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民健身大潮涌起,跑步运动成为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方式之一。
不过,如何进行跑步?如何改善跑步姿态以避免受伤?如何提高跑步表现?这些问题,可能是每一个正在跑步或准备参与跑步运动的人不可避免的话题。
不少跑者在跑步过程中出现了跑步伤病,严重影响了自身的跑步体验,更有甚者不得不暂别跑步。因此,寻找上诉答案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进行跑步?
跑者可以通过分析跑步中的步态周期,来进一步了解跑步。跑步的步态周期包含2个阶段:站立或支撑阶段,以及摆动阶段。
提示:这里的“周期”指:从一只脚开始接触地面时开始,到同一只脚再次接触地面时结束的一段时间。
站立或支撑阶段
脚部接触地面前,股四头肌(主要是股直肌)非常活跃。一旦脚部接触地面,触地时产生的冲击力就会被肌肉、肌腱、骨骼、脚和小腿的关节分散。这种分散是由距下关节倒置和外翻,足中部外展或内收,以及足前部背屈和跖屈引起的。
在理想状况下,小腿结构中所产生的作用会让脚进行轻微的旋前运动。旋前运动会将脚落地时产生的冲击力分散到足弓表面,以缓冲对双脚造成的影响。
当处于中立姿势而脚部没有进行旋前运动时,会造成脚的侧边单独接触地面,而无法缓冲落地时的冲击力。这种脚部动作所产生的生物力学会逐渐造成跟腱紧绷、小腿后部的腓肠肌拉伤、膝盖侧面疼痛及髂胫束的不适。另外,如果在中立姿势频繁地进行旋前运动脚过度旋前,胫骨内旋会引起胫骨疼痛,并导致小腿前部肌肉拉伤和膝盖内侧疼痛。
站立/支撑阶段的最后一部分被称为推进或推动。越擅长通过臀大肌和核心肌群将脚推离地面,并有意识地使用胫骨后肌,脚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就越少。一般而言,与地面接触时间越少,则周期循环越快,并且在相同的步幅下,运动表现越佳。
摆动阶段
在刚开始接触地面和中立姿势定位之后,腘绳肌、髋屈肌、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会通过协同工作的原理来实现推动动作。
当一条腿正在完成站立阶段并进入摆动阶段时,另一条腿正在完成摆动阶段,并且正在准备开始下一个站立阶段,从而完成一个步态周期。在结束了与地面的接触后,第二条腿开始向前运动,这是由于骨盆的向前旋转和腰大肌引起髋关节同时屈曲的结果。
当这条腿通过前摆阶段时,腘绳肌会拉长,从而限制了小腿的前伸,而小腿由股四头肌拉伸。当身体加速时,小腿和脚开始下降到跑步面,这样就形成了从头部到脚趾的垂直直线。
不良的步态周期将导致人体的核心部分变得不稳定,从而造成运动损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善跑步姿态以及提高跑步表现呢?
如何改善跑步姿态以及提高跑步表现?
下面为大家推荐一种除力量训练之外的练习。此种练习由杰拉德马赫(GerardMach)在20世纪50年代所开发,其操作简单,且不会造成冲击压力。适合所有跑者进行练习!
从本质上说,这些练习可以被称为跑步的基本动作
ABC,它们将步态周期的各个阶段分离出来:提膝、大腿运动和蹬地。
通过单独训练每个阶段并减慢动作,正确地完成这些动作能够提升跑者的运动知觉,促进神经肌肉反应,并有助于增强力量。正确练习还有助于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并提高跑步表现。
提示:每周应该进行1~2次练习,并在15分钟内完成。注意姿势要正确。
动作A
该动作包括了膝关节弯曲和骨盆向前旋转两个部分。同时,手臂的简单摆动,平衡了下身的动作。抬起腿部相对的手臂,其肘部需要屈曲成90度;像钟摆一样前后摆动,肩关节起着支点的作用。另一只手臂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双手腕关节应保持放松,不要举过肩膀。在向下摆腿的时候,另一条腿的膝盖便随之抬起。
髋屈肌和股四头肌负责实施动作。这个动作既可以在走路的时候进行,也可以在跳跃或者跑步的时候进行。
动作B
动作B依靠股四头肌伸腿和腘绳肌驱动腿部向下,为冲击阶段做准备。接着,股四头肌将腿从动作A的位置拉伸到完全伸展的状态,然后腘绳肌群用力将小腿和脚拉到地面。
此练习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背屈,以使脚着地时更接近中立姿势。这种精确的调整降低了脚跟承受的冲击力;此外,由于与跑步相比,涉及的脚部生物力学较少,这种运动不会造成前脚损伤。
动作C
跑步步态周期的最后阶段由腘绳肌来支配。
脚与地面接触时,腘绳肌会继续收缩,将脚向上拉,臀大肌向下,从而开始另一个周期。这个练习的重点在于把脚直接拉到臀部下方,从而缩短弧线和此阶段时长。
这种练习应快速进行,突出爆发力。手臂快速摆动,模仿腿部的快速运动,手要比进行动作A和动作B时高一点、离身体更近一点。这种运动还可以通过将躯干前倾,以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