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你一直寻找的最权威最全面的鉴鸽秘籍
TUhjnbcbe - 2020/11/30 2:23:00
超级玛丽吃的是什么蘑菇 http://www.langchaozhidians.com/mgcff/19141.html

相信有很多鸽友希望有一天能成为赛鸽高手、鉴鸽高手和育种高手,但因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真正能有缘投师高手门下的人极少,更多的人甚至连接近高手、学个丁点技巧的机会也没有,使其高手之梦难圆。本文愿给读者提供一个增长见识、提高能力的机会,不能说凭此就能即刻达到高手的水平,但相信通过自身的悟性和努力,实现走近高手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本文所述知识和技巧,有刊物上刊登的和高手间互相交流中获得的,当然也有笔者自己的创新或见解,应该说都来源于鸽界,今再返还给鸽界,目的只有一个:愿更多地鸽友能真正掌握一些有用的技巧,从而促进中国赛鸽竞技水平的提高!

鉴鸽方法

当一羽信鸽摆在你的面前,如何才能较为准确地看出这羽信鸽的真正价值或能力,可以说是多数养鸽者很想掌握的技术。实事求是而论,鉴鸽术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说难亦难,说易也易。难的原因是未能掌握鉴鸽的真正要领,易的理由是就那么一层窗户纸,一通就破,会了就不难。现今鸽友间常用的鉴鸽方法五花八门,似乎真假难辨,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其中是否有无道理,就可分辨出其可信度来了。另外,鉴鸽时应从多方面进行鉴别,固执地认为仅靠某项单一的识别方式去鉴别信鸽的优劣,不容易得到正确的结论。

让我们按从外到内的直观顺序试着看起,如果读者的悟性还可以,连续看完本文内容,再如此融会贯通地练习一段时间,就能无师自通地掌握一定的鉴鸽技巧。

一.从气质差异上鉴别

和人一样,信鸽也有各自的气质,一般而言,不同的气质决定了信鸽品质的优劣。经验丰富的鉴鸽高手,往往只是瞄一下群鸽,就能较为准确地把其中最优秀的指认出来,虽然不一定就能立即判断出其最适合的赛项,但通常那的确是一羽好信鸽,其凭借的就是气质上的判断。以气质鉴别信鸽的要点就三个:体态、站姿和眼神。相信谁都看过杂志广告上优秀赛鸽的照片,一个比一个漂亮。一般说来,越优秀的赛鸽,照片就会拍的逾漂亮的,这除了赛鸽自身的外表体型的确优美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天生由来的良好地习惯站姿和能够传达自身个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

(一)两种不同的站姿

优秀信鸽的站姿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从头颈部位说,一种是昂头展颈,一种是藏头缩颈。朝躯体部位看去,昂头展颈的躯体有前高后低、尾羽下垂和躯体、尾部趋于水平方向之分的;藏头缩颈的躯体和尾羽只有水平或接近水平方向一种的。从腿部的站立姿势上看,习惯昂头展颈的信鸽站立时腿部能够伸直,给人的直观的确是站立状;时常藏头缩颈的信鸽腿一般都站不直,腿部关节处呈弯曲状,给人的感觉不是在站着,而是半蹲着的。

人的个性可以从其站、卧和手脚摆放的姿势上分析出来。同样道理,从不同站姿的信鸽身上也能看出其不同的个性,信鸽个性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它的归巢特性和飞翔能力。从对不同赛距获奖信鸽的站姿上寻找到的识别规律上看,昂头展颈、躯体前高后低、尾羽下垂的多是中、短程的,随着躯体、尾羽向水平方向偏移趋势的加大,其所适应的赛距也会发生微妙地变化,即躯体、尾羽的走向从45%角向水平方向逐渐变化,其所适应的最佳赛距通常也会随之加长。在鸟类中,远程飞行能力很强的天鹅、大雁等飞禽,身体摆放的姿态也都是呈水平状态,说明其中一定有它的奥妙存在。昂头展颈站姿的信鸽气质多良好,从定向能力的角度上讲,属于那种学习能力较强一类的范筹,其中自然不乏很多优秀的信鸽。学习能力强的信鸽头脑灵活,在选择归巢方向时能根据地形、天气等情况的不同灵活选择飞行路线,这是它们的长处;缺点当然是有时难免过于自信,飞错方向的机会也是有的。

惯于藏头缩颈、半蹲姿势站立的信鸽,性格多怪癖、固执,处事谨慎、小心,一般不轻易乱动,但动则迅速、敏捷,虽站姿、气质没有前一种让人看着气宇喧昂,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是一羽好信鸽,偏偏这类信鸽的归巢稳定性特好,上场参赛会让人格外放心。这类鸽赛线适应性、记忆性较强,出赛往往能按时准点归巢,属于生活能力较强的一类。生活能力强的信鸽习惯沿原飞行过的路线归巢,故迷失、迟归的机会较少;缺点是灵活性不够,换一个新的放飞点时,迅速定向、离开放飞地所花费的时间要稍长一些。

据此论来,两种站姿的信鸽各有千秋,难说谁优谁劣,而那些站姿不佳、无什个性的,竞赛能力属一般水平的较多。

学习从站姿上观察、分析信鸽能力的方法时,最好从雌鸽开始。因为在初学者的眼里,雄鸽之间的站相都差不多,不易从中看出规律;雌鸽之间的差异相对较为好找,便于区分和容易掌握识别要领。

需要注意的是,确定一羽信鸽属于哪种站姿的关键是观察时的时机,信鸽处于走动、自然放松状态时是确定不准的,必须是其绝对静止、注意力集中到观察人身上时才行。

(二)不同比例的体型

信鸽的体型按比例和形状差别可以划分为好多种。通常,身体各部位比例和形状不同的信鸽,有其各自不同的赛距适应性。

⑴前长后短型

以腿部为起算点,前半身(自头部算起)长于后半身(至尾羽末端止)的属于前长后短型,这是典型的短距快速鸽的特征。这类体型的信鸽由于身体前沉,为平衡的需要,站立时常常得抬头挺胸;飞行时,由于前后平衡感不一样,不用力拍翅就有下坠的可能,故而其双翅拍动频率比其它体型的信鸽略高,在其体力能够应付的赛程范围比赛中,因拍翅频率高于其它对手使飞速加快,往往能率先归巢。其缺点是消耗体力太大,赛距或飞行时间一长就飞不动了。

在鸟类中,最典型的前长后短型身材属企鹅,由于前半身过长,企鹅不得不垂直站立着,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当然,四千五百年的海洋生活已使企鹅的双翅完全退化,根本飞不起来了。家鹅的祖先是大雁中的一种,由于人工长期驯化的结果,已失去飞翔能力,家鹅的前半身(自胸嗉部起至腿部)就明显比后半身(从腿部到尾羽部)长得多,站立时也只能挺胸抬头;与此相比,大雁的前后半身就绝对等长,站立时身体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大雁卓越的远程飞翔能力是人所共知的,以家鹅的体型与其祖先大雁的体型比较一下,应该可以很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前半身过长,不利于持久飞翔;前后半身等长,利于持久飞翔。鸽子也属飞禽的一种,飞行原理应该是相通的,仔细观察一下信鸽与观赏鸽、肉用鸽之间体型上的差异,应该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⑵前短后长型

信鸽的体型与大雁前后半身几乎等粗的形状有所不同,多趋于前粗后细形,这样,前胸才能附有尽可能多的肌肉,以支持较高频率拍翅飞行的运动。为平衡的需要,腿部位置理应长在身体中部稍靠前一点的位置,站立时,才可以起到平衡前沉后轻的不足。但如果腿部位置长得过于靠前,就显得后身太长了。后身过长的信鸽,胸肌发达程度与双翼、尾羽长度的比例不太协调,使得肌肉鼓动双翼的暴发力不足、韧性有余,飞速不快,但拖得起,国内老式的远程鸽多是这样的体型。前短后长型的信鸽大多其貌不扬,谈不上会有什么迷人的气质,指望其在当今竞争激烈地赛事上获胜几乎也是天方夜谭;但在赛况艰难、赛距较长或需多天才能飞归的赛事上会有所见树,故较适合于山区饲养。但总的来说,这种体型信鸽的飞翔能力已跟不上现代赛鸽运动的需求,特别是后半身明显过长的信鸽,就属于该改良甚至淘汰的类型了。

⑶前后等长型

现代长距离速度赛鸽体型的一种,因前后身比例等长,平衡感很好,站立时身体常保持或接近水平状态(如《中信鸽华》总第73期封面鸽‘克罗地亚’号的体型和站姿,以及天鹅、大雁等远程飞禽的前后身也都等长,站立时身体自然保持水平状),这类体型信鸽的肌肉发达程度与双翼、尾羽长度的比例适当,有利于轻松地长时间保持较高速度的飞行,是不可多得的适合于长距离(公里以上)赛事的优良体型之一。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前后等长型信鸽都善长于飞长距离赛事,具体到某个鸽子时,还要看其整个身体的长短差别。一般的规律是:身体偏长的较适合飞长距离;偏短的有利于飞短一些的赛事,这个概念是大家都共识的。重要的一点是:前后身等长的信鸽,飞行时相对会很平稳和轻松些,也对节省体力、长时间高速飞行十分有利,故不论对于哪种距离的赛事,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判别信鸽前后半身是否等长,也就是平衡度是否适当的直观方法(不上手)是:

大腿根部长在膀尖顶部到大羽羽尖末端正中间的(目测腿部到头部的长度会大于腿部至尾羽末端的长度),属前长后短型;腿部位置长在膀尖至羽尖中部位置稍偏前些的为前后等长型(目测腿部到头部的长度等于腿部至尾羽末端的长度);腿部位置长得过于偏前的(目测腿部到头部的长度小于腿部至尾羽末端的长度)是前、短后长型。

