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华医史杂志,,47(03):-.
"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作魔法。"了解医学发展历史不仅对当今医疗现状及发展前景有指导意义,也对目前医患关系等社会问题的认识有促进意义。神经外科发展史也是一部社会发展史,与社会、经济、宗教、战争的发生发展紧密相连,更与医学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神经外科的起源及发展史根据历史时间分为史前、古埃及、古希腊、中世纪、近代及现代6个阶段。
史前时期(前—前)
史前时期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秘鲁和玻利维亚发现的公元前年的颅骨标本中,在颅顶盖骨上有规则的圆形或矩形缺损。该缺损不是由意外外伤造成的发散型的颅骨骨折,而似乎是人为刻意塑造出来的。公元前—公元前年,地球上尚无人类社会,仅仅是散落在各地的人类部落,还谈不上医学起源,仅仅是出于对神灵的迷信崇拜。部落的人发现幼儿似乎具有通灵的能力,而长大以后却消失了。联系到其前囟未闭,故认为颅骨限制了人类大脑与神灵交流的途径。他们会挑选出一部份有潜质的人,利用钻磨等方法在其颅骨上开凿打孔(Trepanation),一大部分人会因感染等因素死去,而幸存下来的人则成为该部落的"灵童"。此种颅骨打磨钻孔之术被认为是最古老的神经外科手术,目前仍存在于一些非洲部落中。
古埃及时期(前—前)
在古埃及时期,人类社会和文明开始出现,其中最为耀眼的是古埃及文明。伊姆霍特普(Imhotep,前)是古埃及第三王朝最有作为的法老辅*。伊姆霍特普除了在*治上的杰出能力外,同时也是1位祭司、作家、医生、天文学以及建筑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的旷世奇才。他建造了阶梯金字塔,改良木乃伊制作方法(取内脏及隔绝空气防止腐败),其中经鼻取脑的技术是现代经鼻蝶手术的雏形。伊姆霍特普还留下了1部医学卷宗《艾德温·史密斯文稿》,记录了48个病例,其中包括颅骨和脊柱损伤。而在同一时期来自东方的医学著作是《*帝内经》,不同于西医书籍那样将人体进行解剖、生理、病理等学科性细化,而是通过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构建了完整的中医药学体系,但书中有记载上古名医俞跗可以施行外科手术解剖大脑。
古希腊时期(前—)
与古埃及时期由祭司履行医师功能不同,在古希腊时期,医学开始向科学的方向转变,系统解剖学开始出现。赫罗菲拉斯(Herophilus,前—前)被公认为第1位希腊的解剖学家,也是第1位当众进行解剖表演的人,他改变了大众对尸体解剖的认识。他对大脑进行了解剖,把神经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前)因其在医学和教育上的成就被西方誉为"医学之父"。在神经外科方面他把头部外伤从颅骨深入到了硬脑膜和脑组织,对硬脑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认为其是保护大脑的重要组织屏障。盖伦(Galen,—)是希波克拉底之后与之齐名的医学家及解剖学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立了血液运动学说。他除了通过解剖对大脑、颅神经、脊髓以及脑积水和颅脑外伤进行描述外,还对大脑的血管,特别是静脉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鉴于他在血管方面的贡献,大脑大静脉以他的名字命名(Galen’sVein)。
中世纪期(—1)
中世纪是基督教在欧洲兴盛的时期,基督教的传播促进了各地学校的建立,医学科学得到传承和发展,而科学和神学之间的分歧与碰撞也随之发生;该时期,亚欧大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增加了对医学的需求。外伤的增加使外科的地位在此期间得以真正的确立,头部外伤及其高的死亡率让神经外科作为一门专业性学科成为必要。
拜占庭医生保罗(PaulofAegina,—)所著的7本书里对颅脑外伤及钻孔术进行了描述,并开发了用于钻孔的工具。他还认识到婴儿生产时不当的操作导致的颅脑损伤以及先天性脑积水等疾病。当时波斯著名的医学家阿维森纳(Avicenna,—)撰著的《医典》(TheCanonsofMedicine),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术中除了将疾病分为脑科、内科、神经科、外科、眼科等,也采用了中国晋代《脉经》中所著的切脉之法,主张疾病治疗应采取养生、药物和手术三者兼施并用,其中也包含有对大脑、脊髓及脊神经的手绘图。
