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用什么药冶疗 http://m.39.net/pf/a_6162073.html快来一起划重点!!
今日份本来的推荐电影,
反复思考不如在复习周里看一看知识点的大框,
让复习周充实忙碌的同时,
能在今后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敲黑板,划重点啦!
一起来看看知识点吧!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中枢神经系统
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分布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又称皮质。
白质:在中枢部,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分布于大、小脑表面的白质又称髓质。
神经核:在中枢部,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团块状或柱状。
纤维束:在白质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结节状结构。
网状结构:在中枢部,灰质、白质混合而成,即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元胞体散在其中。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在周围部,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结节状结构。
神经:在周围部,成束的神经纤维由结缔组织包绕形成的条索状结构。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分布及活动方式。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分布及活动方式。
组成: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即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分部: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脊髓:位于椎管内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共12对
脊神经:共31对
内脏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活动方式: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反射弧由感受器→感觉神经→中枢→运动神经→效应器组成。
.掌握脊髓的位置和表面的沟、裂和膨大,腰椎穿刺的部位。掌握脊髓灰质的分部,主要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脊髓的功能。
※脊髓的位置和表面的沟、裂和膨大
(1)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约平第3腰椎,故临床上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不至于损伤脊髓。
(2)外形: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全长大约40~45cm,有1个圆锥、2处膨大、6条沟裂。
外形
脊髓圆锥:由脊髓末端变细呈锥状,末端为无神经组织的终丝,在脊髓圆锥下方,腰骶神经根连同终丝形成马尾。
颈膨大:连有到上肢的神经
腰骶膨大:连有到下肢的神经
沟裂
前正中沟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2条,连有脊神经前根
后外侧沟:2条,连有脊神经后根
※腰椎穿刺的部位:
临床上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不至于损伤脊髓。
※脊髓灰质的分部。(内部结构)
前角:含躯体运动神经元,轴突自前外侧沟穿出构成脊神经前根。
侧角:含交感神经元或副交感神经元,轴突参与构成脊神经前根。
后角:含联络神经元,与脊神经后根纤维形成突触。
薄束和楔束:传导同侧躯干和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冲动。
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
皮质脊髓束:包括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侧束,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
※脊髓的功能。
?传导功能
?低级反射中枢: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
掌握脑的组成,脑干的组成、位置和功能,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名称。掌握小脑的位置和功能,第四脑室的概念。掌握下丘脑的组成、重要神经核团及功能,第三脑室的概念。
※脑的组成: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6部分组成。
※脑干的组成、位置和功能
脑干位于颅后窝的前部,介于脊髓与间脑之间,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3部分组成。
(1)脑干的分部、外形、内部结构
延髓:锥体、锥体交叉、薄束结节、楔束结节、菱形窝(第四脑室底),
连有第Ⅺ、Ⅹ、Ⅺ、Ⅻ对脑神经。
?分部
脑桥:脑桥基底部、延髓脑桥沟、基底沟、菱形窝、连有第Ⅴ、Ⅵ、Ⅶ、Ⅷ对脑神经。
中脑:大脑脚、脚间窝、上丘、下丘;连有第Ⅲ、Ⅳ对脑神经。
?上丘是视觉反射中枢,下丘是听觉反射中枢,下丘下方连有滑车神经。
脑神经核:与脑神经相连,分为脑神经运动核和脑神经感觉核。
非脑神经核:包括薄束核和楔束核、红核和黑核等。
?内部结构
上行纤维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
皮质核束:终于脑干内脑神经躯体运动核,管理头面部
下行纤维束:骨骼肌及咽喉肌的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束:终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管理躯干及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传导功能:脑干内的上、下行纤维束必经之路。
延髓: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中枢,合称“生命中枢”。
?功能
反射功能
脑桥:角膜反射中枢。
中脑: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网状结构的功能:调节睡眠、觉醒、意识状态及内脏活动。
※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名称。
延髓:连有第Ⅺ、Ⅹ、Ⅺ、Ⅻ对脑神经。
脑桥:连有第Ⅴ、Ⅵ、Ⅶ、Ⅷ对脑神经。
中脑:连有第Ⅲ、Ⅳ对脑神经。
