断:左弹击暴盲(左外伤性玻璃体出血)。

辨证:外伤损目,视衣脉络破损,瘀血灌睛。

立法:活血化瘀,兼以凉血止血,平肝明目。

方药:桃仁四物汤化裁(生地、赤芍、当归、茺蔚子、石决明、旱莲草、鸡内金各10克,丹参、

白茅根各15克,桃仁、红花各6克)水煎服7剂。

二诊:左视力如前,服药无不适反应,原方加大蓟、小蓟各10克,又服14剂。

三诊:左视力03,舌质淡红体胖,脉细,原方去桃仁、红花,加茯苓、炒谷麦芽各10克,健脾

开胃,消食和中,以助药力。

四诊:左视力恢复至08,玻璃体仅下方陈旧机化块,眼底视乳头颞上静脉主干伴白鞘,半

年后复诊左视力10。

〔评析〕 本例纯系外伤破络出血,瘀血灌睛所致,病因病机明确,但来诊时病程已久,出血

转为棕褐色混浊物。中医谓离经之血是为瘀,瘀血不去,脉道难通,新血不生,“菀陈则除之者,

出恶血也”。故治以活血化瘀为主。韦氏经验,眼内瘀血偏久,易肿易化热,故适当加入凉血止

血和利水消肿之品有助瘀散。笔者学习韦氏经验,1988年5月曾用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法,治

疗一例类似患者,不仅免除了手术痛苦,视力也自眼前手动恢复至06。观察至今已4年余,病

情一直稳定,仅残存少量玻璃体机化混浊物。

三、小儿皮质盲案

赵某某,男,4岁半,医院会诊病例。

初诊日期:1984年3月6日。

其母代诉:患儿脑炎后双眼失明两周。

病史:两周前因中*性脑炎,高烧、抽风、双目失明。经儿科治疗全身症状缓解。

检查:双眼视力无光感,瞳孔对光反应灵敏,眼底正常,神烦哭闹,咬指踢足,手揉眼频繁,

脉细数,舌红少苔。

诊断:双眼小儿青盲(小儿皮质盲)。

辨证:温热病后,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故神烦哭闹,咬指踢足;余热未尽,邪留经络,玄府郁

闭而致青盲。

立法:疏肝清热,养血明目。

方药:丹栀逍遥散去生姜、薄荷,加菊花、石菖蒲各6克,石决明10克先煎,每日一付,服药

21剂后,复诊已能看到地上爬行的蚂蚁,并能捡头发丝。检查30厘米距离能自取桌上1毫米

×15毫米蓝、白两色纸片,眼底正常,神烦已消,脉细稍数,苔薄白,原方再服7剂,停止治

 

第一卷228

 

####

疗。

〔评析〕 本例余热尚存,正气渐衰,虚实互见,血虚肝郁,借用治疗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丹栀

逍遥散加减,使肝郁疏解,玄府通利,余热清除,气血畅行,血有所养,目得荣润而复光明。若病

程迁延日久,损及肝肾脾胃者,常与丹栀逍遥散证混杂并存,故应仔细辨认,随证酌情化裁。

四、小儿先天性视神经萎缩案

张某某,男,1岁半,门诊号:707431。

初诊日期:1959年2月6日。

其母代诉:患儿双眼失明18个月。

病史:患儿出生后双眼不追灯光,不会笑,1岁时不能站立,经常腹泻,某院神经科诊断为

大脑发育不全,医院治疗无效。

检查:双眼无光感,虹膜缺乏色素,眼底视乳头苍白,无病理陷凹,视网膜呈白化病状,隐可

透见白色巩膜。眼球水平震颤,面色苍白,头不能竖,形体枯瘦,下肢痿软,脉沉细,指纹淡,舌

质淡红体胖。

诊断:双眼小儿青盲(先天性视神经萎缩)。

辨证:患儿出生后双目失明,为先天不足之症,以后喂养失当,经常腹泻,又属脾虚中气不

足,脾虚则五脏皆失所司,不能运精于目,肢体痿软不能站立。

立法:益气健脾,兼补肝肾。

方药:补中益气汤化裁(*参、炒白术、当归、枸杞子、菊花各6克,柴胡、陈皮、夜交藤各3

克,升麻2克、石决明6克先煎),每日1剂,水煎去渣留汁150毫升,分3次温服。

二诊:服药7剂后仍腹泻,一日2次,食谷不化,余同前。前法进取,原方去石决明、菊花,

加薏苡仁、焦谷草各10克,鸡内金、茯苓各6克,服7剂。

三诊:代诉服药有效,上方连服14剂,食欲增加,大便有时稍溏。检查患儿一尺远已能抓

取晃动的脉枕和铅笔,但不准,舌脉同前,守方30剂。

末诊:1959年5月17日,患儿活泼健壮,体重增加,纳佳,二便正常,能单独站立。检查双

眼视力能捡起桌上1尺远之小米粒。惟眼底无变化,眼球仍轻度震颤。效不更方,原方基础加

僵蚕3克,钩藤3克后下。20剂,隔日1剂,服完为止。一年后来京复查,肢体行动自如,双眼

同看能捡起地上头发丝及一尺远2毫米×2毫米红白小珠。

〔评析〕 先天不足应补肾,后天不足当健脾,但无论饮食、药物均经脾胃受纳运化,才能奏

效。健脾开胃,旺中土以安五脏,资先天精血之海。故本例以益气健脾为主,以后天助先天,精

血化生有源,目有所养,逐渐复明。

五、单纯性青光眼案

娄某某,男,48岁,医院会诊病例。

初诊日期:1978年8月3日。

主诉:视力下降伴眼胀两周。

 

