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本人腰突症患病求诊治愈全程 [复制链接]

1#

前言:

腰突症,并不等同于腰突,大家最好加以区分。

我并不认可西医中的所谓腰突理论,如果说在我通过正骨治愈之前只是质疑这种理论,那么治愈的过程对我来说就是最真实的案例,这种事实说话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腰痛

应该还是念高中的时候,跳起投篮,动作大致如下:跳起,身体悬空,双臂伸直的前提下往斜上方推篮球,说白了就是扔,除了臂力,更需要用腹部收缩力量。

这动作对职业球员来说纯粹假把式,完全不同于屈肘投篮(基本全部使用臂力完成投篮动作,标准的投篮动作)。

当即感觉腰左后侧咔嚓一声,很难判断到底是骨错位还韧带断裂。落地后,腰说不出的难受,但不至于疼到倒地。

当时自己并没太当回事,上课睡觉一切如常,但腰部隐痛的同时,越来越难安静地坐在教室听课,屁股后侧酸疼,疼到很难继续坐在那里,后来知道那是坐骨神经痛。

坚持不了之后,医院的一个相当帅气的年轻骨科大夫,行侧躺正骨术,分别按住肩和胯,反方向用力各一次。

后来知道那是斜扳,一种初级而且常见的正骨手法,骨科大夫基本都会。

施术后,黑膏药敷腰,半月后恢复如常,当时心想以为多大点儿事,原来这么好搞。回校后重复三点一线的机械化状态,备战让人又爱又恨的独木桥。

好在高二高三稳坐本班虎头椅,高考顺利越过龙门,虽然只是区区一个二本,也不算全白混。

伤腰那是第一次。我身材比较矮小,身体素质一般情况,奈何当时偏偏想要跳投,现在想想那是吃饱发撑瞎折腾,或者干脆叫蛋疼。

大二那年,激情之下又是跳投,结果可想而知,跟高中那次基本如出一辙。

斜扳和黑膏药不再好使,坐骨神经痛到上不了课。去市院查下吧,CT结论是L4/5椎间盘突出3个毫,头回听这名词儿,心里一顿乱抓,任由大夫安排。

当时的鹰眼大夫给出的治疗方案是骶注一月,每周一次。骶注大家应该不陌生,大针管子大针头,直插骶骨缝隙,进到椎管内推液,方法本就恐怖,外加大夫眼神凶残,更让我抓狂。

骶注后当场见效,心里小兴奋,后来知道那种立竿见影仅限于第一次骶注。一月四次骶注之后,恢复不理想。课上不了,腰好不了,无奈给自己放长假,休学半年。

伤腰那是第二次。现在想想那是不长记性,或者干脆叫犯贱。

症状特点

症状一旦传导和体现到下肢,意味着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

上面其实忘了说,去市院做CT的主要原因,不仅是坐骨神经痛到无法上课,更严重的是腿部和脚部出现了放射痛。

什么是放射痛?经历过的突友很清楚那种滋味,至于没经历过的朋友,我尝试描述下吧。

疼痛分多钟,钝痛、酸痛、胀痛、闷痛、锐痛、刺痛、切割痛、灼痛、绞痛、牵拉痛、压扎痛、撕裂痛。问哪种最可怕?自己想了。

放射痛更接近于最后那种撕裂痛。因为没有其他类别更痛苦的经历,我不能讲撕裂痛一定会盖过其他类别的痛,但至少撕裂痛我体会过,已足够骇人。

撕裂痛是什么概念?有生活常识的朋友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指甲根部经常会有皮肤肉刺,对付肉刺的最好办法是剪掉而非盲目拉扯,否则可能撕到皮肤更深处,那种痛基本相当于小级别的撕裂痛。

而神经放射痛跟这种感觉相当,而级别则放大了千百倍,感觉上就是下肢局部较大区域的皮肉同时被撕裂。

再壮再坚韧的汉子,遭遇这种痛也得坍塌,而且很可能伴随杀猪般的分贝长嗷。

这种痛确实骇到我了,以及我的家人。当然他们只能基于我对痛苦的反应来判断严重程度。又疼又心急,继而汗瀑,速速去了市院。

放射痛通常见于急性发作期,过了这段时间,疼痛演变为另外的形式。

症状未治愈且基本稳定下来之后,主要症状:

左侧坐骨神经,左下肢,最明显感觉是灼痛,火辣辣的,另外夹杂着麻木和酸胀,坐得越久痛苦就越深。

左下肢整体感觉发凉,但摸起来腿部并不像身体感知的那样冷,直到现在我仍在怀疑这是腰部病灶导致下肢神经一定程度受损之后,神经反馈的一种错觉。

腰部、腿部肌肉间歇性痉挛,就是感觉有时候会不自主地抖动。

腰部软组织方面,当年损伤的筋肉一直未恢复,局部肌肉板结、发硬,感觉倒不是痛,但又酸又胀,很是难受。现在说起来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夏天。

腰椎的问题是解决掉了,但腰部肌肉板结一直没有找到解决方案,酸胀十年,隐忍十年,虽然不是纯粹的痛,但每每深夜辗转反侧,皆因这酸胀感。

不过我时常庆幸和感到知足,至少腰椎扶正了,腰椎扶正意味着与椎骨错位相关联的几乎所有症状和疼痛顿消。

如果说与腰L4/5相关联的病灶区(含腰肌板结)带给我的伤害是%,我以为单就通过正骨将腰椎扶正这一法,至少解决了85%,剩15%余障,不知何年何月能消退之。

至于胸椎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源于无知自虐,后面会单独说。

漫漫求诊

回过头去看,我的求诊路上虽然没少吃苦,但比我惨的突友想必也大有人在。

最开始的时候,对腰突症完全没有概念,医院大夫打发。

当时就想着能尽快康复,然后回校上课完成学业,现在想想当时真是懵懂。

是啊,一个大好年华刚刚正式起步的年轻人,遭遇最痛苦的顽疾之一,那种冲突和冰火两重天,是一种巨大的痛和无助。

但盼望康复的心越是虔诚,事实上的不尽人意就显得越发残酷。

第一站是忐忑去了市院,被安排做保守骶注,前边提到过了。第一次效果顿显的时候,心里真的老高兴。另外还开了外用的中药喷雾剂,喷到腰上感觉也清凉舒服,自己开始小兴奋。

可不是么,求诊路上最开始的阶段每每看到一点效果,自己的都好兴奋,重燃对未来的憧憬。

只是,每换一种疗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显现,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疼痛依旧,隐忍依旧。

最后长叹曰:所有能够缓解症状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保守治疗方法,仅仅是一付付安慰剂,带给我的除了暂时的病灶区放松,无它。

这一点在群里探讨过,按揉、热敷、牵引、红外、泡澡、针灸、膏药、中药方……等等,好舒服的,甚至以牵引为代表的方法可以让痛感顿消,但过后其实一切都是老样子。

尽管如此,但在这样的过程中又有谁能说我一无所获呢。至少我可以初步给出上面的结论,可以在群里讲给大家听不要做无谓奔波和牺牲,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第二站,那是大三了。同学介绍到校外一个据说蛮牛x的中医世家行针灸之术,是同学父亲的老朋友。同学一片赤诚我能感受到,于是毫无保留信任并前往。

坚持了一月吧,每周两次,忍痛骑个破自行车,往返大概需要1个小时,三伏天。

针灸时那种过电的感觉很刺激,尤其是针扎得非常准的前提下醒针(捻针并旋转),那感觉。。。不过完后是很舒服的。

其实每次去针灸前都打怵,刺激是刺激但终究是一种针扎,10cm的针扎进7分。但去到之后往病床一爬就死猪不怕了,只当是花钱买来的享受。

坚持一月,症状照旧。同学若问起,还得答曰蛮好蛮好。

第三站去了济南。就是那个华夏院吹嘘的电脑三维复位,天天在地方电视台砸广告,每年接诊x万患者、治愈者众云云,砸得老爹晕乎,打算带着我这病秧儿去试试。

去吧,因为没招儿。所以若用病急乱投医这一略带贬义色彩的话来形容奔波的患者,略显不公,那是怎样一种无奈。不过从那之后我再没怎么草率过。

那个大机器看着蛮恐怖,上去老爹再问我一遍,有底没?我只能白他一眼,我如何知道。最后达成一致,来都来了,上!