⑷前宽后窄型

从鸽子的上方往背部看去,双肩很宽,尾部较窄(腰、腹肌肉一般欠佳),呈一明显的三角形,俗称三角体型。按理说很多信鸽的体型都类似三角形,只是这种被冠名为三角体型的信鸽肩部格外的宽,同时靠肩部位的双膀形状几乎没有什么弧度。由于膀臂较厚、向身体内扣的弧度欠佳,从鸽子前部看去,可以明显看到突出、外乍的双膀。这也是一种力量型信鸽,个体一般也偏重,因双膀有力但翅膀弧度不够、升力欠佳,速度有之但飞得并不轻松,故通常只适合于飞中、短程。

⑸两头尖削型

从信鸽的侧面看去,多数信鸽的胸嗉、腹部和背部的外形类似一个直角三角形,且体型背部较平或稍稍隆起。而两头尖削型信鸽的外形不成直角三角形,背部一般较凹,胸嗉、腹部联接处过渡平缓、较圆,不成直角,大羽羽尖逐根上翘,尾羽有上抬的感觉,视觉上给人以头和尾两端尖削,胸腹部低垂,形体类似元宝状。尤其是雌鸽,属于这类体型的很容易看出来。

两头尖削型的信鸽双膀向内扣得很紧,从前部根本看不到双膀,由于膀臂弧度形态良好,所产生的升力较大,加之体重适中,体型呈纺棰型,空气阻力较小,利于快速飞行,故能飞得自然、轻巧、省力,特别适合飞长程和远程赛事,且往往是这类赛事中的佼佼者;在稍有难度的中程赛事上,也有能力名列前茅。

两头尖削型的信鸽一般外貌平平,远不如前宽后窄型的信鸽看着魁伟,但信鸽竞翔比的是速度+耐力,不是比其外貌的美与丑,只要经常给你获奖,相信会看习惯的。

⑹胴体扁平型

假想将信鸽的身体中部横切开来,从切断面上测量,背部的边长大于背部左侧或右侧到龙骨部位的边长,即信鸽体型的横切面是个小于等边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这类信鸽的胴体属扁平型。形体扁平的信鸽很适合在无风或顺风天飞行,逆风飞行时,由于身体太飘,顶风行进艰难,这与平底船不适宜在海上行驶,经不起风浪是一个道理。这类体型的信鸽在手上的感觉是:龙骨太平;从鸽体前面和侧面的视觉感受是:身体太单薄。

⑺胴体厚实型

与胴体扁平型的特征正好相反,胴体厚实型信鸽的体型横切面是个大于等边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手把感觉龙骨略感顶手,肌肉厚实,体重稍偏沉,形体浑厚。这类信鸽飞行时惰性较大,一般的风难以吹动它,所以逆风飞行也不会觉得太吃力。

如北京的秋赛公棚都选择南放,决赛时常刮四级左右偏北风,相比之下,送鸽时选胴体厚实型的要比胴体扁平型的获胜机会大得多。当然,顺风天时这类体型的信鸽体现不出速度上的优势。

⑻胴体等边型

胴体等边型介于扁平型和厚实型之间,即横切面是等边三角形,是最合理的一种体型,如配之全身流线形,其视觉感受是:浑圆而不臃肿,修长而不显瘦;手把感觉:丰满而不沉重,舒适似无知觉。这种类型的信鸽最适合于速度加耐力的赛事,特别是中、长程赛事;长期速度加耐力的有益结合,造就了这种完美无缺的优美体型。

由于胴体等边型的信鸽对不同气流的适应性较广,对天气的苛求不大,故还能从中产生出一些全天候赛鸽。

以上只是概况地将信鸽的一些典型的体型和特征作了简要地介绍,在实际能接触到的信鸽中,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信鸽体型特征不象本文所介绍的那样明显和易于识别,这是由于养育者长期杂合的结果所致。但在真正高手的棚里,你会惊异地发现,凡是特别优秀的信鸽,其体型都有一特定的模式,仔细观察、揣摩那些不同赛距优秀信鸽的体型,相信会受益非浅。当然,不同品系的信鸽也都有其各自特定的体型,学会从体型上判断出某羽信鸽的品系,这更是一种需要积累相当多地实践经验才能掌握的技巧,抽时间多走出去看看,或则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名鸽展卖会,对提高鉴鸽技艺和增长见识是很有益处的。

(三)精气四溢的眼睛

一羽品质优良的信鸽,仅具备体型、体态的完美是不够的,这只能说明其具备了一部分有利于某种赛距的飞翔条件,并不能说明其就一定会有与体型相对应的飞翔能力和归巢能力,前者还需要其它部分如骨骼、筋肉、肌肉、血液、羽翅、毛质等条件所决定,后者的定向能力就得由大脑的智商来决定了。而目前所能采用的揣摩大脑智商的手段和依据,就是从信鸽的眼睛上着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极富哲理性的话语不仅对人有效,对动物也同样适合。在养鸽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养过狗,如果稍加留意,相信就品质优良的狼狗和一般的菜狗在看人时眼神上的不同会有所感受。狼狗看人时的眼神是:神情专注、机警凶狠;而多数菜狗看人的眼神却是:游弋、呆滞和缺乏灵气;仅从眼神上就能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个性和生存能力的差别。

将狗眼神情的不同差别现象应用到鉴鸽术上非常有效,具备一双机敏有神、精气四溢的眼睛对信鸽来说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信鸽生存能力的强弱和体现其头脑是否聪明。往往有这种现象,从各方面看都相当不错的“好鸽子”,却就是放不出路,那你就得留意这些鸽子的眼神是否太平庸了;怎么看都不顺眼或自己认为的“劣质鸽”却总是放不丢,或则每次都是它先飞回来,百思不得其解的你,是否注意过它那与众不同的眼神?

因此,学会从眼神上区别信鸽品质的优劣,努力自眼睛上揣摩信鸽的聪明程度,差不多等于掌握了鉴鸽术的一半。

以信鸽不同眼神的表现来甄别其优劣的技巧,最早见著于鸽刊的是上海的朱益盛先生,其在八十年代专文详细地论述过,后无再述。个别杂志虽偶有提起,但也只是金口玉言,一句话带过而已。固然,象其它所有鉴鸽术一样,仅凭某种单一的方法判定一羽信鸽的优劣是不够的,但这种以观察“眼性反应”的鉴鸽术的确有其独到的过人之处。

年2月,荷兰赛鸽名家海尔曼.比佛丹姆来郑州,笔者曾就这种鉴鸽方法请教过他。比佛丹姆先生直言不讳的承认,即使在欧洲,也的确有人使用这种方法鉴鸽和使翔,而且赛绩不俗。虽然比佛丹姆先生自谦对此研究不深,但看了海尔曼的一些名鸽后,笔者的感觉是:只只精气四溢,个个神彩飞扬。抛开其渊源流长和名扬鸽界的血统不提,仅从眼神表现这个很小的方面来说,就已经能看出名家的鸽子的确与众不同。

本书不是对一种技巧或学术的专著,没有必要对一种方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和论述,而且对初学者来说,能掌握最基本的一些常识或方法就行,因此,如果从眼神上鉴别鸽子的优劣,知道和了解下面一些知识就可以:

⑴不眨眼皮的鸽子

鸽子的眼皮都会眨动,这里所说的不眨眼皮(眼睑),是指某些鸽子的眼皮能长时间地不眨动,才夸大地称为不眨眼皮。

不眨眼皮的鸽子相当少,可谓鸽中精品。将这类鸽子托在手中,其可以十几甚至几十分钟不眨眼皮,神情专注地与人对视。稍次一些的鸽子每次眨眼的间隔时间比前类较短,但眼皮开合迅速,瞬间完成,让人几乎看不清楚眼皮的动作,其神情也较专注。品性太次的鸽子眼皮开合速度缓慢,显得漫不经心,神情不够专注,这属于该淘汰的对象。

⑵眼球抖动的鸽子

反应敏捷和活力强盛的鸽子眼球会有规律地抖动(震颤)。以手捏住鸽子的头颈部位,手指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眼球抖动时的震颤感。眼球的抖动与眼皮的眨动之间并不联动,眼球会抖动的鸽子有眼皮不眨动的,也有眨动速度迅捷的,眨动速度缓慢的鸽子没有这种特征。

在中程范围内的速度赛事中,反应敏捷和活力强盛的赛鸽才能占得先机而获奖;而在长程和远程赛事上,对赛鸽这方面的要求不是太高。所以,是否一定认为或选择眼球抖动强烈的鸽子才好,得结合比赛距离的远近适情而定。

⑶眼球转动的鸽子

从鸽子眼球的转动特性中也可以估测一羽赛鸽的机敏程度。反应迟钝的鸽子,眼球不常转动,即使会转动,转动的速度也太慢或没有目的。反应敏捷的鸽子,会对映入视界或听到的外界异响迅速作出反应(转动眼球,神情专注地给予观察)。不论哪个赛距,对赛鸽的这个特性要求都是较高的。

⑷瞳孔收缩变化的大小

长期以来,鸽界有个习惯看法,即认为鸽子的瞳孔收缩得频率越快,收缩得越小,甚至收缩的越圆越好,实际这也得与其眼睛的色彩深浅和所能适应的赛程结合起来而论才更客观。

眼睛色彩(眼砂和房水)较淡的鸽子必然会对光线比较敏感,强光下肯定会收缩得很小;相反,眼睛色彩较浓的鸽子对强光线的适应能力较好,用不着将瞳孔收缩得那么小。因此,仅以瞳孔收缩大小来论鸽子品质的标准不够客观和准确。

瞳孔的形状与鸽子眼球在头部所处的位置、角度有关,眼睛位置、角度长得较适合前视的鸽子,瞳孔会保持得较圆;反之,眼睛长得前视角度较差的鸽子(双眼球面长得较平行,从咀部处看去,看不到瞳孔或只看到很窄形状的瞳孔),瞳孔都不会很圆。严格来讲,多数鸽子的两眼瞳孔是有差异的,左右两眼球面朝前的角度不太一样,一般是右眼球面较朝前翻一些,左眼稍次,并且左右两眼分别到咀尖的距离也不一样,右眼略长于左眼,右眼球在鸽子头部所占的比例也略大于左眼球。鸽子在视觉使用上有可能常应用右眼(这也许是动物行为器官“左利”或“右利”的原故),右眼长期前视(实际是斜视)所带来的不同程度地眼肌疲劳,会定格成左右两眼瞳孔的不等圆,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鸽子右眼瞳孔都略扁于左眼,左眼就相对圆和小一些,也可以认为,左眼瞳孔从出生到长大变化不大。

由于右眼使用率相对较多一些,在右眼上反应出来的东西(如赛历痕迹)会更多、更丰富些。由此说来,瞳孔圆与不圆的原因是眼球位置所形成的,不同头型鸽子的瞳孔圆度形状不可能相同(如尖咀克头赛鸽的瞳孔就会相对更圆一些),实践中优秀赛鸽的瞳孔形状并非都是圆的,因此无理由非得苛求瞳孔就得那么圆。再说,瞳孔不圆也不能称为是一种缺陷,也不会对竞翔成绩构成什么影响,谁又能证明圆形的瞳孔比椭圆的瞳孔在竞翔上会有多大的优势?