第一卷229

####


  病史:因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一直点用和内服抗青光眼药物近4年,常有手麻感,一个月前

因眼压高至30毫米汞柱(39kPa)左右,外院给服14剂中药,近两周自觉视力下降,头晕眼胀,

口干,小便频数,量少,腰痛。

检查:视力双06,眼压3039毫米汞柱(405kPa),双视野近鼻侧轻度缩小,患者神烦,舌

质红,少苔,脉弦细,尺部弱。

辨证:阅其原服方药中利水渗湿药占7味,峻泻利尿之药太过而伤肾精,精伤则阴虚火旺

而神烦,虚火上炎,阻滞清阳,眼压上升故眼胀。

立法:补肾益精,平肝明目,祛风止痛。

方药:降压明目汤(生熟地各5克,淮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山萸肉、蔓荆子各10克,生石

决明10克生煎)加杞子15克、菊花10克,14剂,配合西药2%匹罗卡品点眼。

二诊:自觉症状减轻,视力右08,左07,眼压指测仍偏高,守方14剂。

三诊:患者精神愉快,视力恢复至双15,眼压测二次均为2055毫米汞柱(274kPa),无不

适症状,原方隔日一次,继续服两周。

〔评析〕 单纯性青光眼多主张药物保守治疗为主,本例开始使用大剂量利尿渗湿剂以图

利水降压,造成津精亏损,阴虚火旺之下虚上实证,随以六味地*汤三补三泻,补其精亏,泻其

水实。复加杞子以补肾,菊花、石决明平肝明目,以防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蔓荆子祛风止痛,标

本兼治。

六、视神经萎缩案

米某某,男,17岁,门诊号:210125。

初诊日期:1991年1月10日。

主诉:双眼视力先后下降近两月。

病史:无明确原因,两个月前双眼视力突然先后下降,在外院按视神经乳头炎,全身和局部

激素治疗,一个半月,视力无改善。

检查:视力双004,耶格7,不能矫正,双瞳孔对光反应迟缓,双视乳头上方及下方充血,但

颞侧色泽稍浅,边缘欠清,*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双视野均有10~15度中心暗点,左眼暗点与

生理盲点相连,双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

波峰潜时延长,波幅明显下降,头颅蝶鞍像及CT扫

描已除颅内病变,全身头晕眼痛,忧郁,食少脘闷,脉弦细舌质边红,苔薄白。

诊断:双眼暴盲(双视神经乳头炎,双继发部分视神经萎缩)。

辨证:肝郁化热,灼伤通光窍隧,加之肝强脾弱,运化失健,精血不足,视力骤降不易恢复。

立法:疏肝清热,益气补肾。

方药:柴胡、菊花各6克,炒白术、白芍、丹皮、焦栀子、茯苓、丝瓜络、生*芪、石菖蒲、枸杞

子、女贞子各10克,水煎服14剂。

二诊:视力无改善,余大致同前,仍守原方14剂。

三诊:右视力01,左004,纳可,大便偏干,舌脉如前,原方加决明子15克。

四诊:自觉视力明显提高,检查右10,左02,眼底视乳头充血消退,颞侧色泽偏浅,舌质

淡,脉细。改用四物五子汤,去地肤子、车前子,加丝瓜络、石菖蒲、*参、生*芪各10克,养血

 

第一卷230

 

####

活血,补益脾肾,通络开窍。

末诊:视力右10,左08,全身无不适,改服杞菊地*液,丹参片口服以巩固疗效。

1992年8月27日复查视力右12、左10,眼底视乳头颞侧仍偏淡,*斑中心凹反光可见,

视野右眼正常,左眼中心仍有2~3度相对性暗点,闪光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均正常。

〔评析〕 本例既无确切病因,又无明显全身证候,韦氏抓住四诊中神情忧郁,食少脘闷这

一临床表现及眼底视乳头仅颞侧色淡偏浅的细微体征,从疏肝清热入手,不忘及时投以健脾补

肾之药,所谓“欲无其患,先制其微”,后期加强养血活血、脾肾双补措施,使视力进一步提高。

前后治疗7个月,疗程虽长,结果十分显著,充分体现了韦氏治病,立足辨证结合辨病,脏腑调

理中善于防微杜渐,以及既重守方又重随证变通的临证特色。

医论医话

一、眼科子类明目药琐谈


  古人认为“诸子明目”,多种子仁类药可入目以疗目疾。在《千金要方》中,孙思邈常用的治

疗眼病药约百余种,子仁类药就占21种。代表方剂有补肝,治眼漠漠不明的瓜子散方,又名十

子散方。《本草纲目》卷四,治昏盲所列中药,其中“草部”46味,明确记载可明目的子类药10

味。收辑明代以前医籍150多种加以汇编成书的《医方类聚》眼门类中,有用子类治疗久患风

*眼赤,日夜昏暗;槐子丸治疗肝虚风邪所致目偏视等方。双眼雀目夜盲则用决明子、地肤子

两味治之。以子类药冠称治疗多种眼病的丸散汤剂也很多,如青葙子丸、茺蔚子丸、决明子丸、

车前子散、五味子丸、蔓荆子汤等,至于加用子类明目药的眼病专方更是不胜枚举。韦氏认为,

临床应用这类药应注意三点:


