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生物医药企业人员在研究产品。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
广州国际生物岛生态优美,十分适合生物技术研究。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童丹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童丹、王纳、陈治家
生物技术的发展将迸发出强大的力量颠覆我们的生活。诺贝尔奖科学家生物医学实验室、中国首家利用以生物3D打印技术为主体的医药器械制造平台……湾区城市群中,产业聚集所形成的“磁场”,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初见成效。而广州更是提出了到年,力争生物产业规模实现亿元,增加值达亿元的目标。
近期,广州日报记者走访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和企业,可以认为,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创新要素厚积的必然结果。
3D打印植入医疗器械:
精确开发修复人体组织的植入类医疗器械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运用生物3D打印技术开发植入医疗器械的高新技术企业。首创3D生物打印专利技术成功实现世界第一个生物3D打印硬脑(脊)膜-睿膜产业化,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应用0多例。企业负责人袁玉宇是一名海归创业者,他说,利用以生物3D打印技术为主体的系列生物制造技术平台,精确高效地开发出用于人体组织修复的创新型植入类医疗器械,对患者因疾病和创伤而受损部位进行修复、替代及再生。
这家公司的重点产品为睿膜、RegenSling/立婷(生物3D打印仿生结构的尿失禁吊带)、赛卢(个性化颅骨修复产品)、医学3D打印模型。
全国领先的基因科学技术:
可以预见孩子们的健康状况
在近日召开的广东院士高峰年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士、发展中国家世界科学院院士贺林讲述了基于基因组学上的遗传咨询发展。
贺林说,新医学=老医学+(基因)组学+遗传咨询,其中遗传咨询起着核心桥梁作用。如今基因测序仪的发展很迅猛,不久之后,人们就可以人手一台测序仪摆在床头,随时随地测一下自己的基因序列了。测出来的序列怎么办?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序列进行解读,这就是遗传咨询的未来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的基因科学在国内独占鳌头,总部在深圳的华大基因,每年有大量的基因测序仪器从湾区走向世界。贺林认为,如今基因的天书出现了,任务是我们如何读懂它。“听诊器过去用来听身体,今天我们要的是听诊我们的序列,到那一天,我们的DNA双螺旋就可以巧妙拉开、解读清楚了,一旦序列解读清楚,可以预见孩子们的健康状况。”
“基因检测技术、医疗大数据应用能大大提高在遗传病筛查、无创产前筛查、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领域的服务能力。”云康生物科技副总裁胡尚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充满信心。云康集团子公司广州达安临检日前获得国家发改委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包,基因检测应用示范中心项目,项目总投资8亿元。
干细胞临床实验市场:
市场规模估计可达亿
大湾区在干细胞临床实验方面也颇有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在日前举行的广东院士高峰年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介绍了大湾区干细胞临床实验现状及发展。
苏国辉说,干细胞在治疗一些没办法治好的病时是有效的,应用前景也很大,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卒中、肌萎缩、脊椎损伤等,市场规模估计可达亿。
目前广东省还有一个中心机构已经获得国家的批准,备案干细胞临床实验研究项目。
大湾区未来优势
外有产业链条有利技术到实用的转化
毕马威中国区副主席、毕马威中国华南区首席合伙人施展芳看到了在湾区发展生物科技的优势。施展芳认为湾区生物技术一系列重大突破也正在加速。人才资源为湾区生物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研支持。
香港的两所医学院在整个临床医学研究的世界排名之中很靠前。中山大学在临床医学的学术表现在国际上也相当靠前。此外,生物医药产业领军人才汇聚广州。在生物医药、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发展,广州吸引和培养了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2名两院院士等人才。通过各类平台建设,汇集了钟南山、裴钢、裴端卿、裴雪涛等一批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以及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等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和团队。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运用生物3D打印技术开发植入医疗器械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负责人袁玉宇看到了人才资源对于生物科技产业的助推。他说,现在不少海外华人会非常愿意回国发展。希望国家能够保持和加强对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继续营造重视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
施展芳认为,从产业基础看,香港跟广州有强大研究力量,大批初创公司,他们的范围覆盖了医疗保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其中好多家公司已经在香港上市。而深圳既有高新技术基础,还有开放的经济环境,医疗器械、生物医疗、精准医疗等医药相关的产业,在深圳有望茁壮成长。
相对其他地区,湾区在资本市场方面具备更加有利的条件。施展芳说,生物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时间比较长,以前整个资本市场只是开放给有盈利的公司,但是很多生物制造企业还在研究阶段,但又同时需要很多资金投入。因为这个需要,深圳交易所上半年修改了一个很重要的上市条例,专门以前置的生物企业成为盈利,没运行的去香港上市,在这方面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这些企业上市。
内有集聚平台有利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鹏博士认为,无论国际国内,生物药的研发以PD—1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癌症治疗为新标准、也很快在中国成为一个标准,可能需要点时间。张鹏博士认为,创新药物企业发展的模式有两种,一个是企业自荐平台来做研发,二是没有研发团队,借助类似微软的公司来帮助做临床药品,这种是利用外部的技术能力、更加专业的团队来推进标准。而大湾区具备了产业集聚平台的优势。
大湾区在推动产业集聚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如建设大型医药生产加工基地、高水平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国际化医疗服务基地等生物产业园区。
今年7月,珠海国际健康港一期正式开港,首批10家企业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正式签约入驻。该项目计划打造成集生物医药产、学、研、销、服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全省乃至华南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产业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这也为金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珠海市政府批准在金湾区三灶镇定家湾片区规划了“金湾生物医药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首期面积1.7平方公里。在此背景下,珠海国际健康港应运而生。
生物岛是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区,致力于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中心,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学伟表示,目前正在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强化官洲国际生物论坛的国际品牌效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粤港澳生命科学合作示范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正在筹备,人才、资金、平台聚集,有很好的交流平台,院士牵头将最有实力的机构、人才凝聚在一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凝聚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平台,促进医药生产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现状
湾区城市群布局生物医药产业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湾区城市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期待。据了解,未来广州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大力推动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广州市发改委表示,到年,广州力争生物产业规模实现亿元,增加值达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实现亿元,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绿色发展、实现高端就业的重要支撑。
数据也可以看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当下迅猛的发展势头。根据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近期公布的今年1~9月工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动能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增长10%左右。而年,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已实现总产值亿元。
不仅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都在布局生物医药产业。
深圳正在积极打造生物产业高地,从年开始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来,深圳的生物产业规模在年首次超千亿元人民币,达亿元,增长速度为15%。如今,深圳在基因检测、健康管理等领域已经涌现出不少杰出代表。
与广深相比,珠海的生物医药产业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但立足大湾区的,或许能够互补。今年上半年,由于丽珠制药、联邦制药的产值高速增长,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增加值26.49亿元,同比增长31.8%。来自珠海市食药监局数据显示,年上半年,由于丽珠制药、联邦制药的产值高速增长,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增加值26.49亿元,同比增长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