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脑神经cranialnerves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12对。
顺序和名称:脑神经的顺序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脑神经的顺序和名称: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V三叉神经,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蜗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脑神经的第Ⅰ对与端脑相连,第Ⅱ对与间脑相连,第Ⅲ、Ⅳ对与中脑相连,第Ⅴ~Ⅷ对与脑桥相连,第Ⅸ~Ⅻ与延髓相连。
分布:脑神经分别经颅底不同的孔、管或裂出颅腔,主要分布于头颈部,但第Ⅹ对脑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器官。
脑神经的纤维成分:较脊神经的复杂,除了脊神经具有的4种纤维成分外,还有分布于头部特殊感受器的特殊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感觉纤维,以及支配由鳃弓衍化的横纹肌(咀嚼肌、面肌和咽喉肌)运动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因此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共有7种。现将其简化为4种:
1.躯体感觉纤维
传导来自头面部皮肤、肌、腱、关节和口、鼻腔黏膜以及视器和前庭蜗器的感觉冲动。
2.内脏感觉纤维
传导来自内脏、心血管、腺体以及嗅器、味蕾的感觉冲动。
脑神经中躯体和内脏感觉神经元大部分是假单极神经元,它们的胞体聚集成脑神经节,如三叉神经节、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下神经节等,其性质类似脊神经节。
3.躯体运动纤维
发自脑干躯体运动核,支配眼球外肌、舌肌、咀嚼肌、面肌和咽喉肌等头颈部骨骼肌。
4.内脏运动纤维
发自脑干内脏运动核,属副交感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脑神经与脊神经所含纤维成分不同。每对脊神经均含有4种纤维成分,都是混合性神经。但每对脑神经的纤维成分不尽相同,第Ⅰ、Ⅱ、Ⅷ对脑神经只含感觉纤维,为感觉性脑神经;第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只含运动纤维,为运动性脑神经;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既含感觉纤维,又含运动纤维,为混合性脑神经。
(一)嗅神经
嗅神经olfactorynerve传导嗅觉冲动,由鼻黏膜嗅部嗅细胞的中枢突组成。嗅细胞为双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鼻黏膜嗅部,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终止于嗅球。
(二)视神经
视神经opticnerve传导视觉冲动,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集后穿过巩膜而成。视神经自眼球后部行向后内方,穿视神经管入颅中窝。两侧的视神经在垂体的前上方形成视交叉,视神经的纤维在视交叉重新组合后分为左、右视束,绕过大脑脚外侧向后止于间脑的外侧膝状体。
(三)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oculomotornerve含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前者发自中脑动眼神经核,后者发自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在脚间窝出脑,向前经眶上裂入眶,其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而副交感纤维进入视神经外侧的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纤维入眼球,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动眼神经损伤时,其支配的眼球外肌麻痹,出现眼睑下垂,眼外斜视,眼球不能向内、上、下方运动,并有瞳孔扩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
(四)滑车神经
滑车神经trochlearnerve起自中脑对侧的滑车神经核,由下丘下方出脑,绕大脑脚外侧向前经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
(五)三叉神经
定义:三叉神经trigeminalnerve为最粗大的脑神经,是含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两种纤维的混合性脑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元: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节内,其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在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入脑,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由三大分支再发出的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眼、鼻腔和口腔的大部分黏膜以及牙齿和脑膜等处,传导痛、温、触、压觉。三叉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发自脑桥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出脑桥后,紧贴三叉神经节下面进入下颌神经内,分布于咀嚼肌。
1.眼神:ophthalmicnerve
