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很多人都在灌输一个概念:小朋友身体比较“脆弱”,磕着碰着都会出问题。所以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宝宝的身体健康,生怕宝宝出点什么问题。
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有时候意外就这么说来就来。
在那些影响孩子说话的构音障碍中有一个很特殊的类型,叫做“运动性构音障碍”。这是一个发生概率并不高,可一旦发生就会影响,甚至导致儿童失语的构音障碍。从知名度来说,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名气肯定是比不上功能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认知性构音障碍和听障性构音障碍这四位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看到运动性构音障碍有些迷茫:这个构音障碍问题怎么以前都没有听说过?它真的存在吗?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问题?
宝宝意外受伤,痊愈后却说不清楚话
厦门中心年初来过这么一个特殊的宝宝,小朋友今年三岁半,去年爸爸在回老家的高速上意外发生了一场车祸。车祸发生当天,小朋友就跟爸爸医院,接受了很多项的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宝宝只是软组织挫伤和一些擦伤,并无其他明显的伤势。得到这个结果后的一家人放宽了心,宝宝万幸是安全健康的。但当时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小朋友的语言功能异常。
在医院的一个星期里,宝宝的伤势基本上已经痊愈,唯一令双方老人不解的是孩子说话他们听不懂。不过当时都以为是孩子惊着了,所以大家都没有太过在意。
但是,在随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一家人感觉到了不对劲。平时孩子特别爱唠叨,还特别喜欢抓着爷爷的头发唠叨,医院回到家都半个月了,怎么说话的音量要么起起伏伏,要么轻重音紊乱,有时候甚至都听不懂在说什么。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小朋友这种说话障碍、说话紊乱的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的出现:运动性构音障碍。
什么是运动性构音障碍?简单认识一下
简单来说,运动性构音障碍是指产生声音器官的肌肉功能因为外伤、疾病等因素而发生的的一种构音障碍问题。
引发运动性构音障碍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脑梗或者脑出血,由于脑干部位的损伤,导致舌音功能出现障碍,运动协调障碍或者小脑等发生病变,都会导致运动性的构音障碍。
运动性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构音器官的不随意运动破坏了有目的运动而造成元音和辅音的歪曲、失重音、不适宜的停顿、费力音、发音强弱急剧起伏、鼻音过重等等。
我们需要记得的是,知道运动性构音障碍并不代表自己可以独自解决,有些受到运动性构音障碍影响的成人一辈子都没有摆脱它的影响。
很有可能他们的一生都要和运动性构音障碍纠缠不休。
当然,这是最坏的情况,因为很多人会选择专业的语言矫正机构帮助他们恢复自己的语言能力。
运动性构音障碍最典型的两大表现要谨记
1.语音不清
由于中枢神经受到损伤,所以发声器官之间的配合度自然也就降低了,这就像是小时候班主任不在的时候整个班都跟放羊一样,因为没人能够管住,发声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所以,针对运动性构音障碍儿童、成人的语言训练,专业语言机构会着重锻炼他们各个发声器官之间的发声能力,让主被动的发音器官彼此配合,改善轻重音紊乱、不合时宜的停顿现象等等。
2.语言逻辑混乱
我们发现很多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孩子在说话的时候对于字词的使用是不准确的,比如“我想吃苹果”这句话对其他孩子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在他们嘴里面就变了味“那个-啊-我”。
他们在使用字词的时候是很混乱的,语言逻辑之间的顺序也是颠倒过来的。这样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孩子说得迷迷糊糊,家长听得也是迷迷糊糊的,最后闹出不少啼笑皆非的故事。
家长要怎么做?
机构训练在白天,家庭训练在平时,因此说话交流要咬字;
多鼓励、多引导,孩子跟着父母学;
发音器官要锻炼,切忌不可急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