人一趟,四肢被一个白大褂依次固定,我心里就开始叫了坑爹啊,这哪是治病,整个儿就是满清十大酷刑前的准备工作。

大致就是平躺在平板装置上,平板分两段,两段之间在附属装置操控之下可以呈任意三维角度。

大褂象征性看了下带去的片子,在液晶屏前设置了一系列参数,然后告诉我放松,叮嘱若有剧痛可以随时喊停,我说来吧,他们就按了按钮。

两段平板开始叮咣叮咣咔咔作响,也不知身体被折弯和扭转了多少次,大概也就一分钟吧。

完了大褂上来查问一番,老爹关切问这问那。事后被告知,见我身体素质较弱,操作幅度方面设置了最低档,若达不到效果的话也在情理之中,我去!

之后是住院一周,期间都在病床上,每天辅以红外灯热疗,定点穴位脉冲电疗。结束后大褂又给开了一大堆自制的中成药胶囊,出院回家,费用总共的样子吧。

回家后在卧室昏天地暗又躺了一月,情绪颓废到极点,真真感觉自己废人一具,差点儿发霉,老爹老妈给人说起我这茬儿来除了沮丧还是沮丧。

躺着的那一个月,不思不动却饭量大增,后来恍然大悟,gr的大褂自制中成药掺了大量激素,我体重一月净增15近,一天半斤肉,一月之后起床照镜子,面部变形这tm还是我么?!

实际也不完全当自己废人,躺着百无聊赖就背cet6单词,大三课程不多,多考个证改善改善含金量好找工作。

插句题外,6级共考了三次,都是考前半月开始看单词,第一次58,第二次59.5,第三次59,成绩悲催外加症状摧残,霜打茄子雨打芭蕉,当时心想着我干脆凋零蒸发算了个球的。

第三站结论是无效,依旧。

第四站来到我工作的城市,因为工作单位在这边,算是入职之后的求诊。

最关键的一站也是最后一站

因为这病,大学是读得比较糟糕的,大二之后一直在勉强坚持。

大四上学期大家都忙着投简历的时候,我还等我小叔的电话——他曾经当仁不让、拍胸承诺,我工作的事情他包办。

他在齐鲁石化炼油厂。那样的超级大国企,像我这样普通高等院校(非)的毕业生,基本不太敢想。

结果到了年春节,小叔告诉我说没戏了,内部正式工子女最低要求本科,外部应招学生最低要求是硕士。

鄙视小叔的同时我有些慌,因为那会儿同学们大都已经找好单位并签合同了。

正好我现在就职的公司在春节放假前到学校办了场招聘会,我去看了下,跟招聘负责人简单沟通了下,基本没怎么纠结就应了,一切匆匆。

今年是来公司的第八个年头。

工作是有了,腰还是老样子。那时候其实非常痛苦,我指的是心理压力。

康复遥遥无期,难不成就这样被折磨一辈子,想想就压抑得不行。

上班之后,偶然的一个发现,久坐起身后转动腰部,椎骨作响的同时腰会变得很舒服。

由于确实能缓解疼痛,于是转腰就变成了习惯,从最开始的半天一次到后来的半小时甚至十分钟一次。

只求一时缓解,其他的什么都不想去想。

因为那种痛苦实在是绵绵无绝期,站着痛、坐着痛、躺着也痛,醒着痛、梦中还痛,一天24小时全天候陪伴——只要我还活着,它就在。

那种压抑和无助,铺天盖地。

不管了,舒服一时是一时,甚至有点儿破罐破摔的意味,心想着我使劲转腰,拼了命转。

转腰的频次越来越高,转腰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大到什么程度呢,上身用足够大的力气旋转同时腰部放松,那力道就差把腰椎拧断了。

