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楠是现代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研究者。”
加州理工学院的YisongYue教授对眭亚楠给出了颇富诗意的评价。这个通常用来描述建筑或文艺作品的形容词放在他身上,意味着导师对其研究风格和成果的高度肯定。
过去十年中,眭亚楠一直身处机器学习、神经工程、机器人三个前沿学科的交叉领域,通过将原创机器学习方法引入神经调控技术,对瘫痪、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进行临床治疗,在理论、方法、实践三个方向均有建树。
在年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RA)上,他与合作者关于偏好反馈学习优化机器人外骨骼的研究成果同时斩获大会最佳论文奖和最佳人机交互论文奖,成为首位获得最佳论文奖的中国大陆学者。这也是大会历史上首次有论文同时获得两项大奖。
凭借在机器学习和神经调控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创新技术应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助理教授眭亚楠入选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年中国区榜单。
图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年中国区榜单入选者眭亚楠
让AI学习神经调控
眭亚楠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中国科学院神经所研究神经环路可塑性。在年加入清华任教之前,他先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及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JoelBurdick教授、YisongYue教授及Fei-FeiLi教授。
谈到返回清华的原因,他表示自己“在留学之前就希望回国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做研究,现在我就在清华,是如愿以偿。”
神经调控技术,一般指利用植入或非植入技术、电或化学作用方式,刺激或改变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或神经信号。目标人群通常患有神经系统损伤、运动障碍、瘫痪、视觉或听觉障碍等疾病。
眭亚楠告诉DeepTech,神经调控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方法。他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