鉴于鸽子客观地存在着双眼的差异,因此,观察或鉴别不同鸽子的眼睛时,应习惯统一以一侧的眼睛为标准,才不至失误。

从对不同飞行速度鸟类眼睛的观察中得知:高速飞行鸟类的瞳孔收缩变化频率较快,低速飞行鸟类的瞳孔收缩变化频率较慢。以此来证明鸽子瞳孔收缩频率快慢与鸽子本身飞行速度有一定联系之说法,相信有一定地说服力。所以,瞳孔收缩频率快的鸽子反应较快,能适应高速飞行,适合于速度赛事;瞳孔收缩频率慢的鸽子反应稍差些,但眼肌不易很快疲劳,适合于飞长程赛事。这叫物有所用,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因此不能武断地说这一类就完全强于那一类。

二、用手感觉和上手鉴别

仅从外观揣摩信鸽的优劣是不够的,往往有些看似还可以的信鸽,一上手却令人大失所望,这说明眼睛看到的东西未必都是最正确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手就是一杆秤,而且是很重要的一杆秤。有些高手鉴鸽时,甚至根本不再用眼去看,完全用手去感受、鉴别。学会用手去感觉和上手鉴别信鸽的优劣,才能算真正掌握了鉴鸽术,以手感觉信鸽的地方是:体重、平衡、骨骼、肌肉、筋肉、羽质和活力;上手要看的部位是:眼睛、翅膀、羽条和尾羽。

(一)体重

有人总认为信鸽的体重轻些较好,这样飞起来才省力。严格来讲这个认识不完全对,体重轻的信鸽克服自身重力所需的力量要小些,的确因此会飞的省力些,但因肌体供给其维持高速飞行的能量不足,缺乏暴发力,不能实现高速飞行,为此会失去信鸽竞翔中最重要的指标:速度。道理再简单不过:耐力再好而缺乏速度的信鸽正常情况下是很难拿到头奖的。信鸽竞翔都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限定的距离内全力以最快的速度飞回来才是最重要的,哪怕累得精疲力尽。

如果一羽信鸽是较轻松地飞完全程,还有过剩的体力每用上,这样的鸽子(至少在这个赛程上)是获不了奖的。反之,在长距离赛事上,鸽体质太重的,因体力消耗过快,很难一口气持续飞完全程,因此而不得不中途休息时,平均分速就会降低,同样也是获不了奖的。所以,好的信鸽应该有一个适度的体重,偏轻或偏重都不宜获奖。

适度的信鸽重量衡量标准很难用语言说明白,但大体的感觉是:

1、在手上把玩了半天,根本未感觉到鸽子的重量,或则说忽视了鸽子体重的存在,对速度赛事来说,这羽鸽子的重量就显得轻了些;

2、上手就感觉到鸽子的体重,在手上自始至终都明显感觉到鸽子沉颠颠的,这羽鸽子就未免太重了;

3、上手有些重量,把玩的过程中隐约还会感觉到鸽体的重量,这类鸽子的体重就较为适中。

当然,对鸽体重量的衡量标准还得与赛程的远近结合起来,统一以一个重量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鸽子是不现实的。大体的规律是近距离应偏重些,长距离要稍轻点,违反这一规律就飞不好。具体的衡量标准还得由鸽友自己去体验,上手的鸽子多了,对不同赛距所应适合的最佳体重就会有一个较为清析地认识,是否合适,有经验的鉴鸽高手上手一掂就知道了。

另外,对训练有素与未怎么训练的鸽子间的体重衡量标准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训练有素的信鸽体重会相对较轻一些,缺乏训练的信鸽体重会较重一些;有规律地飞行训练会去掉多余的脂肪,体重就会变得轻一些。就一羽鸽子而言,通过对饲料供给的多少和成份比例的限制,可以轻易实现对其体重、体能的控制,达到对不同赛距的最佳适合体重。在台湾,这是任何一个操鸽手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二)平衡

在中国大陆,较短距离的赛事一般也在公里,参赛鸽约需连续飞行6小时左右就可归巢,这个飞行时限对于有一定飞行体力的信鸽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因此,在这种较短距离的赛事中,只要有强悍的体力就行,其它不是太重要。但在长距离赛事上,对信鸽的许多方面就有了较高的要求,任何影响飞行速度或过快消耗体力的缺陷都是致命的,鸽体平衡度的优劣就是其中之一。鸽体平衡度差的,飞行时需要消耗一部分体力去用于校正平衡,时间长了,必然会因体力不支缩短飞行距离或减低飞行速度。因此,讲究鸽子的平衡时,主要涉及的对象是中、长距离信鸽,也只有中、长距离信鸽的平衡才是最好的。在品评规则里,所设计的打分标准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中、长程鸽的标准,短程鸽没有几羽能达到这个标准。检测一羽信鸽平衡度优劣的方法大都从尾羽形态、腰部肌肉方面着手,比如:

1、雏鸽

当信鸽还是幼雏时,用一只手抓住幼雏的身体两侧向上掂起,平衡不好的,在鸽体被掂起的瞬间,尾羽(当时还是毛管)末端会向上翘起;平衡良好的,尾羽会与身体保持平行或略微向下。以这种方法鉴别雏鸽的平衡时,要绝对注意手抓鸽的的部位,由于雏鸽的平衡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抓的部位不同,就会有不尽相同的结果,因此,靠前或靠后都是不合适的。

2、成鸽

用以上方法仍然适合。再严格一点的话,两手握住鸽子朝其头尾方向上下略微一摇动,尾羽散开、上下摇摆的平衡差一些;无论怎么摇晃,甚至抓住鸽子使劲甩动其尾羽的,其尾羽都不散开并始终与身体保持一致的,平衡才是最好的。

有的时候,不上手也可以挑出平衡不好的鸽子。比如给鸽子喂食,在它们刚刚开始抢位进食的时候,那些尾羽散开、下垂的都是平衡差的;尾羽朝上,头朝下,崐头颈、驱体、尾羽自下斜着朝上成一条直线的,平衡肯定没什么大问题。

(三)骨骼

骨骼是构成鸽子形体的框架,天生遗传而来,它不象肌肉那样具有可塑性,一经发育定型终身不可改变,因此,确认有天生遗传缺陷的,就得果断淘汰。检查信鸽骨骼最基本的部位是龙骨和耻骨,一是其形态,二是其质地。

1、对龙骨的要求

⑴龙骨的形态

龙骨形态的好坏决定信鸽体型的优劣和飞翔能力的强弱。优秀信鸽的龙骨,前部顶端应稍稍向上收起,中部至后部呈平滑过渡趋势,并不能过快的向上收起,否则腔体会变小,内脏器官欠发达。就龙骨的差别而言,土鸽的龙骨与信鸽的龙骨在形态和长短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土鸽的龙骨不但短,且后部都向上收得过高,形成耻骨下垂,胴体后部变薄,腔体容量受限,内脏器官不发达。而信鸽的龙骨较长,后部下移、扩展了许多,腔体上下高度变厚,容量变大,内脏器官进化得较为发达。由此可知,抛去土鸽与信鸽间定向能力的差别不论,仅以飞行条件来说,长龙骨、厚腔体的信鸽由于胸肌和内赃器官均比土鸽发达,不但其持续、高速的飞翔能力比土鸽强了很多,新陈代谢能力也更强。因此,对一个好的信鸽来说,有一个弧度良好和较长的龙骨非常重要(由这一点也可以明白:后腰、背是否宽阔同样是也是非常重要的)。

衡量信鸽龙骨形态好坏的方法是:用手指内侧沿龙骨线由前向后缓慢后移,龙骨曲线应呈平滑过渡趋势,越过龙骨末端至耻骨处时,耻骨末端不超越龙骨弧度趋势延伸线的为优;耻骨末端下垂超越龙骨弧度趋势延伸线的为劣。

现实中信鸽的龙骨长短都有,以中等体型的信鸽来说,较长的约在85mm左右,这种长度龙骨的信鸽适合于飞多种距离的赛事。短龙骨的信鸽,龙骨长度一般不超过70mm,只适合飞短程赛。严格来讲,龙骨的长短并不与飞行距离成正比,但与平均分速有密切的关系。实战中短龙骨的信鸽在长程甚至更远赛距的比赛中都有归巢,但由于其持续高速飞翔能力有限,整体飞行用时较长,平均分速太低,故在较长或有些难度的赛事上不易获得高位名次。

除了形态外,龙骨的深度也是需要考察的重点之一,本文前第二篇文章中已在“体型”分类上给予描述,龙骨的深浅决定信鸽胴体横切面的形状,胴体横切面形状的不同,同样会左右信鸽的飞翔能力。

例如:胴体扁平型的信鸽龙骨较浅,胸肌附着偏少,身体显得单薄,瞬间爆发力不够,体重一般较轻,加速度的能量不够,飞行姿态也太飘。胴体厚实型的信鸽龙骨较深,胸肌附着较多,身体显得强壮,瞬间爆发力较大,飞行惰力好,当然,其飞行阻力也会增大。胴体等边型的信鸽龙骨深度和胸肌附着面积适中,爆发力及持续飞翔能力介于前述两种类型鸽之间,是最合理及适应面最广的一种。

