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现代麻醉学多选题第3章麻醉与神经系
TUhjnbcbe - 2020/11/30 12:19:00

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C.分娩D.血液凝固E.排汗

2.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C.分娩D.血液凝固E.排汗

3.可兴奋细胞除外A.神经细胞B.平滑肌细胞C.腺细胞D.骨细胞E.骨骼肌细胞

4.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收缩反应

B.分泌C.局部电位D.动作电位E.离子运动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

A.Ca离子、K离子,尤其是Ca离子.

B、CI离子、K离子,尤其是离子

C.Na离子、K离子、CI离子

D.Na离子.CI离子,尤其是CI离子

E.Na离子,K离子,尤其是Na离子

6.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正确的是

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突触后膜对Ca离子.K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C.突触后膜去极化

D.突触后膜电位负值增大,出现超极化

E.突触后膜对Na离子.K离子尤其是K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7.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B.突触后膜超极化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D.突触前膜超极化

E.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去极化

8.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5-经色胺D.多巴胺

E.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

9.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脑内的

A.纹状体B.脑桥核C.丘脑D.疑核E.脑干中缝核

10.有关中枢抑制性递质是

A.y-氨基丁酸钠、甘氨酸B.谷氨酸.门冬氨酸

C.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D.多巴胺、酪氨酸

E.乙酰胆碱

11.含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

A.脊髓前角B.低位脑干C.黑质、脚间核D.中缝核E.纹状体

12.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与闰绍细胞形成的突触所释放的递质是

A.y-氨基丁酸钠

B.甘氨酸

C.乙酰胆碱

D.去甲肾上腺素

E.5-羟色胺

13.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中,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主要递质是

A.y-氨基丁酸钠

B.甘氨酸

C.乙酰胆碱

D.谷氨酸、门冬氨酸

E.5-羟色胺

14.交互抑制也称为

A.去极化抑制B.回返性抑制C.树突-树突型抑制D.传入侧支性抑制E.突触前抑制

15.交互抑制的形式是由于

A.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B.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E.去极化抑制

16.脊髓前角运动性神经元与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是

A.周围性抑制B.侧支性抑制C.去极化抑制D.回返性抑制E.交互性抑制

17.一般认为既可作突触前抑制,又可作突触后抑制的递质是

A.y-氨基丁酸钠B.甘氨酸C.多巴胺D.去甲肾上腺素Eu5-经色胺

18.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正确的说法是

A,由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弥散的向大脑皮质投射

B。向大脑皮层投射的区域狭窄,引起特定感觉

C.受到刺激时产生痛觉

D.受到破坏时动物进人持久的昏睡状态

E.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肌紧张增强状态

19.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引起特意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协调肌紧张

D.调节内脏功能

E.维持觉醒

20.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对刺激的性质分辨力强B.对电刺激敏感

c.对牵拉刺激不敏感D.定位不准确

E.必有牵涉痛

21.腱反射是

A.外感受性反射B.行为反射C.单突触反射D.紧张性牵张反射E.腱器官引起的反射

22.骨骼肌牵张反射使

A.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

B.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发生抑制

C.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发生抑制

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发生收缩

E.伸展肌和屈出肌都收缩

23.运动单位是指

A。一个运动神经元

B.一组具有相同功能的运动神经元

c.一组可以产生某一动作的肌肉群

D.一束肌纤维

E。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24.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产生

A.瞳孔缩小

B.逼尿肌收缩

C.消化道括约肌舒张D.妊娠子宫收缩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5.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的作用

A.瞳孔扩大

B.糖原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D.骨骼肌血管舒张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26.M型受体阻滞剂是

A.十烃季铵

B。三甲噻方C.阿托品D.艾司洛尔E.酚妥拉明

27.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是

A.皮质下较高级的交感中枢

B.皮质下较高级的副交感中枢

C.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D.皮质下重要的运动中枢

E.内脏、内分泌和躯体运动的整合中枢

28.摄食中枢位于

A.下丘脑前侧B.下丘脑后侧C.下丘脑内侧区D.下丘脑外侧区E.乳头体核

29.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具有较强适应环境能力B.具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C.具有第一信号系统

