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收藏基础知识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
TUhjnbcbe - 2021/2/8 19:07:00
白癜风规范化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379.html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区分:

注:躯体神经分布于皮肤、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

思维导图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平第3腰椎。故临床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不至于损伤脊髓。

脊髓全长有两个膨大: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脊髓的下端呈圆锥形,称脊髓圆锥。脊髓末端移行为一根无神经组织的膜性结构称为终丝,约在第二骶椎水平以下由硬脊膜包裹止于尾骨背面。

脊髓两侧连有31对脊神经,每对脊神经对应的一段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脊髓共有31个节段,即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和1个尾节。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1.灰质灰质两侧向前突出的部分称前角,由前角运动神经元组成;后部狭长为后角,内含联络神经元。

脊髓胸1到腰3节段的前、后角之间有侧角,内含交感神经元(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脊髓的第2~4骶节,相当于侧角的部位为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2.白质分为前索、外侧索、后索。

(1)上行(感觉)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传导同侧躯干和四肢前深感觉。

2)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浅感觉。

(2)下行(运动)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管理同侧躯干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2.反射功能:膝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低级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脑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四部分。

(一)脑干

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有第四脑室。

1.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前正中裂、锥体、锥体交叉。

延髓脑桥沟

脑桥:脑桥基底部、基底沟

中脑:大脑脚、脚间窝

(2)背侧面:延髓: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两者的深面有薄束核、楔束核。延髓背面上部与脑桥共同形成菱形窝,构成第四脑室底。

中脑:上丘和下丘,分别是视觉反射和听觉反射中枢。

2.脑干的内部结构脑干内部有神经核,上、下行纤维束和网状结构。

(1)神经核:

1)脑神经核:指与(第Ⅲ-Ⅶ对)脑神经相连的神经核。分以下四类:

躯体运动核:共8对,管理骨骼肌的运动。

躯体运动核

相连脑神经

支配骨骼肌

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

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

滑车神经核

滑车神经

上斜肌

展神经核

展神经

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

舌下神经

舌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

咀嚼肌

面神经核

面神经

面肌

疑核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咽、喉、软腭肌

副神经核

副神经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内脏运动核:共4对,管理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

内脏运动核

相连脑神经

功能

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管理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上泌涎核

面神经

管理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分泌

下泌涎核

舌咽神经

管理腮腺分泌

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

管理颈部、胸腔和腹腔大部分器官活动

脑神经运动核

内脏感觉核:1对,即孤束核,位于界沟外侧。

内脏感觉核

相连脑神经

功能

孤束核

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接受味觉及一般内脏感觉

躯体感觉核:5对,位于内脏感觉核的腹外侧,接受头面部躯体感觉。

躯体感觉核

相连脑神经

功能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

接受咀嚼肌、面肌和眼球外肌的本体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

接受头面部触觉、压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

接受头面部痛觉、温觉

蜗神经核

蜗神经

接受听觉

前庭神经核

前庭神经

接受平衡觉

脑神经感觉核

2)非脑神经核:与脑神经无关的神经核,如薄束核和楔束核

非脑神经核

相连纤维束

功能

薄束核和

楔束核

来自脊髓的薄束和楔束止于此,由此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内侧丘系连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接受躯干、四肢本体觉和精细触觉(深感觉)

红核

小脑齿状核发出齿状红核束连于此,由此发出红核脊髓束止于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

管理对侧半身前角运动细胞

黑质

主要与端脑的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核)有往返纤维联系

含黑色素和多巴胺等递质,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

(2)上、下行纤维束

1)上行纤维束:①内侧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及肢体的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的冲动。②脊髓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和肢体的痛、温、触、压觉的冲动。③三叉丘系传导对侧头面部的痛、温、触、压觉的冲动。

2)下行纤维束:①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及对侧肢体骨骼肌的随意运动。②皮质核束管理头面部骨骼肌、对侧睑裂以下的表情肌和对侧舌肌。

(3)网状结构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延髓内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活动中枢,合称“生命中枢”。

(3)网状结构的功能:主要调节内脏活动;对睡眠、觉醒和意识状态进行调节。

(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小脑中间部分狭窄称小脑蚓,两侧稍膨大称小脑半球。小脑半球下面靠近枕骨大孔的部分较膨隆,称小脑扁桃体。

2.小脑的功能小脑蚓可维持躯体平衡,小脑半球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小脑扁桃体疝

颅外伤导致颅内压过高时(如颅脑外伤),小脑扁桃体常被挤而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危及生命。

3.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向下通脊髓中央管,上借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借一个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三)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主要由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组成,其内腔称第三脑室。

下丘脑主要由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组成。

3.第三脑室是两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向前借室间孔与端脑内的侧脑室相连,后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四)端脑

视频:端脑的外形

端脑被大脑纵裂分为左、右大脑半球,并借胼胝体相连。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

1.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大脑沟和大脑回。每侧大脑半球分内侧面、上外侧面和下面,并借三条叶间沟分为五个叶。

(1)大脑半球的叶间沟和分叶

1)叶间沟:①外侧沟②中央沟③顶枕沟。

2)分叶:①额叶为外侧沟之上,中央沟之前的部分。②顶叶为中央沟以后,顶枕沟以前的部分。③颞叶为外侧沟以下的部分。④枕叶位于顶枕沟后方。⑤岛叶位于外侧沟的深部。

(2)大脑半球重要的沟、回

1)上外侧面:①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②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③颞叶:颞横回。

2)内侧面:中央旁小叶,距状沟。

2.端脑的内部结构大脑半球表层为大脑皮质,其深部为髓质。在大脑半球的基底部,包埋于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基底核。大脑半球内的室腔称侧脑室。

(1)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大脑皮质是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其不同部位,有完成某些反射活动的相对集中区,称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运动。

2)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接受对侧半身感觉传导纤维。

3)视区位于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4)听区位于颞横回。

5)语言区①运动性语言区:在额下回后部。

②书写区:在额中回后部。

③听觉性语言区:在颞上回后部。

④视觉性语言区:位于角回。

(3)端脑髓质内的神经纤维分三类:

1)连合纤维:连接左右两半球皮质的纤维,主要构成胼胝体。

2)联络纤维:联系同侧半球不同部位的纤维。

3)投射纤维:联系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其中大部分纤维经过内囊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不同功能区。

(3)基底核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包括豆状核、尾状核、杏仁体等。

1)☆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称内囊。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后肢,内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和视辐射等通过;前、后肢的结合部称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

“三偏症”

当一侧内囊损伤时(如脑出血),患者可出现对侧半身浅、深感觉丧失(损伤丘脑中央辐射所致),对侧半身痉挛性瘫痪(损伤了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视辐射损伤),即临床上所谓的“三偏症”。

(4)侧脑室左、右各一,位于大脑半球内,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交通。

来源:解剖学习助手

授权转载

推荐阅读:

套医学视频课程可以免费学!

各科执业医师考试重点彩色笔记

全国规培工资待遇排名榜(含医院报名入口)

-年西医综合考研真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收藏基础知识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