由于医生大部分都是由教会里的神职人员兼任,所以当时医生的地位是很高的。意大利医生罗杰(RogeriusFrugardi,—)于年撰写了第1部真正意义上的外科学专著《外科学实践》(ThePracticeofSurgery)。罗杰让患者咳嗽或者憋气(Valsava动作)来检测是否有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他还应用钻孔来治疗癫痫患者。他使用羊毛或羽毛在伤口上止血,并应用浸泡了玫瑰花水和蛋清的艾草作为敷料。他还在外科手术中使用了催眠术来减少患者的痛苦。战争使创伤的患者日益增加,而且还出现了枪弹伤。意大利人勃艮尼医生(TheodoricusBorgognoni,—8)提出了创口处理需要止血,去除坏死组织,消灭死腔,伤口用酒消*和覆盖敷料保护,此清创原则在颅脑外伤处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12—13世纪,基督教开始在欧洲创办学校,包括30余所大学,现在著名的剑桥及牛津大学均是在该时期建立的。学校的建立极大促进了医学的传播和发展,也涌现了不少医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法国的盖·肖力克(GuydeChauliac,—),他隶属于蒙彼利埃大学,他使用绷带来止血,对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外科缝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他强调解剖对外科医生的重要性,在术中写到"不熟知解剖的外科医生做手术就如同一个盲人做雕刻"。他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将颅脑外伤分为了颅伤和脑伤,并要求术前头部剃头。盖·肖力克被称作外科学之父,医院以他的名字命名至今。
近代神经外科(1—)
近代神经外科出现的标志是头部手术工具的发明,对大脑的认识从解剖结构向功能转变,以及神经外科专业化形成。意大利人莱昂那多·巴托(LeonardoBotallo,—)发明了开颅钻,并使用不连续钻孔的方法来形成骨瓣,如此可以在手术后将骨瓣回纳,而避免了术后的颅骨缺损。出版的《颅骨骨折处理》(ManagementofFractures)一书中则详细描述了各种用于外科手术的手术工具,并首次阐述了对脑脓肿采取穿刺外引流的方式治疗。
对功能的认识则相对较为困难,由于那时尚无皮层电刺激技术,故很多大脑功能研究需要从形态学变化及患者症状入手。安德列·维萨里(AndreasVesalius,—),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是与哥白尼齐名的科学革命代表人物,在其专著《大脑的构造》(OntheFabricoftheHumanBody)一书中提出胼胝体可能是双侧大脑半球相互联系的结构。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ReneDescartes,—)也有当医生的经历,他提出松果体是人类的第3只眼睛,在夜间打开,控制着身体的各种生物节奏,决定人类的衰老。亨利·让(HenriFran·oisLeDran,—)提出了创伤患者的意识障碍是大脑受到了损伤,而不是颅骨的损伤引起的,而迟发的意识障碍是由于颅内血肿形成压迫大脑所致。约翰·艾勃纳什(JohnAbernathy,—)发现与硬膜外血肿同侧的瞳孔固定和放大,认为动眼神经受压与瞳孔变化有关,动眼神经参与了瞳孔调节机制。弗朗兹·加尔(FranzJosefGall,—)是德国著名的解剖学家和神经病学家,他提出通过头颅的形状就可以断定人的心理品质和道德面貌,便是著名的颅相学。该假说虽然后来被证实为伪科学,但此观点对大脑功能定位的思想影响很大。布罗卡(PierrePaulBroca,—)在年发现了运动语言区。1个失语症患者前来治疗,经过检查,发现他的发音器官正常,但不能说话。布罗卡等其逝世后,解剖尸体后发现,在其左脑额下回后部有一伤痕,确定左额下回后份为运动语言中枢(被命名为Broca区)。其后约翰·杰克逊(JohnHughlingsJackson,—)通过对有局灶抽搐的癫痫患者研究发现了脑的运动区和运动前区。至此,大脑功能分区学说的地位确定了。
18世纪以前,外科医生的工作一般是由理发师(barbersurgeon)完成,主要工作是照顾伤员和处理截肢等简单的手术,但往往由于失血过多和感染,病死率很高。18世纪,由于对手术的要求和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英国和法国等地外科医生开始从理发师医生中分开。珀西瓦尔(PercivalPott,—)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外科医生,他收集了大量的外科病例,并留下了不少外科专著,脊柱结核Pott’s病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颅脑外伤著作(ObservationsontheNatureandconsequencesofWoundsandContusionsofHead)奠定了早期神经外科专业化形成的基础。
现代神经外科(—今)
高尔基(CamilloGolgi,—)发现细胞及神经元,李斯特(JosephLister,—)创立消*术,威廉·麦克文(WilliamMacewen,—)使用插管麻醉手术,大卫·费里尔(DavidFerrier,—)发明了皮层电刺激术,以上成就才使神经外科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成为现实。麦克文也是第1个实施脑肿瘤切除的医生,他在年实施了1例脑膜瘤切除术,标志现代神经外科的开始。被认为是现代神经外科学之父的英国人霍斯利(VictorHorsley,—)综合利用抗菌技术、皮层定位技术等多种实验方法开展了第1例癫痫皮层切除术,第1例脊髓肿瘤切除术,以及报道了长期生存的脑肿瘤手术病例,并且设计了早期的神经立体定向装置。他的贡献不仅仅局限在英国,而且影响到欧洲以及当时尚未发达的美国,哈维·库欣(HarveyCushing,AD—)也曾到霍斯利处学习。霍斯利被誉为神经外科之父。
