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护“多考虑一步,多准备一点”
九院克服场地和人员困难,增援急诊关心员工确保临床一线不停摆
■本报记者*杨子
南部急诊每日近人次,北部近人次,南北部输液室门口都排起了长队。这是近两周以来,医院的真实场景。九院各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克服场地和人员困难,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全力救治,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坚守一线不松懈。
支部书记带头支援发热门诊
近日,九院急诊接诊人数逐日攀升,已经远远超出急诊科的接待能力和容量。医院已组建应急预备队,组织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支援急诊,并通过开设额外就诊通道、竭尽所能扩大抢救床位等方式收治患者。
面对大量患者,夜间发热门诊的气氛急迫焦躁。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响起,“王昱,我来帮班了,知道你这边压力太大”。“孟主任,您怎么来了?”消化内科值班医生王昱有点惊讶。“你这边患者积压很多,科里同事大多已感染发烧,有些白天已经很累了,我还是自己来支援你吧。”在人力已捉襟见肘的消化内科,科主任、*支部书记孟祥*带头到发热门诊支援。
短短一小时内,救护车送来的重症患者就有十余人,轻症患者则越来越多滞留在发热门诊外。孟祥*有条不紊地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别确定救治方案,把要抢救的患者立即分流至急诊抢救室,症状较轻但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则留在发热门诊补液观察。直至次日3时,才接诊完所有在发热门诊排队的患者。
带病坚持开展高难度手术
来自江西的58岁宫颈癌患者小娟在当地手术放化疗后,突然出现了罕见的放疗并发症——放射性肠炎合并小肠-髂内静脉内瘘,需要立刻切除肠瘘瘘管,并修补髂内静脉。这种盆腔放疗导致的冰冻骨盆,一直以来是外科医生的“噩梦”,一旦手术遇到困难,患者有极大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小娟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辗转找到李幼生求医。到达急诊时,她的血压已经降到70/40毫米汞柱,心率次/分,血常规提示血色素51克/升,而小娟还在不停便血,新冠核酸也为阳性。
“赶快把患者收进病房,抢救生命最重要!”12月19日凌晨,普外一科主任李幼生第一时间赶到手术室,分离粘连,找到放疗损伤的肠管,显露髂内静脉,缝扎病变血管,成功止血……随着出血的停止和大量血液流入小娟的血管内,她的生命又回来了。
近一两周,九院许多科室不断有医护人员感染,各科室陆续出现减员。神经外科接收的急诊和住院患者以危重症为主,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并及时处理急症患者,神经外科医医院住了两周。上周末,他正在值班室休息,这时从急诊转来一名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因为动脉瘤急剧增大压迫动眼神经,随时有生命危险。
患者入院当天出现头痛,复查CT显示已经出现出血症状,“如果不手术,他就没有机会了!”李医生和值班医生说道。然而,此时神外医生已经全部感染,李轶找到同样感染了的医生杨晓笙和王伟商量,三个人意见一致:咬牙完成手术,尽全力救下患者生命!在麻醉科、导管室医护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
后勤保障工作方案有序开展
半个多月来,九院*委通过电话、短信共计关心关爱阳性职工余人,根据职工需求,发出关心关爱包近份,包括解热镇痛药、止咳化痰药、体温计、抗原试剂盒、N95口罩和《新冠感染居家隔离操作手册》等。另外根据需要,为部分年纪大、症状重的职工发放了脉搏血氧仪,工会也多次组织为在岗职工发放营养品。
“重点岗位不脱岗,居家不离岗。”医院日常保障、急诊和发热门诊患者数量陡增等紧急状况,后勤保障仍按照既定工作方案有序开展。
“多考虑一步,多准备一点”,保障处和供气厂家沟通增加11升氧气瓶近90瓶,以备全院急救所需;职工食堂努力做好职工、学生的贴心人,提供营养食品,每餐增加优质蛋白和水果,提供免费“退热汤”,24小时值班,保障餐饮供应;资产管理处*支部书记、处长任晓敏则不断增加医用防护口罩、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等防疫物资的储备,确保全院全员一个月使用量;组织落实南北部缓冲急诊应急设备40余台全部到位,确保临床一线能安全平稳运行……
人员短缺的情况下,九院手术不曾停摆: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在两小时内成功救治了两名呼吸困难患者;老年病科结合前期经验和老年病例特点,分序救治重症患者;口腔门急诊医护忙碌在一线,为前来就诊的患者及时处理病情……各临床科室医生坚持每日查房,护士平均休息3天就返岗工作。
正如*委书记郭莲所说,“我们有困惑、有疲惫、有挂念,也有每个普通人所有的情感,但我们仍义无反顾、奋然前行。因为我们选择了崇高的职业,也就选择了责任和坚守。”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