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简介 http://pf.39.net/bdfyy/bdfyw/201215/8498647.html重点导读
本期专题为“神经内镜专题”,特医院马驰原教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张亚卓教授为本期专题撰写述评《内镜颅底外科手术中的颅底重建》。
述评1《内镜颅底外科手术中的颅底重建》
马驰原,张亚卓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面上项目(BE)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马驰原);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张亚卓)
通讯作者:张亚卓
内镜颅底外科发展迅猛,已成为颅底肿瘤的常规手术入路之一。随着内镜设备、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发展,随着神经外科医生对于内镜认识的提高,内镜颅底外科手术的病种和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内镜神经外科医生越来越认识到,颅底重建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
神经内镜专题2《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的鞍底解剖复位技术及其早期预后》
丛子翔,文国道,刘开东,乔梁,马涛,马驰原,王汉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面上项目(BE)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马驰原
目的:介绍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制作可解剖复位的鞍底带蒂粘膜骨瓣的手术方法。初步探讨其使用范围及早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年4月~11月在医院神经外科应用鞍底带蒂粘膜骨瓣进行鞍底解剖复位的病例38例。术中暴露鞍底后仔细辨认双侧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隆起及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在上述解剖结构内侧马蹄形切开鞍底粘膜,磨开鞍底骨质并向下翻开,形成鞍底带蒂粘膜骨瓣。肿瘤切除以后,复位鞍底粘膜骨瓣并用生物蛋白胶固定,实现鞍底的解剖复位。结果:32例患者完成鞍底解剖复位。9例术中脑脊液漏患者,无一发展为术后脑脊液漏。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粘膜骨瓣相关并发症。结论:鞍底带蒂粘膜骨瓣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鞍底解剖复位方法。
3《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手术脑脊液漏修补失败原因及治疗的探讨》
徐希德,施炜,倪兰春,陈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陈建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手术脑脊液漏修补失败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例垂体瘤患者内镜下行手术治疗,34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行修补术,6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再次手术治疗,术中追寻脑脊液流出路径查找漏口,取脂肪及阔筋膜,结合速即纱、生物蛋白胶修补漏口,人工硬脑膜敷贴,纳吸棉支撑鞍底。术后常规腰大池持续引流7~10d。结果:4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行修补术,6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再次行脑脊液漏修补术,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3~30个月,未见脑脊液漏发生。结论:神经内镜下仔细辨别查找脑脊液漏的部位,术中、术后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关系脑脊液漏修补成败。脂肪、阔筋膜、速即纱结合生物蛋白胶、人工硬脑膜多层的“三明治”修补方法有效可靠。
4《丘脑出血并发脑室铸型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陈俊杰,董*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科技专项(BL),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1214)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董*
目的:丘脑出血并发脑室铸型属于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常规手术如脑室外引流或显微手术治疗血肿均存在血肿清除效率低、功能区脑损伤、疗效差等局限。为此探讨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此类型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医院神经外科自年10月至年10月采用经脑室神经内镜清除丘脑血肿破入全脑室系统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术后当日复查CT显示丘脑及脑室内血肿清除率平均为89.2%,术后意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P0.05)。围手术期无再出血、脑室内感染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或常规手术者。结论:内镜下经脑室清除丘脑及脑室内血肿可避开对丘脑及毗邻功能区的手术创伤,具有微创、高效、对脑功能影响轻微等优势,兼具术式简单、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5《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的解剖学研究》
王清,严正村,孙俊,汪璟,庞明志,李江安,鲁晓杰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临床专项基金项目(BL);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RC152);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资助基金(WSW-);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金(BRA051)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鲁晓杰
目的:明确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的各种重要解剖标志,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和手术特点。方法:分别运用直径4mm,长度18cm的0°、30°和45°硬质内镜(KarlStorz),在动脉灌注后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手术过程,神经导航的引导下经双侧鼻腔扩大入路对中颅底进行内镜解剖。测量各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果:蝶窦后壁可分为鞍区、鞍上区、海绵窦区和斜坡区。在蝶窦后壁可见鞍底、后组筛房、蝶骨平台、鞍结节、斜坡、斜坡隐窝、海绵窦、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在蝶窦腔的外侧壁可见眶尖隆起、上颌神经隆起、下颌神经隆起和翼管神经,并分别形成视神经颈内动脉和动眼神经三角、V1~V2三角、V2~V3三角。两侧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内侧距离为(11.3±1.2)mm,两侧垂体前部距离为(12.2±2.1)mm,两侧垂体中部距离为(21.5±2.5)mm,两侧垂体后部距离为(17.6±3.4)mm,垂体前后径为(9.1±2.9)mm。硬膜内的鞍上区又可分为视交叉上部、视交叉下部、鞍背后部和脑室部。在剪开海绵窦和垂体之间的硬膜后,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可分为三叉神经段、后曲段、下水平段、前曲段和上水平段。结论: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至中颅底可清晰显示鞍区、鞍上区和海绵窦区的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病变提供一条有价值微侵袭的手术方法。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是该区域手术的关键性标志。
6《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鞍底重建策略》
严正村,张恒柱,王晓东,佘磊,董伦
基金项目:年“六大人才高峰”项目(WSN-),年扬州市重点研发计划(YZ046)