※小脑的位置和功能、分部,各部的功能及受损后的表现。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在延髓与脑桥的背侧。两侧膨大部分称小脑半球,能调节骨骼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中间变细部分称小脑引,可维持身体的平衡。
小脑半球下面,接近枕骨大孔处的部分较膨隆称小脑扁桃体。当颅外伤导致颅内压增高时,可被挤压而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的生命中枢而危及生命。
※第四脑室的概念: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底为菱形窝,尖朝向小脑。
上借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
下通脊髓中央管,
后经一个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下丘脑的组成,重要神经核团及功能。
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包括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和漏斗。
其中最重要的有视上核和室旁核,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加压素)和催产素(缩宫素),储存在神经垂体;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对内分泌、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睡眠和情绪反应等活动进行调节。
※第三脑室的概念:
是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位裂隙。前借室间孔与左、右侧脑室相通,后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理解大脑半球的分叶和相应的沟回。掌握大脑皮质主要功能区名称及位置。掌握基底核的组成和概念,纹状体的概念。大脑髓质内的神经纤维的种类。内囊的位置、分部。
※大脑半球的分叶和相应的沟回。
大脑半球的外形
3面:内侧面、上外侧面、下面
3条叶间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额叶:位于中央沟之前,外侧沟的上方。
顶叶:在顶枕沟和中央沟之间,外侧沟的上方。
枕叶:是顶枕沟以后的部分。
颞叶:位于枕叶的前方,外侧沟的下方。
岛叶:位于外侧沟的深处。
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等大脑回,位于大脑半球和间脑交界处的边缘,故称边缘叶。
边缘叶、下丘脑、杏仁体和丘脑前核群等有关皮质下结构密切联系,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大脑皮质主要功能区及位置。
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管理对侧半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部,接受对侧半身感觉传入纤维。
3视区:位于距状沟两侧的皮质,接受两眼对侧半视野冲动的的传入。
4听区:位于颞横回,接受双侧听觉冲动的传入。
①运动性语言区:位于额下回后部,损伤后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②语言书写区:位于额下回后部,损伤后出现失写症。
5语言区:
③视觉性语言区:位于角回,损伤后出现失读症。
④听觉性语言区:位于颞上回后部,损伤后出现感觉性失语症。
※基底核的组成和纹状体的概念。
纹状体:调节肌张力和协调各肌群的运动。
尾状核
杏仁体---与内脏活动、行为和内分泌等有关。
※大脑髓质内的神经纤维的种类:联络纤维、连合纤维、投射纤维。
※内囊的位置、分部和临床意义。
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的上、下行纤维。大部分投射纤维经过此处。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呈“”形,分为3部分即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
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部分称为内囊后肢,内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听辐射和视辐射通过;前、后肢的结合部位称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
一侧内囊受损可引起对侧半身感觉障碍(损伤丘脑中央辐射所致)、对侧半身随意运动障碍(损伤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所致)双眼对侧半视野的同向性偏盲(损伤视辐射所致),即临床上所谓的“三偏综合征”。
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名称及层次关系,硬膜外隙的概念。掌握蛛网膜下隙的概念。掌握脑和脊髓的动脉来源,大脑动脉环的概念。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及其循环途径。
※脑和脊髓的被膜名称及层次关系
脑和脊髓的表面都包有3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对脑和脊髓有支持和固定的作用。
※硬膜外隙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的间隙称为硬膜外隙,内含脊神经根、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和静脉丛等,呈负压,是硬膜外麻醉的部位。
※蛛网膜下隙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其内充满(脑脊液)。其宽大部位称蛛网膜下池,主要由小脑延髓池和终池,临床上常在终池处进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或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
※脑和脊髓的动脉来源,大脑动脉环的概念
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最终汇入颈内静脉。
脊髓的动脉来自(椎动脉)和(节段性动脉),脊髓的静脉分部与动脉大致相同,注入椎内静脉丛。
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后交通动脉及两侧大脑后动脉吻合形成,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的周围。此环对保证脑的血液供应有重要作用。
※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及其循环途径。