现在想来那纯粹是自残。因为受力的是整条脊椎,作用在L4/5之外其他腰椎甚至胸椎上的旋转力,其实是相当的。

以至于后来胸椎出了问题,怀疑就是那会儿落下的祸根。

正巧办公室的小领导也是腰突症,他也患病多年,的身高,体重KG,裤长和腰围均为三尺。

得知了我的情况后,给了我一个老头的电话,说他每次掉了腰都找这老头搞定。

我想命运还是眷顾我的,于是转折点到来。

找到这老头,几乎没费什么周折

小诊所(姑且称之为诊所吧)是在大马路边儿上租的两间很小的平房,加起来也就25个平方。

外间一张床,一幅桌椅,一个火炉,墙上一张老头儿用毛笔手抄的施治后注意事项,另外墙上还有多面患者送他的锦旗,妙手回春、誉满杏林,云云;里间我没进去过,貌似杂物间。

下面说重点,说老头儿。

由于在施治后的对腰椎保护方面不得法,最开始那段时间是去得比较频繁的。

去的次数多了,跟老头儿交流闲聊也渐渐多起来。

老头儿快70岁(当时,年),祖籍安徽,年轻时是不折不扣的高材生。

早年就迁徙到这个城市,在事业单位(好像是工商局之类)稳扎稳打,临退时位居某部副部长,一切顺风顺水,有着让同龄人羡慕的资历。

也许你会问,像他这样的条件,怎么会半路出身做了兼职赤脚医,他忙他的正差使就很安逸,除非……

对,你猜的大概没错,久病成医。只是成医的方式却不是我们所能相比的,得了老师傅(已经故去,活到80几)指点,而且是正式收徒。

老头儿的师傅正骨手法了得,腰椎只是小儿科,患者全身大小关节错位或错缝,都是手到擒来。

腰椎方面,单凭拇指就搞定,用力力度和角度精准。

传到老头儿手里,强项是脊椎(颈、胸、腰,大同小异),但施术时就不比老师傅用巧力,而是一定程度上用蛮力,在稳和准方面就逊色了一筹。

老师傅共收了两个徒,一个是老头儿,租了个小房子施治,不是主业;另一个学术没有他精深,现在全家靠这吃饭,开了门头大张旗鼓打正骨牌子,患者络绎,除了正骨本身,还丰富了运作内容,比如辅以中草药熏疗等。

不过涉及到最根本的正骨术是没有老头儿厉害,往往是患者花费了不菲钱财,效果却可能一般。这一点跟天资和悟性都有关。

两相对比之下,老头儿术精却非主业,另外这伙计,术荒但却靠这手法吃饭。

治疗过程是这样的

人伏于床上,身体全面放松。老头先看片子了解个大概情况,然后下手。

这里要说的,片子他是要看的,有的患者他不会碰,会直接被他告知原路返回。具体什么原因不晓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治疗这样的患者第一可能会出风险,第二不可能有效果。

患者撩起衣服,老头儿用手指反复触摸病灶部位腰椎,说白了就是捏,捏的什么,捏棘突,判断准确病灶部位以及错位严重程度的主要依据即来自于此。

实际上,熟悉人体尤其是骨骼构造的朋友应该清楚,椎体是捏不到的,甚至摸不到。

插句题外,有些江湖上的坑爹游医声称自己可以通过手法把突出的椎间盘按进去,只可能忽悠缺乏常识的患者。但凡有些常识就不至于上当。

棘突的角度以及角度大小,便是判断椎体是否正常的主要依据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依据。棘突相当于诊断症状的介质。

反复捏反复捏,找准部位后,确定发力点,然后用拇指抵住发力点,迅速用另只手掌叠加在这拇指之上(毕竟隔着一层皮肉,罗嗦时间稍长,发力点可能就会出现游移)。

然后双臂抻直,开始慢慢下压,直到将上半身大部分的重量施加在患者腰上,稍做停留(也就2到3秒)顺便吸一口气,然后给出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记发力,是瞬间发力,这一击的幅度我感觉在1cm以内,但力道却很大。

如果不明白最后这一击是什么形态,我提示下,寸拳。以下内容度娘得来:寸拳又称为寸劲拳,讲究短距离迅速出拳,爆发出自己所有爆发力。寸拳以本能反应为主导与潜能最大发挥为主体,至简、至灵、至威、至猛。

