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主任和他的血液科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想着老家的父母一切安好否,趁着难得的空闲,带着二老,扶着双亲,蹒跚着步伐,想去爬爬灵岩山,结果二老只能望崖兴叹,心向往之,无奈双腿已不听使唤,只能在山脚下,林间,走走看看,听听鸟鸣,看看落叶,望望信步的游人,两人倒也逍遥开心,令我欣慰。
望着满眼的青山绿水,想想二老筚路蓝缕的一生,多么得不易,如今古稀之年,连个灵岩山丘,多无法登顶,真正的遗憾。
遐思间,接到单位领导的来电,医院开设康复科病区的事情,沟通了一阵后,回想了自己这两年,医院康复科的喜怒哀乐,一路走来,酸痛苦辣,个中滋味自知。
此刻,突然,脑海中冒出了一个人名“兰沐”,想起了他的血液科,一个人的血液科!
一
人生的境遇真的很奇妙,有些人,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只是出现过几眼,但是让你终身难忘。
兰沐,是谁?
他是我实习时的一位带教老师,我知道,他一定不会再记得我,这样一位,23年不曾谋面的实习生了,可我每次听到或看到老师的任何消息,都会欣喜万分,因为你在我初入杏林之时,那张在纯洁无暇的的医路白纸上,为我刻下了深深的一笔,
年,兰老师还只是一位刚升了主治医师的血液科医生,我轮转到血液科实习,发现科室里,老大是兰老师,老二就是我,这位新来的实习生了!
兰老师居然是光杆司令一个,医院血液科的大旗!
老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口才很好,厚厚的黑框眼镜下(那时超薄树脂眼镜片还不是很普及,而且超贵,估计工作时间不长的老师也舍不得买),那两片薄薄的血色超好的嘴唇,上下翻飞,一口标准的湖南伟人口音,让我熟悉又新奇(就是不知道阿是韶山冲那地的),一下子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也让我了解他和他的血液科的前世今生。
老师告诉我,他是湖南大学毕业的,我对高校的等级制度也不是很熟悉,望着老师那洋洋自得着的自豪感,我无动于衷,他见我眼中没有任何惊奇与崇敬,知道我不了解湖南医科大学是个怎样的学校,他就指着桌上那本全国医师三基考试指南的书说:“就是这个学校!”
我依然没有反应,老师只能尴尬得跳过这一环节,但是,心里记住了他那自鸣得意的眼神,心想,这学校肯定不简单。后来去问了其他老师。啊,果然不得了,我这才知道,该校的前身,湘雅医科大学,是一所由美国雅礼协会于年,在中国创建的知名医学院校,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那是和协和齐名的啊,协和医学院是什么?曾经是洛克菲勒家族资助,以全世界最好的医学院校的标准,在中国不惜建设代价,于年建成,而与其齐名的湘雅,始于年,怪不得老师对自己的母校如此敬仰。
老师说,他大学毕业后,读了市一院全国知名血液科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己这样一位湖南人,没有任何根基,想留在苏州工作,选择余地不大,结果就到了这家,病人医院,当时还没有血液科,由于市一院血液科太强大,虹吸效应巨大,市区的,以及周边的病人都跑那里去了。
我想,老师当时一定很失落懊丧,一位湘雅才子,沦落到这样一家,与自己所学不符,血液科建设还一穷二白的地方来讨生活,自感前途暗淡吧!
我很惭愧,自己没有透视未来的异能,如果可以的话,当时,我就想告诉您老师,请您放宽心,10年后,这里将人口爆棚,许多新楼盘将鳞次栉比得涌起,医院四周,空中,地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所谓“人民”医院,有了爆棚的人气那才是人医院啊。20年后,医院,人潮汹涌的景象会让你难以想象,渴求你诊治的患者就在他们中间,正期盼着可以挂到您那珍贵的,限额的那一号。对了,如果可以剧透,我还可以告诉你,你将在此时,医院高薪聘请,去开启你的新征程!只是,你再没有告诉我为什么,因为年后,此一别,我们只是相望与江湖,再无通讯或相见。
可惜,世上没有人可以未卜先知。
当时,医院对成立血液科也没有信心,老师就被分在了其他科室,没干上自己的血液科专长,多年的努力心血将化为乌有,这老师哪里肯干啊!湘雅人骨子里的傲气,让他不服输,凭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鼓动院领导,让他去创建血液科。
估计,领导也是被他磨烦了,也许是考虑到,医院,连血液科都没有,也太不像话,医院复审时也需要这样一个科室,哪怕只是个空架子。
于是,老师终于得偿所愿,医院的血液科负责人,但是手下无一兵一卒,即使这样,老师已经很满意了。终于开启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
血液科被放在在了中医科病房里,90年代,那是西医一统江湖的年代,那帮中医老先生们被压制得惨不忍睹,病人的信任度很低,病人也很少,医院创就的效益就差,在医院的地位自然极低。
老师说,你看,咱医院,医院,医院还有中医科病房?他们哪里是在用中医治病啊?只不过是借中医之名,行西医之实而已。
其实,我也知道,这也不能全怪中医科的医生们,人家也是没办法,科室这么多张口,要吃饭,收入少,奖金就少,甚至没有,那时中药的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根本没有啥利润啊,开个中药方子,还不如拍个片,验个血,开盒药来的有效益。
中医科医生没有办法,要吃饭,要生存,只能尽量不昧着良心的前提下,自学成才,中学西,搞点西医的治疗手段。
记得,那一次我在眼科实习,也是生意惨淡,病人了了,当自诩为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的眼科主任,被医院的财务叫去领奖金时,气得满脸通红,回到科室,坐在科室里一言不发。后来,其他人才知道,这个月,科室的奖金是每人5块钱!主任气得无法可说,拔腿就走,咱不要了,这简直是在侮辱医生这个所谓救死扶伤的职业!