  (一)子类明目药辨证组方

并非眼病均可随意加之,尤其多味子类药组方必须以法统方,药随证加。如顾锡所著《银

海指南》中,治疗青盲和圆翳内障的方剂常多种子类药并用。卷三所载加减驻景丸、四物五子

丸、六味五子丸及田氏五子饮等治疗肾亏血少,视物
  ,均以数种子类药合用以达补虚明目

之效。《审视瑶函》中以三仁五子丸治疗体弱眼昏,内障生花,不计近远的视瞻昏渺症,主证必

有肝肾不足所致诸证,其效才佳。韦氏常用四物五子汤治疗心肾不足,肝肾阴虚的多种内眼

病,四物活血养血,五子补益肝肾,但不必拘泥,可少则三子,四子,多则七子,八子,总随证候而

变通。如治疗一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53岁,女性,眼底出血吸收后视力仅02,不能矫

正,经裂隙灯前置镜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证实为早期*斑囊样变性。有的医家认为视力不可

能提高,韦氏结合病人年龄,全身情况,辨证属肝肾阴亏,以四物五子汤为主补肾养肝,加强子

类明目药和活血理气药,坚持服汤剂40剂后病人视力增至10。

 

第一卷231

####


  (二)子类药明目途径有别

枸杞子甘平,入肝、肾、肺三经,凡肝肾阴虚所致视力减退,头晕目眩的内障为患均可加用。

青葙子则通过清泄肝火,退翳明目取效。《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将中药分门别类,其中子类

药按其归经功效分属专列的明目要药11味中,子类药占5味之多。韦氏认为子类药明目大致

可分三类,一类性味甘苦偏寒凉,以清泄为主,如车前子、地肤子、决明子、青葙子、茺蔚子、牛蒡

子、槐角子、蔓荆子、葶苈子,再按归经各司其主。地肤子凉血利膀胱热,清热利水明目;牛蒡子

疏散肺经风热去翳明目;蔓荆子散肝经风热、清利头目止痛明目;茺蔚子活血化瘀,清心凉肝明

目。一类性味甘平以滋补肝肾为重,如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桑椹子、楮实子,多入肝肾二

经,补益肝肾之阴而明目。但女贞子为清补之品,补而不腻,惟性偏凉,脾胃虚寒之体久用时应

佐以温补之品。另一类味甘酸涩,性温或平,收涩固脱以取效。如五味子、金樱子、覆盆子、莲

子。其中五味子收敛肺气而滋肾水,补虚缩瞳明目;莲子养心益肾,补中收涩,通过适当配伍可

交通心肾,清心安神明目,或补脾止泻,使气血生化有源目得荣濡而明;金樱子、覆盆子益肾固

精缩尿,肾精充沛,血有所化,目有所养而能视。所举三种子类明目药,四气五味归经有别,治

疗眼病殊途同归以达明目。


  (三)子类明目药可治兼证

子类药根据药性既可并用,加强药效,也可单用各取所需。眼病兼有风热头痛,头沉昏闷。

目睛内痛可加蔓荆子,疗风止痛;视网膜脱离或中焦湿热偏重,可重用车前子清热利湿,消肿明

目;老年性眼病伴有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者,倍加决明子润肠通便;精气耗散,瞳孔散大可加五

味子、覆盆子补虚固精,缩瞳明目。凡此不一一遍举。当然,子类药亦有不同禁忌,瞳孔散大,

血虚无瘀者慎用茺蔚子;肝肾阴虚及青光眼者忌用青葙子;五味子收涩功高,但有外邪者,不可

骤用,恐闭门留寇,必先发散后用之乃良;脾虚便溏或虚寒泄泻较重者,不宜用枸杞子、女贞子,

若确属病情需要,则可加用甘温健脾的*参、炒白术等以制约其阴润之性。

二、撞击伤目辨析

撞击伤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眼球钝挫伤,类似中医眼科的“为物所伤”、“外物伤目”等。因

所受外力程度、部位不同,轻则睛珠胀痛、白睛溢血、瞳神不圆、云雾移睛,重则瞳神散大、视瞻

昏渺、惊振内障、暴盲或青盲。

撞击伤目首当辨其所伤部位,是否出血,若血灌神瞳,造成前房或玻璃体出血,多属外力冲

击眼内血脉直接破损,血溢络外,此急则治标,以止血为主,为防热盛生风,风动迫血妄行,可加

祛风、凉血、化瘀之品,凉血则热减风衰,化瘀则血行脉通,风自灭血自止,祛风使外邪不再侵目

动血。

撞击伤目若见瞳神散大,视物变形,视力昏,这是外邪乘虚内侵,水轮受损所致。治当祛

风养血、补肾缩瞳,方用熟地、白芍、当归、川芎、防风、荆芥,另加磁石配五味子缩瞳力强,山

萸肉、女贞子滋肾补虚明目。

撞击伤目所致目珠偏斜,转动受限或视一为二,此乃外伤性眼肌麻痹,如全身无明显证候

 