作者单位:扬州,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张恒柱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的鞍底重建策略。方法:回顾分析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病例例,总结鞍底重建修补的手术技术及手术策略。术中依据鞍膈损伤程度,采用分类修补方案:(1)术中鞍膈保护完整,颅底缺损较小,无需鞍底重建,仅用明胶海绵填塞,若颅底缺损较大,伴有鞍膈塌陷,可用自体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2)术中鞍膈局部小破口,需鞍底重建修补,取预留脂肪填塞,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3)术中鞍膈大破口,可行Gasketseal技术封闭鞍底,人工硬脑膜修复,带蒂粘膜瓣鞍底贴覆,生物蛋白胶固定,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结果:例(69.1%)鞍膈保护完整,采用1类修补方法,49例(29.7%)术中鞍膈小破口,采用2类修补方法,2例(1.2%)术中鞍膈大破口,采用3类修补方法。术后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1例患者再次内镜下经鼻入路行颅底重建得以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有1例患者脑脊液漏复发,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术前评估鞍膈厚度,术中评估脑脊液漏程度,对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采用鞍底重建分类修补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并发症。
7《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汤灿,张恒柱,严正村,王晓东,佘磊,董伦,李育平,闫可
基金项目:年“六大人才高峰”项目(WSN-);年扬州市重点研发计划(YZ046)
作者单位:扬州,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张恒柱
目的:研究评价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微创锁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0~4.0cm,骨窗直径2.0~2.5cm,平均血肿清除率90.21%,手术平均时间76.2min,术中平均失血量ml。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9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0例。结论:一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其微创、精准、高效、预后良好的优点使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论著8《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分析》
张施远,曾春,石海平,蒋永明
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曾春
目的:探讨影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9例患者中术后疼痛立即消失68例(76.4%),明显缓解7例(7.8%);术后随访1~4年,治愈77例(86.5%),显效5例(5.6%),有效4例(4.5%),无效3例(3.4%)。手术并发症:术后出现小脑血肿2例,严重脑水肿2例,听力障碍1例,皮下积液3例,头痛头晕4例。结论:良好的手术疗效与典型的临床症状,较短的病程,明确的责任血管,单根动脉的压迫以及较轻的神经受压程度密切相关。术中仔细寻找责任血管,充分松解粘连,实施有效的减压,严格保护面听神经,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9《荧光实时监测贝伐单抗治疗胶质母细胞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刘翔宇,孙康健,王汉东,王娟
基金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资助项目(X);医院院管课题(047)
作者单位:南京,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王汉东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Avastin)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移植瘤瘤体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免疫缺陷的RAG-KO小鼠,接种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胶质母细胞瘤U-luc细胞7d后将合格的载瘤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PBS),低剂量贝伐单抗组,常规剂量贝伐单抗组,高剂量贝伐单抗组。每隔3d记录各组小鼠重量,荧光成像系统每周2次测量颅内肿瘤体积随贝伐单抗治疗进程的改变。给药3周后,处死小鼠取材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的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小鼠处死前一天抽血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瘤体和血浆内VEGF水平显著下降,常规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前两周肿瘤体积明显减少,血管密度减低,但3周起肿瘤体积反弹。常规剂量与高剂量治疗组之间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贝伐单抗对人胶质母细胞移植瘤瘤体和血管生成早期有明显抑制作用,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血管密度,但随着治疗的延长,肿瘤生长反弹。接受高剂量和常规剂量贝伐单抗注射的载瘤小鼠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10《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脑代谢的变化》
吴海滨,赵冬青,王科
基金项目:杭州市科技局项目(ZJXSYY02)
作者单位:宁波,宁波大医院(吴海滨),医院神经外科(赵冬青,王科)
通讯作者:赵冬青
目的:探讨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评估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年10月~年6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方法外,入院第3d行经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3、8、14d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流变化和比较其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第14d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额叶、基底节、枕叶NAA、Cho、Cr及NAA/Cr,Cho/Cr值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消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额叶、基底节区域、枕叶NAA/Cr较对照组明显上升,Cho/Cr数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缓解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H-MRS对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1《LRIG1、EGFR、E-Cadherin及N-Cadherin在胶质瘤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鹏,杨勇,王景文,胡昌龙,袁志诚,陆培松,湛利平,李巧玉
基金项目:镇江市社会发展项目(SH035,SH050);江苏大学医学临床科技发展基金项目(JLY5)
作者单位:医院急诊外科(王鹏、胡昌龙),神经外科(杨勇、袁志诚、陆培松、湛利平、李巧玉);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王景文)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Cadherin及N-Cadherin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表达差异,探讨LRIG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74例胶质瘤患者手术标本,包含12对原发及复发配对胶质瘤标本,采用qRT-PCR检测LRIG1、EGFR、E-Cadherin、N-Cadherin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LRIG1、EGFR、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LRIG1、E-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GFR、N-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Ⅲ-Ⅳ组胶质瘤EGFR/LRIG1及N-Cadherin/E-Cadherin比值显著高于WHOⅠ-Ⅱ组(均P<0.05)。EGFR/LRIG1与N-Cadherin/E-Cadherin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r=0.56,P<0.05)。对原发及复发配对胶质瘤标本的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结论:胶质瘤中EGFR/LRIG1表达失衡,可能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进展。LRIG1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12《NUSAP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以及对胶质瘤细胞LN功能的影响》
