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什么是血脂?人的血液中,血浆内所含地脂类称为血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
我们平时检查的血脂四项中主要体现的是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我们平时所说的血脂主要指的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种。
血脂在人体中具有很重要的功能。甘油三酯是人体内的能量供给与储备的重要物质,甘油三酯还对内脏器官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而胆固醇则是构成细胞膜、激素、胆汁的重要成分。
血液中的血脂达到正常的浓度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的必需,但是如果血脂出现超出正常值范围将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心脑血管性疾病的方面。
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所说的“三高”指的是: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其中血脂升高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国人心脑血管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血清总胆固醇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还会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
据文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在40%以上。但我国人群对血脂异常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糖尿病和高血压[1-2]。
我们所说的高血脂主要指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所以在接下来的篇幅里,我们将这两种血脂异常分开来讲。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高胆固醇方面的知识。
胆固醇是如何产生的?
胆固醇主要是由人体的肝脏合成的,这占人体总胆固醇的80%,还有20%来源于食物。所以,人体对外来胆固醇的需要量并不多,人体每天需要摄入的胆固醇的量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胆固醇的含量。
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率很低,大概只是0%左右。因此,如果单纯靠鸡蛋来进行吸收胆固醇的话,每天需要摄入~5个鸡蛋。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之中,以下为您列举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胆固醇含量由高到低排列):
动物大脑:动物大脑中胆固醇含量极多,是富含胆固醇的冠*。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不建议进食动物大脑,正常人进食此类食物每年不宜超过两次。
动物内脏:我们平时进食的动物的内脏都含有较多胆固醇,所以,动物内脏应尽量少吃。
蛋*:蛋*中含有大量胆固醇,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吃0.5~1个鸡蛋。高血脂患者每周不要超过2、个鸡蛋(蛋*)。
鱿鱼(或乌贼鱼):这两种食物味道鲜美,口感极好,但其中富含胆固醇,成年人还是少吃为好。
贝壳类,如鲜贝、赤贝、牡蛎、扇贝、鲍鱼、蛤蜊、螺类等通常含有较多胆固醇。
奶油、*油、羊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脂中含有较多胆固醇。而且,这些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还可以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胆固醇。对人体危害极大,张医生建议避免食用。
胆固醇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胆固醇升高的原因主要有生活因素、遗传因素、性别因素和疾病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造成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主要有高盐饮食、高脂饮食、运动不足、暴饮暴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吸烟、过量饮酒和过度疲劳等。我国人群中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大多数病因都有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少数的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是由于家族遗传所造成的。这类患者大多数都有家族遗传病史,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都会造成人体的代谢障碍,从而引发血液中胆固醇的升高。
性别因素:绝经前期的女性的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同龄的男性。但是绝经期以后的女性的胆固醇水平就会和男性持平,这说明雌性激素有益于降低胆固醇。
胆固醇升高的危害有哪些?
胆固醇主要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将会破坏血管内膜,血管内膜被破坏之后很容易引起脂类物质沉积,造成的血管狭窄动脉硬化,严重的会出现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会随着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游走,造成心梗、脑梗、肺栓塞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清除血管内的胆固醇,被认为是“有益”的胆固醇。所以医生在治疗时往往通过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当患者出现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时,他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要远远大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的患者。所以很多人认为降低胆固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我们降低胆固醇的手段主要有生活控制和服药两种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少吃或不吃动物大脑、内脏、蛋*、乌鱼等胆固醇含量极高的食物,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胆固醇含量少或不含胆固醇的食物。不含胆固醇和胆固醇含量少的食物有:所有植物性食物、禽蛋的蛋清、禽肉、乳品、鱼等。
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的食物。例如洋葱、南瓜、地瓜、芹菜,这些食物都有助于胆固醇的排泄。胆固醇主要从肝脏生成,胆汁中排泄。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就能多固定肠道内的胆固醇,避免胆固醇重新吸收回血液。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
减少脂肪的摄入,因为脂肪可以明显的升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这种作用形成的胆固醇甚至超过了从食物中摄入胆固醇的。
戒除烟酒,改善生活习惯。
在降低胆固醇方面我们的主要用药是什么?