第一卷232

 

####

可辨,选用除风益损汤加秦艽、桑枝、木瓜、伸筋草以养血祛风,疏筋活络;日久脉络不通,气血

偏亏的,可用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撞击伤目后外不见翳障,内不见晶体、神膏和视衣混浊或溢血,惟伤后即刻暴盲不明三光,

瞳神散大固定,多预后不良,相当于西医的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由视神经原发性挫伤性坏死造

成。此如《目经大成》所言:“又有为物所击,散大同暴怒之症,亦不复治。”

撞击伤目后还可造成眼内多种病症,伤后近日多属急证、表证、实证,医生应尽快一一明辨细

认,尽早施治投药,以免遗漏失治,贻误病情。伤目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工伤、或顽童攀高坠落、

乱掷石块、弹弓击伤,亦有青少年拳脚棍棒打击所为。故加强交通、工矿安全教育,提倡健康、文

明的文体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尽量避免本病的发生,这才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撞击伤目在临床上屡见不鲜,按伤及不同部位和程度不一,病情常轻重不同或隐而难明,

但只要辨病准确,辨证立法随机应变,就可抓住主要矛盾,执简驭繁,药投病所。现举两例治验

如下:

例一,张某某,男性,17岁,右眼被弹弓击伤后当即失明,医院急诊治疗,诊断眼

挫伤后前房出血,眼底看不出,给服止血药后回家。翌晨眼胀难忍,白睛红赤,即来我处求治。

观其白睛混赤,血灌瞳神,肿胀疼痛,视力眼前手动,证属血瘀化热生风,急宜凉血止血,适加散

瘀止痛之品,给服生地*、炒蒲*、旱莲草滋阴凉血止血,加大蓟凉血止血,破血消肿,五灵脂行

血破瘀而达止痛,服药5剂前房出血基本吸收,眼痛显减,改投除风益损汤14剂后前房清亮、

眼压指测正常,视力恢复至15。

例2,高某某,男性,14岁,5天前左眼被煤球击伤,当即视力减退。来我院时自诉左眼视

力模糊,视物变形、羞明、眼眶痛、偏头痛,视力06,近视力耶格表3,瞳神散大约7毫米,眼底

*斑部水肿范围约三个视乳头直径大,视乳头颞侧后极部视网膜散在细小浅*渗出。诊断为

外伤性瞳孔散大,视网膜震荡;中医辨证属撞击伤目,脉络受损,外邪乘虚而侵,局部血凝气滞,

投以除风益损汤去前胡、蒿本,加细辛、炒荆芥散风去瘀止痛,加灵磁石、五味子。磁石为补肾

益精,重镇安神之品,五味子酸咸入肺肾二经,因瞳神属肾,肾虚神散瞳仁大,该二药合用,借磁

石补肾重镇之力助以五味子酸入肾经而达收敛缩瞳之功,每获良效。服药5剂,眼眶及偏头痛

悉消,视物变形已不明显,瞳神较前缩小,约为55毫米,眼底*斑区水肿范围变小,渗出减少,

但夜卧欠安,仍守前方去细辛加决明子清肝明目,用山萸肉取其味酸而收敛以加强补肾安神缩

瞳之力,服药12剂后瞳神恢复正常约3毫米,视力恢复至15。给犀角地*丸20丸,日服两

次,每次1丸,以固疗效,停止治疗。

三、滋补肝肾法治疗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在现代医学是多种内眼病的一个共有症状。眼底出血进入玻璃体,葡萄膜炎、

高度近视等均可出现玻璃体不同程度和形态的混浊,另有先天性玻璃体残留胚胎细胞或老年

性退行性变性可自觉眼前飞蚊幻视,但客观检查常不易发现。玻璃体混浊属瞳仁内部疾患,所

谓从内而蔽,外不见症,根据中医五轮学说,瞳仁在脏属肾,肾主水,故归属水轮病,肝开窍于

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肾乙癸同源,又为母子关系,《银海精微·序》曰:“肝肾元气充,则精采

光明,肝肾元气乏,则昏眩晕。”说明肝肾和眼的关系密切。韦氏在临床上常用滋补肝肾法治

 

第一卷233

####

疗玻璃体混浊取效。现试举治验一例如下:

1959年9月,*某,女,22岁,双眼前有点、块状黑影,随眼转动而飘浮两年,黑影如蝇蝶飞

舞,仰视则上,俯视则下,看书即挡,头痛腰痛,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影响工作。双眼原有视近