作为科主任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手下的医生,眼看着其他科室的人在吃香的,喝辣的,都说,金眼科,银外科,咱们捧着金饭碗,却跟着主任拿着个位数的侮辱人格的奖金,这队伍让科主任咋带啊?
有人说,这年代,要么讲情怀,人家无怨无悔跟在你后面,苦哈哈,流汗流泪,哪怕流血也在所不惜,这是情怀的魔力,但是在没有情怀的日子里,物质就是王道了,没有物质的支撑,物质的诱惑,物质的指引,你带头大哥在前面拼命,后面也许会空荡荡,渺无人烟,孑然君一身,真正的孤家寡人!
都是凡夫俗子,都是要娶妻生子,都想要封妻荫子,都憧憬着好车,靓妮子入怀,有几个会和你真的一直讲情怀?
嗟乎,这不是要逼良为娼吗?
而今,看老师偷偷翻着中医科的病历,指着他们一条条不合理的治疗医嘱,发泄着对他们的不满,我也很好奇,老师好像对中医科医生很意见很大啊。
老师说,我想和他们和平共处啊,可他们总找我茬啊。
原来,中医科本来病人不是很多,病情也都是比较稳定的,病情不复杂,医生们虽然收入相对低点,但是工作很轻松,心态也稍微平和点。可是,现在,中医科里混进了血液科的病人,两个科混搭在一起,护理人员是一套班子,护理的工作量就大起来了,毕竟血液科的病人各种情况都会发生,白血病的病人可不是闹着玩的,有的随时会加重,出现各种并发症,这护理的工作量从数量和难度都成几何级增长了,而且血液科护理工作的专科性也和强,需要从头学起,有的护士投奔中医科来,想图安逸的,现在感觉有点累,就怨声载道了,本来蛮好,晚上值班舒服啊,一条被子,一个躺椅,外面病房门一关,神仙也进不来,领导也查不到岗,可以一觉到天亮的,现在好了,有了血液科的病人,随时要观察,巡视的,没法睡了,事实上也没有人敢夜班偷偷睡觉了,兰老师有时晚上会来巡查病人,发现有人值班睡觉,第二天交班时,会当众提出批评的,毕竟,血液科经常有重病号的,兰老师也是无奈之举,真出了事,他这个主任也是罪责难逃的。
血液科专职医生,只有兰医生他一个人,白天兰医生自己管着血液科的病人,晚上,有何病情变化,就要让那帮值班的中医医生们处理了,而那帮中医科的医生们,他们是纯中医科班出身,那点微末的西医知识,也是捉襟见肘的,本来中医科收入就不高,晚上好好的美梦还时常被烦人的血液科病人打破,关键这些病人的一切收入还和自己中医科无关,一没经济动力,二没技术支撑,有意见是很自然的事情。
兰老师凭着他的口若悬河,超凡的医患沟通能力,病人渐渐多起来了,甚至比中医科的病人还多。本来中医科只分给了只给了他5张床位,结果时常两个病房爆满,经常在12个病人左右,把中医科的床位都霸占了,这下中医科的医生们不干了,自诩养生有道的中医科主任也被手下推到了风暴前沿,也不得不发了,于是,一位是杏林北斗的中医科主任,一位意气风发的血液科新主,一场中西舌战在所难免!
二
其实兰老师所创建的的血液科,只是名义上的血液科,并没有独立,它只是中医科分管下的一个分组,名义上还是属于中医科管辖的,因为院部领导压根就没指望兰医生,一个人能创立一个科室,只是为了应付医院的等级审查而设立的。但是兰老师却是当真的,拿鸡毛当令箭了,也许他就是装傻充楞的:我不管,你们不给人,不给资源也罢,就当你们院部要我创立新科室了,一个人,我也要扛了。
我那时还只是个实习生,每天只是算计今天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点啥真本事,或者发愁这血液科的病史如何写,根本不理解兰老师一个人撑起一个科室的艰辛!
直到有一天,自己也做了科主任,医院来说,只是一个边缘科室的科主任,才真正理解他当时的苦楚。
90年代初,是中医医生们最悲催,不好过的时代,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无人问津,国家包分配的年代,也让国家发愁,医院愿意要中医大夫啊,这样的背景下,兰老师这样一位西医高材生,尤其还居然寄中医人之篱下,自然不服不忿了,每天就想自己做点事情出来,证明给这帮瞧不起他的中医医生们看,我一个人也能撑起一片天!
兰老师确实也动了不少小脑筋,先是跑去他附一院的导师那里寻求支援,附一院的血液科病人确实多啊,全国各地方的病人蜂拥而至,大家都想请这里的专家指点救命良径。
这一切都要拜那一部80年代就在中华大地流行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所赐,就是这一部描述日本大地被美国原子弹轰炸后,发病率居高的白血病病人与病魔抗争的痛苦经历,让全体国人简直经历了科普式教育一样,了解了白血病的恐怖,那病,简直无药可治!
我那时看血疑剧还是个小学生呢,那时,全村也没有几家有电视机,能看到电视剧的村民,都说那部血疑剧好看,其实,那个时候,也没啥娱乐活动,电视也不是谁家想看就能看的,村里大队部的那部时常满屏冒雪花的17寸大彩电,也是要到周末晚上才开放两小时的,所以,理论上只要是连续剧,啥都好看,就是那部大闹天宫的动画片,在大队部里,每放一次,不都是人山人海的?
我能看完这一部描写白血病病人情感生活的电视,还得感谢隔壁那家的小媳妇。
隔壁家的一位大哥,从小读书也很用功,父母也省吃俭用,供他上了高中,可惜,临门一脚没有成功,在那千*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他马失前蹄,落榜了,只能回家务农了,可是,发现自己眼睛有严重近视,务农也有障碍了,在那个崇尚功名的年代,你读书没有功成名就,那就是读书失败者,假如再戴个眼镜,假装斯文,是被人瞧不起的,因为在农村人看来,能戴眼镜的都是被称先生的,是有身份的人才可以戴的。你没有书包翻身,功成名就,脱离农村,再戴一副眼镜,那就是村里人十足的笑料,就是想吃葡萄没吃着,还被惹得流口水的那种怂货。
可是,邻家大哥真得近视了,想去遥远的城市请父母帮忙配一副眼镜,父母最终没有答应,就怕孩子戴了眼镜,被人瞧不起,娶不到老婆!
