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习笔记头皮解剖精品图谱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既往回顾

图谱学习笔记

颅脑断层解剖图

学习笔记

神经外科手术体位相关知识点归纳

学习笔记

神经外科手术画线

学习笔记

头皮解剖——精品图谱

Fig.2.1头皮与颞区的边界及重叠

1.2、头皮分层LayeredAnatomyoftheScalp:额顶枕区头皮分层:头皮由五个不同的层次组成,这些具有相同的层次、相通的排列顺序,覆盖着前额,继续向上覆盖颅穹窿,直到头部后方(图2.2)。头皮分层包括:皮肤、皮下结缔组织、枕额肌和帽状腱膜、疏松结缔组织颅骨膜组成(图2.3)。可以通过SCALP来帮助记住这些层p>Fig.2.3ThefivelayersoftheSCALP

·S:Skin皮肤

·C:Connective(subcutaneous)tissue皮下结缔组织

·A:Aponeurosisandmuscles腱膜和肌肉

·Looseareolartissue疏松结缔组织

·Pericranium颅骨膜

前三层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外科手术的单一单元。

Fig.2.2同样的五层软组织覆盖额头继续延伸到颅顶。

Fig.2.9Fascialanatomyoftemporalregionandlateralface

Fig.2.4头皮松弛的皮肤张力线。

1.2.2、皮下结缔组织: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将此层分隔成许多小格,其中充满脂肪,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所以肿胀局限,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另外,小格内血管的壁被周围结缔组织紧密固定,当血管损伤时不易自行收缩闭合,故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炎症不易扩散,肿胀疼痛剧烈,血管吻合多,止血应呈环状,局麻范围要广,切口呈放射状,皮瓣蒂在下方!

第二层是皮下结缔组织(图2.3)。它是一种纤维状的、坚固的、致密的血管层,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这是一个平均厚度为4至7毫米的层,甚至已经观察到20毫米的自然厚度(海曼等人,)。多个纤维间隔将此层分成小腔隙。横跨肌筋膜下层表面的大血管就在这一层下表面,在这个层内皮下血管的分支形成丰富的丛。这些血管附着在纤维隔膜上,这减少了它们在切割时收缩的能力。这导致头皮切口或头皮外伤中大量出血。神经和淋巴管也位于这一层。

1.2.3、帽状腱膜:为一厚而坚韧的腱膜,前连枕额肌额腹后连枕腹,在正中部向后附着于枕骨隆凸,在两侧作为耳上肌和耳前肌的起点,并逐渐变薄,续于颞浅筋膜,附着于颧弓,犹如一顶紧扣在头顶的帽子。在前方额腹止于额下部皮肤,部分纤维与眼轮匝肌混合;在冠状缝稍前方与膜状腱膜相连,收缩时产生额纹。枕腹起自上项线的外侧部,行向前上方,止于帽状腱膜后缘,收缩时牵引头皮向后。帽状腱膜借浅筋膜的纤维隔与皮肤紧密相连,临床将皮肤层、皮下层和帽状腱膜层三层合称为头皮。头皮外伤时,如未伤及帽状腱膜,则伤口裂开不明显;如帽状腱膜同时受伤,由于额枕肌的收缩牵拉则伤口裂开,尤以横向伤口为甚。缝合头皮时一定要将此层缝好,才能减少皮肤的张力,利于止血和伤口愈合。坚韧致密,前连额肌,后连枕肌,1、2、3层合称头皮!

颅外腱膜(亦称帽状腱膜)是一种薄的、无弹性的、宽的腱膜结缔组织,位于颅骨的圆顶之上,连接着成对的额肌和枕肌。它的厚度从1毫米到2毫米不等。实际上,如前所述,帽状腱膜与枕额肌的腱膜室相对应,枕额肌的后部为枕腹和前部为额腹。在颞区,它与颞顶筋膜融合。帽状腱膜的致密和腱性使得头皮皮瓣僵硬和牢固,有时就会因为很难移动皮瓣,而无法轻松和无张力的闭合缺损。这在头皮的顶点更明显,其在帽状腱膜膨胀时更有抵抗力。因此,头皮皮瓣设计的几何形状必须严格。减少帽状腱膜的张力有一个有用的小窍门叫“帽状腱膜瓣刻痕术(galealscoring)”(图2.6)。采用这种技术,在帽状腱膜上每隔0.5-1厘米作一小切口,其深度以保留平行于皮瓣前缘的下层血管为度(Jackson)。虽然这个“小窍门”最初是由Kazanjian和Holmes在年带来的,但后来,生物力学研究对这一原理进行了研究。Raposio等人()发现,在胃切开术中甚至可以减少40%的闭合张力,每切一次约可获得1.5mm长度的皮瓣延展。帽状腱膜紧紧地附着在上覆的皮下结缔组织层下,但通过疏松结缔组织层与深层的颅骨膜层松散连接。在额肌和枕肌中,只有后者与含头发头皮有关。

