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CSCB相关资讯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它们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树突以及一根长而细的轴突分别用于接收和输出信息。因此,神经元不论在形态还是功能上都是高度不对称的。神经元的这种不对称结构称为神经元的极性,极性的建立过程称为神经元的极化。在小鼠胚胎大脑皮层发育的中晚期阶段,绝大多数皮层神经元在脑室区经由放射状胶质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产生,并会沿着胶质细胞的突起朝外周皮层特定区域进行径向迁移。迁移过程中,它们会经历一个由“多极性”到“双极性”的形态转变,进而发育出树突与轴突。体外分离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同样可以发育形成多根树突和单根轴突,说明其具有一套细胞自主性的机制来建立和维持极性。
由于神经元发育异常或损伤会导致各种精神或运动性疾病,且在生理条件下神经元具有不可再生性,故长久以来,科学家们都致力于探索神经元极化的细胞内机制和相关基因,了解究竟是哪些胞内机制阻止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轴突再生,从而探索有无修复神经损伤的可能。研究表明,微管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是神经元极化过程中细胞形态转变的效应器,改变微管动态性或排列方式足以影响神经元的极化过程。然而,目前只有少数微管调节因子能够在体内和体外的神经元极化中都发挥作用,它们在细胞内如何协作也不清楚。
年4月2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朱学良研究组在CellReports杂志上发表长文Wdr47controlsneuronalpolarizationthroughtheCamsapfamilymicrotubuleminus
原标题:《朱学良/鄢秀敏揭示细胞自主性调节皮层神经元极化的新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