D.具有第一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E.具有学习和记忆能力

30.异相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是

A.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B.促进细胞增殖和成熟

C.促进记忆和幼儿神经系统成熟D.促进食欲和消化

E.促进脑电图的同步化

31.突触前抑制的特征是突触后膜

A.兴奋性升高

B.兴奋性降低

C.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D.超极化

E.兴奋性没有变化

32.损伤布洛卡(Broca)三角区会引起

A.失写症

B.失读症

C.感觉性失语症D.运动性失语症E.失听症

33.减少脑氧代谢率的因素是

A.活动

B.唤醒

C.癫痫样发作

D.氯胺酮

E.睡眠

34.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的表现为

A.深感觉正常

B.病变以下部位感觉障碍

c.痛觉过敏

D.节段性分离感觉障碍

E.深感觉、浅感觉均正常

35.迷走神经

A.其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全身平滑肌

B.其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全身腺体分泌

C.其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咽喉肌

D.其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心肌

E.其内脏感觉纤维支配全身黏膜感觉

36.关于神经纤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是指轴突而言

B.具有传导信息功能

C.只要神经不切断,就不会发生传导阻滞D.传导速度最慢的是C类纤维

E.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I、II、III、IV类

37.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特点错误的是

A.具有支持作用

B.具有吞噬作用

c.参与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D.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E.具有轴突

38.细胞间兴奋的化学传递特点错误的是

A.主要通过化学递质

B.不需Ca~参与

c.兴奋呈单向传递D.有时间延搁

E.易受药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39.关于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特异投射系统的重要部位