怯远症,无外伤史。医院诊断为双屈光不正,双玻璃体混浊。治疗未奏效,患者悲观失望,

情绪甚低,经好友劝阻,介绍求治中医。初诊视力右眼01,左眼03,双近视力耶格表勉强可

见之,均不能矫正。散瞳所见,玻璃体絮团状混浊,眼底视乳头颞侧近视弧,*斑中心凹反光弥

漫。中医诊为云雾移睛。脉细尺微,舌淡红,证属肝肾不足。睛内神膏系肾之精气所化,目为

肝窍,思神膏混浊乃肾不足而肝血虚,肾藏精,肝藏血,“腰者,肾之府”。肝肾不足,清窍失充而

头晕目眩,头痛腰痛,血不养心,母病及子而失眠健忘,法当滋补肝肾,投以六味地*汤加桑叶

10克,黑芝麻10克(桑麻丸),制首乌、杞子各15克,菟丝子10克以助补肝益肾之力,复加当归

身养血补血,再以柏子仁补心宁神,水煎日服两次,用药1个月,视力进步,右眼06

2

,左眼0.

-2

,双近视力正常,惟视力疲劳、眼胀,黑影减少,其他症状悉消。韦氏认为此属“通则不痛,痛

则不通”之意。局部血凝气滞,故眼胀,视力疲劳。仍宗原方去柏子仁、泽泻,加茺蔚子、夜明砂

破瘀益精明目,并服磁朱丸,日三次,每服3克,温水送下,续服汤药一个月后双眼前黑影明显

减少,症状全消,情绪乐观,因上班服汤剂不便,换用明目地*丸,日服两次,每次1丸(9克

重),明目羊肝丸每日1丸(9克重),继续服用近两个月,双眼视力恢复至10,散瞳检查玻璃体

仅呈少许尘埃状混浊,眼底同前,改用霜桑叶(去根茎)60克,黑芝麻60克,青葙子60克,共研

细末,水泛为丸,为绿豆般大,日服三次,每服6克,服完为止。

四、浅谈视力疲劳症

1969年,朝鲜医疗考察人员来我国了解中医治疗视力疲劳症的情况。韦氏受组织上委派

参加了中朝学术交流会议,并在会上谈了中医对本病的看法和个人临床治疗体会,引起朝鲜同

道的极大兴趣。

韦氏认为视力疲劳症主要表现为阅读或注视物体长久后产生眼胀不适,眼睫乏力、视物模

糊,甚至眉骨酸痛、胞睑振跳、头痛、恶心等,待休息后症状可改善或消失。现代医学把本症分

为调节性视力疲劳,青光眼性、肌源性或视网膜性视力疲劳等,但也有视力长期疲劳,检查视

力、眼肌、眼压、眼底均属正常者,这使缺乏经验的医生往往茫然失措,无从施治,患者也痛苦忧

愁。祖国医学眼科历代著作中记载的青风内障、圆翳内障早期、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瞳神紧

小、风牵偏视、经脉目病、产后患眼、目病干涩、视近怯远、视远怯近、辘轳转关、视惑等诸证中均

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视力疲劳症。分析其病因病机,有阳虚气弱、阳气不能上承于目而致眼睫无

力,视力疲劳的;有阴虚血亏,阴血不能濡养于目所致者;有肾精亏竭,睛明涵养乏源所致者;有

郁怒伤肝,木失条达疏泄、玄府郁闭,目窍失养所致者;亦有精血亏损,外邪乘虚而入所致者。

证型颇多,不能一概而论,每一证型,必然在眼部及全身症状、客观体征及舌苔脉象上有其相应

的表现。所以临床治疗,必须结合眼部的其他症状和全身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分析具体病症,

制定切合实际的治法和处方,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西医病因明确、治疗奏效的某些视力

疲劳症,如远视散光或青光眼眼压甚高造成双眼胀痛,久视疲劳者,应先采取验光配镜,降低眼

压等治疗措施,而后据其不同症状审证用药。此外,这类病人四诊时应注重问诊和望诊,因为

 

第一卷234

 

####

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工作性质、生活环境和条件与视力疲劳症的出现和程度往往有一定关

系;病人的言语动作、面部表情和精神状态也可作为本症诊治的参考依据。

韦氏经验,本症以虚症居多,而血虚、阴虚二者尤为广见。如1968年曾治一患者*某,女性,

26岁。分娩第一胎出血较多,本应产后逸养调摄,但患者年轻,不注意产后休息,产褥期连续看小

说三部,兼织毛衣。满月后即感眼胀,眉骨酸痛,阅读15分钟则胀痛难忍,伴有头痛,恶心、不思

食,自述经常心慌心乱。初疑为青光眼,经查,远近视力、眼压、眼底均正常。望其面色苍白,唇舌

色淡,脉沉细。证属产后血虚,用目过久,久视伤血,血伤目危。《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

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素问·五脏生成篇》亦言:“肝受血而能视。”今肝血不足,目失涵养,故