⑵龙骨的质地

龙骨的质地应坚硬如铁。以握鸽的手指同时上下施力压迫鸽子的背骨和龙骨,应有压不动的感觉,同时被握鸽也不应该有挣扎的现象,这样的骨架才经得起持续高速飞翔。若明显感觉到能很容易地压动鸽子的骨架,且被握鸽因此而极力挣脱,说明其骨架太软弱,这样的鸽子不适应长距离赛事,也飞不了艰难的赛事。

2、对耻骨的要求

⑴耻骨的形态

如前所述,对耻骨的要求首先是其位置不能长得垂过龙骨弧度延伸线,这对保持流线形体型曲线有利。耻骨位置垂过龙骨弧度延伸线的,腰腹肌肉和力度均较弱,十有八、九还伴有尾大的缺陷,这将导致其平衡度不好。从遗传角度去讲,耻骨下垂也是一种返祖现象,近血繁殖时出现的概率最多。

耻骨的形状多数为八字形(末端向中间靠拢),扳凳形(两条耻骨平行生长)的极少。以适飞距离而论,八字形的适合中短距离的赛事,扳凳形的较适合远距离赛事。其实,刻意追求某种形态耻骨的意愿不太结合实际,因为扳凳形耻骨的信鸽毕竟太少,而且现实中哪种类型的耻骨都有获奖的,重要的是对耻骨的长短和韧性强度要求有所不同。

耻骨的长度是从龙骨末端起至耻骨末端止,通常所说的耻骨长度指的是其与龙骨之间的距离,这段距离的长短与飞速的快慢有着较强的联系。用手指横担在龙骨和耻骨之间,对于中等体型的信鸽来说,速度快的,这个间隙一般只能卡下一个指头,更好的甚至还放不下一个指头;大于一个半指头的,飞速就高不到哪儿去。另外,龙骨的长短同其与耻骨之间隙的大小不成正比,龙骨短的鸽子,这个间隙未必就小;相反,往往则偏大。当然,这可不是好现象,是致命的缺陷。

耻骨的闭合程度也会影响信鸽的飞速,这也是通常所说和要求的“五紧”中最重要的一紧。优秀信鸽的耻骨会闭合得很紧,耻骨闭合得不好,间隙太大、太松的信鸽飞速不但高不起来,持续飞翔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将参赛的雌鸽来说,其耻骨的紧闭情况就更得注意,因下蛋未恢复到原紧闭状态的不宜参赛,否则容易落下内伤。

⑵耻骨的质地

好的信鸽耻骨应有很好的强度和弹性。在信鸽的所有骨头里,耻骨应该是最脆弱和易于受伤的,要求其有一定的强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以手指轻压耻骨末端,应能感觉到其有一定的硬度和良好地弹性;耻骨太软弱的,手指可以轻易触动,飞速同样也快不了。

至于连接翅膀的肱骨,因长短的不同会影响信鸽拍翅的频率,一直是鸽友们注意的部位。虽然有一种方法可以很准确地确定其长度,但毕竟要费些功夫。其实,以拇指和食指捏住肱骨,凭借手指卡入肱骨间隙大小的感觉,再结合被握鸽的体型,还是可以很快测算和比较出其肱骨之长短来的。

(四)肌肉

鸽体胸、腰腹和背部等肌肉的强弱决定其飞行速度的快慢,不同的肌肉类型又决定了鸽子的特定飞行能力,是暴发力强些还是耐力强些,或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已知左右这些不同运动特性的是红、白纤维肌,以及它们在鸽体内存在比例的差别。体现在手感上的结果则可以用较硬、适中和柔软三种特征表示出来。较硬是白肌偏多,适中(不太硬也不太软)是红、白肌比例搭配适中,柔软是红肌偏多。谁能正确地鉴别出这三种肌肉类型,也就等于能较准确地区分出短、中、长三种飞行能力的鸽子。因此,学会以手指灵敏的触觉去分辨被握鸽肌肉的“类型”,也是一种快捷鉴别信鸽适飞能力的有效方法。

1、柔软和弹性的概念

通常,某种类型优秀信鸽的肌肉往往被要求或描述为“柔软而富有弹性”,事实上这个要求太高,普通的养鸽者一般很难遇到机会上手这类鸽子,也未必就明白到底哪类信鸽才能真正称之谓“柔软而富有弹性”。因此,一上来就给人灌输这个要求很高的概念,对多数鸽友来说是太模糊了。实际上,是否“柔软”和富有“弹性”是两种要求,也没有多少鸽子能真正达到这种良好的境地,或则长时间地保持这种状态,绝大部分信鸽的肌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实际只能达到其中的一种状态,即柔软的状态,只有在其处于高峰期时肌肉才会变得富有弹性,但其弹性保持期是很有限的。

2、较硬的肌肉

这是一种不够柔软的肌肉。按理说,龙骨下附着的肌肉是很丰富的(有相当一段厚度),以手指按压被握鸽的肌肉,应该能压得很深才对。然而这类鸽的肌肉却只能压下少许(表层部分可以按动)或有按不动的感觉,这类鸽的肌肉就偏硬。具有这种类型肌肉的信鸽,相当于人类短跑运动员的肌肉能力,暴发力有过之而持久力太差,最佳的适飞距离在公里内的中短程,超过这个飞行极限时,肌肉有拉伤的危险。没有赛历的长程鸽肌肉虽也是偏硬的,但其硬度没有这类鸽强。

3、柔软的肌肉

以手指下压这类鸽的肌肉,绝无任何硬度,有可以一按到底的感觉,这类鸽肌肉通常弹性还稍差些。具有这种类型肌肉的信鸽,相当于人类长跑运动员的肌肉能力,暴发力欠之而持久力很好,最易出成绩的适飞距离在-公里。

触摸这类鸽的肌肉时,会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这么软而缺乏弹性的肌肉可以飞吗?事实上,状态未加调整的千公里鸽就是这样,刚飞归的疲惫不坎的鸽子肌肉状态更是这样,只有那些状态接近或调整到高峰阶段的鸽子肌肉才会具有弹性。在相当多的机会里,我们能上手摸着的鸽子并非是即将参加比赛、状态良好的鸽子,而是些不参加比赛或才飞回来的鸽子,因此,柔软但缺乏弹性是千公里鸽很正常和最基本的特征。

4、软硬适中的肌肉

这种类型的肌肉给人的触觉无论是软硬度还是弹性,都介于前两种之间。可以压动,但按不到底;不是很软,却有一定的弹性,但通常与高峰期“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感觉还有一段距离。具有这种类型肌肉的信鸽,相当于人类中长跑运动员的肌肉能力,暴发力和持久力兼而有之,最易出成绩的适飞距离在公里以上,有些难度的公里内赛事也有能力争得高位名次,易飞的公里赛事仍然可以获奖。这种肌肉类型鸽中往往还会产生出一部分适合于多关和全程赛事的全能型赛鸽。

超远程鸽的飞行能力并非特别强,只不过其肌肉恢复疲劳的能力和超负荷能力强于其它类型鸽。虽然它们的肌肉类型与短程鸽绝无相同,但与长程鸽无什差别。因此,以手感区别信鸽适飞能力的方法,不适合于超远程鸽。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以手指的感觉鉴别信鸽肌肉类型的方法时,应先从短距离和长距离鸽摸起。首先学会分别掌握硬和软两种类型鸽的感觉,再去体会软硬适中肌肉类型鸽的感受,尔后才去体验接近颠峰期备赛鸽肌肉的弹性特征,这样易于尽快掌握和找到感觉,少走弯路。

以手指触摸被鉴鸽的肌肉时,应坚持使用同一只手去触摸,比如一般都是以右手握鸽,左手从鸽体下方用手指内侧感觉龙骨的形态,以四指指尖触摸、按压被握鸽肌肉。随意来回换手是找不到感觉的。再高明的鉴鸽大师,也是用其特定的那只手来鉴别肌肉类型和其优劣的。

(五)筋肉

仅能做到区别不同类型的肌肉是不够的,那还不能在相同类型的肌肉中准确地找出会飞得更快的鸽子。这就要学会如何识别筋肉强度力道的方法。

“筋肉”一词在字典中原意虽仍泛指肌肉,但在信鸽领域里却是指韧带、肌腱和紧贴骨骼的那部分肌肉。不同类型的鸽子,筋肉的拉力、韧性和力道大小是有差别的;即便是同类型的鸽子,也多少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筋肉强健的鸽子,鼓动双翼拍翅的频率才会更快、更有力,飞速也会更快。筋肉不够强健的,拍动双翼的频率较慢,力道也不够强劲,飞速自然也快不起来。

鸽体绝大部分筋肉的优劣差异是无法用手触摸到的,但却可以用手感来测试出其力道的大小来。

筋肉力道强劲的鸽子,用手拉开其翅膀时,有像是在拉开弹簧时的感觉(不是僵硬的感觉),以手托抬其膀臂,也能感觉出其强烈地下压感;打开翅膀,能看到翅膀在越来越快地颤抖;最好的鸽子,握在手里不用打开翅膀,立刻就能感觉出鸽体像发动机一样“得得”颤抖,同时还伴有双腿明显顶手等感觉。优秀的中短距快速鸽多是这种表现,比如正统的詹森鸽就有这种明显地特征;当然,优秀的长程鸽中也有少部分是这样。

如果你拥有一羽肌肉“柔软而富有弹性”,筋肉力道感觉又很强的长程赛鸽,那你在各个赛距获奖的机会就太多了。这也是“从长程鸽里挑快的,打遍全程无敌手”最高赛鸽境界之法宝。