B.有感觉上行传导束的侧支进人C.具有多突触接替的特征

D.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传导途径

E.其中的神经元电活动可由身体不同部位的

感觉刺激所诱发

40.下列哪种感觉传人与丘脑感觉接替核无关

A.视觉、听觉

B.压触觉

C.痛觉

D.嗅觉

E.温度觉

41.下述是抑制肌紧张的中枢部位,错误的是

A.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区

B.小脑前叶两侧部

C.大脑皮层运动区

D.尾状核

E.壳核

42.人的基底神经节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不包括

A.肌肉强直

B.肌张力障碍

C.随意运动完全丧失

D.静止性震颤

E.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

43.关于儿茶酚胺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错误的是

A.血管收缩

B.妊娠子宫收缩

C.扩瞳肌收缩

D.小肠平滑肌收缩

E.竖毛肌收缩

44.有关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哪项错误

A.后天形成,数量无限

B.具有极大的易变性

C.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D.可以脱离非条件反射独立形成

E.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就是学习记忆的过程

45.从内囊后脚通过的纤维除外

A.皮质脊髓束

B.皮质脑干束

C.辐射束

D.视听辐射

E.丘脑皮质束

问题46?50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岀神经

E.效应器

46.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

47.迷走神经内的副交感纤维属于D

48.窦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B

49.骨骼肌、平滑肌和腺体属于E

50.躯体运动神经属于D

问题51?53

A.B类纤维

B.A、B、C三类纤维

C.A类纤维

D.C类纤维

E.Ⅰ\Ⅱ\Ⅲ\Ⅳ类纤维

51.根据纤维直径大小及来源,可将传入神经纤维分为E

52.根据传导速度和后电位差异,可将神经纤维分为B

53.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D

问题54?55

A.K+

B.Na+

C.Ca2+

D.CI-

E.H+

54.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哪种离子内流有关C

55.膜对哪种离子通透性增高时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D

问题56?59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γ氨基丁酸

E.乙酰胆碱

56.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释放E

57.支配骨骼肌躯体运动神经释放E

58.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E

59.黑质_纹状体束释放C

问题60?64

A.α受体

B.β1广受体

C.N1受体

D.N2受体

E.M_受体

60.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是D

61.神经节细胞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是C

62.受交感神经支配的汗腺上的受体是E

63.导致心肌收缩加强的肾上腺能受体是B

64.皮肤血管上的肾上腺能受体是A

问题65?66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下丘脑

65.体温调节中枢位于E

66.生命基本中枢位于B

问题67?71

A.丘脑的感觉接替核

B.下丘脑外侧区

C.基底神经节

D.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神经元

E.中脑

67.与特异投射系统有关的结构是A

68.与日节律有关的中枢结构是D

69.与摄水有关的中枢位于B

70.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E

71.帕金森病主要受损的中枢是C

问题72?76

A.十烃季铵

B.六十烃季铵

C.阿托品

D.美托洛尔

E.酚妥拉明

72.M.受体的阻滞剂C

73.神经-肌肉接头的N型受体阻滞剂A

74.神经节N型受体阻滞剂B

75.α受体阻滞剂E

76.β受体阻滞剂D

问题77?78

A.与乙酰胆碱争夺M型受体

B.与乙酰胆碱争夺N型受体

C.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

D.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E.促进Ca离子流入细胞

77.肌松剂罗库溴铵的作用机制B

78.有机磷农药中*的作用机制是D

问题79?83

A.相应的脊髓节段减1

B.相应的脊髓节段减2

C.相应的脊髓节段减3

D.相当于胸椎10?12

E.相当于胸椎12~腰椎1

79.下颈髓节段A

80.中胸髓节段B

81.下胸髓节段C

82.腰髓节段D

83.骶髓E

问题84?87

A.颈部

B.乳头部

C.胸骨剑突

D.脐部

E.腹股沟部

84.颈3节段感觉神经A

85.胸4节段感觉神经B

86.胸12?腰1节段感觉神经E

87.胸10节段感觉神经D

问题88?91

A.肛门周围

B.大腿前部

C.小腿外侧和足背

D.胸骨柄

E.前臂尺侧

88.胸2节段感觉神经D

89.腰1?3节段感觉神经B

90.腰5?骶1节段感觉神经C

91.骶3?5节段感觉神经A

问题92?97

A.尺神经

B.正中神经

C.桡神经

D.桡神经和尺神经

E.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92.可引起第4、5指的内侧部麻木的是A

93.欲使示指掌侧无痛传导,须阻滞的神经是B

94.垂腕是由哪条神经损伤引起C

95.手背皮肤主要分布哪条神经C

96.“猿手”多是哪条神经损伤的表现B

97.“鹰爪手”多是哪条神经损伤的表现A

问题98?99

A.颈2?3

B.颈3~4

C.颈4?5

D.颈5?6

E.颈6~7

98.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不岀现前臂伸展反应,可能损伤在E

99.叩击置于肱二头肌腱上检查者的拇指,患者无前臂屈曲反应,可能损伤在D

问题?

A.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B.优势半球角回

C.优势半球额上回后部

D.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

E.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视觉性语言中枢B

.运动性语言中枢A

A.外周神经递质

B.中枢神经递质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乙酰胆碱属于C

.去甲肾上腺素属于C

.多巴胺属于B

.甘氨酸属于B

.5-羟色胺属于B

A.由Aδ类纤维向中枢传导

B.由C类纤维向中枢传导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慢痛B

.快痛A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痛觉C

A.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反射

B.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声的反射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牵张反射是C

.腱反射是A

.肌紧张是B

A.尾状核、壳核、苍白球

B.丘脑底核、黑质、红核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纹状体是指A

.基底神经节包括C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两者都有

D.两者均无

.支配瞳孔括约肌的神经是B

.支配肾上腺髓质的神经是A

.支配内脏的传岀神经纤维是C

.皮肤痛的传入纤维是D

A.双向传导

B.相对不疲劳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突触传递的特点是D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一般特征是C