珠胀眉痛。心主血,其华在面,舌为心之苗,血虚则面色苍白,舌质淡白,心主神明,血不养心则神

不守舍,故见心慌心乱。血虚则风邪乘隙而入故见头痛。此为血虚受风,目力过耗之证,治以养

血祛风之法,方用当归养荣汤加蔓荆子为治,进药14剂症状悉消而痊愈。

另一男性患者,年40余,因患肺炎而服寒凉药甚多,病虽治愈但觉眼球隐痛,眼睫无力,阅

读书报超过10分钟就疼痛加剧难忍。医院反复检查,已排除有器质性眼病,经对症治

疗无效,来京就医。望其精神委靡,面色较淡,脉微细而舌体胖。证属重病之后气血亏损,又因

服用寒凉药太过,克伐阳气,以致血凝气滞,清窍失充,故宜益气升阳养血祛风立法,投以助阳

活血汤:*芪20克、当归12克、防风6克、炙甘草5克、升麻、柴胡、白芷、蔓荆子各3克。方中

重用*芪益气补虚温阳,当归养血活血调阴,均为主药,二者配合,气血兼顾,阴阳相得;辅以升

麻、柴胡升阳,防风、白芷、蔓荆子祛风止痛,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服药10剂诸症全消,患

者颇为满意。

五、眼病寒热真假不可不辨

医者,意也。辨证论治当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方而行欲圆。眼科辨证,更当详审眼部症状

及全身情况,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认识疾病,予以恰如其分的治疗。切不可仅注意局部而忽略全

身情况,甚至拘于某一方药治疗某一眼病的生硬格局,丢失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以致被假象

所迷惑造成误治。同内科疾病一样,眼证往往也因病人的体质、年龄、生活环境、工作特点及外邪

的强弱、性质不同而造成寒热交错、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病机,所以必须仔

细了解病情,注意观察每一个细小环节,辨其寒热真假,方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韦氏早年临

证,治疗一患者,因小有疏略,几成大错,至今铭刻于心,自觉甚有所得,故笔录于此,以诫后学。

患者男性,系某学院讲师。两个月前,突感右眼视物模糊,变形变小,眼眶酸痛,并神烦口

干,腰背酸痛,脉细数,舌红少苔。视力右05,近视力耶格表3,眼底*斑部水肿约1个乳头直

径,内有*白渗出点,中心凹反射未见。辨证为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证。诊断为中心性浆液

性视网膜病变属中医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平补肝肾,方用知柏地*汤加味:炒知柏各

9克、生地20克、淮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山萸肉各10克、淡竹叶6克、生石膏15克,水煎服

3剂后,眼症未见好转而增头晕目眩,少腹隐痛,大便溏稀,一日五六解。韦氏闻之甚惊,经详

询病情、病史后,乃知患者平素便溏多年,喜饮热食,夜间畏寒盖被较厚,才恍然大悟,责己前者

问诊不详辨证有误。患者虽有口干神烦,舌红脉细而数之标象,但平日畏寒便溏,本为命门之

火不足,脾肾阳虚,此真寒假热之证。阳虚正衰,复用寒凉克伐必腹泻隐痛诸症不消反剧,急施

 

第一卷235

####

温补命门,益气健脾之法,脾肾兼顾,逆流挽舟以图补救。方用:上肉桂研末分冲05克,熟附

片6克,熟地15克,淮山药、茯苓、*参、炒白术各10克,丹皮、泽泻、山萸肉、*芪各6克,水煎

服。进药7剂后上症明显减轻,大便由稀转溏,日一二解,腹痛亦消。仍宗原方并加重温阳健

脾药的剂量为:肉桂末1克,熟附片10克,另加炒苡米10克,服药14剂后视力增进,右08

+1

眼底*斑区水肿明显减轻,渗出部分吸收。原方再进14剂后右视力12,近视力耶格表1,*

斑部水肿消失,渗出吸收。因患者时觉眼痛,予补中益气汤7剂,益气升阳,巩固疗效而获痊

愈。

六、视物变形宜辨病辨证合参

1990年底,韦氏遇一例女性患者,32岁,工人。主诉左眼视物变形,视直如曲已两周,自认

为和加班、工作劳累、睡眠不足有关。检查右视力12,左06,不能矫正,左眼底*斑部轻度水

肿,范围约2/3视乳头直径。初诊考虑左中心性视网膜病变,结合四诊,患者视力疲劳,眼睫无

力,神疲面*,纳谷不香,睡眠欠安,两便如常,舌质淡红,脉细弦,辨证为劳伤心脾,脾虚失运,

水湿不化,浊阴上泛于目,清阳下陷不升。方选补中益气汤加茯苓、炒苡米、炒枣仁益气健脾,

利湿消肿,服药21剂后,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惟视力不增,视物仍变形,眼底望诊*斑水肿不

消,且范围扩大,并见稀疏散在*白硬性渗出小点,按原方治则加陈皮。7剂后患者自诉左眼

前上方视野内隐见一暗淡长条阴影,经散大瞳孔,配合三面镜详查眼底,发现左眼下方、颞下方

周边视网膜青灰局限脱离,并于周边4点处见一楔形视网膜破口,其四周网膜色泽污秽,分布

灰白细线状或网格状变性灶。诊断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合并*斑部水肿,嘱其先行手术治疗,