Fig.2.5头皮肌肉腱膜层:额肌-帽状腱膜-枕肌

Fig.2.6帽状腱膜瓣刻痕术

Fig.2.7枕肌

Fig.2.8Looseareolartissuelayer.Theabovethelooseareolartissuethreelayersarefirmlyattachedtoeachotherconstitutingasurgicallysingleunit

1.2.5、颞浅筋膜superiortemporalfascia:

为帽状腱膜的延续(有时又称为temporoparietalfascia),较薄弱,向下渐与颞深筋膜相延续。耳前肌和耳上肌起于膜状腱膜,耳后肌起自乳突根上方,三肌均止于耳根。

Fig.2.10颞顶筋膜,颞顶肌,耳肌。

1.2.6、颞深筋膜:上方附着于上颞线,向下分为深、浅两层附着于颧弓的内、外侧面,两层之间夹有脂肪和血管,颞中动脉(发自上颌动脉)及颞中静脉由此经过。由于此筋膜非常致密,检查伤口时手指可摸到坚硬的筋膜边缘,可能被误认为是颅骨的损伤。

1.2.8、颅骨骨膜层:

在颞区较薄,紧贴于颅骨表面,因而此区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骨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并经颧弓深面与颞下间隙相通,再向前则与面的颊脂体相连续。因此,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出血或炎症时,可向下蔓延至面部,形成面深部的血肿或脓肿,而面部炎症,如牙源性感染也可蔓延到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

颅骨骨膜位于疏松结缔组织层下方,是颅骨的骨膜(图2.3)。它是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粘附在颅骨的外表面,当它向前跨过眶上区时,变得更加粘附。在颞上线之外,颞肌与颞筋膜汇合。虽然颅骨的厚度在不同的位置之间变化,但通常比帽状腱膜稍薄。在颅骨的骨缝上,它与内膜(颅骨内表面的骨膜)连续。尽管人们常说骨膜在骨缝处很难去除,但在实践中,骨缝处提起骨膜并没有额外的困难。颅骨骨膜主要由头皮主要血管的分支供血,这些血管穿过疏松结缔组织到达颅骨骨膜。来自下层颅骨的颅内血管,通过导静脉,也为颅骨骨膜供血。

1.3、头皮血管:

Fig.2.16眶上动脉和滑车上动脉的末端提供头皮最前部的血液供应

1.3.1.2、颞浅动、静脉:

Fig.2.17颞部的颞浅动脉及其分支

头皮的颞浅动脉

颞浅动脉跨过颧弓向上走行的供应头皮部分(图2.17)。当动脉来自耳前区时,发现它穿过颧突的后根。动脉在颞顶筋膜内运行,并且随着其继续分支,它变得更加浅,并运行在筋膜表面。它向上延伸,发出一些分支,最后分成额支(前支)和顶支(后支)。颞浅动脉的额支和顶支的分叉大部分发生在颧弓上方(60-88%)。据报道,在弓水平面的分叉占4%-26%,而在颧弓下方的分叉者占8%-11%(Stock等人)。;马拉诺等。;AbulHassan等人。;切尔温斯基;那卡继玛等人。;陈等人。;Piar和GovSA;塔伊富尔等。)。在大约3.7%的病例中动脉不分叉,仅作为额支走行,而没有顶支(Pinar和Govsa)。当颞浅动脉的分叉发生在颧弓上方时,它发生在颧弓上方2-4cm内的一个点。在分支点,动脉的直径约为1.8-2.7mm(Stock等人。;马拉诺等。;AbulHassan等人。;陈等人。;Piar和GovsA)。

颞部颞浅动脉分支

颞浅动脉发出分支面横动脉至面颊后,在颞区颧弓上发出其余的分支(图2.17)。

①MiddleTemporal颞中支

颞中动脉通常位于颧弓的上缘,或者位于颧弓上缘以下1-2cm。它穿透紧贴颧弓上方的颞筋膜浅层,进入浅脂肪垫,然后穿透颞筋膜深层。它沿颞筋膜下表面延伸,最后与颞深动脉(上颌动脉的分支)吻合。颞中动脉供应浅脂肪垫,并为颞肌提供血液供应。