他终于也没有戴上眼镜,每天只能眯着眼睛看东西,从此村人给他起了个新名字:迷痴眼。
他后来去拜师学了油漆工,邻村的一位美丽端庄的大姑娘居然看上了他,村上人说,迷痴眼有艳福了,这样一双迷痴眼能娶上这样漂亮的老婆。
邻家大哥能娶到这样秀丽的老婆自然幸福得不得了。
农村人,没有农活时就在家纳鞋底,听广播,新媳妇家陪嫁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没事就爱看电视。
邻家大哥见媳妇非常喜欢看电视,就咬牙,瞒着父母,花了几十块钱,买来了一根外天线,绑一根高竹竿在上,立在屋檐前,这下,电视机能接受的频道就更多更清晰了,那时,电视剧血疑正热播呢,冬天里,小媳妇窝在新房里,被电视剧剧情所吸引,感动啊,边抹泪,边还提心吊胆的。自己不去麦地里干活,真怕公公婆婆说闲话,更怕村人的蜚短流长。
而我们几个小屁孩才不管了,知道新媳妇家有电视机,其他家有的,白天都不放的,只是晚上放一会儿。而白天不去干农活,还能赖在家看连续剧的,只有新媳妇这一家!
父母见媳妇人长得可人,自己儿子长着一双迷痴眼,确实不相配,对新媳妇这种在乡下人看来,好吃懒做的行为,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可是天长日久,也架不住村人的说长道短,老人还心疼这电费呢,不知道这电视机,整天开着花费多少啊,就忍不住和儿子发牢骚了。儿子呢,喜欢新媳妇呢,宠着爱着,舍不得说一句重话。那时,我记得那新媳妇,大大的黑眼珠,深不见底,清澈透明,见人就是笑,一笑,两个小酒窝那个叫可人,惹得人村上小年轻都恨不得也能扑上去亲两口!
可是,邻家大哥还是架不住父母每天在耳边唠叨,埋怨,那天,忍不住朝新媳妇发火了,最后的战况如何,我也不得而知,只是我们爱看的血疑剧没能再继续!
一部血疑剧,让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的国人,对白血病的恐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没人不知道白血病就是血癌,是绝症的残酷现实了。
兰主任的老师那里,全国各地的血液病人都来了,想来这里寻求一线生机,可是市一院的床位就这么多,咋办?兰老师就请求老师,能否把一部分病人放他那里,他那里中医科里的床位,正如饥食渴的期待病人入住呢!
可是,病人也不傻啊,毕竟是冲着市一院,这块金子招牌而来的,你那里毕竟不是市一院本部啊!
兰医生的努力还是有了成效,一部分住不进市一院的病人还是住了进来,这也要感谢兰主任的老师的无私付出,毕竟那时,兰老师还是个不招人待见的血液科主任,手里没有任何财权,也不可能有转诊费给老师一毛钱的,老师只是出于情感,无私帮助!
但是,时间一长,兰老师也发现,转来的病人大多数是价值不高的病人,也就是说,最新的治疗方案也基本不佳的病人,说白了,就是病入膏肓的那种病人了,兰医生也理解老师的无奈。毕竟市一院要做科研,实验新的治疗方案,有些病人是必须淘汰的。
好吧,既然老师甩过来了一副烂牌,那自己也只能耐心点,一张张用心打了。
果然,兰老师要剑走偏锋了,施展一招,他老师,全国知名血液科主任,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也没有用过的一个治疗方案。
当然,我现在想来,也只有他会使用,一位特想出名的,特想名扬天下的,打出自己的响当当招牌的杏林小辈,他无所顾忌,没有他老师,绝顶高手那样的瞻前顾后,一招不慎,一世英名尽毁的担忧!
他,没有,只有对一朝成名的渴望!而且渴望至极!
那天,兰医生叫我把8床叫进了他的血液科办公室。
8床是一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在市一院各种化疗方案都无效,而那时市一院还没有骨髓移植或者干细胞移植的技术支撑,化疗无望,也就意味着恢复无期了。一旦,发生慢粒急变,基本就生存无望了。
这样的数着天过日子的病人,被兰老师的老师转到了兰老师这里,因为兰老师的老师那里的床位要收治更有价值的病人的,也就是治愈希望更大的病人。
病人就这样被放弃了?可他只有40多岁啊,兰老师也不忍啊,他翻阅了各种资料,终于在新的一期血液科内部交流资料中,他找到了针对8床这一类型慢粒病患的新的化疗方案,但是还只是出于探讨阶段,没有形成行业治疗规范,兰老师彻夜不眠,翻阅各种国内外资料,还是觉得这个方案靠谱的!
这方案中,有一味药叫马利兰,是一种细胞*性的化疗药,本身就副作用很大,尤其它对肺部的损伤,一旦发生将产生不可逆的肺纤维化,直至呼吸衰竭,所以它的用药剂量要求严格,而在这一化疗方案中,马利兰的剂量将被翻倍使用!
我的药理知识都可以理解,这样的用药对病人意味着什么,那是在搏命,是*一把啊,可这对兰老师何尝不是在*呢?这是违反药典用药,违反医疗常规,十足的违规的啊!
兰老师,你真的想来一次豪*吗?可中医科的那帮医生正虎视眈眈得等你出昏招,赶你走呢!