用寸拳来形容这最后一击,实在是没有比这更贴切的了,一个字,像;两个字,神似。

手法完成后,老头儿还是捏棘突,跟之前诊断方式一样,捏什么,捏正还是不正。

捏棘突绝对是个技术活儿。

腰椎错位,有的人,比如这老头儿又称其为腰椎错缝,愚以为错缝俩字非常形象,顾名思义——就差那么一点。

就差这几个甚至一个毫米,就折磨得人苦不堪言。因此需要细细反复捏,才能给出结论。

如果第一次手法达到目的,椎骨正了,就作罢;若捏棘突检查之下仍然不理想,就需要再次施手法。

确认腰椎扶正之后,老头儿让趴床上半小时,身体放松,实际是给椎骨和周围筋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时间。

因为人体骨骼是有很多相连接的肌腱固定和牵拉,骨动了,相关联肌腱、肌肉、软组织需要适应,并做相应的、小幅度的调整。

若起身急了可能就前功尽弃,骨骼和周围软组织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动其局部,则最好同时兼顾到周遭因素。

我第一次接受这手法的时候,压抑不住的兴奋。

做完之后,尤其是老头完成那最后一击,重点来了:左侧臀部与下肢的灼痛和牵拉感,几乎顿消,腰部、大腿、小腿筋肉开始无规则痉挛,即轻微抖动,整个左侧患肢渐渐有了温热感。

尤其是那痉挛,我当时就想到了中医理论中那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痉挛和温热感意味着病灶部位内部各路管线(神经、血管等)久封的闸门瞬间通开。

当时我心里暗道:有门儿!因为那种舒爽感是从未有过的,我确定这手法对我来说与以往所有安慰患者的保守疗法有本质区别,我把它称之为一针见血。

为确保效果,我至少趴上一小时才敢慢慢起身。起来后老头儿让我正坐在床沿,我又发现坐着的感觉与以往也截然不同。

这症最忌讳久坐大家都晓得,坐既是诱因,也是患病后最能体现症状的姿态。当我坐在床沿的时候,没有了连绵不绝的坐骨神经痛和下肢痛。

老头儿嘱托我有时间多泡热水澡,有助于腰部更快调整和康复。

然后我谢别老头儿,出了小诊所,步行三公里回宿舍,轻松加愉快,丝毫无压力。

我以为除了热水澡,步行和轻微活动也是调整的好方法之一。

接着聊聊复发

根据老头儿经验,这种手法治疗,通常需要几次才好。

不过也有的患者是一次搞定,因为治疗完之后就再也没找过他。

需要治疗多次的原因,我想了下无非这么两种。

第一是没怎么把老头的嘱托当回事,不注意后期对腰椎的保护导致复发,而且不怎么长记性,等到确实难忍反复发作的折磨才开始重视并不再复发。

第二则可能是患者自身缺乏对如何保护腰椎的系统认识,老头儿毕竟无法提供全面备至的提醒,已有的注意事项是他想到的,还有未知的注意事项取决于患者自身习惯。

至于是否一定需要多次手法施治才能保住疗效,我不认为两者有必然联系。

虽然从腰椎扶正到病灶部位完成适应和调节需要一些时间,但这时间也一定不是无限期的而是有限的,或者两个礼拜,或者最多一月,就我个人而言是十天左右。

等椎体和病灶周边系统稳定下来之后,若再有复发,那么复发就跟上一次治疗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这时候再讲多次手法才能凑效的理论未免太牵强,不存在循序渐进。

为什么刚才我很肯定地说明自己从接受手法治疗到椎体和病灶部位稳定,需要十天左右,因为驾轻就熟了,我复发过很多次。

复发的原因当然很多了,下面这一点内容算是重点,就是导致腰突症复发的原因,鉴于是切身总结出来的,所以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a、久坐,尤其是不符合腰椎保护常识的坐姿。

我在公司是行*口的,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需要伏案操作电脑。最初的几次手法治疗,均前功尽弃于我的工作性质。

往往是从诊所回来后紧接要上班,工作性质也特殊,走不开,只能慢慢感觉腰部的情况又逐渐变糟糕。

最明显的是椎体周围的无菌性炎症,最后直到腿部有了久违的痛感我就知道完了。

于是往复于诊所与公司之间,同时又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当时之所以能够容忍自己这般,主要还是因为毕竟找到办法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后期保养和防备。