②ZygomaticoorbitalArtery颧眶动脉

颧眶动脉紧接颞中动脉之后发出,在颧弓上缘的颞浅脂肪垫内沿颧弓上缘向前延伸至眶外。它与眼动脉的眼睑支和泪支吻合。有时不是颞浅动脉的主干,而是额支。在它的行程中,它发出皮支供应上层皮肤。在大约20%的个体中,颧眶动脉可能缺失,眶外侧区域的血供来自面横动脉和颞浅动脉的小分支(Pinar和Govsa)。

③SuperiorAuricularArtery耳上动脉

颞浅动脉在其颞部行程中发出的细动脉小耳上支,为耳廓的供血。

④FrontalBranchoftheSuperficialTemporalArtery颞浅动脉额支

颞浅动脉额支起源于颞浅动脉分叉后,在颞区迂曲向上和向前行进,发出升支和降支。据报道,颞浅动脉额支在分叉处测得的直径的平均范围在1.6至2.1mm之间(Stock等人。;郎;陈等人。;Piar和GoVSA;、塔伊富尔等。)。它的长度大约为11厘米(Tayfur等)。)。它到达额头时通常发出横支,作为主要延续继续上升。当颞浅动脉额支接近中线时,从额肌浅行至真皮下层。颞浅动脉的前支供应额部头皮的所有层,使额头颞部亚单位的主要血供来源。此动脉在太阳穴中容易触及,在需要将其划入皮瓣中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画出其在头皮上的投影。

⑤ParietalBranchoftheSuperficialTemporalArtery颞浅动脉顶支

颞浅动脉顶支起源于颞浅动脉的分叉后,在头部侧面略向上和向后迂曲走行。在起始点,其直径在1.6-1.8mm之间(Stocketal.;朗;Chenetal.;Pinar和Govsa;Tayfuretal.)。它最初行于颞顶筋膜内,逐渐变得越来越浅,最后延伸到帽状腱膜的外表面。在颧弓上方10-14厘米处,它变得更加浅表,并贯穿皮下组织层(Tremoladaetal.)。虽然颞动脉分支的确切过程必须通过多普勒检查来确定,但以下是关于顶支位置的一个非常准确的有用标志。顶支与颞浅动脉的连续行程位于从耳屏前1cm开始,向后扩大4cm的垂直区域内(图2.18)。在这个区域内,颞浅动脉在耳前几乎垂直上升,在其分叉后,顶叶分支继续弯曲向上到达顶点。夹住头皮皮瓣中与颞浅动脉相连的顶叶分支,这在皮瓣设计中是一个重要标志。

Fig.2.18顶支与颞浅动脉相连,在耳屏前1厘米开始,向后延伸4厘米的垂直区域内

2.1.3.2.1、耳后动脉

在二腹肌和茎突舌骨肌上方,耳后动脉从颈外动脉的后面发出。在腮腺和茎突之间,到耳廓和乳突之间的沟内走行。它发出小的颈支,在外耳道的水平处穿透深筋膜,分成耳支和枕支(图2.19)。

Fig.2.19耳后动脉及其耳支和枕支

AuricularBranch耳支

耳支在耳后肌下上升。它发出小分支供应耳后部的皮肤,还发出小分支穿透软骨供应耳外表面的皮肤。它与耳上动脉吻合,耳上动脉是颞浅动脉的分支。

OccipitalBranch枕支

枕支横向穿过乳突,穿插经过过胸锁乳突肌,终止于枕肌。供血后外侧头皮。

1.3.2.2、枕动脉OccipitalArtery

分支

枕动脉在其漫长的过程中发出许多分支:通过颈静脉孔进入颅骨的脑膜支meningealbranches;供应乳突窦的小乳突支smallmastoidbranch;进入茎乳孔供应面神经的茎乳动脉stylomastoidartery。鼓室和乳突窦的肌支muscularbranches供应二腹肌、茎突舌骨肌、头最长肌、斜方肌和头夹肌。枕动脉发出皮支或肌皮穿支也供应皮肤:上、下胸锁乳突肌支供应胸锁乳突肌的上部及其被覆的颈部皮肤。斜方肌的下降支、横肌支和颈部皮支供应颈后部的皮肤。枕动脉,从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颅骨附着处穿出后,进入后部头皮。它在头皮的皮下致密结缔组织与枕肌和帽状腱膜之间迂曲上行,到终末枕支很快继续发出分支。枕下终末支分布于后部头皮,其迂曲程度与构成后部头皮主要动脉系统的顶点一样高。许多终末支与枕大神经的分支一起走行,通常在解剖上呈十字交叉,或者互相螺旋形缠绕。枕动脉的末段及其枕终支供应后部头皮和颅骨膜。