A.突触前抑制

B.突触后抑制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中枢抑制是指C

.去极化抑制是指A

.超极化抑制是指B

.传入侧支性抑制是指B

.回返性抑制是指B

A.与特异投射系统有关

B.与非特异投射系统有关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B

.感觉的形成C

.躯体运动D

A.手足徐动症

B.帕金森病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基底神经节损伤的主要表现是C

.纹状体病变的主要表现是A

.黑质病变的主要表现是B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动物A

.人类C

A.受交感神经肾上腺能纤维控制

B.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控制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多数汗腺活动B

.骨骼肌的血管活动C

.肾上腺皮质D

A.交感神经支配

B.副交感神经支配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心脏C

.汗腺A

.瞳孔C

.唾液腺C

A.终于外侧膝状体

B.终于孤束核

C.终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D.终于嗅球

E.终于前庭神经核

.迷走神经B

.舌咽神经B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是

A.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B.单向传导性

C.相对不疲劳

D.绝缘性

E.干扰性

.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A.两个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最紧密连接的部位称突触

B.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为突触传递

C.突触部位具有不易疲劳性

D.兴奋经过突触时速度减慢,有时间延搁

E.兴奋经过突触时速度加快,无时间延搁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A.是“全或无”式的

B.有总和现象

C.幅度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大

D.是突触后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减少的结果

E.是突触后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的结果

.单胺类递质包括

A.多巴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肾上腺素

E.γ-氨基丁酸

.中枢神经递质包括

A.乙酰胆碱

B.单胺类

C.氨基酸类

D.肽类

E.组胺

.外周神经中以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的部位有

A.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B.所有自主性神经节前纤维末梢

C.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D.小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E.所有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有

A.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B.引起特定感觉

C.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D.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E.激发小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两侧瞳孔不等大,左〉右,可能是

A.左侧动眼神经受损

B.左侧动眼神经副核受损

C.右侧颈交感神经受损

D.顶盖前区受损

E.脊髓胸段1、2节右半受损

.内脏痛与皮肤痛相比,前者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

B.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强

C.对切割、烧灼刺激不敏感

D.对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刺激较敏感

E.内脏疾病往往可引起牵涉痛

.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是

A.大脑皮质运动区

B.前庭核

C.小脑前叶蚓部

D.网状结构易化区

E.边缘系统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反射

A.不受脑高级部位的影响

B.受脑高级部位的影响

C.可由骨骼肌完成

D.至少需经过两个以上的突触

E.能同时使一些骨骼肌收缩和使另一些骨骼肌舒张

.神经的营养作用是

A.借助神经冲动发挥作用

B.释放神经生长因子促进所支配组织的代谢与功能

C.末梢释放某些营养物质,维持所支配组织的正常代谢与功能

D.组织能产生营养物质,对神经元的代谢和生长起促进作用

E.完全不依赖于神经元冲动发挥作用

.星状胶质细胞的功能是

A.具有吞噬功能

B.参与血-脑屏障的构成

C.脑组织水肿时,其并无明显变化

D.构成脑内神经纤维的髓鞘

E.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细胞

.影响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释放的主要因素有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峰电位的幅度

C.进入前膜Ca离子的数量

D.递质小泡的大小

E.前膜的厚薄

.关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A.是突触前神经冲动的“全或无”反应

B.总是会引起动作电位的发生

C.重复刺激下可发生时间总和

D.突触后膜对Na离子通透性较高

E.突触后膜对Ca:+通透性较高

.关于传入侧支性抑制

A.属于突触后膜抑制的一种

B.有抑制性递质释放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被兴奋

D.是一种交互抑制

E.属于突触前抑制的一种

.关于突触前抑制

A.具有轴.轴型突触

B.具有轴-胞型突触-

C.具有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生

D.与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有关

E.与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无关

.关于痛觉

A.无特殊适宜刺激形式

B.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

C.痛觉阈值在不同情况下可发生改变

D.内脏痛的特点是定位准确

E.对机械和化学刺激均能感受

.关于小脑的功能

A.调节脊髓运动神经元冲动发放

B.与精细的协调运动无关

C.有来自运动皮层的传入冲动

D.有来自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E.不接受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锥体系的作用是