(六)羽质

鸽子的羽毛除了颜色有不同外,在质地上也是有所差别的,即便是羽毛属于同色的鸽子,羽色和质地也会有差别。比如瓦灰鸽,就有亮灰、石板灰、垃圾灰和黑灰等。不同质地的羽毛,能适应不同的气候飞行,如通常我们会感觉到:亮灰在易飞的天气里容易出成绩;垃圾灰则在难飞的天气里更易出成绩。实际上,亮与暗(垃圾色)只是色别差异在视觉上给我们的表面现象,其实质还是羽质有所不同,而且在判断其羽质时,色别也是参考的佐证之一。这说明:羽色和羽质之间在客观上是互为关联的。因此,在鉴定鸽子的羽质特点时,有时还要参考羽色的一些特征来确定。

在羽质的分类上,有以下这么几种:

1、厚质羽毛

这种羽毛的质感较厚,将羽翅展开对弱光透看,缺乏透明度;以手感觉鸽体的小毛,丝绒感不够强,纹理也较粗。羽质过厚的鸽子,还会给人一种羽毛过于蓬松、粗糙和不够紧凑的印象。

2、薄质羽毛

这是一种质感很薄的羽毛,将这类羽翅展开对弱光透看,透明度很好;以手感觉鸽体的小毛,丝绒感很强,而且纹理紧密。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羽毛质密、纤细和非常紧凑的美好印象。大羽的作用是鸽子飞行运动的工具,小羽的作用则是起保温和减缓飞行时空气的阻力。虽然羽毛的厚与薄对其飞行速度和运动能力上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关键的问题是在下面的两种差别上。

3、粉质羽毛

顾名思义,粉质羽毛的鸽子羽毛上的粉质会较多,一般羽色较淡、亮的多是粉质型羽毛,比如白色,以及绝大部分的灰色、淡雨点、红轮和绛鸽等。鸽子羽毛上的粉质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羽毛和减低空气阻力的作用,其粉质的多少,也将决定羽毛抗风蚀、雨侵程度的能力。与油质型羽毛相比,这类羽毛的抗风蚀和耐湿能力要差得多(水浴就可以将粉质洗掉)。像最常见的“梢条”现象,常会发生在粉质型羽毛上。这是因为粉质在羽毛上的粘附力是有限的,在历经高速或较长时间飞行后,粉质会被风“唰”光,继续再飞行的话,就会出现“梢条”和羽毛涩滞现象,使飞行阻力加大。同样道理,在湿度较大的天气飞行时,鸽子羽毛上的粉质被唰掉的速度会加快羽毛变湿,飞行阻力加大,体力会很快下降,以至无法继续飞行。有经验的赛鸽家,凭借鸽子羽毛上的粉质存留量的多少,就可以断定某羽鸽子是否飞行过或者大约飞行了多少时间。另外,粉质羽毛的鸽子,一旦某一时期粉质明显缺少时,也就表明其体质或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

4、油质羽毛

鸽子的羽毛不完全都是粉质型的,还另有一种像水鸟或水禽的羽毛那样是油质型的。油质型羽毛鸽的羽毛表面附有一层油质,这层油质除了有比粉质还好的防风蚀性能外,最特殊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油质羽毛类鸽子由于羽毛上的粉质不多,羽色一般也较深暗或呈垃圾色,在视觉上就不如粉质型羽毛的鸽子那样亮丽,如深雨点、垃圾色的淡雨点和灰鸽等,多是油质型羽毛。

虽然羽毛上的油质对空气的减阻作用不如粉质好,但其抗风蚀、雨侵程度的作用却比粉质强。因此,与粉质型羽毛相比,在干燥的空气条件下或中、短程赛距时,油质型羽毛的鸽子飞行速度赶不上粉质型的,但在较湿空气条件下或长程赛距,以及难飞的、需要比持久力的赛事时,油质型羽毛的鸽子由于羽毛形态保持得较好,飞行阻力不会增加,平均飞速较为均衡,使其更容易飞出成绩。仅从羽毛这个条件上来要求,富有一身油性很强的油质羽毛,对于飞远距离,特别是飞超远程距离的鸽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以前,我们常感觉到羽色的深浅与飞距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而其中的原因却不一定完全知道,因此,普通的作育者棚中往往什么羽色的鸽子都有,参赛时,中短距赛事使翔羽色浅淡的,长距离赛事使翔羽色较深的。了解了粉质和油质羽毛的不同性能后,也就明白了其实是羽质的差异在起作用。所以,即便是以后单一饲养一种羽色的鸽子,比如灰色鸽,只要其中存在有粉质和油质上的差别(在颜色差别上是亮灰、垃圾灰或黑灰)就可以做到始终使用一种羽色来使翔从短到长,甚至超远程的赛事。只不过中短程使翔的是粉质羽毛鸽,长程及以上赛距使翔的是油质羽毛鸽罢了。

区别羽毛是粉质或油质型的方法,除了参考前述羽色的亮度差异外,还有以下两种方法:

⑴手握鸽子将其胸腹部在衣服上顺毛方向轻檫一下,衣服上留有较多粉质的就是粉质型羽毛鸽,没有多少粉质的是油质型羽毛鸽。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被检视鸽必须是身体健康和未参赛前的鸽子;身体欠佳、才洗浴或刚比赛飞归的鸽子,鸽子羽毛上已没有多少粉质,故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另外,由于粉质的特性是附着,油质的特点是粘合,同样碰上脏性物质时,粉质羽毛鸽只会失去点粉质,却不易被弄脏;而油质羽毛鸽却较容易粘上脏物。就这一特点去观察,在通常情况下,羽毛外观清洁程度保持良好的是粉质羽毛鸽,赃一些的是油质羽毛鸽。

⑵羽毛上的油质除了毛囊会排出一些外,还有一部分是鸽子从尾部的油质腺体处用咀取之涂到羽毛上的。虽然粉质型羽毛鸽的油质腺体也会分泌油质,但相比之下,油质型羽毛鸽的油质腺体较发达,油质分泌较多。由于鸽子往身上涂抹的习惯部位和羽毛吸收的能力之间有所差别,只要注意观察,在某些部位还是可以看到未均匀吸收的油迹。比如展开鸽子的大羽,在第八根左右主羽上半部,属油质型羽毛的,就可以看到点许油迹;非常干净、没有一点油迹的,就不是油质型羽毛。除此之外,油质型羽毛鸽的大羽应是深色的(即便是灰鸽也是如此),灰色油质型羽毛鸽的小羽边沿常会带有一圈色泽明显地“鱼鳞边”,而粉质型羽毛鸽就很少有这道深色标志边。

当然,鸽子健康状况若有了问题,其油质腺体分泌出现障碍,或者长期不供给油性饲料,油质型羽毛鸽身上的油质得不到及时地补充,羽毛上的油质也是会减少或消失的。

一鸽到手,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鉴鸽技法,也各有各的道理和不尽统一。我也不例外,有着自己的一套识鸽方法,谈出来供大家参考,并非让别人跟着学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不爱动脑筋,听风就是雨,老跟着别人跑,那永远是落伍者。读者如能从以下所述中有所借鉴和启发,发展出更佳和实用的鉴鸽技法,那才是本文所期望的。

一、站姿

(一)如果一羽鸽子站的姿势明显大于45度,大有直立起身子站的样子,多数是能在中短距离赛事上获高位奖的速度鸽;身体呈水平型态站着的,属长距离赛鸽的偏多。

(二)从鸽子的正前面看去,两个翅膀间距太宽的鸽子,翅膀弧度(不含羽条部分)较平;这样形状的翅膀,由翅膀所获得的升力不够,飞翔时不省力,不能持久飞翔,只适合短距离和易飞的赛事。

二、手感

(一)鸽子上手,即刻以手指抵在鸽子胸腹下,用心以手指感觉鸽子心跳频率的快慢和心脏博动力的强弱(大小),感觉心跳频率持续快速、博动声音大而有力的,甚至能感觉到胸腹部血管血液快速流动的,是最好的快速鸽。意识中几乎感觉不到心跳,或者太弱、相对明显慢和平稳的,是长距离鸽;心跳频率高速而博动弱小的,是一般能力的中短距离鸽。而心跳频率平稳但博动较强和有力的,是擅长快速和耐力持久的优秀长距离鸽。

用这种方法鉴别鸽子,必须上手即进行,几分钟后等被握鸽心态平稳下来,再感觉就不准了。初始手指感觉不够灵敏,可以把耳朵贴到鸽背上测听。

(二)以手指按压被握鸽子的胸肌,在最基本的“偏硬、适中和较软”等三个感觉中,它们分别属于短(km内)、中(km)及长(km)距离的鸽子。

(三)鸽子的重量跟其所适应的赛距有关,也跟活条、死棚、是否一直参赛等不同的饲养状况有关,没有绝对统一的尺度,全凭鸽主适情调整和掌握,是一种能够人为控制的可变化的浮动指标;只要不是用于参赛,它不属于鉴鸽标准的范畴,一般不以此来衡量一羽鸽子的好坏。

(四)鸽子上手被握的体型感觉只有平顺、趴卧和架膀(耸起双膀,缩回脑袋,初始上手握着不方便;这里所说的架膀与通常所描述的肱骨较长、拍翅频率不快的型态不同,它实际是一种不多见的力量型快速鸽,不能统统误以为是一种生理缺陷)三种型态。

1.架膀鸽的双翅筋肉极为强劲,具有超强的爆发力,能在其极限赛距内高速飞行,常常是中短距离赛的王者。

2.平顺型的较常见,属于“中性”体型,双翅在手中也能保持自然紧抱身体的原有姿态,是崇尚“手感”舒适的最佳类型,适应赛距也较广。

3.趴卧型的鸽子一上手就头、躯干和尾巴向下弯,双翅与架膀型的鸽子相反,不是向上提,而往下垂。

如果把鸽子的体型夸张地比喻成我们所熟悉的能在空中滑飞的器具,趴卧型鸽是一个在空中按正确方法(凹面朝下)掷出的“飞碟”,平顺型鸽是个被掷出去的“铁饼”(上下两面凸),架膀型鸽是按错误方法(凹面朝上)掷出去的“飞碟”;哪一种能滑飞的最远可想而知。由此比较可以知道,趴卧型鸽是唯一一种能由体型获得一定升力的、飞行最轻巧和省力的体型鸽。这种体型相对比较适合飞较长距离和难飞的赛事,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飞长距离,中短程赛距的优秀鸽中也能见到这类体型。