2.1.3.3、颅顶的血管:皆自周围部向颅顶呈辐射状走行,所以开颅手术在此作皮瓣时,皮瓣的蒂应在下方,瓣蒂应是血管和神经干所在部位,以保证皮瓣的营养。而作一般头皮切口则应呈放射状,以免损伤血管神经主干。颅顶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不但左右两侧互相吻合,而且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也互相联系,所以头皮在发生大块撕裂时也不易坏死。同理,头皮因损伤而出血时,应作环形压迫止血。

1.3.4、导静脉:导静脉无瓣膜,其静脉一般是流向颅外,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逆流入颅内,故颅内、外的感染可直接相互蔓延;头皮微小的损伤,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有时可引起严重的颅内感染,例如静脉窦血栓和脑膜炎。

顶导静脉parietalemissaryv.穿过颅顶中点后方矢状线两侧的顶骨孔,连接颞浅静脉与上矢状窦;

乳突导静脉mastoidemissaryv.穿过乳突孔,连接耳后静脉、枕静脉与乙状窦;

髁导静脉condylaremissaryv.穿过髁管,连接枕下静脉丛与窦汇;有时还由单一的枕导静脉穿过枕外隆凸,连接枕静脉与窦汇。

1.3.5、板障静脉:通常可归纳为四组:

额板障静脉frontaldiploicv.位于额部,于上矢状窦相通,向外与眼上静脉相通;

颞前板障静脉anteriortemporaldiploicv.与蝶窦相通,向外与颞肌的静脉相通;

颞后板障静脉posteriortemporaldiploicv.在板障内由顶部至乳突部与横窦相通;

枕板障静脉occipitaldiploicv.位于枕部,与横窦相通,向外与枕静脉相通。板障静脉除与颅内静脉窦相通外,还与该部颅顶软组织的静脉相联系,所以也是颅外感染向颅内蔓延的途径。

1.4、头皮神经:

颅顶部的神经有10对,耳前、耳后各有5对,其中有一对运动神经和四对感觉神经。这些神经走行在皮下组织内,彼此相互吻合,局麻时需多处注射麻醉药物且需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内。

1.4.1、颅顶部神经之耳前组:

滑车上神经supratrochlearn.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所发出的额神经的一条终支,在距中线2.0mm处经眶上缘上行,分布于近中线处的皮肤。

眶上神经supraorbitaln.为额神经的另一终支,经眶上切迹到达前额和颅顶,直至人字缝处的皮肤,还发出小支支额窦。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都是眼神经的分支,所以三叉神经痛患者在眶上缘的内、中1/3处有压痛。

颧颞神经zygomaticotemporalbranch:细小,在眶内发自上颌神经的颧支,穿过颧骨额突后方的颞筋膜,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

面神经颞支temporalbranchesoffacialn.:经腮腺的前上方走出,发出小支至额肌、耳上肌、耳前肌及眼轮匝肌上部,并有吻合支与三叉神经的颧颞神经相连。

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n.:是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与颞下窝发出后,在腮腺上端穿出,紧靠耳廓前方上行,分布于耳廓上部、外耳道、鼓膜前部及颞区和头侧部的皮肤,可在耳轮脚前方进行局部阻滞麻醉。

1.4.2、颅顶部神经之耳后组:

枕大神经greateroccipitaln.:粗大,为第二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在距枕外隆凸外侧约2.5cm处穿斜方肌和深筋膜,分布于头后部大部分皮肤。封闭枕大神经可于枕外隆凸下方一横指处,向外侧约2.5cm处进行。

第三枕神经thirdoccipitaln.:细小,是第三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穿斜方肌,分布于项上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肤。

耳后神经posteriorauricularnerve:面神经穿出茎乳孔后随即发出的一小分支,靠近耳根后面弯向上行,分布于枕肌、耳后肌及耳上肌。

耳大神经greatauricularnerve:来自第2、3颈神经,绕胸锁乳突肌表面上行至耳,分布于耳蜗后面、耳蜗下份前后面及筛腺表面的皮肤。

枕小神经lesseroccipitalnerve: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分布于颈上部、耳蜗后面及邻近颅顶的皮肤。

本文作者:吴晓安,留下作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