三
在办公室里,兰主任用他那富有感染力言语,湖南味十足的普通话,给病人解释着这一新的化疗方案的利弊,其中存在的医疗风险,还实言相告,那味叫马利兰的药物被超过药典使用量的加倍剂量使用,家属听了自然忧心忡忡,犹豫不决。
那时互联网还处于萌芽状态,普通中国人根本还没有人听说过互联网这一新奇的名词,更无从谈起智能机这玩意,所以通过百度来寻医问药,这样高级的玩意,是不存在的,我想假如,在那个年代,家属能或者可以,有条件通过网络查询到马利兰这一药物的*副作用的话,肯定会被吓坏的。
现在的我们很容易通过百度搜寻到马利兰的一切资料,它的药量要求很苛刻,必须严格用药剂量,必须在严格的临床和血液学监控下介体化调节用量,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马利兰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马利兰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尤其是血小板减少,还有肺*性。
这就是老百姓说的,以*攻*,死马当活医了,因为*副作用的发生的风险也是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成倍加大的
家属是无知的,他们没有资源真正了解这一药物的可怕性,也是庆幸的有时知道得太多,了解的越明白,也许就会更痛苦。
家属没有选择权,只能同意,不忍放弃啊!自家男人才46岁那,本地医疗条件最好的附一院血液科也束手无策,多次的放化疗,钱也花海了,各种化疗方案,各种民间老中医的验方,能试的都试了,就连观前街的玄妙观的真人也去求了多少次了,。
那时的百姓看病也没有医保可以支撑医药费的来源,全是自费的,血液科的药又贵,病人又虚弱,时常要输血,输白蛋白等,胃口好的时候还得买好吃的,给病人加强营养。每天花的钱像流水一样哗哗而去。
家属是绝望的,没有办法只能搏一搏了,无论从精神还是经济,都走在崩溃的边缘了。
我坐在兰主任边上,给医患双方做着谈话记录,看着家属一边抹泪一边无奈签治疗同意书的场景,心里真得不好受,那男人的爱人颤巍巍着,慢慢签下了同意治疗,犹如写下上刑场前的绝笔一样。我也忍不住真想上去安慰下她们绝望的神情。
是啊,能不绝望吗,技术最好的附一院血液科的全国知名专家都说没希望了,在这里,这样一个小科室里的小医生能有妙手回春的高招?
如果我有预知未来的异能,真想告诉他们,别放弃,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个叫瑞士的国家,有一家叫瑞士诺华制药的公司,正夜以继日得研制着一种新药,叫伊马替尼,它的横空出世,将拯救无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生命。
人类历史的进程,总会在不经意下得到推动,年,一名叫做彼得·诺维尔(PeterNowell)的年轻人从海*退役,回到了故乡费城。在那里,他加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系,主攻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研究。
没过多久,彼得与研究生一起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癌细胞中,第22号染色体明显要更短。
研究人员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染色体异常,或许就是此类慢性白血病的潜在病因。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们进一步观察了7名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每一名都带有短小的22号染色体。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彼得和他的同事们接连发表多篇论文,向全世界宣告他们的发现。
“每一个典型的病例,每一个细胞都带有这个变异,”彼得说道:“对我来说,这意味着两点。首先,这个遗传变异对这一类型的癌症发作至关重要;其次,这些肿瘤确实是从发生变异的单个细胞生长而来。”
基于彼得的重大发现,科学家们一步步推进研究,一代代人接力,一次次的实验,终于在年6月,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天,一种叫伊马替尼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特效药诞生了,也终于进入了人体试验阶段。
在临床期试验中观察到的积极疗效。更为可喜的是,这些疗效看来相当持久:在治疗的一年半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依然达到了89.2%。基于其出色的治疗效果,美国FDA在2期临床试验后,就加速批准这款新药问世,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而这款药物的产品名,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格列卫。(以上是百度资料)
对了,就是它,热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神药,格列卫!
它的上市真是功德无量,挽救了多少慢性白血病病人的生命!
而那时,地球的这一端,中国,我们的这位病人,在年的这一天,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一药物,哪怕是临床试验性用药!
如果有了这一神药,或许这一切就都不是事了。
善良又无助的家属无条件签字同意了治疗方案,接下来就是兰主任的事了,看来主任又要一个月劳心劳力了。
主任的治疗方案定了,当我把医嘱单送到护理部时,一向严格操作制度的护理部的护士们却有异议了,兰主任这是超剂量用药啊,护士有三查七对的用药把关权,有疑问必须向医生确认用药的情况,兰主任只能向当班护士再次解释缘由,护士们知道了这一违规治疗,不愿当面顶撞兰主任,却偷偷地向主管病区的中医科主任汇报了。
毕竟,血液科还不是独立科室,名义上还是在中医科的羽翼下成长中的,假如处理医疗事故,作为主管的中医科主任是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的,最主要的是出了事,医院要扣罚奖金,那都是扣罚中医科全体医务人员的,所以兰主任想一个人涉险出位,希望医院不受然人待见的尴尬地位,当然也是想出于医者救死扶伤的本能,但是兰主任似乎忘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也是集体中的一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他还只是初出茅庐的小医生的时候,科室里许多成员根本不看好他的,虽然他还带着血液科研究生的光环,但是科室里分人员都知道,在那个没有骨髓移植技术普及,还没有格列卫诞生的年代,在日本电视剧血疑热播后的时代,人们被血疑中,白血病就是绝症的洗脑式科普下,都当白血病病人生存无望的,尤其是被附一院遗弃了的病人,是啊,附一院都没招的病人,你一个才毕业的新人,有啥好办法?不是在胡闹吗吗?拿病人做试验田吗?还违规超剂量用药?假如出了事情,你能保证病人不会来找茬?