脑脊液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左右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掌握周围神经的分部。脊神经的组成、性质和纤维成分。掌握颈丛和臂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名称。掌握胸神经前支的阶段性分布规律。掌握腰丛和骶丛的组成和主要分支名称。
※周围神经的分部。
脑神经:共12对
脊神经:共31对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根据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连接部位和分布区域的不同,通常把周围神经系统分为3部分:1、脊神经: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2、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颈部,也可远行至胸腹腔脏器;
3、内脏神经:作为脑神经和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别与脑和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脊神经的组成、性质和纤维成分。
脊神经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
前根属运动性,含有躯体和内脏运动纤维,其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内,后根属感觉性,含有躯体和内脏感觉纤维,后根上有脊神经节,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成一条混合性的脊神经。
脊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内含4种纤维成分:
①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
②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等处;
③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④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名称。
神经丛
组成
位置
主要分支
颈丛
颈1~4前支
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
1皮支---
2肌支---膈神经
臂丛
颈5~8前支
胸1前支一部分
锁骨后方
腋窝
1肌皮神经、
2正中神经、
3尺神经、
4桡神经、
5腋神经
腰丛
胸12前支一部分
腰1~3前支
腰4前支一部分
腰大肌深面
1髂腹下神经
2髂腹股沟神经
3股神经、
4闭孔神经
骶丛
腰骶干(腰4前支一部分和腰5前支)、全部骶神经的前支、尾神经的前支
盆腔内骶骨和梨状肌前面
1臀上神经、
2臀下神经、
3阴部神经、
4坐骨神经
※胸神经前支的阶段性分布规律。
第1~11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相应的肋间隙称为肋间神经,
第12对胸神经前支位于第12肋下方称为肋下神经。
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肌支分布于肋间肌和腹前外侧肌群,皮支分布于胸、腹壁皮肤及相应的壁胸膜和壁腹膜。
胸神经前支有明显的节段性,第2、4、6、8、10对胸神经前支分别分布于胸骨角、剑突、肋弓和脐平面,第12胸神经前支分布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的平面。
★常见神经损伤后的表现
神经
损伤后的表现
膈神经
可致同侧膈肌瘫痪,引起呼吸困难
腋神经
可致三角肌萎缩,出现“方形肩”
正中神经
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猿手”
尺神经
出现“爪形手”
桡神经
出现“垂腕症”
股神经
不能伸直小腿,行走困难
坐骨神经分支有
胫神经、腓总神经
胫神经:“钩状足”
腓总神经:“马蹄内翻足”
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性质、连脑部位。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及各自的性质、出入颅的部位。迷走神经的主要分支。掌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支配的肌肉。
※脑神经的名称、顺序、性质、连脑部位。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全记全。12对脑神经中:
一、二、八为单纯感觉性;
三、四、六、十一、十二为单纯运动性;
五、七、九、十为混合性;
三、七、九、十含副交感神经纤维。
名称
连脑部位
主要功能
损伤后表现
Ⅰ嗅神经
端脑
传导嗅觉冲动
嗅觉障碍
Ⅱ视神经
间脑
传导视觉冲动
视觉障碍
Ⅲ动眼神经
中脑
支配5块眼球外肌,
完成瞳孔对光反射
眼外下斜视、上睑下垂;
对光反射消失
Ⅳ滑车神经
中脑
支配上斜肌
眼不能向外下斜视
Ⅴ三叉神经
脑桥
额、顶及颅面部皮肤,眼球及眶内结构,口、鼻腔黏膜,舌前2/3黏膜,牙及牙龈、咀嚼肌
头面部皮肤、口鼻腔黏膜感觉障碍;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Ⅵ外展神经
脑桥
支配外直肌
眼内斜视
Ⅶ面神经
脑桥
面部表情肌、颈阔肌;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鼻腔及腭腺体、舌前2/3味蕾
面肌瘫痪、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健侧;腺体分泌障碍、角膜干燥;舌前2/3味觉障碍
Ⅷ前庭蜗神经
脑桥
传导平衡觉和听觉冲动
眩晕、眼球震颤;听力障碍
Ⅸ舌咽神经
延髓
咽肌;腮腺;咽壁、鼓室黏膜、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舌后1/3黏膜及味蕾
咽反射消失;分泌障碍;咽壁等感觉障碍;舌后1/3味觉障碍
Ⅹ迷走神经
延髓
咽、喉肌;胸、腹腔脏器的平滑肌、腺体、心肌;胸腹腔脏器及咽、喉;硬脑膜、耳廓及外耳道皮肤。
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内脏运动、腺体分泌障碍;内脏感觉障碍;耳廓、外耳道皮肤感觉障碍
Ⅺ副神经
延髓
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面不能转向健侧、不能上提患侧肩胛骨
Ⅻ舌下神经
延髓
支配舌内、外肌
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及各自的性质、出入颅的部位。
三大分支:
①眼神经---感觉性,经(眶上裂)入眶;
②上颌神经---感觉性,经(圆孔)出颅,再向前经(眶下裂)入眶;
③下颌神经---混合性,经(卵圆孔)出颅至颞下窝。
※迷走神经的主要分支:
在颈部的最主要分支----喉上神经
在胸部的最主要分支----喉返神经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支配的肌肉。
动眼神经---支配5块眼球外肌:上睑提肌、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
滑车神经---支配1块眼球外肌:上斜肌。
展神经---支配1块眼球外肌:外直肌。