现代神经外科虽诞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但其发展与成熟则在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哈维·库欣实施了大量的脑肿瘤手术,他提出神经外科手术精细操作、手法细腻、彻底止血、尽力保护脑组织、严密缝合硬脑膜及帽状腱膜层等原则,将神经外科手术死亡率从之前的30%降低到10%以下。他将手术病例完整记录,手术标本包括病理资料保存完备,影响了今后甚至迄今的神经外科医生。美国神经外科学会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哈维·库欣晚期的同事约翰·富尔顿(JohnF.Fulton,—)延续了他的工作,并于年创办了JournalofNeurophysiology,于年创办了JournalofNeurosurgery,影响至今。哈维·库欣的学生丹迪(WalterDandy,—)发明了"脑室空气造影术"通过向脑室注射空气,利用X光成像的技术,来现实颅内病变的大概位置。
年,葡萄牙人莫里茨(EgasMoniz,—)发明了脑血管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动脉注射造影剂,能够准确呈现颅内正常和异常的血管,为现代脑血管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作出了不朽的功绩,直至今日依然采用的是他所创新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手术。莫里茨也是至今为止,惟一的1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神经外科医师,他创立的额叶切除手术来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方法获得了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但该方法后来发现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情感淡漠,甚至出现行为能力的丧失,在年被终止使用。
年,以瑞士学者亚萨吉尔(GaziYasargil,—)为代表的神经外科学家首先开展显微镜下手术操作,由于手术视野清楚、照明好,手术精确性大为提高,临近组织的损伤明显减少。原来的手术禁区被逐步打破。脑深部病变、脑干肿瘤、脊髓髓内肿瘤等许多疑难病症,在显微神经外科时代迎刃而解。
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应用,CT/MRI影像技术的诞生,放射外科技术、介入技术及内镜技术的引入,神经外科覆盖疾病的范畴越来越大,治疗精度越来越高;而且伴随现在分子研究技术的兴起,神经外科必将步入另外一个崭新的发展天地。
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史
新中国诞生前,中国没有神经外科专科设置,医院的关颂韬、赵以成和沈阳的张查理等几个外科医生兼做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手术。年,医院组建脑系科,由赵以成任主任,并受中央卫生部的委托,在年举办中国"第一届脑系外科进修班",学员是从全国13个省市抽调的23名优秀青年医师,包括丘褆光、蒋先惠、曹美鸿、韩哲生、吴乐白、易声禹、熊德佐等。他们就是中国最早期的神经外科专科医生,这些学员中许多人成为当地神经外科的创建者和学科带头人。20世纪50年代,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神经外科中心,史医院神经外科,医院神经外科,以及段国升创建医院神经外科,并由此带来中国神经外科的兴起。其间,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外科专家潘菲尔德教授(WilderPenfield,—)来华帮助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20世纪80年代,由王忠医院神经外科逐渐成为中国神经外科的代表和翘楚,也是全国神经外科医师培养的圣地。其后,在赵继宗院士、周良辅院士的带领下,中国神经外科继续向前迅速发展,追赶世界潮流。中国神经外科60年的神经外科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几代神经外科人的努力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当前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量急速膨胀的时代,神经外科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发展的速度基本上按照每6年一个台阶的模式前进,但过去年的文明沉淀及前辈们的智慧和努力留下了不可估量的财富,也是学科不断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