(五)好的鸽子会长有一身贴身和柔软的羽毛,羽毛的质感可以从柔软、紧薄和粗细等三个方面去审视;防蚀能力从油、粉两种性质上去区别。从道理上讲,蓬松就不会有紧薄的感觉;纹理较粗的,肯定会缺乏柔软和弹性的质感;羽毛的防蚀性质,不是油质就是粉质。简单一点,不易看出羽毛叠压边缘,通体羽毛紧抱融成一体的称为紧;手感光滑、流畅如丝的称为细;羽色偏暗(脏)的为油质羽毛,羽色亮丽、羽粉多的是粉质羽毛。

用于短距离赛的鸽子,对羽毛的要求用不着如此苛刻;当持久力决定一项比赛的胜负时,例如中、长距离或比较难飞的赛事,才会显现出优质羽毛的明显优势。

(六)我喜欢主羽从第三根就开始有缝隙,并且羽面排列成“百叶窗”状,越往上缝隙越大的翅膀,这是一种典型的“快条”;羽翅过宽(指单根羽条的横面)的构不成这样的形态。最好的主羽羽条是底部宽、端部窄。底、端宽度变化不大的,即便是很窄的羽条,也不是最理想的羽条;这样的羽条,从力学角度去说,拍翅时端部承受的压力偏大,变形太大更容易折断。

话得说回来,虽然主羽羽条没有缝隙或者缝隙不大的鸽子拍翅频率快不过缝隙大的,但有这种羽条的鸽子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它的拍翅效率是最高的,只要有很好的气力,在一定赛距内,照样可以赢(譬如詹森鸽子的翅膀,这种类型的就较多)。总之,鸽子不完全是仅凭翅膀在飞;再说,比赛日也不是就一种天气,就是再完美的翅膀,也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天气。

(七)我认为主、副羽连接处等齐或主羽长于副羽的鸽子各有用处,这就应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句话:同样的距离,主羽长的可以少拍几下翅膀,对节省体力有好处;主羽短的当然要多拍几下翅膀,由此比前者会飞得更快,不过体力是要消耗的更多一些。

无数事例证明,鸽子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要“适中”为佳的,为此,我选择主、副羽连接处等齐或差异不大的鸽子。这样,无论哪种赛距或赛况我都不怕。

(八)一般人看鸽子的翅膀时,只注意翅膀的外部形态和结构,不太注意翅下羽毛的形态和结构。其实翅下另有6排羽毛,要求以排列整齐、叠压紧密和在主、副羽连接处无“V”型开口为佳。其中最后第6排羽毛在第5排羽毛的后面,一般都比第5排的短很多,不用嘴吹开第5排羽毛是看不到的,最好的第6排羽毛几乎等长于第5排羽毛。达到这个标准的翅膀升力较佳,飞起来更省力。不过,对于短距离赛事,力量决定胜负,省不省力是次要的,所以对它们的翅膀没有必要这样去要求。

由于快速鸽的翅下羽毛多很杂乱,长距离鸽的翅下羽毛常比较整齐,通常,借以上这些特征也可以依此判断一羽鸽子是适飞短距离赛事的还是长距离赛事。当然,也有例外;如果一羽速度鸽也拥有良好的翅下羽毛,那是最好不过。另外,翅下羽毛是否与主羽紧贴,与该鸽的健康状况紧密相连;换句话说,与该鸽是否处于最佳状态有关。出赛前,观察翅下羽毛的形态,对准确判断赛鸽是否处于高峰期会有帮助。

(九)鸽子有速度型和耐力型之分,这实际是看鸽子的肌肉爆发力或持久力哪个占主导地位的问题。判断一个鸽子属于哪个类型的方法很简单:把食指和中指托在鸽子一侧翅膀(肩部)下面,在拉开翅膀察看前先往上抬一、或者几下,爆发力好的速度型鸽子不用诱导就会用力下压翅膀抵御你的手指力;耐力型鸽这种抵御力就很小或者几乎没有,再诱导(反复上抬翅膀)也没用。

好的快速鸽,尤其是正统的詹森系鸽子,拉开翅膀可以逐渐感觉和看到整个翅膀在一阵阵、越来越快的抖动;最好的快速鸽,不用打开翅膀,上手就有这种震颤的感觉;遇上这样百里挑几的精品,再看其它条件是否好坏都是多余的。由此你得相信:“高手看鸽,上手瞬间就知好坏”之说并非夸大。

三、骨骼

(一)对骨骼的要求,速度赛和耐力赛要求是不一样的;通常人们对速度赛所使用鸽的骨骼要求太高。其实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在力量决定一切的赛事中(力量由血统所具有的好品质所产生),正常赛况下,什么体型、骨骼、肌肉、翅膀等的优越条件都微不足道,倒是需要一定耐力的长距离赛,对这些方面的要求才显得很重要,包括骨骼。

长距离耐力赛的鸽子,骨骼要求质地坚韧和轻薄。好的鉴鸽家,可以用手“称”出一羽鸽子骨骼的轻重来。这句话听似天方夜谭,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明白其中的玄机。摸惯了优秀赛鸽的手,对不同品质鸽子的感觉是非常敏感的,同样大小的鸽子,在肌肉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却显得有些沉重,那就是因为骨骼(架)过于重了的原故。

鸟类为了飞行中减轻体重的需要,全身的骨骼内部差不多都是孔洞形状的,鸽子骨骼孔壁的厚薄不可能完全一样,因“品系”的不同是会有些优劣差别的。孔壁薄而坚韧当然是最佳的,因为过重要多消耗些体力,那会缩短持续飞行的距离;当然,太轻了,高速飞行时变形过大压迫内脏,会因为器官功能受阻,感觉不舒服而减缓飞速。

(二)鸽子的飞行动能来自肌肉,肌肉的发达与否决定飞速的快慢。因此,速度鸽的龙骨形状会呈前“低”后“高”的趋势,这更便于在胸肌上多附着些肌肉;耐力鸽的龙骨形状走势相对则比较平缓,龙骨前部没有那种“顶手”的感觉。我如果要参加纯粹的速度赛,就会选择那种龙骨前端低、有“顶手”感觉的鸽子做为选手鸽,龙骨前端“深”、阻力大的说法在速度赛上不适用。反之,长程赛时,我决不会使用这种类型的鸽子,因为它们的气力飞不了那么远。既使能飞回来,最快也得第二天(飞不动了,需要找个地方休息一晚上)。

(三)鸽子的胴体形状是由骨架结构形状所决定的,能够适应多种赛况的胴体形状是等边三角形;深龙骨(手感为‘高龙骨’)的或浅龙骨(手感为‘低龙骨’)的胴体,依此分别适应不同类型的特殊赛况。当鸽子的身体素质达到最佳,胸部肌肉非常丰满、充盈成“条”状时,才会感觉出龙骨“凹进”,成为理想的、很不容易达到的“苹果”型。而这种型态,深龙骨的鸽子几乎是达不到的。不过,是“鸽”都有用途,各种类型的骨骼和胴体都有其所短,也各有其所长,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标准。所以,无论面对哪种骨骼和胴体的鸽子,我都一视同仁,不视其为缺点,区别在于使用的赛事或地方不同。

(四)我对耻骨与龙骨间的间距要求不是太严格,由我所担当过的全国十几届优胜鸽品评赛裁判的资历和感受所知,无论是哪个距离上的高位获奖鸽,耻骨与龙骨间距长或短的都有,没有可遵循的规律。由此我对这个并不在意,倒是对其是否“上收”很在意,只要耻骨下吊,也就是耻骨末端越过龙骨形态的延长线,立马淘汰;近交出的鸽子则另说。其实,耻骨与龙骨间距的长短和排列形状是天生的,耻骨的松(开)、紧(合),则是由体质的好坏所决定的。

对手感的一些要求固然是从赛绩鸽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但并不绝对,选鸽时,不能因为对某些地方不满意就淘杀掉。一个鸽子能飞得很好,总有它的道理,有个把缺陷其实也无所谓,那叫“缺陷美”!不然的话,会错杀很多不该杀的鸽子。经常摸海尔曼.比弗丹鸽子的人,再摸其它的就感觉不是“鸽子”了;可这并不意味着比弗丹的鸽子就一定能飞赢所有其他人的鸽子?谁也不敢这么说!

四、眼睛

(一)眼神

鉴鸽是否需要看眼睛,一直都是鸽界争议较多的话题,而且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以我的观点和看法,没有必要把眼睛看得过于神秘和特别重要,但也不可置至不理,注意看那么几点就行了。理由很简单,眼睛的功能就是看东西的,差别只在视力的强弱和所能适应的视觉环境上;那种把鸽眼分得细得不能再细、讲究的不能再讲究的做法太累人,也未必都正确。不信,你抓几种不同速度的鸟类研究一下它们的眼睛,只要你不是太笨,定能大彻大悟,简化自己的看眼技巧和观察部位。

鸽子的眼睛可以简化着看,掌握鸽眼要具备前述那些生理功能,再加上项眼睛的“神气”,也就是野生鸟固有的那种精气四溢的“眼神”,已经完全够用了。换句话说,照着鸟眼的特质挑鸽子,能以非常高的准确率把最优秀的鸽子挑出来。我认为这才是鉴定鸽眼的“精髓”,这也是所有鉴鸽法中最可靠的方法。

以“眼神”鉴鸽的目的,在于揣摩鸽子内在的灵智,或者叫“智商”;在越来越多的人逐步掌握了如何调整、训练鸽子的正确方法以后,决定胜负的,是看谁的鸽子能找到最直的回归路线。就这方面来说,当然是聪明些的鸽子会占先。而确定一羽鸽子聪明与否,目前也只能从眼睛上窥测出来。

“眼神”的好与坏是天生遗传来的,在“鸽眼配”的所有理论中,很少有“眼神”这个词;如果你的棚中没有这种特质的鸽子,你也别指望靠择配产生出来,获取的路只有一条──引进、挑选,尔后才会有遗传。