四
兰主任最终还是给病人用上了超常规剂量的马利兰,大家都在暗暗观察着病人用药后的反应,也许,有人正幸灾乐祸得等着病人出点啥状况,甚至意外死亡呢,这样就可以把爱折腾的兰主任赶出中医科,也有人默默替兰主任忧心着,病人千万别出现啥意外。
这位病人的疗效还没显效,病房里,一位病情已经稳定的病人却出现了险情。
病区最中间的那个病房里,住着三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其中,9床和10床是两位苏城本地人,8床是兰医生的湖南老乡,莫名而来的,8床是位才20岁的小伙子,因为一次感冒,村医给配了一种叫“感冒通”的药片,吃了一个礼拜,小伙子老是出现发烧,没力气,时好时坏,几个月后,医院确诊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再障发病可能与化学药物、放射线、病*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
也就是说,骨髓的造血系统出问题了,也是极其凶险的。
医生询问他的病史,考虑可能是与服用了感冒通药物有关,感冒通的副作用就有骨髓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可能。
我在上血液系统疾病课程时,对这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药物的副作用时,痛心疾首得说起,我们上一届的的一位师兄,医院因腹泻服用了一种叫“复方新诺明”的药物,导致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当时也没有条件进行骨髓移植,一个月后,死于并发症。
我们当时都懵了,复方新诺明,最便宜,效果又好的抗生素啊,医学院自己的医务室也经常给我们服用的啊,我前几天感冒咳嗽,医务室的医师还给我配了三天的量呢。
谁也想不到,我们一群学生,中间的哪位服用后,会有死亡之约呢?
此后,我就对药物性血液病有了深刻的认识,告诫自己,给病人开药时,千万要慎之又慎!
小伙子只是一次感冒,服用了药物导致了再障的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啊,人称,不是血癌的血癌!和其他白血病一样,随时会剥夺人的生命。
小伙子一家听医生这么一介绍,才知道这个疾病的严重性,不远千里,从湖南来苏城找兰主任救治了。
小伙子在老家已经定亲了,女朋友不放心,也跟来了,可以伺候着他,期望早日康复,回家成婚。
三位再障病人住进了一个病房,9床是苏城本地人,30多岁,还没成婚,对异性充满着渴望,而再障病人经常会注射一种叫丙酸睾丸酮的药物,以刺激骨髓生长,丙酸睾丸酮是一种性激素,是雄性激素!可想而知,三位在病中的孤寂男人,在那清冷的病房里,各自都被注射了长效雄性激素后,每个漫长的夜晚,会有怎样的煎熬。
9床,他经常会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欢愉得吹嘘着,他的一位亲戚,专门在铁路上稽查盗版光碟的,尤其是查到*色碟片,会偷偷带回家和他一起欣赏。
眉飞色舞得说着各种岛国爱情动作片的镜头,情节,名人,尤其是记忆中的苍老师的靓影,更让另两位在荷尔蒙的刺激下,愈加不能寐。
每个周末,9床,10床都会请假回家的,病房里只有8床,那位湖南小伙子,一个人,住在病房里,兰主任也许感觉到了会发生什么,特意吩咐小伙子和他女朋友,再障病人抵抗力很弱,容易被传染疾病,特别要注意隔离制度,尤其小姑娘,那位小伙的女朋友,正感冒中,兰主任千叮咛万嘱咐,两人要保持距离,不能有亲密接触。
老家来的病人,特意慕名而来的,兰主任是不希望他有任何闪失,而且小伙子在几个疗程的治疗后,血液检查基本正常了,准备过几次再做个骨穿,看下治疗效果究竟如何了。
在这节骨眼上,兰主任可不想功亏一篑。
周一,我们才上班,护士来汇报说,8床发高烧了,兰主任知道坏了,连忙跑过去一看,小伙子正虚弱得躺在床上,再无此前被注射荷尔蒙后的生龙活虎了。
兰主任严厉的目光射向正戴着口罩站在不远处的小姑娘。
小姑娘心虚得避开了兰主任的目光,低下头,不敢抬眼了,兰主任一下子明白了,心里也许是在长叹,人的本能是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挡的,哪怕为此,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突然想到那一首: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今天,果然是应证了骨髓枯啊!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全身血细胞的不断减少,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再障患者一旦受到病原菌的感染,病情常会迅速进展,不容易控制,导致恶化!
小伙子就因为这一次的和女朋友的不克制,导致感染一直不能控制,病情迅速恶化,又没有条件做骨髓移植,最后医药费也告急,收费处的人一直跑来催账,他更忧心了,女朋友因为这一次对男朋友的纵容,想不到会有如此严重后果,也许是自己内疚也是感觉男朋友治愈无望,忍痛告别男友,回老家了。
女友的离去更加剧了8床病情的恶化,心爱的人也离他而去了,心里活下去勇气和支撑轰然倒塌了,不久,兰主任也不得不心痛得和老家的人,把已经弱不禁风的小伙子送上了北归故里的火车。
本该治愈有望的的病人,最后居然时日不多了,这一次的功亏一篑,让兰主任郁闷了好久,好久。
而那位超剂量注射马利兰的病人居然效果出奇得好,当兰主任把病人最新的血液检查报告报告给外院的导师时,导师也异常兴奋!叫他要好好观察病人的病情发展,有任何异常随时联系。
我也很为兰主任这次的冒险出击,出战告捷而高兴异常。
谁能想到,这样超药典规定的de大剂量运用化疗药治疗白血病的治疗方案,让兰主任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几年内后,他有关大剂量马利兰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案,被写进了治疗指南,被业界广泛采用。
五
兰主任的老乡,那位见人就咧着嘴,笑意盎然的小伙子,就这样,仅仅就是那么一次年少青春的欢愉,付出了生命的惨痛代价,我们都为他惋惜。
我想起了,村上的一位肝硬化肝腹水的男子,他母亲为了让儿子能静养,不让媳妇·儿子能同房,居然睡在小夫妻房里整整一年,嗯,母性是伟大的,更是霸道的,
兰主任为这小伙子和她女友在病房里偷偷睡一起的事情,还找护理长理论了一番,说她们晚上巡视病房不力,偷偷打瞌睡,而且当时,他和当班护士打过招呼的,要注意这对年轻人的异常举动的。
护士长也委屈啊,一对青春年少,如胶似漆的恋人,尤其,还是每天有丙酸睾丸酮滋润着的,他俩真有心想干点啥的话,让人怎么防啊?
