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论宣传工作是*的中心的重要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必由之路。
*的理论宣传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理论宣传工作要与理论研究、探索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宣讲工作,是*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传播*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基层干部群众的重要工作方法,是一项“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而崇高的事业。为更加广泛、深入、有效地传播*的创新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全*、教育人民,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宣部呈报的《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上的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宣传部、省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榆林市委宣传部、市委理论讲师团对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榆林市基层理论宣讲的基本做法和经验启示
(一)基本做法
1.加强示范引领,增强“讲”的重视。重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治优势。年,榆林市委理论讲师团将市级领导纳入理论宣讲队伍,受到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斌同志高度肯定,并批示:“请省委讲师团认真总结榆林市委的做法经验,在全省加以借鉴和仿效。”这一做法获得年度“陕西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一等奖。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讲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戴征社作为*的十九大代表,不仅撰写了署名文章,而且亲赴横山区梨树塌村等3个村庄为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四支队伍”和村民代表宣讲*的十九大精神。从“中国梦”到“五大发展理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全面从严治*”,从*的十八大到*的十九大,各级宣传部门作为全市理论武装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广泛动员、精心部署,先后组织*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以及省*代会精神宣讲团赴基层宣讲,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宣讲格局。
2.夯实队伍基石,增强“讲”的能力。人是理论宣讲工作的根本,提高基层理论宣讲水平的关键是建立一支强大的“精准化”宣讲队伍。各级宣传部门十分注重宣讲受众的基层性、形式的创新性、内容的贴近性,利用领导干部掌握*策优势,组建领导干部宣讲团带头宣讲;利用专家学者专业特长优势,组建专家学者宣讲团专题宣讲;利用*员干部联系群众优势,组建*员干部宣讲团广泛宣讲。榆林市委理论讲师团组建“讲好*建故事奋力追赶超越”群众宣讲团,突出“十读十讲”,覆盖了12县区、10个大部门、2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公司、1个医院,听众近1万人。同时,十分注重宣讲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年在北京大学举办了全市理论人才队伍培训班,进行专业知识的阶段性学习,不仅学习了新知识、开阔了新视野,而且创下了“两个第一次”。
3.创新内容形式,增强“讲”的效果。从宣讲人员来看,每次重大主题宣讲,各级宣传部门从*校及其它**部门抽调学历层次、专业素养、理论水平、宣讲能力较高的教师、干部进行宣讲,如米脂县委*校罗辉副校长从十八大讲到十九大,横山区、绥德县分别从*校抽调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进行宣讲,横山区还抽调了参加过陕西省年师德宣传教育活动、赴陕西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宣讲的教师进行宣讲。从宣讲内容来看,一些宣讲人既熟悉宣讲主题和内容,也能根据受众的思想水平、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备课,以需定讲、按需配送,宣讲内容由宣传*的创新理论和方针*策,拓展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计民生解读、素质修养提高、科技知识普及、人文艺术熏陶,用富民*策感召人、发展目标凝聚人、建设成就鼓舞人、鲜活典型引导人,力争入耳入脑入心入行。从宣讲方式来看,各县市区积极探索采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力求动人心弦、触动灵*,有效破解“最后一公里”如何宣讲的难题。米脂、子洲等县市区用《看今朝》《米脂精准扶贫》等艺术形式开展宣讲,将*的创新理论融入感人故事、鲜活人物、难忘场景,让理论宣讲更加生动鲜活、充满魅力;个别宣讲人用方言俚语、歇后语、顺口溜、网络热词等表情达意,使理论更加形象化、接地气,便于百姓理解,引起百姓共鸣,拉近百姓距离,提高宣讲实效。
4.完善体制机制,增强“讲”的保障。组织有保障宣讲才长效。从调研看,市委和各县市区委非常重视理论的学习宣传与宣讲普及,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理论学习与宣传宣讲工作,并纳入书记抓*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班子考评体系,分值从2分到40分不等。各县市区将理论学习经费纳入财*预算,特别是米脂、吴堡等县,在财*收入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预算10万元。
(二)经验启示
1.利用现有资源,统筹发力。宣讲队伍的强弱决定着理论宣讲的效果和质量。针对榆林市理论人才匮乏短缺、宣讲工作捉襟见肘的现状,各级宣传部门有效整合宣教资源,内联外借、发挥专长,建立**领导、理论专家、*员干部、基层群众为主体的,专兼结合、互为补充的理论宣讲队伍。榆林市委理论讲师团结合行业、系统实际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专业化宣讲,先后与教育局、*分区等单位合作,推动*的十九大精神“七进”,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拓展创新并重,润物无声。一方面,拓展宣讲阵地。针对传统宣讲面临的辐射范围小、群众参与度低等问题,坚持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阵地就建设到哪里,力争做到没有“盲区”、不留“死角”、不现“空白”。另一方面,创新宣讲方式。坚持以群众喜好为导向,摒弃“满堂灌”“我讲你听”等做法,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受听众人数限制,“三五个人不嫌少,五六句话说清楚”,把“讲道理”和“讲故事”、“讲*策”与“演文艺”结合起来,采用“互动式”“座谈式”“文艺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使理论“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形成强大的“磁场”,在润物细无声中吸引群众、说服群众、引领群众、鼓舞群众。
3.贴近百姓生活,提振信心。基层干部群众不是不需要理论,而是需要适销对路的理论。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始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事关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宣讲中,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用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和充分的说理对老百姓的关切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回应解答,把来之不易、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展示给基层干部群众,把直面问题、对症下药的办法举措告诉给基层干部群众,把干事创业、开拓未来的信心决心传递给基层干部群众,引导基层干部群众“辩证看”、撸起袖子加油干。
4.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实效。理论宣讲的目的是,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宣讲前要深入基层调研,充分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