这条因素在我所有复发的原因中大概占半数。

b、身体不科学用力。

这里指的是缺乏预见、缺乏思想和身体准备的前提下,身体突然不得不做较大幅度的动作。

比如真实的例子就是,有一次乘坐公交车去诊所(诊所后来迁址到距离公司更远的一家镇办卫生所,老头在那交租金租了个铺位而已)。

治疗完后往回赶,当然也是公交,本来就担心没座位,果真没座位而且人爆满,如果挤在人群中随着公交车停车起步拐弯等,风险是很大的。

怕什么来什么,好不容易找了个狭小的空档挤过去,右手刚刚抓了横栏上的吊扶手,车来了个急刹,结果右手和脚底固定的前提下,身子拧着成了弓形,当时就坏掉了。

站在车里沮丧得不行,那一刻一股无名之火很想爆发,最终无奈攥紧了拳头在下一站下车并返回卫生所再找老头儿,也就是那次,老头儿跟我讲不应这么频繁,不是好事。

我懂他的意思,手法治疗的次数多了,就意味着椎体之间接触点重复摩擦,造成的负面伤害很可能难以彻底平复,双刃剑,这跟是药三分*是一个道理,得与失有时候是对孪生兄弟。

另一次意外伤害是在岳父母家里,在卧室玩了会儿电脑,结果键盘的插线太长而且超长的部分几乎搭在地板上,起身时没看脚下抬腿就迈出去了,结果可想而知,摔了个趔趄悲剧了。

最后一次是冬天骑着单车突然滑倒,身体突然完全失控的情况下,也没法再顾及腰部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的,别说我作为一个患者,就是正常人也难免深受其害。我一同事跟我聊起过他的经历(大家不要误会,他现在好好的),一次伤腰的经历。

事情的缘由很简单,换煤气罐。前一天他家煤气罐没气了,他想着第二天去灌气,事实上前一天傍晚他老爸就去灌过了,第二天他就想拎这“空罐”,思想和身体上做的空罐的准备,实际里面是满的;做的手拎15斤的准备,实际拎起的罐足足50斤+。拎罐时是单手、半弯腰、身体斜对煤气罐,从腰椎防护的角度来看这三点都是大不利,一切都是那么糟糕,于是狠狠伤了一次,不过他运气好,那次把腰养好之后就再没这回事,腰若反复扭伤,最终的归宿很可能就是腰突症。

另外大家也可能还听说过打喷嚏导致腰突的,等等,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c、腰部受凉。

郑重提醒大家,别小看腰部受凉,我的经历告诉我,它同样可以直接导致复发。就有那么一次,腰本来好好的,结果跟几个同事去事业部验收项目。

那是夏天。到了那边,直接到了项目负责人办公室,他坐那里,我们几个人围着一圈问这问那,核实一些情况。他办公室大马力的柜式空调大开着,不巧我站的位置正好背对空调的风口,没过几分钟就感觉腰部肌肉明显起了变化,开始痉挛,继而是无菌性炎症的感觉,因为那种感觉很熟悉了(之前由于久坐等原因复发过多次了),我清楚它意味着什么,就没再多停留立即回了主厂办公室,整整一个下午都无比小心,最终仍难逃腰部再次缴械,又去找老头儿。

d、疲劳。

腰部对人体来说只是局部,但腰部可以对人体状态好坏做出相应反应或信号。

每到年中或年末,手头要做的材料特别多,就需要经常加个班什么的,最紧张的时候要忙活到凌晨两三点。

对正常人来说,在办公室呆到凌晨,精神上可能感到很疲惫也很困,但对我来说,除了这些,腰部病灶部位会明显感到不适并发出信号。

这一点有些奇妙,人体在状态不理想的情况下,最脆弱的部位会提前于大部队(人体各个系统)给出警告。

需要说明的是,加班到很晚进而导致腰部不适,并非单纯因为久坐,事实上即便在办公室打地铺看资料写东西到很晚,腰部照样给出警告。

e、心情、情绪。

这一点说起来可能大家会不以为然,难不成心情不爽的情况下腰部也会有响应?我说有。年的时候曾总结过这一点,以下内容摘自之前的心得:

我一般不久坐,一是病灶区的感觉会异常,二是存在复发的风险。但有时候不得不,比如身在会场,又比如陪岳父母打牌,等等这些一定要老老实实坐在那里的场合。

但根据坐着所从事的行为的性质不同,感觉居然也存在明显差异。

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是种偶然,因为毕竟腰椎病的症状本来就五花八门(就单个患者而言也是如此),也许玩牌的时候恰好赶上自己身体状态比较好,腰椎病灶的感觉也好于平时。

但是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在经历过很多次的久坐之后,归纳出原来久坐时的感觉跟心情、意识存在某种联系,而且由最开始的偶然联系变成最后的一种必然。

比如开会(更准确地说是听会),谁都不情愿坐那里浪费时间,更何况腰椎病患者,于是每每开会、坐在会场的时候,心情总是烦躁和糟糕。奇妙的是腰椎也能与我的心情一样糟糕,通常情况是刚坐在会场没多久,病灶便很快有了微妙反应,跟我的心情一样在抗拒这种消磨时间的方式,隐隐作痛。

再比如陪妻子、岳父母玩牌,其乐融融,很享受这样的过程,通常数小时过去了自己却浑然不觉,腰椎也好了起来,好像不打算打搅我,而我也确实在玩牌的过程中没有明显异样的感觉,等收手起身的那一刻,自己感到一些吃惊——我原来坐了这么久了?让心情愉悦的所有行为,哪怕久久坐在那里,也可以避免与那些让我避之不及的症状再次重逢。

人体真是很奇妙。

如果有人要问我总共复发了多少次,我只能说个大概,20次吧,只多不少。

最开始的时候不懂如何防备,复发的比较频繁。

到后来渐渐有了经验,找到些感觉,知其(腰)好恶,就好应对多了。

写到这里,简单盘点下这些年的经历

年夏天病发(真正病发,依据是放射痛),多方面寻求保守疗法。

年冬天从济南接受完治疗回家后,躺一个月,合并在休学的半年中。

年全年苦撑,偶尔痛苦地想想未来,并权衡保守和手术的利弊关系,回头想想还好,并没拿自己的身体做*注选择手术。

年最痛苦的一年,上半年勉强过下来,下半年参加工作,第一月是总装车间实习,装配大型机械装备,工种是手持气扳机拧螺丝,再就是搬抬大件,偶尔看哪个螺丝实在拧不进去了直接拿大铁锤咣咣砸,每天6点半起床,除了吃饭时间全部在车间,晚上一般到10点,那是三伏天。第一周基本崩溃,第二周适应了些,每日衣衫褴褛满身油污和汗臭。实习结束就到了行*口,加班是家常便饭,对我更是煎熬,没毕业那会儿远没这么苦。年冬天,前面提到的那个科室的小头目建议我去找老头儿。

年冬天到年,伴随我的是反复发作和第N次正骨。其实自己从那时候已经开始总结规律。

年,总书记来公司指导工作,道路、厂区全部戒严,直到胡哥从考斯特上走下来那一刻,之前大家没人清楚到底是谁要来视察,国情使然。公司里严阵以待,我那会儿正好请了一个月假,百无聊赖想老婆了,简单收拾了下买了去南昌的火车票,从山东到南昌,没怎么吃没怎么睡,一路基本全站着看沿路风景,17个小时。老婆差点被感动到休克。站到南昌后腰部也没什么不适感,也再次有力验证了在腰椎扶正的前提下,站多久都安逸,久坐最坑爹。

年开始,在宿舍就开始琢磨自己给腰椎复位的事儿,那是真真的拿自己不当外人,当实验品使劲折腾,因为我很清楚如果拿不下这个题目,我可能永久指靠老头儿,费用倒是次要的,主要是那种依赖性要拖死人,再说了若老头儿哪天驾鹤西去,我当如何?坚决拿下。直到年,大概用了一年时间吧,终于摆脱了老头儿,而且不止有一种方法!我禁不住由衷感觉到自己真的好强,嘿嘿。当然摸索规律的过程中代价也是大大的。