为感觉性神经,是三支中最小的一支,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泪腺、眼球、部分鼻腔黏膜,以及上睑、鼻背和额部皮肤。眼神经分支中分布于额部皮肤的一个终支为眶上神经,沿眶上壁下面前行,经眶上切迹(孔)到额部皮肤。
2.上颌神经:maxillarynerve
为感觉性神经,由圆孔出颅后,经眶下裂入眶。主干的终末支延续为眶下神经。沿眶下壁的眶下沟、眶下管,前行出眶下孔至面部,分成数支,主要分布于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上颌神经在穿出眶下孔以前,沿途有分支到上颌牙齿、牙龈,以及上颌窦和鼻腔的黏膜等处。
3.下颌神经:mandibularnerve
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纤维,经卵圆孔出颅,立即分为许多分支。其躯体感觉纤维主要分布于下颌牙齿、牙龈、颊和舌前2/3的黏膜,以及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躯体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下颌神经的分支中较重要者如下:
(1)舌神经:lingualnerve
由下颌神经分出,呈弓形越过下颌下腺上方,向前入舌内,分布于舌前2/3黏膜。舌神经在行程中有来自面神经的鼓索加入,其内含副交感纤维和味觉纤维。
(2)下牙槽神经:inferioralveolarnerve
在舌神经后方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管内分支组成下牙丛,由丛分支至下颌牙和牙龈。下牙槽神经的终支自颏孔穿出为颏神经,分布于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肤。
(3)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nerve
以两根起自下颌神经,夹持脑膜中动脉向后合成一干,穿入腮腺实质内,行程中发支分布于耳屏前部、外耳道皮肤以及颞区皮肤。
一侧三叉神经完全损伤时,可导致同侧面部皮肤、眼以及鼻腔和口腔黏膜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和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六)展神经
展神经abducentnerve起自脑桥展神经核,在延髓脑桥沟中线外侧出脑,前行经眶上裂入眶,支配外直肌。展神经损伤时,可导致外直肌麻痹,出现内斜视。
(七)面神经
1.纤维成分:面神经facialnerve为混合性脑神经,主要含有三种纤维成分。
①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面肌。
②内脏感觉的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传导味觉。
③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分布于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司其分泌。
2.循行
躯体运动纤维占面神经纤维的大部分,起自脑桥面神经核。面神经在脑桥小脑三角处,自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出脑,与前庭蜗神经伴行,经内耳门进入内耳道,至内耳道底即与前庭蜗神经分开,穿内耳道骨壁进入与中耳鼓室相邻的面神经管,经茎乳孔出颅,穿入腮腺,在腮腺内发出分支,呈扇形分布于面肌。
3.分支
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发出一分支称鼓索chordatympani,鼓索穿过鼓室加入舌神经。鼓索内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和味觉纤维。起自脑桥上泌涎核的副交感节前纤维,分别进入下颌下神经节和翼腭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支配下颌下腺、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在面神经管弯曲处有膨大的膝神经节,内有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黏膜的味蕾,中枢突进入脑干终止于孤束核的上端。
4.病理
面神经在颅外损伤时,仅累及躯体运动纤维,造成患侧面肌瘫痪,出现患侧额纹消失、不能闭眼、鼻唇沟变浅、角膜反射消失以及口角?向健侧等症状。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损伤时,还出现舌前2/3味觉丧失,舌下腺、下颌下腺及泪腺等分泌障碍。
[附]角膜反射
当用棉花轻触一侧角膜时,引起两眼同时闭合,此现象称角膜反射。此反射由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共同完成。其传导通路是:角膜→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两侧面神经核→两侧面神经→两侧眼轮匝肌。
(八)前庭蜗神经
1.定义及组成: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nerve又称位听神经,由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两部分组成。
2.功能:前庭神经vestibularnerve传导平衡觉,蜗神经cochlearnerve传导听觉。
3.循行:两者合成一干进入内耳道,经内耳门入颅,在脑桥小脑三角经延髓脑桥沟的外侧端进入脑桥。
4.神经元
①前庭神经的神经元为双极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道底的前庭神经节内,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椭圆囊斑、球囊斑和壶腹嵴,中枢突聚集成前庭神经,出内耳门入脑,止于脑干前庭神经核及小脑。
②蜗神经的神经元亦为双极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蜗轴内的蜗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螺旋器,中枢突聚集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同行入脑,终止于脑干蜗神经核。