“眼神配”是“鸽眼配”中最高的境界,因为“它”不比眼睛里其它的部位那么“直观”;象“眼房水”一样,对相当多的人来说是“视而不见”,不经指点是难以看出来的。对精于此道的鉴鸽高手来言,甚至可以从照片上进行选择,可惜这几乎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好言传”的技法;也就是他看到了,却不易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或者传授给你,既使手把手的传授,亦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学会和熟练掌握的。

鸽子的“眼神”也分好多种,不一定看似聪明的就是好的,只要鸽子眼神能够表现出“专注”的神态就已经不错。学习“看透”鸽子眼神的技法最好从鸟眼上开始,譬如可以从“画眉”鸟开始;“画眉”哪儿都有,容易搞到,它也是比较好的参考样板。不能从自己棚中鸽子里下手,因为你不知道看的“标准”是什么,也看不准。等你花一定时间看懂了点“画眉”的“眼睛语言”后,再比着这个标准去棚里挑鸽子,你会发现:棚里原来没有多少精品。仅凭眼砂漂亮是没有用的,既使有再漂亮的眼砂,而没有神韵,那也是死水一潭,不可能会是羽好鸽子。

除了“眼神”以外,我对眼睛的要求,也只是保留了“在视力的强弱和所能适应的视觉环境上”的那些部分,这主要指眼房水、眼砂、眼志和瞳孔;而且也不是每羽都看,如果第一关“眼神”就不吸引我,再看其它的又有何用?

(二)眼房水

眼房水的好坏对鸽子的视力和环境适应性起很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决定飞翔速度快慢的作用。我们常说的眼睛要求“干、老、油、亮”等四个标准,实质都是眼房水在起作用。不“干”的眼睛,那是父母鸽的眼睛配错了,这样眼睛的鸽子飞不了多长时间;不“老”的眼睛,要么它没有参加过任何赛事,要么它的眼房水成色欠佳;缺“油”的眼睛,是眼房水的成份太单一,这对不同赛况的适应性会差些;少“亮”的眼睛,是眼房水晦涩、“浑浊”,这种鸽眼的视力不够强。

眼房水的识别技法出自我国的四川,国外绝对没有;既使在河南,可能也就我一个人懂这一门。在赛鸽领域,这种技法可称为中华民族赛鸽文化的瑰宝;产出的起因,应该与山区赛鸽定向艰难,对眼睛的要求比较特殊的缘故。

(三)瞳孔

1、瞳孔的大与小在多数人的认识中,鸽眼瞳孔应该越小越好,我不认为这个看法是正确的。瞳孔是光线和景物进入眼睛的窗口,瞳孔放大时肯定比瞳孔缩小时进入的光线和景物面多些;鸽子飞行中进入鸽眼视觉的景象面越多,对其在高速飞行中的安全性就越有保障。不信可以做个试验,我们把眼睛眯缝起来看东西,有些东西就肯定看不到或看不清楚。鸽子也是一样,睁大“眼睛”(实际是睁大瞳孔)才能看得更远和更清楚,由此才能做到尽早发现天敌或者避免撞电线。

正常的鸽眼,只要它的晶状体不老化,瞳孔的括约肌和扩大肌功能正常,都是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视觉远近的需要来放大及缩小瞳孔。因此,只要它不感觉刺眼,瞳孔会保持一定大的范围。只有鸽子感觉光线有些刺眼时(长时间如此,会加快眼睛疲劳),才会缩小瞳孔,以减少光线的进入。我们都知道“眼弱”的怕光,“眼强”的不怕光;眼力“强”的表现形式就是瞳孔不怎么缩小,眼力“弱”的必然要缩小瞳孔,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依这个道理来说,很容易说明眼力强的(大瞳孔)比眼力弱的(小瞳孔)眼睛视野更好。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优秀赛鸽中不乏大瞳孔的例证,例如照片1、2(《赛鸽天地》杂志年第一期的彩页),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大瞳孔鸽子的赛绩摆在那儿,不能随便说它们是劣等鸽子吧?

同等视觉环境下,影响瞳孔变大或缩小、决定有多少光线是否进入眼睛的主要因素是眼房水的浓度(当然,也不否认眼底“油滴”的作用,只是那个看不到)。眼房水浓度浅的,起不到多少“滤光”作用,光线会进得多,瞳孔就会自动缩小来弥补这个“缺陷”,这样瞳孔就变得小些;眼房水浓度深的,一部分光线被阻挡了,瞳孔不必缩小,可以保持较大的瞳孔

由此可以说,鸽子瞳孔的大小不是什么很重要的问题,倒是瞳孔的另一个特性──即收扩度大小,也就是收扩变化范围更重要些。经对飞速不同的鸟类眼睛瞳孔的观察发现,飞速的快慢与瞳孔的收扩变化范围和收扩频率之间确有一定的规律,高速鸟的瞳孔收扩范围较大、频率较快,低速鸟的瞳孔几乎不收缩,眼睛呆板的很。这里的道理很容易理解。鸟在空中飞行时,由远视变为近视,再由近视转为远视时,瞳孔收扩的过程需要能很迅速的完成;如果不能这样,因速度较高,是很容易撞在不易看清的障碍物(如电线)上的。飞速慢的鸟瞳孔收扩变化不大不要紧,它们飞速很低呀,既使障碍物临近时才发现,再避让也来得及。

借鉴鸟类的“飞速快慢与瞳孔收扩范围、频率有关”的规律,从赛鸽的适飞能力出发,我在看鸽眼时,对高速鸽的瞳孔收扩功能要求会高些,而对长程鸽的瞳孔收扩功能则可略放低些。对高速鸽的瞳孔收扩功能不只看“改变光线时瞳孔收扩范围的大小”,那太平常了,任何一羽鸽子都会有此反应;我认为在不改变光线的前提下,瞳孔仍能够象鸟眼一样在不停的、较大范围的收扩,这才是高速鸽中的精品。

2、瞳孔的扁与圆有的人要求鸽眼的瞳孔越圆越好,我觉得这个标准对于鸽子来说是太牵强了,这是拿人眼的标准来衡量鸽子。人的两只眼睛都长在脸的前面,看东西是从正面直着看,这样瞳孔形状当然就是圆的。非肉食类的鸟类,包括鸽子等则不同,它们的眼睛长在脑袋的两侧,稍向前翻一点,这样视野较大,对其生存有利。也是由于它们的眼睛基本是对着长的,向前看景物时,实际是需要斜着眼睛看。斜眼时,瞳孔向前移动,挤压前部的眼砂,拉伸后部的眼砂;这样看的时间长了,瞳孔就会由正圆形变成椭圆形,瞳孔位置也不在眼睛中央,而向前下方偏移。

这个解释是否站得住脚,看一看雏鸽的眼睛就知道了,雏鸽的眼睛刚睁开时都是正圆形的,约10天大时,右眼就开始变扁了,尔后等它们飞一段时间你再看:扁的程度会更大一些。从小关死棚的鸽子,瞳孔变形的程度很微小,其中左眼始终保持初生时的正圆形,右眼只变得略有一点椭圆。

严格来说,每羽鸽子的瞳孔形状都会有些差异,这跟它们眼睛在脑袋上所长的位置不同有关。眼睛前翻角度多点的,瞳孔变形会小一些;眼睛前翻角度不多,双眼甚至完全对着长的,瞳孔变形就会更大一些。另外,如前所述,绝大多数鸽子左右眼瞳孔的形状也有差异,表现在左眼瞳孔稍圆些,右眼瞳孔较扁些。这可以理解为鸽子用右眼向前看的时间比左眼多些。如果想从鸽眼中看出或研究出点什么东西,比如这羽鸽子的赛历,那就看右眼,因为右眼变化最大(譬如‘磁线’出现在右眼的概率要多些,并且多是在眼圈的后半部分);若要推测它的遗传情况,要看左眼,因为左眼变化不大,有助于对遗传判断的准确性。

纵上所述,瞳孔的大与小、扁与圆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定的优和劣,是否优或劣,应该视每个鸽子的实际情况而定;当然,个人喜好则是另一回事。可信和能够实现的一点是,依瞳孔在鸽头上长的位置和变形程度,再结合眼眼睛上的一些其它“印记”特征,鉴眼高手是完全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手中的鸽子是否飞过,以及翔历的多少或难、易程度。

(四)眼志

我对眼志的要求是因鸽而论的,作为赛鸽我基本忽视它,作为种鸽我才要真正留意它。留意它不代表我刻意要求它,因为眼睛上的好些东西严格来说可比性很差,它们所适应或者叫成名的赛况差异也很大,没有绝对可以横着对比的条件。譬如我们翻开任何一本鸽刊杂志,那上边应该都是些获奖鸽或者名鸽,就眼睛上看,什么样眼色、砂型、眼志、瞳孔的都有;就遗传角度去探讨它还可以,但如果硬坚持说某种特征的眼睛就一定比另一种特征的眼睛好,证据不充分,立脚点也不对。所以,有那么多不同类型的鸽眼(有些甚至是有明显缺陷的)照片为证,一般情况下,作为赛鸽用途时,即便有某些所谓的“不足”,也大可不必太讲究眼睛,毕竟鸽子不是靠眼睛在飞。当真作为种鸽使用时,从考察血统和遗传情况的角度去考虑,再挑一挑眼睛倒是必要的。

眼志也是如此,它其实就是一块多少有些“色彩”或“记号”的皮肉,不可能对信鸽的定向、导航起什么神秘的作用(因为没有任何人能给予证明,全都是猜想),它只是视觉器官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这一圈显示色彩丰富、宽厚、扎实,会对视觉需要和抗视力疲劳更有利些,仅此而已。所以,研究、注重眼志的要求,实际主要是对长程鸽而言的。