年至今,平均每年复发一次吧,当然都是意外导致的,前面提到过了比如被键盘插线绊倒那次。

上一次复发,也就是最后一次,是去年冬天骑单车摔倒那次,距今一年多了,保持时间最长的一次。

除了这些意外因素,平时在工作中对腰部的保护和注意事项早已烂熟于心,我对因为工作疲劳或久坐再次导致复发这件事,保持零容忍。

康复后对腰椎的保护

从腰突症的角度看过去,大千世界的所有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腰椎完全健康的人,第二类是典型腰突症状的突友,第三类是有幸治愈的突友比如我。

不妨将腰突症带给人类的痛苦程度进行量化,无痛苦对应0分,症状最严重突友的痛苦程度(比如撕心裂肺、生不如死且日夜反复)对应分。那么:

第一类人的痛苦指数无疑是0分,偶尔做做弯腰的活路,可能腰肌的痛苦指数也会上窜至5分左右。

第二类人的痛苦指数介于20-之间,起点至少是20分罢,平均分可能是50分,也可能是60分,而且基本稳定,我以为不会偏差太多。

第三类人的痛苦指数介于0-20分左右,我以为超过20分就不应定义为治愈。

应验大家熟知的二八原则。

我属第三类,我自己的判断是平均在10分左右(局部腰肌板结的问题尚未解决,前面提到过).

而且当天气温暖且艳阳高照、自己精神充沛的时候,可能降至2-3分;当身体疲劳、且天气阴冷的时候,峰值可能增至15分。

十年后的今天,我对自己腰部痛苦指数与症状轻重之间的判断基本无偏差,而且保持高度警惕。

聊对腰部的保护,心里不怎么是滋味。

其实书本中,网络中,关于如何保护腰椎的内容有好多。但我始终担心这些内容能否被很多突友认可,能否被大家有效吸收和运用。

我坚持以为只有在有效治愈的前提下才能评判和感受这些经验的有效性和价值。

第一类人与第三类人对痛苦指数是非常敏感的,因为本来腰部是没感觉的,是好好的,若突然有了痛感,痛苦指数突然升至比如10分甚至5分,就已经让其无法忍受和接受、如临大敌。

我所经历的反复治愈与复发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尤其典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突友反映的一点,治愈后再复发时,痛苦指数一次强比一次,比上次复发更痛。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从正常状态到复发状态那种巨大的落差一次次加深,包括感觉上和心理上。真实的痛苦指数果真是超出上一次么,未必。

第二类人,刚才提到了多数尚未治愈的突友的平均痛苦指数可能在50-60之间,在这里为了便于说明,我假定是55分。

那么当他们采取对腰部的保护措施、或者放任对腰部的伤害措施时,痛苦指数可能分别降低或者提高10分,即45分或65分。

因为痛苦指数本来就蛮高,持续处于痛苦状态。长此以往,造成对痛苦指数加重或缓解10分并不过分敏感。

因此他们较难判断生活中哪些对腰部的保护措施是积极有效的,那些对腰部放任的伤害方式是雪上加霜的。

至少,比第一类和第三类人要模糊许多。

试想,我给一个典型症状且尚未治愈的突友推荐了一种很有效的腰椎保护措施,他试过后,回馈我一句:虽然稍有缓解,可毕竟还是痛,这方法意义何在?我可能就没话说。

为什么?因为他很可能被痛苦无休止地折磨着,痛苦对他来说是一种常态,别人推荐的措施颠覆不了他的痛苦指数,因此可能对此不以为然。

他需要的是解决问题,是彻底干掉这种痛苦,这些措施对他来说可能是无关痛痒甚至隔靴搔痒,尽管别人的本意是好的。

反过来一样,我提醒他某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他同样也可能不以为然,以破罐破摔的心态应付我一句:我已经这样了,多一点少一点又能怎样?

这个不难理解,再儒雅的人遭遇此劫,也可能万念俱灰失态。

说到底是我们确实无法给出一些建议能够彻底触动他,怎么能触动他?答案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想看后续更新可以点击原文链接噢

突友必读↓↓↓↓↓

治疗腰突最有效的方法投票结果公布

腰突症患者正确的站姿、坐姿与睡姿

为你解答"突友"最想知道的30个问题

本人腰突患病、求诊、治愈全程...

颈椎病必看:一份完美的拯救颈椎计划

只需三分钟: 颈椎病无影无踪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