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初心,巍巍使命。
入职高山乡镇卫生院,勇挑尘肺患者康复担。奉节县竹园镇距离县城78公里,幅员面积余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15个行*村,最高海拔米,户籍人口5万余人,其中尘肺病患者达到余人,位居重庆市各乡镇首位,这支特殊群体不仅基数庞大,而且住址分散,如何关怀与预后,考验很多部门和很多个人,当然包括卫生健康系统,尤其是康复治疗和临床治疗,以及健康宣教。
接诊尘肺病患者
宋森琴年7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随后3年在重庆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9月到奉节县竹园镇中心卫生院参加工作。
年4月,宋森琴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奉节县筹备尘肺病康复站全国现场会,在4个多月时间里,从细节到落地,从点到面,助力全面“激活”现场点,收获经验和信心。
指导尘肺病患者康复治疗
做好尘肺病患者工作意义重大,但并不是一个轻松活,仅调查数据就相当复杂,因此需要有人站出来。院*支部书记、院长张建华和几名班子成员决定,借助建设尘肺病康复站成立康复科,眼光一致“瞄准”宋森琴。
她清楚,几个月抽借很能说明问题,这既是院领导“有意”栽培,也是一种“考察”。
指导尘肺病患者康复治疗
她同时保持着清醒,个人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记得一位患者,几次“瞅”着自己眉头微锁。没有犯怵,观病情、开处方、讲医嘱。数天后病情出现转机,其家属当面致歉:宋医生,实在抱歉,请你莫往心里去......始终微笑,眼光如阳光。还记得一名5岁儿童在家发热3天,入院后诊断为肺炎。爷爷奶奶看到一张年轻面孔,“淡淡”地提出转院治疗。报以真诚,耐心沟通。第3天患儿体温趋于正常。老人家不好意思:我们真是“老眼昏花”。
发热门诊接诊
她更感画面十分清晰,肩上担着责任,手上握着医术,心上装着患者,这正是领导所看重。每2个月一次家医巡访,无论风吹雨打,从来不会缺席,村民们早已习惯在既定时间,端坐于家门口,桌上沏着一杯热茶,从旭日东升到*昏落幕;每一个治疗方案都讲究严谨,特别是对待慢性病患者,复查用心用情、指导尽心尽力;每当关键时刻绝不退缩,面对年初汹涌疫情,负责发热门诊,坚守岗位78天,其间推迟婚期,又遇母亲突发疾病去世,但大家不久仍然看到:一双坚定眼神、一张盈盈笑脸。
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云淡风轻,那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其中“有人”很多,肯定包括宋森琴。
微微一笑,巍巍而行。
年12月,宋森琴担任康复科主任,带领团队在短时间内完善尘肺病康复站文化建设、资料规范建档、线上线下运营等工作,效率之高、精确之准让人赞叹。同时开启新思路,将家庭医生巡访与尘肺病患者健康教育相结合,鼓励患者到康复点免费做康复治疗。
免费发放药品
她常说:患者为大,我不能也无意让他们失望。为减轻尘肺病患者经济负担,主动联系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提供尘肺病治疗免费药品余份。随即通过院内发放、偏远点发放、外地邮寄等方式送到每位患者手中。在一声声“感谢”中,却认为所作之事很小,理应如此,微不足道。
健康教育宣传
前路虽远,扶摇可接。为民服务,不问归期。她讲起两个“危险”病例,实则是“艺高人胆大”:一位尘肺病患者,经过查体诊断为气胸,可没有相应诊疗设备无法立即完成胸片检查,医院治疗,但患者及其家属坚持留院。一天后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度从92%迅速降至60%左右,立即进行胸腔穿刺,凭借精湛医术将病人从“*门关”拉回来;另一位尘肺病患者,来院时呼吸困难,同样查体诊断为气胸,还是由于缺少相应诊疗条件,其做闭式医院,可患者及其家属坚持留院,便采取原始和笨拙方式,每天为患者抽出胸腔中气体,最终患者好转出院。
铿锵砥砺前行,不负时代重任。宋森琴带领全科人员犹如一支离弦之箭般奋勇前进,目前已收治住院患者余人次,年群众满意调查度达到96%。
(图片来源:奉节县竹园镇中心卫生院)
撰稿:刘圣宇
编辑:张永兰
初审:李慧
终审:雷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