眼志的可塑性较大,稍不留神、配合不当,就会作出“不合格”的眼志来。不合格的标志是色彩极淡、单一和厚度变薄,宽、窄不是太重要。首代不合格的眼志对它的竞翔能力影响还不大,用它作种再次“杂交”继续作出来的“不合格”眼志,那才没什么用途。这就是我对作为赛鸽使用时不太注重眼志的理由。但作为种鸽使用时,我需要一方的眼志应该是合格的“产品”,“合格”的眼志间接表明了该鸽在遗传方面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遗传力。

所谓“合格”的种鸽眼志,一般的规律是:耐力鸽眼志除应具备一定的厚度外,同底砂一样,还应有很强的颗粒感和多彩、漂亮的金属色;速度鸽眼志色彩允许单一,也可以缺乏颗粒感,但必须有适当的厚度和宽度(见照片提示)。速度鸽的眼志缺乏宽度时,在瞳孔收缩、变化,拉动整个虹膜移动时,容易引起疲劳。

(五)内线扣和栉膜

内线扣是控制瞳孔收扩运动的肌肉之一,不同品系的鸽子之间的确会在色彩、形状上有某些差异,它也会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但其生理功能也就如此。60年代末我曾一度研究过它,现在它对我早已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我使用放大镜看眼睛的话,捎带着看它,也只是以纯“欣赏”的感觉浏览一下;因为它没有给我挑选鸽子带来绝对准确、有效的帮助。

栉膜几乎是鸟类“特有”的器官,其真正的生理用途是观察太阳时用的“防射罩”。除此之外,去年由《动物世界》上才偶尔看到,一种生活在树上的“老鼠”也长有这种器官。*的解说词也说,这种老鼠是除鸟类外,唯一所知的能用眼睛直接观看太阳而不会损伤视网膜的哺乳动物。

在探讨鸟类定向之谜上,60年代就有对栉膜是否会有定向功能的猜想,但至今也拿不出任何有价值的进展(包括解剖)。间接的定向作用是,鸟类以太阳作用定向标时,观看太阳的准确位置,需要栉膜遮挡大部分强烈的太阳射线,如果没有栉膜的存在,鸟类就无法观看太阳。这就是科学界所知道的栉膜,也就是鸽界称之谓“视团”的东西。

视团在不同的鸽子眼睛上确实会存在形状、大小、活力和透明度的差异,理所当然也跟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借鉴部分基因“连锁”遗传的表现形式,只要观察者见多识广,有着丰富的实践观察经验,应该可以做到利用这些可窥的差异,间接地判断一羽鸽子“放翔能力”的遗传优劣。不过我本人用不着使用眼底镜看视团,那太费事,我有比看视团判定鸽子飞翔能力和遗传情况更简捷、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测鸽器。

(六)眼砂

眼砂由眼中的毛细血管所组成,是供给鸽眼营养的管道,它有粗、细、厚、薄和不同的形状及色彩上的差异,这些不同的性状是由地区差异和人为培育因素所造成的。鸟类不是这样,任何一种野生的鸟,它们的眼砂都只是一个模式和比较单一的色彩,你分不出子丑寅卯来,也不存在所谓优劣的差别;不同品种之间才会存在差异,这是“血统”遗传的结果。

信鸽则不同,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受地形、地貌、气候和人为设定的差异较大的赛距等因素的影响,已经产生了许多个“亚种”,自然它们眼睛的差异也就变得很大,特别是眼砂;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也才由此产生了以“眼”鉴鸽的方法。如果信鸽之间没有交流,也只在平原地区进行一个距离的赛事,长此下去后,眼砂的差别会逐渐缩小,相信再看鸽眼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对待任何一种技法,我们不能因为不明白就完全否定它,但也不能以一个尺度去衡量所有的东西,更不能钻牛角尖以点盖全;对眼砂的鉴别技法亦应如此。

回到对眼砂的实质性探讨上来。眼砂的粗细对供血环境肯定是有所差异的,粗的比细的供血量大,这意味着粗砂更适合高速鸽的眼睛;眼砂的色彩与血液的含氧量成份有关,也意味着眼砂色彩鲜艳的适于高速鸽;眼砂的结构形状(与血统、速度有关),以及布局、间隙(飞行中,在瞳孔长时间高频率的快速收扩下,眼砂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不易造成眼肌疲劳)和厚薄(薄砂利于眼砂的快速收扩运动)等,同样也与适飞不同的距离或赛况有关。比如胡本、詹森、詹吉、凡龙、桑杰士、戈马利、林波尔等的鸽子以速度见长,它们的眼砂(见照片提示)要么面砂稀薄,要么间隙较大,并有色彩较鲜的特点;杨阿腾、凡布利安娜、古柏和西佛.托依系的鸽子擅长远距离,以及中长距离的马克.罗森斯和约瑟夫.斯塔尔的“计算机”系,这类鸽子眼睛表现的是色彩偏深、眼砂显厚和满砂堆集无间隙等特点(见照片提示)。既使你再不懂鸽眼,看完这些张照片,应该有所认识吧。

所有这些“可见”的特征,只是一种概率的认识,并不意味着不同能力鸽子的眼砂必须得依着这个“规律”才行。实践证明,高速鸽中也有长了耐力型鸽眼的,耐力型鸽中也长有高速鸽眼的,不能说违反上述“规律”的鸽子就不中用,只能说这种“换位”不太利于它们全部发挥自身应有的特质。

如果一羽鸽子的眼砂不具备其应有的“特征”,可以认为它不是该鸽系中的品牌或主流血系,但并不意味它就不能飞,只是说它的竞翔特性会有些改变。另外,鉴眼高手们已经从实践中得知:真正的品系鸽,其眼砂结构、色彩也是其特定模式的;由此从眼砂中也可以鉴别出血统的纯正与否,只不过这需要丰富的见识和经验。

(七)、名家对鸽眼的认识

在对鸽眼的鉴别技法上,我认为台湾*镇参的“*氏认证”有其独到的创意,其具体识别、操作方法无需深究,仅从眼砂是否利于鸽子高速飞行运动的角度去审视,这项鉴别原理就能行得通。我虽然赏识这种技法,但不会去学它,那太繁琐,用时也长。我有自己独创的更简单的技法,直接从“运动能力”角度去鉴别鸽子,可起到异曲同工之妙用。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9号

▲10号

▲11号

▲12号

▲13号

▲14号

▲15号

▲16号

鸽界已知詹森家族在作育方面有一套自创的模式,其实他们在鸽眼上同样也有一定的认识。虽然在武高平的《詹森育种原理》一书中,就詹森兄弟对鸽眼的选择只是寥寥几句诸如眼色“深浅”使用方法的描述,似乎看不出高明之处在哪儿。但由前些时网上一位鸽友,转贴台湾尹培华先生几年前拍摄詹森家里八对种鸽鸽眼的照片上,还是显露了詹森家族在鸽眼配上的一些才华(见照片1-16)。

把这16羽鸽眼按超级、高级、中级和低级四个等级的标准去划分,我们会发现,詹森兄弟的这些种鸽里,超级鸽眼有5羽(第1、2、4、6、7),高级鸽眼有3羽(第3、15、16),中级的有6羽(第5、9、10、11、12),低级的只有3羽(第8、13、14)。

詹森兄弟保留的16羽种鸽中只有3羽是低级鸽眼,合格率已经相当高了;要知道,再高明的育种大师,也不敢保证作育的鸽子个个都是精品呀!虽然,从现代赛鸽的观点去检视这16羽鸽眼,只有第15张照片的鸽眼具备现代快速鸽眼的特征,另有8张照片的鸽眼大致没有什么进化(这可能与其不怎么引进外系鸽子有关);但就多数鸽眼具有的阔眼志(第1、4、7、9、10、11、14张照片)和需要很高的技巧才能得到的漂亮的靛蓝水上(第3、6、7、16张照片),印证了詹森兄弟在鸽眼配上还是由一定造诣的。客观的以“保种”角度来审视这些鸽子,绝大部分鸽眼仍然代表了那个时代伟大鸽系的特征。以此也可以视为,詹森鸽系并非完全退化了,仅是没有新潮流血液的加入,未“与时俱进”而已。试想,如果在鸽眼配上没有较高的把握能力,无须半个世纪,只需短短几年的功夫,就可以让一个鸽系面目全非。面对詹森鸽这16张栩栩如生的鸽眼照片,我们是不是得重新考虑鸽眼配在作育上应起的作用?

需要提示读者的是,任何鉴别信鸽优劣的技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因为信鸽比赛靠的是鸽子本身全方位的综合能力,不是靠一个方面的优点就能取胜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优秀赛鸽所要具备的“快速持久的飞行耐力”、“准确的定向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归巢毅力”等三“力”,缺一不可(就是本文也只才涉及了其中的一个能力)。二是绝大多数信鸽之间的“交流”非常的频繁,人为的频繁“交流”会使优秀信鸽的一些特质易于“流失”或呈隐性;还有广泛存在的基因“交换”,把握不好,也会使好的特质荡然无存,让你失去作为鉴定依据的标准。如果没了好与劣的模式,或者你没有机会见过这些东西,那你用什么标准去评价一羽鸽子呢?因此,平时注意积累知识和经验(见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五、结束语

我从外观鉴鸽的技法大致就这些,说了这么多,实际操作起来最多也就一、二分钟的时间。我非常注重鸽子个体的气质(站姿)、手感、鸽性(眼神)和飞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优劣,其它都是辅助的或次要的,有时也用不着看。我用较多的篇幅花在对鸽眼的认识上,并不说明自己是个“鸽眼论”者。恰恰相反,我用在看鸽眼的时间很短,因为我知道哪些该看,哪些没必要看。我也非常清楚,鸽眼在鉴鸽技法中只占极少的一部分,甚至在一些地区,几乎用不着去刻意浏览它,照样可以使自己的赛鸽取胜。如此大的“地区”差异和“习惯”看法,或许就是当今鸽界对看鸽眼“信”与“不信”争论不休的原因所在;但只要存在地区、赛距和赛况差异,这种争论还会无休止的进行下去。我只是希望读者能实事求是和比较客观地面对鸽眼技法,别一无所知,也别过于渲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一直寻找的最权威最全面的鉴鸽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