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城派功夫掌门人谈硬功在实战中怎么用 [复制链接]

1#
作者:何道君鲜宗丽

这是散打王官方推送的第篇文章本文约字,阅读需要7分钟

青城功夫的主要风格与巴蜀流传的绿林小手、*林门、盘破门、化门等有异曲同工之处,更兼有道家功夫的要诀而独具风采。青城山功夫在提倡刚柔相济之法度时,更长于近身短打,实战中多使用贴身近战的挨肩、挤、靠、刁、拿、锁、扣,低位发力的勾、踢、铲、踹、穿、钻拳、绊摔技法。既讲究以“硬、重、快”取胜,又兼以巧柔之法,形成强大的攻击力。

青城功夫传人

但技击之术不外攻守,断无专攻专守之法,故有“杀人三千自损八百”之说。所以青城功夫之特长在于以硬功修炼,加强打击力,并增强自身的抗打击的能力,以内功修炼之柔化之法消解转换对方的来劲。这样才能在实战中避免出现见招拆招忙于应付的局面,而表现出以己之长击彼之短,以己之强击彼之弱的态势。简单概括就是:“千手打来一手掩,百腿踢来一膝担。五锋六肘皆神兵,守定中宫浑身胆。”为了要在攻防中,做到攻之如破竹,防之如坚盾,青城功夫中强调了内功、硬功的修炼,但在习练硬功中常见哪些误区,以及习练者应如何把硬功与实战相结合呢?

硬功的训练,常用方法如:硬物排打肢体,掌指插砂,药水浸泡,以五峰(头峰、肩峰、肘峰、臀峰、膝峰)撞击重物、硬物等。我们经常见到的硬气功的表演,如手掌开砖、破石,头顶开砖破石,头断钢条,卧钉床,胸口碎大石以及更具惊险性的表演。这些内容无论技巧成分有多少,但不可否认是要有些基本的功力基础,只是功力成分与技巧成份的比例多少而异。我们见到的这些是否都是卖艺形式的江湖杂耍呢?这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如果只练硬功、只讲表演效果,没有武术攻防意识,自认为有了开砖破石的诸般功夫就具备实战能力了,那是脱离实际的。

1、硬功的外力练习与内修内养相结合

在击打硬物时,调息固本,随意吐纳。在外功练习之余,遵循道家心法,静心打坐运行真气,导引意念疏通经络,意守要穴促进内力的生成。在运用中,以硬功所具备的硬度、力度,兼有内气的激荡之力,形成整劲合力而共同发挥作用。

2、强度训练与修复调整相结合

在强度训练中,奋力击打硬物重物,会增强受力面的承受力,增加这些受力面的硬度及强度,但同时也会因训练而损伤自己的各关节面,形成淤肿。常见损伤有腱鞘囊肿、骨质增生,桡尺神经损伤、胫腓骨损伤、膝关节和肘关节的损伤。青城功夫讲求在击打坚硬与柔软的练功器具时合理调整,即硬度训练用拳面、掌面、肘尖、膝面等,以轻击为主,只练表皮而不伤筋骨,在力度训练中以身形、步法为先,奋力攻击较软的靶位,达到劲从根发,力达肢端的目的。这样的练习能充分发力,但不伤及关节、神经、血管等。然后以道家心法静心调息,运行经络,用药物熏洗关节面及受力面,以达到练功不伤骨、练力不伤筋的目的。

3、静物击打与实践演练相结合

静物击打如拍沙袋、击砂包、抛滚筒、扎砂枪、插铁砂、踢麻桩、打麻圈、打木桩、头顶功之撞击力度训练,肘尖、膝尖的冲顶练习,包括有一定运动轨迹的滑车、吊包、手靶、脚靶等,都属于定位的静物,在标准动作训练上必不可少,在功力训练中又是必须倚重的。

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训练只是基本的功力训练,我们面对的是没有技战术,没有思维,没有变化的静物,过分面对静物训练会形成动力错误定型,当我们面对实战对象的时候,会感到练非所用,攻守失度,甚至出现笨拙被动挨打的局面。这就是常说的脱离实际的横练功夫。所以说,青城功夫强调,在击打静止物体的时候,必以实战意识为先,理解功法的用法。击打移动中相对静止物体时,以步法身形带动肢体手腿运动,以静物为敌,注重法度,准确测距,合理趋避,相机发力,在增强自身功力的同时增加实战意识。需要强调的是,放弃静物之后的技法训练,及实战对练的时间不得少于静物击打的时间,才不至于顾此失彼,有失偏颇。

综上所述,青城功夫讲近战,讲短吞吐,讲借力打力,借对方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际,贴身跟进,顺势发力,或强调在对方发招之际抢攻,达到“以四两调半斤”的目的。这些都必须依赖对实战中时机的把握,还必须具备以力打力、以招还招中,攻击对手和承受击打的功能。如青城功夫中常用的头、肩、髋、膝、肘攻击对手,都是短兵相接的动作,要靠快速的步法运用才能达到近身的目的。

近身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承受对方打击,要具备抗打击能力方能胜任。打击对方时,攻击力和反作用力是对等的,所以硬功习练者的优势突显,易操胜券。

根据以上实例,我们认为硬功的练习必须遵循强大自我,避免损伤的原则。硬功在武术中的定位应强调以练为战,这才是技击中赖以取胜的基础之一。让坚实的硬气功成为攻中之矛,守中之盾。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锦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