A.调节四肢远端肌肉的精细活动

B.锥体束活动可同时引起α和γ神经元的兴奋

C.与完成随意运动有关

D.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上行感觉冲动的作用

E.无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上行感觉冲动的作用

.关于锥体外系,正确的是

A.可分为经典的锥体外系、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和旁锥体系

B.锥体外系的皮层起源几乎包括全部大脑皮层

C.皮层的锥体系和锥体外系起源不重叠

D.锥体外系对脊髓反射的控制是双侧性的

E.锥体外系对脊髓反射的控制是单侧性的

.副交感神经支配

A.心肌

B.泌尿生殖器官

C.肾上腺髓质

D.皮肤血管

E.骨骼肌血管

.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描述,正确的有

A.能与儿茶酚胺结合产生生理效应

B.心肌上有α和β受体,α受体效应明显

C.α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

D.艾司洛尔可消除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

E.中枢和外周均有肾上腺能受体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有

A.促进排便

B.促进排尿

C.增加出汗

D.瞳孔散大

E.瞳孔缩小

.下丘脑的功能包括

A.节律性呼吸

B.合成腺垂体激素

C.稳定血压

D.稳定体温

E.调节腺垂体激素

.关于第二信号系统

A.属于抽象信号系统

B.属于具体信号系统

C.是人区别动物的主要特征

D.是在第一信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E.与第一信号系统无关

.有关优势半球的概念正确的有

A.多是左侧大脑半球

B.多是右侧大脑半球

C.是语言功能占优势的一侧

D.少年时受损可在对侧重建

E.与用哪只手劳动习惯无关

.慢波睡眠的生物学意义在于

A.促进记忆

B.促进生长

C.促进精力恢复

D.促进体力恢复

E.促进条件反射形成

.关于去同步睡眠的描述,正确的有

A.岀现快速眼球运动

B.脑电图出现去同步化快波

C.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

D.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和做梦

E.四肢肌肉强直

.迷走神经的生理功能包括

A.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使心跳减慢、心肌收缩减弱

C.使胃液、胰液分泌

D.促进胃肠运动

E.使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

.条件反射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正确的有

A.后天形成、数量不受限制

B.后天形成但数量有限制

C.具有极大的易变性

D.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E.可脱离非条件反射单独形成

.下列哪些生理活动是由副交感神经调节的

A.排尿

B.排便

C.缩瞳

D.发汗

E.受惊时面色苍白

.紧张性牵张反射的特点有

A.主要使受牵拉的肌肉收缩

B.注药维持躯体姿势

C.对抗重力的影响

D.引起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

E.引起反射的感受器是环层小体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有

A.促进消化

B.保存能量

C.加速排泄

D.保护机体

E.对抗交感活性

.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有

A.具有紧张性作用

B.具有双重神经支配

C.一般情况下,双重神经拮抗作用是对立统一的

D.调节作用的效果往往与效应器的功能状态有关

E.交感神经阻滞则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

.锥体束综合征(上运动神经元麻痹)时

A.随意运动丧失

B.腱反射亢进

C.腱反射消失

D.提睾反射亢进

E.是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合并损伤的结果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A.不能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

B.能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

C.不存在于脊髓反射过程中

D.与突触后膜对CI通透性增加有关

E.可发生在突触前抑制过程中

.属于丘脑感觉接替核的核团有

A.外侧膝状体

B.内侧膝状体

C.中央外侧核

D.后外侧腹核

E.疑核

.去大脑动物的主要症状有

A.头尾昂起,伸肌紧张性亢进

B.血压下降.