我们临床上应用的是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的主要方式是抑制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他汀类的药物种类比较多,大多数医生喜欢应用长效的他汀类的药物来治疗胆固醇增高症。
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只要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定期复查,一般不会造成不良后果。建议如果没有并发症的发生,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不要试图私自停药。
一些国内外的文献主张,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8或1.4毫摩尔/升以下后,可以选择停药。但张医生认为,如果胆固醇升高合并有一些其他的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狭窄等),不建议私自停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降低药物的用量。
体内甘油三酯的来源都有哪些?
体内甘油三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由食物中摄取,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入的脂类物质,特别是动物的脂肪。
第二种途径是肝脏合成或脂肪合成。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脏内合成,其次是脂肪转化生成。
导致甘油三酯升高的因素有哪些?
生活不节制,摄入过多的脂类物质或碳水化合物,造成甘油三酯升高。现代人过多的摄入碳水化合物,造成体内糖剩余,剩余的糖分最终会转变为甘油三酯。
家族性遗传疾病造成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有70%的患者合并有甘油三酯升高。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代谢障碍,造成肝脏合成糖原升高,糖原饱和后转化为甘油三酯,从而导致甘油三酯升高。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等能够引起代谢异常的疾病,都可以导致甘油三酯增高。
甘油三酯升高的危害有哪些?
甘油三酯升高会造成血黏稠度过大,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还会造成肥胖、脂肪肝等疾病。
甘油三酯过度升高造成乳糜血。很多肥胖的患者或者是甘油三酯过高的患者,采出血来呈乳糜状。血液呈乳糜状后,很容易造成血管栓塞,从而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甘油三酯升高还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危及患者生命。
高甘油三酯血症应该如何治疗?
甘油三酯血症如果血脂不是特别高,一般不建议用药物治疗,只要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不高于5.7毫摩尔/升,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进行控制。
需要改善的生活方式有什么?
控制体重,这对于肥胖患者或超重患者特别重要,降低体重可以明显的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改善饮食习惯,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摄入。
戒烟:吸烟虽然不能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但它可以加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对体内的危害,特别是对血管的破坏。
戒酒:酒精的过高摄入可以导致甘油三酯的明显上升。甘油三酯严重升高者(甘油三酯大于5毫摩尔/升)应该立即戒酒。
合理运动:运动应该以有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体内的甘油三酯水平。在心肺功能和关节可以承受的状态下,每天运至少运动0分钟(少于20分钟的有氧运动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非常有限),每周不少于5次。运动以散步、快步走、慢跑、快跑、游泳、爬山为宜,运动量循序渐进。
我们该多久检测一次血脂?
20岁以上成年人应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或代谢类疾病的患者)应每个月~6个月检测1次。
如果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都严重升高,该怎么办?
如非特殊原因不建议贝特类和他汀类药物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会极大的提升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机率,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什么情况下可以停药?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情况会选择不同的策略。目前,很多患者会有所疑惑,到底什么时候给予停药是适合的。
对于贝特类药物,由于甘油三酯的水平很容易通过适量运动、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调整至正常,所以,只要服药将血脂调整到安全范围之内就可以停药。
对于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疗效比较确切,副作用比较低,用药相对比较安全,停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他汀类的药物主要作用有:降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保护动脉内膜、抑制无菌性炎症、少部分患者可以达到逆转斑块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我们选择不同的用药策略。通常建议终生服药,不建议中途停药,可以适度的减低药量。
血脂是越低越好吗?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正常进行新陈代谢的所需要的物质。血液中含量过高虽然危害巨大,但过低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治疗这两种疾病切记不要急功近利,只要把相关指标调整至安全范围内即可。
不要把血脂调整过低。甘油三酯过低会导致营养不良;胆固醇水平过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和性功能障碍。无论何种人群,在调脂治疗前,均应进行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如何确定血脂的安全范围内需要详细询问您的主治医师。
可以添加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