(九)舌咽神经
1.纤维成分: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nerve为混合性脑神经,主要有三种纤维成分。
①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后1/3黏膜及味蕾、腭扁桃体、软腭、咽、咽鼓管和鼓室的黏膜,以及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等处,传导味觉和一般感觉。
②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部分咽肌。
③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分布于腮腺,管理腮腺的分泌。
2.纤维循行
舌咽神经中的内脏感觉纤维为下神经节中假单极神经元的周围突,中枢突止于孤束核。躯体运动纤维起自延髓疑核。副交感节前纤维起自延髓下泌涎核,在耳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腮腺,管理腮腺分泌。
3.舌咽神经循行
舌咽神经自延髓橄榄背侧出脑,经颈静脉孔出颅,在孔内舌咽神经形成膨大的上神经节,出孔时形成下神经节。出颅后沿颈内动、静脉之间下降,然后呈弓形向前达舌根。
4.病理
舌咽神经损伤时,表现为舌后1/3一般感觉和味觉消失,软腭、咽后壁等处一般感觉障碍,同侧咽肌无力,腮腺分泌障碍等。
(十)迷走神经
1.纤维成分:迷走神经vagusnerve是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混合性脑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
①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起自延髓迷走神经背核,支配颈、胸、腹部脏器的平滑肌、心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
②躯体运动纤维,起自延髓疑核,支配咽喉肌。
③内脏感觉纤维,胞体位于下神经节,属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颈、胸、腹部脏器,中枢突止于孤束核。
④躯体感觉纤维,胞体位于上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耳郭背侧和外耳道皮肤,中枢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2.循行:迷走神经在延髓橄榄背侧、舌咽神经下方出脑,经颈静脉孔出颅,神经干在颈静脉孔处形成膨大的上神经节和下神经节。出颅后,迷走神经在颈动脉鞘内,于颈内(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下行,经胸廓上口入胸腔,越过肺根后方,沿食管下行。左、右迷走神经分别在食管前、后面形成食管前、后丛,在食管下端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后干,前、后两干经食管裂孔入腹腔。
3.分支:迷走神经沿途发出许多分支,其中重要分支如下。
(1)颈部分支
1)喉上神经superiorlaryngealnerve在下神经节处分出,分布于咽、舌根、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及部分喉肌(环甲肌)。
2)颈心支cervicalcardiacbranches在喉与气管两侧下行入胸腔,与交感神经一起构成心丛,调节心脏活动。其中分布于主动脉弓壁内者称减压神经,能感受主动脉血压变化。
3)咽支pharyngealbranch在下神经节处分出,与舌咽神经的分支和交感神经咽支共同构成咽丛,分布于咽肌和咽部黏膜。
(2)胸部分支
1)喉返神经recurrentlaryngealnerve自主干发出后,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右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返回颈部,行于食管与气管之间的沟中,分别在甲状腺左、右叶的后方入喉,管理大部分的喉肌运动和声门裂以下的喉黏膜感觉。
2)支气管支和食管支是迷走神经在胸部发出的若干小支,与交感神经分支共同构成肺丛和食管丛,由丛发出细支至气管、肺和食管,除支配平滑肌和腺体外,也传导脏器和胸膜的感觉。
(3)腹部分支
迷走神经入腹腔后,前干分出胃前支和肝支。胃前支主要分布于胃前壁。肝支随肝固有动脉分布至肝、胆囊等处。
迷走神经后干除发出胃后支至胃后壁,还发出腹腔支,与交感神经一起构成腹腔丛,随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等血管分布于肝、脾、胰、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管理这些器官的运动、黏膜感觉以及腺体分泌。
迷走神经主干损伤后,内脏活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脉速、心悸、恶心、呕吐、呼吸深慢和窒息等症状。由于咽喉感觉障碍和肌肉瘫痪,可出现声音嘶哑、语言和吞咽困难、腭垂偏向一侧等症状。
(十一)副神经
副神经accessorynerve起自延髓疑核、延髓下部和第1~5颈髓节段的副神经核,在延髓橄榄背侧、迷走神经下方出脑,与舌咽、迷走神经同经颈静脉孔出颅,行向后下,进入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支配此二肌。副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患侧肩下垂,面不能转向对侧。
(十二)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hypoglossalnerve起自延髓舌下神经核,在延髓前外侧沟出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支配全部舌内肌和大部分舌外肌。
一侧舌下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患侧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这是由于患侧颏舌肌瘫痪之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