C.呼吸停止

D.切断脊神经根,该肌的僵直现象消失

E.所出现的肌僵直属于α僵直

.关于自主神经系统

A.节前纤维的数目大于节后纤维的数目

B.最重要的整合中枢位于延髓

C.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影响比交感神经兴奋的影响局限

D.副交感神经兴奋常伴有胰岛索分泌增多

E.交感神经兴奋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

.关于乙酰胆碱

A.可分为*蕈碱和烟碱两类受体

B.*覃碱受体可分为N,和N,两个亚型

C.阿托品可以阻断烟碱受体的功能

D.简箭*可阻断*草碱受体的功能

E.阿托品可阻断*蕈碱受体的功能

.下述哪些是胆碱能受体

A.交感节前纤维

B.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

C.副交感节后纤维

D.交感舒血管纤维

E.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感受器有哪些共同生理特性

A.需适宜刺激

B.有感觉阈值

C.容易疲劳

D.有适应现象

E.有换能作用

.使瞳孔缩小的因素有

A.肾上腺素

B.视近物

C.副交感神经兴奋

D.阿托品

E.有机磷农药

.M样作用是

A.心跳加快、增强

B.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C.血压升高

D.缩瞳肌收縮

E.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突触传递的特征有

A.单向传导

B.总和.

C.相对不易疲劳

D.中枢延搁

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内脏痛的特点有

A.定位精确

B.有牵涉痛

C.对牵拉敏感

D.对炎症敏感

E.对缺血敏感

.下述有关瞳孔对光反射正确的有

A.强光使瞳孔缩小,弱光使瞳孔变化不大

B.光照一侧瞳孔时,两侧瞳孔都缩小

C.看近物时,瞳孔扩大

D.看近物时,品状体前凸

E.看近物时.副交感神经兴奋

.慢波睡眠的特征包括

A.生长加快.

B.体力恢复

C.多梦

D.生长激素分泌较多

E.心率血压升高

.下列哪些神经通过眶上裂

A.眼神经

B.动眼神经

C.视神经

D.滑车神经

E.展神经

.有关乙酰胆碱的叙述,下列哪些正确

A.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须有镁离子存在

B.与终板膜胆碱能受体结合产生去极化

C.其水解产物乙酰和胆碱于神经末梢经乙酰胆碱化酶作用再合成乙酰胆碱

D.乙酰胆碱由假性胆碱酯酶水解成乙酰和胆碱

E.在一定范围内,乙酰胆碱的释放随着钙离子的浓度升高而增加

A1型题

1.B

2.A

3.D

4.D

5.E

6.D

7.E

8.E

9.E

10.B

11.B

12.C

13.D

14.D

15.C

16.D

17.A

18.D

19.A

20.D

21.C

22.A

23.E

24.D

25.C

26.C

27.C

28.D

29.D

30.C

31.E

32.D

33.E

34.A

35.C

36.C

37.E

38.B

39.A

40.D

41.B

42.C

43.D

44.D

45.B

46.A

47.D

48.B

49.E

50.D

51.E

52.B

53.D

54.C

55.D

56.E

57.E

58.E

59.C

60.D

61.C

62.E

63.B

64.A

65.E

66.B

67.A

68.D

69.B

70.E

71.C

72.C

73.A

74.B

75.E

76.D

77.B

78.D

79.A

80.B

81.C

82.D

83.E

84.A

85.B

86.E

87.D

88.D

89.B

90.C

91.A

92.A

93.B

94.C

95.C

96.B

97.A

98.E

99.D

.B

.A

.C

.C

.B

.B

.B

.B

.A

.C

.C

.A

.B

.A

.C

.B

.A

.C

.D

.D

.C

.C

.A

.B

.B

.B

.B

.C

.D

.C

.A

.B

.A

.C

.B

.C.D

.C.A.C

.C.B

.B

.ACD

.BD

.BE

.ABCD

.ABCD

.ABCD

.AC

.ABCE

.ACDE

.BD

.BCE

.CDE

.AB

.BC

.CD

.ABCD

.ABD

.ABCE

.ACD

.ABCD

.ABD

.AB

.ACE

.ABE

.DE

.ACE

.ACD

.BD

.ABCE

.ABCD

.ACD

.ABCD

.ABCD

.ABCDE

.ACDE

.ABE

.BD

.ABD

.AD

.CD

.AE

.ABCDE

.ABDE

.BCE

.DE

.ABDE

.BCDE

.BDE

.ABD

.ABDE

.BCE

(傅润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代麻醉学多选题第3章麻醉与神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