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神经系统1解剖篇
TUhjnbcbe - 2020/12/4 19:01:00
白癜风初期治疗 http://m.39.net/pf/a_6820983.html

神经系统大概是最难理解的系统吧。病人突然瘫了、麻了,就需要靠查体来定位,靠病史来定性。结合课本,简单的归纳总结一下神经系统的构成,走行,损害及定位。背不下来的同学就看看,以作参考

下一篇结合MRI、病史进行具体定位定性。

一、颅神经

(一)概述

1、十二对颅神经:

I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V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神经、Ⅸ舌咽神经、X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2、分类:

运动性(Ⅲ动眼、Ⅳ滑车、Ⅵ展、Ⅺ副、Ⅻ舌下)

感觉性(I嗅、Ⅱ视、Ⅷ前)

混合性(V三叉、Ⅶ面、Ⅸ舌咽、X迷走)

注:含副交感(Ⅲ动眼、Ⅸ舌咽、X迷走)

3、出脑位置及核团:

(二)嗅神经

(三)眼

1、视力与视野

2、视神经盘

3、眼球运动

4、瞳孔

5、眼部检查

(四)三叉神经

1、局部解剖

2、走行及定位

(五)面神经

1、局部解剖

2、走行及定位

(六)前庭蜗神经

1、局部解剖

2、行走及定位

3、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鉴别

4、前庭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鉴别

(七)舌咽、迷走神经

1、局部解剖

2、行走及定位

3、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区别

(八)副神经

1、局部解剖

2、行走及定位

(九)舌下神经

(十)颅神经归总

二、运动系统

1、运动指骨骼肌的活动,包括: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和共济运动。

2、运动系统系统包括: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

(一)上运动神经元(椎体系统)

1、走行:

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锥体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放射冠→内囊后肢和膝部下行

(1)皮质脊髓束→中脑大脑脚、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交叉处

大部分到对侧→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角

小部分不交叉→皮质脊髓前束→下行过程陆续交叉→对侧脊髓前角

少数纤维始终不交叉→同侧前角

(2)皮质脑干束→对侧脑神经核

注: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仅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受双侧支配

2、大脑皮质运动区(Brodmann第4区)

身体各部分代表位置,左右倒置,手足倒置

面部呈正向分布

区域大小代表精细程度

(二)下运动神经元走行:

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前脚→前根→神经丛(颈丛C1~C4、臂丛C~T1、腰丛L1~L4、骶丛L5~S4)→周围神经→肌肉运动终板

(三)椎体外系

1、广义锥体外系:生理尚不完全明了,结构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丘脑底核、中脑顶盖、红核、黑质、桥核、前庭核、小脑、脑干的某些网状核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络纤维等,组成多种通路:

皮质-新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质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丘脑-皮质环路

新纹状体-黑质新纹状体环路

小脑齿状核-丘脑-皮质-脑桥-小脑齿状核环路

2、狭义锥体外系:即纹状体系统(基底节)

(1)组成:

(2)走行

大脑皮质(额叶)→丘脑间→新纹状体→苍白球→分别止于红核、黑质、丘脑底核和网状结构

红核→红核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网状结构→网状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3)主要功能是: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

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

担负半自动刻板动作及反射性的运动,如走路时摆臂

(4)损伤后表现:肌张力变化和不自主运动

苍白球和黑质病变:运动减少和肌张力增高,如帕金森病

尾状核和壳核病变:运动增多和肌张力减低,如舞蹈病

丘脑底核病变:偏侧投掷运动

(四)小脑系统

1、小脑:蚓部+两个半球。蚓部是躯干代表区,半球是肢体代表区

2、小脑不发出运动冲动,而通过传入和传出纤维与脊髓、前庭、脑干、基底节及大脑皮质联系

3、传入:大脑皮质脑干(前庭核、网状结构等)和脊髓→小脑下脚、中脚、上脚→小脑皮质及小脑蚓部(本体感觉冲动)

4、传出:

深部核团(齿状核)→小脑上脚→被盖交叉→对侧中脑红核→被盖交叉→红核脊髓束→脊髓前角(注:由于经过两次交叉,小脑半球与身体是同侧支配关系)

顶核→前庭核及网状结构→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脊髓前角细胞

5、功能: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6、受损:共济失调、平衡障碍

(五)运动系统损害及定位

1、瘫痪:

(1)分类及定位

(2)定位示意图

(3)中枢与外周瘫痪鉴别:

2、其他运动系统受损表现:

肌萎缩

肌张力改变

不自主运动

共济失调

3、查体:

a、指鼻试验:

b、步态:

三、感觉系统

1、感觉:感受器上各种刺激在人脑中的反应

2、感觉包括两大类

(1)特殊感觉

视觉(视神经)

听觉(蜗神经)

味觉(面神经、舌咽神经)

嗅觉(嗅神经)

(2)一般感觉

浅感觉:痛觉、温度觉及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复合感觉(皮质感觉):顶叶皮质对深浅感觉分析整合而形成的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

3、走行:

(1)走行示意图:

(2)脊髓内神经传导束排列:

(3)感觉平面定位:

4、损害表现及定位:

(1)定位损害示意图

5、感觉系统查体:

四、反射:

1、解剖: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反射弧中任何一处发生病变,均可引起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反射弧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抑制和易化。高级中枢病变时,可出现原本受抑制的反射(如深反射)增强,原本受易化的反射(如浅反射)减弱

2、生理反射

(1)深反射(腱反射):是刺激肌腱、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收缩。包括

肱二头肌腱反射:C5-6

肱三头肌腱反射:C6-7

桡骨膜反射:C5-8

膝反射:L2-4

跟腱反射:S1-2

(2)浅反射:是刺激皮肤、黏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时均可出现浅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包括:

腹壁反射:T7-12

提睾反射:L1-2

跖反射:S1-2

肛门反射:S4-5

3、病理反射:锥体束损害时出现的各种异常反射,是一种原始反射的释放。1岁半以内的婴儿,由于锥体束发育不完全,可出现病理反射。包括:Babinski征、Chaddock征、Pussep征、Oppenheim征、Gordon征、Schaeffer征、Gonda征

4、损害表现及定位:

5、反射查体:

病理征检查:

四、脑膜刺激征及自主神经:

1、脑膜刺激征:软脑膜和蛛网膜的炎症,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使脊神经根受到刺激,导致其支配的肌肉反射性痉挛,从而产生一系列阳性体征

颈强直: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轻托患者枕部并使其头部前屈。如颈有抵抗,下须不能触及胸骨

克尼格(Kernig)征:患者仰卧,检查者托起患者一侧大腿使髋膝关节各屈曲成约90°角,然后一手固定其膝关节,另一手握住足跟将小腿慢慢上抬,使其被动伸展膝关节。如果患者大腿与小腿间夹角不到°就产生明显阻力,并伴有大腿后侧及?窝部疼痛,则为阳性。

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托其枕部并使其头部前屈。如患者颈部有抵抗及颈后疼痛感,同时双侧髋、膝关节不自主屈曲,则为阳性

2、自主神经检查:

以上,

下一篇:神经系统(2)定位及定性篇

参考文献:

《神经病学》第三版吴江贾建平主编

《系统解剖学》第七版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经系统1解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