徐拓野,于震男,赵鹏来,罗正祥,杨纶先,张岩松
作者单位:南京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张岩松
目的:探讨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在脑胶质瘤样本的高表达,以及沉默NUSAP1对胶质瘤细胞系LN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医院30例胶质瘤手术标本以及10例癫痫病灶手术样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40例样本中NUSAP1的表达情况,用lentivirus和siRNA干扰LN细胞系中NUSAP1表达后,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NUSAP1在胶质瘤组表达量明显高于癫痫组(对照)。NUSAP1表达被干扰后。脑胶质细胞LN功能降低。结论:NUSAP1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干扰其在LN细胞株表达后,LN增殖能力下降,细胞G-2/M期停滞。提示NUSAP1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胶质瘤治疗靶点。
13《轻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GFAP含量的临床研究》
葛岭,薛龙,尧荣凤,*晓伟,陈洁波,许静,施君
基金项目:医院院级科研基金项目(Se110)
作者单位:上海,医院神经外科(葛岭,薛龙,*晓伟,陈洁,许静,施君),检验科(尧荣凤)
通讯作者:薛龙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并比较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为临床诊断mTBI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43例轻、35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FAP含量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对比mTBI患者和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含量与头颅CT的关系。结果: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mTBI患者和健康人群有一定准确性(AUC=0.);对鉴别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人群有较高准确性(AUC=0.);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AUC=0.)。结论:血清GFAP可作为mTBI患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对鉴别颅脑损伤后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可以为减少mTBI患者头颅CT检查提供依据。
14《室管膜下瘤9例临床分析》
宋坤,王娟,柴学,刘文,张巧全,周金宝,张玉梅,朱海青
作者单位:南京,南京医院病理科(宋坤,王娟,张巧全,周金宝,张玉梅,朱海青),放射科(柴学,刘文)
通讯作者:朱海青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方法:对9例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JP20〗∶1,平均年龄54岁;术后随访10~个月,均无转移和复发。MRI检查示,肿瘤位于侧脑室内8例、右颞叶1例,T1WI呈等信号6例、低信号及高信号各1例,T2WI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增强扫描轻度增强、无明显强化各4例。病理检查示,瘤组织胶质纤维丰富,瘤细胞成簇状分布其间;除1例右颞叶肿瘤无微囊结构外,其余均有微囊形成。免疫组化检查: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突触素(SYN)、上皮膜抗原(EMA)、神经元特异性核心抗原(Neu-N)为阴性;Ki-67标记指数4%1例,1%~3%8例。结论:室管膜下瘤多发于老年男性,进展缓慢,预后较好。其大多发生在侧脑室内,发生在脑实质的少见。认识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有利于诊断及治疗。
1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宇,孙宇强,谭泽士,刘晓光,孙旭,李新宇,魏明海,尹剑
作者单位:大连,大连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尹剑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院神经外科年1月至年10月收治的例SAH患者,根据GOS评分将病例分为预后良好组及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部例患者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因、动脉瘤大小、Hunt-Hess评分、脑血管痉挛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诱因(P=0.)、动脉瘤大小(P=0.)、Hunt-Hess评分(P=0.)及脑血管痉挛(P=0.)为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AH患者的发病诱因、动脉瘤大小、Hunt-Hess分级和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16《脊髓空洞症合并Charcot关节病1例并文献复习》
王胥,阴鲁鑫,高文昌,周秀萍,于如同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M)
作者单位:222徐州,徐州医学院(王胥,周秀萍,于如同);医院神经外科(阴鲁鑫,高文昌,于如同)
通讯作者:于如同
17《眉弓上锁孔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
刘元钦,张荣伟,刘建民,赵传东,郭运林
基金项目:医院院长基金(Z)
作者单位:251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张荣伟
18《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任世龙,李*,任勇涛,林泽玉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医院神经外科
19《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体会》
李粉根,刘大*,吴旻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医学临床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JLY)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李粉根,刘大*);医院神经外科(吴旻)
20《重型颅脑损伤65例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体会》
徐亮,张相双,王维东,汤德刚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
21《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
李国峰,邓光策,曾敏敏,王岳华,姚兴*,毛振敏
基金项目:广东省清远市科技项目(B)
作者单位:广州医院(医院)神经外科
综述22《创伤性颅脑外伤注意障碍的神经影像电生理研究进展》
李跃池,王苏弘,屈洪涛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单位:213常州,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屈洪涛
23《TERT基因启动子区域突变与神经胶质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董辉,周兴旺,毛庆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SZ)
作者单位:641成都,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毛庆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