术前可继续服完原方。1个月后病人复诊,视网膜脱离已手术修复,但*斑部仍见水肿光晕及

渗出,视物变形,以原方化裁,健脾利湿为主,益气养血活血为辅,并加服琥珀还睛丸补益肝肾

明目。用药4周后检查,左视力恢复至10,视网膜复位良好,加压嵴上可见色素增生,*斑部

水肿消退,色素紊乱不均,视物变形消失。检查爱姆氏小方格表,中央小方格垂直线仍轻度弯

曲。用本院自制眼科3号丸和明目地*丸口服巩固疗效。

该病例诊治疗程共3个月余,虽辨证正确,但视物变形的根本病因未消除,故疗效不显,病

根铲除后,仍按原治则用药,速见其效。说明对主诉视物变形者,辨病不可不细。西医认为,凡

所视物像扭曲畸形、拉长、变扁,辨物失真均可称为视物变形症,多与视网膜病变有关,尤其*

斑部有水肿、出血、渗出物、瘢痕牵引等更易诱发视物变形。临床上,后极部病变,如外伤后*

斑水肿,中心性视网膜病变,*斑盘状变性等,辨病常易一目了然,十分明确,但一些远离*斑

区的隐蔽病变,经验不足者常易忽视,如周边部色素膜炎,视网膜早期周边脱离,视网膜血管

炎,外伤或术后长期低眼压,球后肿瘤压迫眼球,甚至全身性疾病,均可不同程度波及*斑而致

视物变形,故辨病应全面细致,避免漏诊。

一旦辨病正确,又当审证论治,中医眼科常把各种视物变形,如“视直如曲”、“视大为小”、

“视小为大”、“视正反斜”等统归于“视惑”或“妄见”范畴内,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韦氏临证经

验,视物变形分型施治,疗效可靠。肝肾阴虚型,多由房劳伤精,神劳伤血,精血亏损,不能上充

清窍所致,治宜补益肝肾,方选杞菊地*汤或明目地*丸;若阴虚火旺者,治宜滋阴降火,养血

活血,方选滋阴降火汤或知柏地*汤加减;肝气郁结型,多由精神刺激,情志抑郁,肝气不舒,目

 

第一卷236

 

####

窍失养所致,治宜舒肝解郁,方选丹栀逍遥散去生姜,酌加茺蔚子、决明子;脾虚气弱型,多由脾

运失健,水湿不化,清阳下陷,浊阴乘虚凝聚目窍,或水湿上泛于目所致,治宜益气升阳,调脾健

胃,方选补中益气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加炒苡米健脾利湿;心脾两虚型,多由劳伤心脾,气血亏

损,脉络空虚,血不养睛所致,治宜补益心脾,方选归脾汤加减,或助阳活血汤加减;气滞血瘀

型,多由外伤或久病,脉络气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一般病程较长,治宜活血破瘀,方选血府

逐瘀汤,酌加夏枯草、三棱、莪术等软坚散结之品。若余邪未尽,正气未复,可加*参、太子参、

生*芪等益气活血、扶正祛邪。另有湿热熏蒸,头风痰火、肝阳上扰等不同证型,不一一例举。

总之,视物变形虽仅四字,所含内容却十分丰富,孤立辨病,忽视整体,不能发挥中医全身调理

的优势,只重全身,辨病不慎,又漏失局部病因,造成误治失治。故辨证毋忘结合辨病实为治疗

视物变形等多种眼病的可靠途径。

七、眼病养生不可轻视

眼病治疗固然重要,平日保健养生无论对防病治病或眼病恢复也很必要,不可不知。

1.七情调和:古人强调对内在精神的调摄,《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心情舒畅,性格开朗乐观,才能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健康。反

之,心神过劳,思虑太过,精气耗散,易致目病。若遇到不如意的事,要制怒,以养肝气,否则暴

怒伤肝,肝伤则血不和,肝阳上亢而致目病,重则肝火上逆,出现暴盲等,眼科临床常见到生气

着急或大怒后造成青光眼急性发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失明的病例。明代胡文焕在《养生要

诀》中说:“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原机启

微》等眼科专著也有因七情变化引起眼病的讨论。如《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曰:“内障之病

皆因七情过伤,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伤肺,过思伤脾,过悲伤心,过恐伤肾,过惊伤胆,藏府

内损,精气不上注于目”。严重的悲哀可使人心神摇动,悲伤心,心伤则血损,心主血,目受血而

能视,血伤则目昏不明。应该像《目经大成》中所记载的:“七情之来耶,薄以待之,其去也速,则

九窍俱生。”这样才有利眼病的恢复。

2.劳逸适度:人体通过适当的运动或劳动不仅促进血脉流通,关节疏利,气机调畅,增强

机体抗病力,同时也可治疗某些疾病。但若过劳则可损气亏血,伤精耗神,双目诸病由生,如

暗光下常读细书,描刺雕刻目不转睛,久则伤血耗精,可能得视近怯远症。房劳过度,肾精耗

损,真元亏虚,对许多先天禀赋不足,肾阴、肾阳本已偏虚的眼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

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等的治疗十分不利。相反,长期好逸恶劳,可使人懈怠安惰,纳谷不香,饮

食难消,加之气血周流缓滞,久则目失后天所养,眼病随生。正如古代自创“五禽戏”锻炼身体

的著名医家华佗所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疏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终不朽也。”说明动静结合,适度劳逸对人体四肢百骸,经脉五官都有益处。气功可

