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张远
近日,医院主治医师茅渊被评为敬业奉献类“宁波好人”。
去年3月,作为医院骨伤科的一名主治医师,茅渊远赴贵州省黔医院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对口协作工作,用实际行动建立起甬黔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
精研专业
一颗真心换民心
初到异乡,肩负着使命和任务的茅渊克服了种种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快速医院中医科日常诊疗工作中。
查房、问诊、治疗、开药方……每天,茅渊都早早地医院中医科,开始一天的忙碌工作。“刚来的时候,找我看诊的人不多,医院的中医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力量薄弱、影响力不够,当地群众对我们也不熟悉。”医院中医以全科为主的现状,进一步细分学科,把专业做精做细。
茅渊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利用针刀、刃针等中医微创技术治疗各类慢性疼痛性疾病,特别是当地群众发病率较高的颈肩腰腿痛的诊疗。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利用针刀、刃针技术治疗患者余人次,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赖,同时帮助科室成功申报黔西南州新技术新项目——针刀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渐渐地,慕名来找茅渊针灸的病人多了起来。69岁的兴义市民余女士,15年前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四肢行动不便,经过茅渊团队10余天的治疗后,她能够重新独立行走了。出院这天,余女士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太感谢医生了!现在我的病情好转,对生活也更有信心了。”说话间,余女士不禁红了眼眶。
强化特色
中医技术春暖花开
去年7月,医院如期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茅渊团队带来了新方案,预约贴敷的人数比上一年同期大大增加。茅渊告诉记者,新方案不但能够达到原来火龙灸的作用,而且医生会根据不同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运用不同药物达到更好、更精准的治疗效果。
“茅医生很专业、很厉害,我们很信任他。一开始我挺着急的,想去上海检查,因为疫情没有成行。后来经茅医生诊疗,发现效果很好,现在已经恢复九成了,孩子还会主动要求来茅医生这里看病呢。”家住普安县的朱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在运动时不小心拉伤了腿部,导致肥肿神经损伤,经过茅渊一个多月的悉心治疗,孩子可以正常走路了。
“用心、用情把每一位病人看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大家对中医的接受度自然会越来越高。”茅渊回忆,刚到兴义时,他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当地儿童普遍比较矮小,迫切需要相关中医技术。结合摸底调查和群众调研,医院建议开展春季生长贴穴位贴敷助力小儿生长服务项目,起草了可行性报告,并详细介绍了项目实施方案,医院领导的同意。他根据黔西南儿童体质及当地气候条件,自行研制健脾益肾、活血强筋的中药助生长贴,明确推拿手法、流程及敷贴具体穴位。在医院中医科和儿保科的全力配合和两院专家的倾力帮助下,“小儿春季助生长活动——小儿推拿+助生长贴”医院如火如荼地展开,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倾囊相授
成为学科带头人
随着治疗效果的不断显现和患者信任度的逐步提高,医院领导及同仁们纷纷希望茅渊能够传授针刀、刃针知识和操作技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这里帮扶的时间是有限的,理念和技术才最具生命力。”自此,茅渊的身份又多了一重——学科带头人。
去年3月以来,茅渊先后为医院的医护同仁开设针刀诊疗等中医微创技术专题讲座培训30余次,开展现场演示带教余例(次),共计近千人参与了学习。同时,茅渊抱着互相学习的态度,和3位当地医生结为“师徒”,通过导师带徒和手把手教学,传授他们中医理论和操作要领,协助科室提高业务能力,以期通过中医特色微创诊疗技术为更多的兴义百姓除疾祛病。
“我知道的就全部告诉他们,他们能看好病比我自己看好更开心!”茅渊要求每一位“徒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精准治疗,将中医文化融入行医过程,“择一事,终一生,尽其责”。“现在我们看病更加规范了,一些技术性高的中医理念,茅老师每周都会结合实操和理论给我们做培训,我觉得自己在这几个月里成长了不少,能成为茅老师的徒弟我很幸运。”医院中医科治疗师马英表示,自己会把茅渊传授的中医技术学好、学精、学透,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
“我们师徒之间现在还保持着一周两三次的通话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