不过,护士长还是把一帮手下的姑娘们好好教育了一番,要引以为戒,晚上值班不能睡觉,随时注意病人的异常情况。
护士长的训导,犹言在耳,可没几天,又出事了。
那天晚上,一位中医科的医师,带来了几位病人,跟当班护士说,这是他的几位朋友,喝醉了,想在病房里挂点水,住在病房里,观察一晚上,明早就走。
值班护士想拒绝的,因为这里是中医科和血液科的混合病区,而血液科病人抵抗力本就差,这种病情不明的病人住这里,非常不合规的,再说,明天,万一被兰主任知道了,又要找护士长告状了。
中医科的医生对兰主任的病人占了中医科的病床,本就一直有宿怨,一提兰主任,他就更发不服气了,更是一定要住了,护士拗不过他,抹不开面子,又被他许诺,明早请吃*天源的蟹*包,就违心同意了。
那帮人看起来穿着都很考究,举止很得体,颇有素养,几位,安安静静的在病房里躺着输液。
到了半夜,值班护士正趴在那本护士三基考试书上,打着瞌睡,突然,哪个病房里传来的狂笑和哭喊,把她从迷迷糊糊中惊起,睡意顿无,赶忙跑去看,正是那几位喝醉的病人,一个个都在痛哭流涕,打着哈欠,有人甚至在病房的角落里小便呢。
护士吓坏了,一脸惊恐,问正在一个个安抚他们的中医师:
这帮人到底是什么病啊?
她偷偷拉过中医师问:他们是不是精神病人啊?
中医师含糊其词的,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只是拿出自己的包里的几支氯胺酮,叫护士给他们静推。
氯胺酮?护士一看,这不是麻醉药吗?怎么能随便给人用呢?
氯胺酮,在年的中国,还只是个可以随意配置的普通麻醉药,在普通大众眼里可能还不知为何物,而我告诉你它的另一个响亮的名字,你就不陌生了:K粉!
K粉,主体成分医学上称氯胺酮,因为其物理形状通常呈白色粉末,而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K,故俗称“K”粉。在医学临床上一般作为麻醉剂使用。
服用后遇快节奏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产生意识和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表现为幻觉、运动功能障碍,出现怪异和危险行为,同时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损害。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的K粉,可随意勾兑进饮料、红酒中服下,易让人产生性冲动,所以又有“迷奸粉”之称。
年被美国药剂师CalvinStevens首次成功人工合成,最初发现为一种有效的麻醉药,据称首次使用是被作为兽医麻醉剂,并曾在越战时期作为麻醉药而广泛用于野战创伤外科中。[1]
年,美国旧金山和洛杉矶市首先报告氯胺酮滥用病例,当时主要是在一些通宵跳舞的娱乐场所,而光顾这些场所的主要是一些青少年亚文化群体。
年,K粉经日本、泰国、香港中转进入内地。
年6月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氯胺酮纳入国家第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年,公安部将其列入*品范畴。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
这位值班护士,是在年之时,当然不知道氯胺酮是*品,我国要到年才把它列入*品。但是,她马上意识到这帮人不对劲,就跑回护士站,顾不得明天会被护士长和科主任骂了,赶忙打电话给总值班,报告了这里的突发情况。
总值班过来,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一帮瘾君子啊,责问那位中医师,这是怎么回事?
中医师慌得满头是汗,本就瘦小,黝黑的身材,更显猥琐又卑微了,他不得不结结巴巴得把实情一一道来。
原来这帮人就是有点钱了,爱玩个时髦,也学着尝试下*品的滋味了,都以为自己不会上瘾的,结果一吸就不能停了,害怕了,想戒了他,又不敢去戒*所,就找到了中医师,帮忙想办法,用点药,把*给戒了。
每次他们*瘾要来的时候,中医师就给他们用一种叫“纳洛酮”的吗啡受体拮抗剂,来解*。
纳洛酮最早被用于治疗镇静催眠药与急性酒精中*,又被发现可以用于戒*治疗,主要治疗阿片类药物及其他麻醉性镇痛药。也就是说鸦片、吗啡、海洛因、*皮等都可以用纳洛酮来治疗。(百度资料)
一些人就这样被他治好了,在圈子里也小有名气了,但是,有些人一开始接受戒*时,还是会时常会发作,中医师就给他们用点氯胺酮,毕竟,氯胺酮在那个时候,还不是违禁品。
这次,这帮人就是治疗时*瘾又发了。
总值班听完中医师的讲述,直皱眉,要报警,中医师再三哀求,不要报警,总值班还在犹豫呢,其他病房的病人,也被这帮人吓坏了,对医院的管理强烈不满,早有家属跑到门口公共电话厅报警了。
警察一来,一切水落石出,一个戒*,吸*,贩*团伙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中医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开始确实是想帮那些人戒*的,顺便赚点外快,问题是,有些人本根就是没有意志力的,时戒时吸,尤其在治疗过程中,*瘾来时,有时氯胺酮也满足不了,而且氯胺酮的药物风险大,70mg会引起中*,mg会出现幻觉,mg会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有时,为了病人吸*症状能暂时改善,也不得不用点吗啡或者杜冷丁了,而这两个药早已列入*品范畴了。
杜冷丁,医院里卖给病人就一块多钱,他卖给吸*的就是几百块,这样金钱的诱惑是他,一位来自穷苦乡村家庭的小医生,难以抵御的,有了第一次,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从此,他越陷越深。
医院里另一位陷入更深的同事,药房的小张。
事实上,他走上这条不归路,都是被他这位同事兼好兄弟所赐。是他,一步步诱惑他,进入了小张,好兄弟,他那光*陆离的交际圈子,生活圈。
那个,一生本分为人,勤勤恳恳行医的他,从未进入过的圈子。
他羡慕他,嫉妒他,同样是外埠人,医院,住在一个宿舍,他在药房工作,自己还是个大医生,可是没几年,他的好兄弟,医院边上,有了自己的房子,那个年代,工作没几年的人,能买了房子,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他还是只能窝在昏暗狭窄的宿舍里,煎熬。
每次上下班时,医院门口总有那么一道亮丽的风景,一辆纯进口的,乌黑锃亮的铃木王摩托车,座上,一袭黑色皮衣皮裤,他的好兄弟,一捏油门,扬长而去,在哒哒哒的机车轰鸣声中,随着飘落在秋风里的好闻的汽油味,瞬间消失在路的尽头,而他,却把还在后面蹬啊,蹬啊,迎着呼呼的秋风慢慢骑行。
今天的风怎么这么大啊。
他渴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辆机车,他也喜欢听着机车的轰鸣声,载着心爱的姑娘疾驰在艳阳下,春风里。
可他知道凭自己微薄的工资,要买上这么一辆上万块的进口摩托车,那只能是痴人做梦。
他不甘啊,凭什么我要忍受贫穷?
