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治疗一例动眼神经麻痹麻痹。感到自己的思路是治疗的关键。有些病我们不一定见过,但是通过医学基础知识分析,只要认准了,思路对了。就会有效果。患者症状主要是面颊部疼痛,在牙科看有牙病,拔牙后仍然疼痛。随后右侧眼部疼痛明显,不能睁眼,复视。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基础疾病糖尿病,同时找原因。做了核磁共振、腰穿脑脊液检查等等很多检查。最后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病因不明确。治疗糖尿病的同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21天未见缓解。疼痛难忍不能入睡。被介绍会诊后,发现右眼上睑睁眼不能,视野角度60度内复视,左右眼上下运动同步差异不大,左右移动不协调。瞳孔左侧正常范围,右侧比左侧偏大约5mm.对光反射减弱。颈部检查曲度变直,项韧带条索,第二颈椎横突处结节压痛。四肢神经反射检查未见异常。
分析患者由于疲劳、精神紧张、受凉导致颅神经供血不好造成。考虑和自己经常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疼痛的办法基本一致,因为这些神经的位置相近。征得患者同意后,给予星状神经节、颈椎病的治疗。改善供血,通过星状神经节治疗调控。第二天患者自述疼痛消失。一周后复诊上睑下垂改善,复视存在。第三次治疗后上睑下垂基本消失。复视减轻。治疗期间不时和患者解释,不要紧张着急,放松心态,这也是整体治疗观念。疼痛好治,容易见效。麻痹症状的修复需要一到三个月。第四周治疗时,患者因为复视好转但是还未痊愈,着急咨医院专家,不让他采用这样的治疗。让患者局部注射复方樟脑减注射液。各有各的办法。只能静观吧。
不过,这次治疗效果不错,又一次验证了自己的治病思路。
现在普及一下动眼神经麻痹的知识。
定义:各区域的病变引起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称为动眼神经麻痹。
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此型较少见,绝大多数为单眼,其原因为发育异常或产伤所致。
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虽较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为多见,但在与眼球运动有关的三对脑神经中,它是较少发生的。临床上动眼神经的分支麻痹较动眼神经麻痹多见。动眼神经上支麻痹较下支麻痹为多见。
具体原因有:一、脑干病变1、Benedikt综合征,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意向性震颤;2、Web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二、炎症环境1、脑膜炎2、脑炎3、由酒精、铅、砷和一氧化碳中*或者由糖尿病导致的多发性神经炎4、带状疱疹病*感染5、埃可病*感染三、血管病变1、微动脉瘤2、颈内动脉(ICA)剥离,ICA狭窄3、颈动脉海绵状瘘四、肿瘤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五、脱髓鞘疾病1、多发性硬化症2、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六、外伤七、其他1、前交通动脉瘤2、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3、先天性弓形体病4、“诊断性血管造影5、视神经嗜酸性肉芽肿6、额窦粘液囊肿7、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白血病9接种麻疹疫苗10、重症肌无力11、眼肌麻痹性偏头痛12、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13、卟啉症14、肉瘤样病15、雪旺氏细胞瘤16、颞动脉炎17、伟哥药物治疗
临床表现:动眼神经损伤临床表现:1.眼肌麻痹2.复视3.瞳孔大小及瞳孔反射改变
一、眼肌麻痹
可分为周围性、核性、核间性、核上性四种。
1.周围性眼肌麻痹:上睑下垂,有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亦受到很大限制。
2.核性眼肌麻痹:选择性损害个别眼肌功能,如内直肌、上直肌,而其他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不受影响,多伴有邻近神经组织损害,常见于脑干的血管病、炎症、肿瘤。
3.核间性眼肌麻痹:临床多见的是一侧眼球外展正常,而另侧眼球不能同时内收,但两眼内聚运动正常。此因病变波及内侧纵束(如多发性硬化),眼球水平性同向运动障碍引起。
4.核上性眼肌麻痹:破坏性病灶时,产生两眼同向活动障碍,即凝视病灶同侧,其特点为无复视;双眼同时受累;麻痹眼肌的反射性运动保存。
二、复视:当某个眼外肌麻痹时,眼球向麻痹肌方向的运动丧失或受限,注视时出现复视,处于外围的映像是假象。
三、瞳孔大小及瞳孔反射改变
1.瞳孔散大(大于5mm):见于动眼神经麻痹、沟回疝。双侧视神经完全损害而失明时,因光线刺激缺如,瞳孔亦散大。
2.瞳孔缩小:一侧瞳孔缩小多见于霍纳综合征,还常伴有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睑板肌麻痹)及同侧面部出汗减少。两侧瞳孔呈针尖样缩小,可见于脑桥出血。
3.瞳孔对光反射:其传导径路为: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两侧埃-魏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这一径路上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治疗:常规药物治疗改善供血、营养神经、针灸等
针刀治疗思路另辟蹊径,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