以防病治病已众所周知,气功还可以补益脑髓,生精益气。《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

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而目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

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因此,选择适当的气功对防

病养目必有益处,眼科常用静坐功兼在眼周围局部按摩,可取睛明、攒竹、目窗、风池等穴,有利

气血流通,筋脉舒利,消除疲劳。

 

第一卷237

####


  3.饮食有节:不要过纵口福,应戒烟慎酒,烟酒为辛热刺激之物,可助火上炎,贻害双目,

临床有因烟酒成瘾无度致盲者,不可不防。饮食调理要适应身体阴阳虚实盛衰,若外眼热病或

素体阳盛,应忌食辛辣姜蒜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妄食参茸大补之品,否则可使新病加重,旧病复

发或诱发他症。眼病应重视脾胃调理,小儿脏腑幼嫩,消化力弱;老人真气渐竭,五脏衰退,故

老幼者,除遣方药注意健脾消食外,平时饮食顾脾护胃也很重要,提倡饮食多样,荤素适当,食

不过饱,饮不过量,食富营养,三餐规律。多吃蔬菜杂粮,少吃煎炸炙等燥热之品和年糕、元

宵、肥肉等粘腻助湿之品。《内经》曰:“粥浆入胃,则虚者治。”粥为煮米糜烂而成,易消化,可养

胃,借助适宜肠胃吸收的稀粥适加食疗药品,可健脾气、益精气,有利眼病恢复。如山药粥、芡

实粉粥、莲子粥、扁豆粥、鸡肝粥、菟丝子粥、薏苡仁羹等,均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食用。当然,

五脏之虚都有食补之法,但其中的关键,是补脾胃这一后天之本。

经 验 方

一、钩藤熄风饮


  组成:钩藤10克后下,银花、连翘、生地各6克,白僵蚕、全蝎、蝉蜕各3克,薄荷3克后下,

石菖蒲9克。

功用:清热解*,熄风定惊,开窍明目。

主治:各种急性热病后风热未解,双眼青盲或视瞻昏渺,瞳神散大,兼有身热神烦,肢体强

直,屈伸不利,手颤项强等症。如急性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尤其适应于小儿视神经萎缩和

小儿皮质盲有以上诸症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

二、化裁四物五子汤

组成:生地12克,川芎6克,当归、白芍、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女贞子、茺蔚子、陈皮各

10克。

功用:养血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血不足,肾精亏损之各种眼底病,如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各种*斑变性。

服法:同前。

三、夜视复明汤

组成:生*芪、*参各15克,升麻、柴胡各6克,葛根、鸡血藤、白芍、菟丝子、覆盆子、紫河

车各10克,石决明10克先下,夜明砂10克包煎。

功用:益气升阳,健脾补肾,通络明目。

 

第一卷238

 

####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以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兼有肾阳不足证的疗效好。

服法:同前。

四、清热消脓方

组成:银花、野菊花、防风各20克,生石膏20克碎后先煎,生大*15克后下,全瓜蒌、天花

粉、夏枯草、赤石脂各15克,*芩10克。

功用:泻火解*,清热消脓。

主治: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苔*脉实之角膜溃疡合并前房积脓者。

服法:同前,但应中病即止,老幼体弱、妊娠、产妇均当禁用。

五、降压明目汤

组成:生地、熟地、淮山药、丹皮、茯苓、泽泻、山萸肉、蔓荆子各10克,车前子15克包煎,石

决明15克先煎。

功用:健脾利湿,补肾明目。

主治:单纯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后或服西药时间过长,视力下降明显,眼压仍偏高者,可

以本方为主,适当配合西药点眼。

服法:每日或隔日1剂,水煎两次分服。

六、眼球震颤方

组成:天麻、全蝎各3克,僵蚕、木瓜、伸筋草各6克,钩藤6克后下(小儿剂量均减)。

功用:平肝熄风定惊。

主治:各种病因所致眼球震颤,以肝风内动者疗效好,因血虚生风或脾虚生风者应以本方

为基础,适当加用益气、养血药。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七、活血通络方

组成:熟地15克,当归、赤芍、白芍、川芎、鸡血藤、丝瓜络、路路通、女贞子各10克,太子参

15克,红花、炒枳壳各6克。

功用:养血活血,益气通络。

主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辨证属气滞血瘀,气血偏亏者。有类似证型的高血压动脉硬化、

老年性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高度近视眼底退行性改变等,凡血管变细,视乳头小,血管稀

少,视网膜色泽变浅者均可适用。

服法:同前。

 

第一卷239

####

八、小儿雀目内障方

组成:谷精草15克,夜明砂10克。

功用:清肝消积明目。

主治:各种原因所致小儿疳积,入暮不能见物。尤以小儿麻疹腹泻及营养不良性维生素甲

缺乏之夜盲效佳。

服法:上方煎汁去渣,约200毫升,适加红糖后分三次温服。或煎汤过滤取汁后,用羊肝或

猪肝60克,切片放入药汁内煮熟(不宜过熟,防止不易消化、吸收),连药汁一起内服。5~7天

一个疗程,即可见效。

(邱德文 编)

 

第一卷240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韦玉英名老中医经验集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