同事们都在热议,药房小张,不声不响,房子有了,车子也买了,他家的经济条件真好啊,医院老阿姨眼里的准女婿最佳候选人了,医院里年轻漂亮的姑娘们也时不时,明的,暗的,秋波如浪。
而只有中医师,他知道,小张家在贫瘠的北方山区,根本无力来给他任何经济资助,只有他深知,他的钱是怎么来的,也是一次酒后,小张喝醉了,不小心说出来的,还劝他跟一起干,他说,这是打点擦边球,别怕,这年头,趁医院的有管理漏洞,不给自己搞点钱,更待何时?
他心里清楚,真走上这条路,那真是不归路啊。
他煎熬着,犹豫着,痛苦着,辗转难眠。
真正让他下决心和他合作的是那一天。
那天,医院门口,见小张的摩托车后座上,一位长发飘飘的女孩,也是一袭皮衣,一脸幸福得搂着他的腰,贴在他身后,耀阳的夕阳中,两人轰鸣着远去了。
他真的受刺激了,医院的院花吗?他正暗恋着呢,还没有任何行动呢,对方已经投入了小张的怀抱了,他感觉到了自己的失败,一个男人的失败!
那一刻,他在心里下定了决心,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豁出去了,搏一回!
年轻的,风华正茂的中医师,终究没有抵御住诱惑,走上了这条不归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一边是血液科开始有了点小名声,病人开始多起来了,一方面,这边中医科的丑闻让全员蒙羞,这让兰主任也有了足够傲视这帮中医师的资本了。
六
又一个夏日的清晨到来了,窗外已是赤日炎炎,知了开始了一天的吟唱,真是蜩螗沸羹,不知疲倦。
医院的大厅里,如潮的人流,汗流浃背,争先恐后地涌来,只是为可以挂一个专家号,能在全国知名专家们面前,如选秀般,华丽丽的五分钟亮相,对,只有五分,为这宝贵的五分钟,广大信徒们要起早贪黑劳作,积攒满足够的路费,诊费,药费,幸运的,还可能有机会与专家进一步亲密接触,被开膛破肚,让专家放下高贵的身段,检阅下你的肝胆脾胰,当然,这样的话,起早贪黑辛劳的时间要更长了,腰包要更鼓点了,关系要更硬了,因为知名专家,如果还是带国字号的,不是随便张三李四,都有机会被一亲芳泽的,王五赵六也不行。国家级专家,稀缺资源啊,普通信徒要劳动其大架,哦,简直比搞太行发动机的难度,看来也不会少多少。
中国人就是个人情社会啊,平时要有机会行春风秋雨给他人,积累些人脉资源,然后某一天,自己需要某位专家帮忙了,又不认识,那可以找人啊,自己行过小恩小惠的,譬如什么七大姑八大姨,朋友小强的妹夫的姐姐的小姨子,之类的复杂关系,终于有可以和国宝级人物说上点话的主了,那也才是万事开头的第一步,下面还有许多艰难险阻在等待你,考验你,譬如,等床位,医生总是今天推明天,明天说后天。
终于,脑子活络点的,或者懵懂不知的,也会受高人指点后大悟,为什么没有床位,啊,你不懂啊,待我道来,你应该这般如此,如此这般,专家定会眉开眼笑,床位立马就到。哦,这样啊,那样神圣清高又严谨的专家,我怕亵渎了他曾举手宣誓过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啊,啊?誓言?那是在学校里誓的,出了门,那就是各色人等行色匆匆,宝马三轮各自走的康庄大道啊,那里是花花世界啊,那里宽广的胸怀如大海,海纳百川嘛,有何不能承受?专家的胸怀和大海是一样一样的,其他的誓言,另类的信条也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有足够承受力的,请相信他们的心理素质,因为他们是专业的,受过心理学系统培训的,有各种自我解嘲的招式,以及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请不要为国宝们的亚健康担惊受怕,这纯粹是杞人忧天,少见多怪了,黑猫白猫,反正都是猫嘛,口味也差不多的,但是披上白衣,最终也没有成为不吃腥的熊猫,倒成使了,还是从上天派来的,人云:天使!