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舌下神经---支配舌内肌、舌外肌。
掌握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到通路,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分泌腺的种类。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分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滤泡旁细胞分泌的激素及功能和缺乏症。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细胞的种类,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激素。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及分泌的激素。垂体的位置、分部及分泌的激素。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内分泌系统由独立存在的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松果体等。
其结构特点是无导管、腺细胞排列呈团,毛细血管丰富,可分泌激素。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的调节系统,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功能。
※内分泌腺的种类:
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松果体等。
※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分部。
位置:颈前部的甲状软骨的下方,气管两旁,可在体表扪及。
形态、分部:形似“H”形。分左、右两侧叶和中间连接的峡部。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滤泡旁细胞分泌的激素及功能和缺乏症。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甲状腺素(TH)
甲状腺素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
①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②促进生长发育
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④尤其对婴幼儿的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显著。
若患儿甲状腺功能低下,TH分泌减少,表现为身材矮小+脑发育障碍===呆小症。
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CT)
降钙素的作用: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及抑制胃肠道和肾小管对Ga2+的吸收,从而使血钙浓度降低、骨盐沉积。(简言之降低血钙+骨盐沉积。)
※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细胞的种类
*豆大小的扁圆形小体,贴附于甲状腺侧叶的后面。一般有上、下两对。
腺细胞分为: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
※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PTH)
PTH的主要功能为①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盐溶解
②并促进小肠和肾小管对Ga2+的吸收=======从而使血钙升高。
中央的髓质两部分构成。
皮质:
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代表为醛固酮。
促进肾重吸收Na+、排除K+,调节水盐代谢,从而影响血压。
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代表为氢化可的松。
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并转变成糖(糖异生),抑制免疫系统,抗炎症等作用。
网状带---主要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髓质:
肾上腺素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加快。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泌去甲肾腺素:对血管收缩作用较强,使血压升高。
※垂体的位置、分部及分泌的激素。
垂体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借漏斗连于丘脑下部腹侧。
垂体分为前方的腺垂体和后方的神经垂体。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包括神经部和漏斗部;远侧部称垂体前叶,中间部和神经部称垂体后叶。
腺垂体分泌:
①生长激素(GH)---促进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尤其是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幼年时若分泌不足可致垂体性侏儒症。
②催乳激素(PRL)---能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③促甲状腺激素(TSH)---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④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可调节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控制其分泌糖皮质激素。
⑤促性腺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和*体生成素(LH)
卵泡刺激素---促进女性卵泡的发育或促进男性精子的形成。
*体生成素---在女性促进排卵及*体形成,在男性则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神经垂体的功能:储存和释放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所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缩宫素)。
记好笔记了吗?在复习周里好好复习吧!
主审
毛金屿
校对
张莉郑茜
摄影
新媒体摄影部
美编
新媒体美编部王静
编辑
新媒体编辑部樊文红
图片
新媒体合成部赵越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北方自媒体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委宣传新媒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