当你以为只是自己的独家新闻,奇谈怪论,可以卖弄炫耀一番,哪知各位看官闻之,心如止水,平静如常,只是用惊异的目光,斜睨着你,嘴角还有丝丝蔑笑,终于,旁边的儿时发小,听不下去了,揶揄他,行了,行了,你是地球人吗?这种事情,如每日出恭,天天都有,碰到个别吃坏了的,一日10多次,也不足为奇的,真是孤陋寡闻,看来,你还是太健康,病的次数太少,以后多出来喝喝茶,你就会像听天气预报一样,如闻刮过屋顶的东西南北风,平淡无奇了。
窗外,知了依旧鼓噪声声,我坐在办公室窗边,看书,写病程录,耳边不时传来,走廊角落,家属休息区的人们,在讲着,谈着各自的遭遇,如听传奇故事一样,每个人的就医历程都是一个传奇,中国医疗界的传奇,时刻在发生的传奇,不知何时这样的事情可以成为曾经的传奇,让人回忆的传奇,而不是现实的,将来的,未发生就注定是传奇的传奇!一本书,叫官场现形记,还有一本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而今,不知道又有哪位仁兄之生花妙笔可以磬竹而著,写出当今之三刻,四刻医疗之拍案惊奇。
听着,听着让我这实习医生都为之汗颜了,如坐针毡,还是耳根清净点吧,我去护士站翻阅病历看看,经过中医科医生办公室,里面医生护士在关起门来开回,透过门上的玻璃窗,似乎中医科主任在发火,训几位医生和护士。
原来一位中医科的在读研究生,与一位护士正处于热恋中。那天,一位病人要输血,这位研究生在写用血申请单时,还不忘记和心爱的女孩,眉来眼去。
老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此言误人误事,有时,不是干活不累,而是真是会出问题啊,热恋中的双方,蓬勃的荷尔蒙都集中在对方最诱人的地方。
于是,一切以自己的最爱为风向标了,为其哭,为其忧,工作只成为了生活的道具了。
就是这样,这位研究生的荷尔蒙都用在情深深雨濛濛上了,散得大大的瞳孔,全是爱意浓浓,只能用余光下的一丝微波,扫了下血型化验单,也只是看了单子的一半,A型血,连剩余的那一丝余光,也不愿意浪费在这无聊枯燥的化验单上了,立马收回余光,带着全部爱意投送到心爱的姑娘那里了。他肯定在想,看一半就够了,汉族人,A型嘛,下面肯定是RH阳性。这是汉族人绝大部分人的血型检查结果,而事实上,化验单上写的是阴性啊!
这里顺便来抖个书包,科普一下。人类其实有很多种血型系统,最常见的是必须要验的ABO血型系统,记得在我们在90年代读书时,给病人输血时,也只是验ABO血型,其他血型不验的。但是其实有部分人群,他还含有其他血型的抗原存在的。
在年,首先发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恒河猴血型,即RH血型系统,我们汉族人90%以上是阳性的,有的少数民族绝大部分是阴性。这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熊猫血”,因为他像熊猫一样稀有。
有一点要注意,RH阴性的病人是绝对不能输入RH阳性的血,输错了,重则当场就是有溶血反应,轻则下次再输血,按照自己的原有血型,输入阴性血的话,就会和当初误输入的阳性血产生严重的溶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有的孕妇如果是RH阴性的,怀孕后必须要注意,要去市中心血站去检测RH血型有否变化,并测定是否有免疫性RH抗体存在,以防因母婴血型不合产生新生儿溶血反应。
所以你可以看出来,我们以往只验ABO血型,不验RH血型系统,这样的做法是基于绝大部分汉人是RH阳性的基础上的,这是侥幸啊,是很危险的,在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是极有可能的。
另外,还有其他的血型的人,有一种叫“恐龙血”的,十几万分之一概率的存在,我们医疗机构至今不作为常规检验的,它就是于年在印度孟买发现的“孟买血型”,因为不做常规检测,目前国内才发现了30多例,这样血型的人不能接受ABO血型的血液的,只能输孟买血型人的血。
而最令人恐怖的是普通的ABO验血方法不能识别孟买血型,不仔细做正反血型鉴定的话,会误认它为“O”型血,如果误输入O型血,那将是灾难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医学在进步,但是有的还是不能普遍开展的,譬如恐龙血的人,他的血型鉴定很麻烦,医院还不能检验,万一被误诊,或者术中紧急需要输血,上哪里去找血源?医生只有傻愣愣的,眼看着病人失血而慢慢消亡。所以,医学永远是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风险无处不在。
而这次,这位情深意浓的研究生,所引起的严重后果,无关科学,只是责任心问题!爱意是会传染的,那位心爱的姑娘,护士小姐也是千娇百媚啊,勃发的荷尔蒙,充斥了双瞳,也没在意血型报告里那个暗淡的“阴性”字眼,大家都知道,医生的报告“阳性”都是鲜红的,为了提示医生注意,这是阳性!可惜这次是阴性,成了暗淡无光的打印小黑体了,没有人注意它的存在。
血库里的血送来了,又是他们两个核对的,而且正巧,居然血液交叉反应试验也通过了,没有异常反应。
当血输完了,另一个护士去换盐水时,她的记忆中,好像看到过这病人的报告应该是阴性,一翻病例,真的是啊!事情大了,RH阴性血型病人被输入了RH阳性血,输错血了!
医生们马上观察病人的反应,加大输液量,冲洗肾脏,保护肾脏功能,还好,病人只是有点胸闷,发热,这是最轻的反应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向病人交代了,因为RH阴性血的人,第一次输入阳性血,后会产生免疫抗体,假如下次再输入阴性血,那就是灾难性的,极易产生溶血反应啊,那极有可能要死人的。
主任知道情况后,相当恼火,但是考虑医患矛盾紧张,最后居然决定让大家闭嘴。
后来还是那位爱意曾浓的护士,良心发现,告诉了病人真相,那时的病人真的很淳朴,可能也不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居然事后相安无事。
真不知道这位病人后来如何了,但愿他今生不再有病痛和伤害,不再需要输血了,因为他以后很可能不能再被输血了。
医者要有仁爱之心,更要有责任之心。许多事情的耳闻目睹,亲身体验,更令还未真正踏入医道的我倍感唏嘘。
快意人生,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