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学动眼神经麻痹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 [复制链接]

1#

动眼神经麻痹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义燕1,滕金艳2,3,丁德光2,3(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2.医院针灸科,湖北武汉;3.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武汉)

摘要

分析近5年动眼神经麻痹的中西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提供参考。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单纯针刺、针刺结合药物、穴位注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中医在对该病病因的系统概括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研究上存在不足,且缺少针刺机制的研究报道,如果加强动物实验研究,中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将取得较大突破。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针刺;治疗;手术;中西医结合

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可由多种病因导致动眼神经受累,出现以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复视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科综合征[1]。动眼神经为第三对脑神经,起自中脑,经脚间窝出脑,行于海绵窦外侧壁上部,自眶上裂入眶后分为两支,主要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和提上睑肌的运动神经纤维及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的自律神经纤维,临床通常将其分为脑干段、海绵窦段、眶段、脑池段。从脑干到眼眶内的任何部位病变都可以导致动眼神经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麻痹,其病因复杂。在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方面,中西医治疗方法丰富多样,疗法确切,兹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治疗

1.1单纯针刺治疗

1.1.1荣养经筋针刺法眼睑开阖、眼球运动与足三阳筋经病侯有关,《*帝内经·灵枢·筋经第十三》载:“足太阳之筋……其支者,为目上网”“足阳明之筋……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足少阳之筋……结于目眦为外维”。当眼部筋经失于濡养,正气不足,虚邪贼风内干则发为此患,治当荣养筋经。孙玲[2]选择睛明、承泣、瞳子髎、迎香、攒竹、四白等多在眼部经筋起始之处的穴位,采用荣养经筋针刺手法治疗本病,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组。张熙等[3]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选择足三阳经的穴位,调理三阳之筋经在眼部分支的生理,达到生理有所司、病理有所治的效果。张仁教授多遵循古人荣养筋经的原则在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选穴上多循经取太阳、少阳、阳明经中的经验效穴[4]。刘杰等[5]采用经筋排刺法疏通眼部经络,调节气血,荣养经筋,濡润肌肉,恢复眼睑的运动功能。从西医角度来看,经筋排刺法可以改善局部肌肉痉挛和紧张,促进神经兴奋的传导,改善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的神经。

1.1.2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为治疗中风病所创。依“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理论依据“凡刺之法,必本于神”,“醒脑开窍”刺法就是选择以开窍启闭,改善元神之府功能的阴经腧穴(水沟、内观、三阴交)为主穴,配合局部取穴,达到升清活络,醒脑通闭的效果[6]。于晓甜等[7]采用醒脑开窍的针刺手法治疗43例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其眼部运动情况恢复良好。潘林森等[8]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的眼球运动情况、瞳孔和眼裂大小改善情况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

1.1.3荣养脏腑针刺法《本草方药大全·普济方》载:“夫目偏视者,以腑脏虚,风邪牵睛,其睛不正,则瞳子亦邪侧,故其视偏也。”《灵枢·大惑论》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睛”。所以眼部疾患应以荣养脏腑为本,祛风通络为辅。郭倩等[9]在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时遵循以升阳和脾、养血柔肝为本,祛风散邪、舒筋通络为要,调理气血为枢的原则,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常新斗等[10]在针灸时遵循“健脾和胃、通络祛风、调补气血”的原则,治疗组在眼裂高度、斜视角度、临床疗效上优于对照组。王辰[11]在治疗一例糖尿病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时认为该病治疗关键在于脾、肾、肝三脏,故治宜补脾益气、滋补肝肾之精血。彭建东等[12]也遵循这一治则:以益肾健脾、养血通络为本,醒脑开窍为辅,经过两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消失,达到了临床治愈效果。李忠仁教授认为动眼神经麻痹的病机是五脏受损,精血不足,使筋肉失养而迟缓不用,所以他常用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部填精,调节脾肾气血[13]。

1.1.4眶内电针刺法动眼神经麻痹主要是神经损伤、肌肉及结缔组织粘连痉挛。针刺能提高神经兴奋性,使损坏部分神经的肌肉功能恢复。电刺激可以使麻痹肌发生被动的节律性收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粘连挛缩。孔莹等[14]选取12例动眼神经全麻痹的患者,采用眶内针刺并通电治疗36日。12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6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周凌云等[15]为观察电针与单纯针刺治疗动眼神经损伤所致的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将60例患者分为电针组和单纯针刺组,电针组则根据动眼神经解剖基础选取眼外肌穴为主穴,采用眼部内刺法结合电针疗法;针刺组穴位及针刺手法同电针组,但不使用电针,结果发现电针组在疗效、疗程等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可以发现针刺取穴有规律可循,腧穴多选择攒竹、睛明、丝竹空、太冲、鱼腰、阳白、足三里、四白、风池、太阳、三阴交、合谷;取穴部位多选择头面部腧穴,包括眼周的非经穴,其次取下肢部、上肢部腧穴,使用背部穴位时常取背俞穴,或者相配取穴;经络多以足三阳经为主,足太阳膀胱经为首选。针刺手法以荣养筋经多见,眶内电针应用越发广泛,传统针灸与现代神经解剖学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因为眼部神经血管丰富,在选择眶内穴位针刺时要将眼球推向一侧,防止刺伤眼球,出针时应按压针眼防止出血[16]。

1.2针灸结合中药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常需四诊合参,舌脉佐证。对于伴有眼球震颤体征的患者,属中医的风证,治宜祛风散邪为主,在针刺基础上内服常用药物:天麻、钩藤、当归、川芎、防己防风、全蝎、蜈蚣、僵蚕、牛膝、橘络、生地*、羚羊角粉[17]。对气血不通,经脉阻滞的患者,李寿庆等[18]遵循活血通络原则在针刺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化裁,若患者舌质暗紫,加鸡血藤、丹参;若舌苔腻,加车前子、茯苓、白术。石学敏院士善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活血化瘀之方药,重用鸡血藤、土鳖虫、穿山甲等活血化瘀之品,收效甚佳。正容汤配合针灸也可以达到脉络畅通,解除眼部麻痹目的[19]。

1.3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以其药物及穴位的双重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常用的药物包括甲钴胺、复方樟柳碱、维生素B1、维生素B12、复方当归注射液等。甲钴胺作为内源性辅酶B12,其对神经纤维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以促进眼肌运动功能的恢复;复方樟柳碱是应用于缺血性眼病的药物,可以缓解眼部血管痉挛,保护眼部细胞,促进眼部神经损伤恢复[20]。在穴位的选择上太阳穴应用较多,其所在部位靠近颞浅动脉和眼周血管神经,为经外奇穴,主治眼部疾患[21]。

2中西医结合

西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除了对症治疗病因外常使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静滴或皮下注射。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及针灸。张薇[22]在治疗组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肌肉注射甲钴胺联合内服中药正容汤加减并配以针刺眼周穴位;刘玉梅[23]则采用硫辛酸注射液静滴、维生素B1注射液、注射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配合正容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内服;孔令普等[24]治疗组口服维生素,甲钴胺肌内注射,血栓通静脉注射,复方樟柳碱皮下注射加用针灸及中药汤剂口服。周小云等[25]将17例患者采用高压氧、针刺结合药物等综合治疗。牛相来等[26]将40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温补针法配合药物,以口服肌苷片、三磷酸腺苷二钠片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以营养神经,静脉输液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药物口服及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孙涛[27]将66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动眼神经麻痹治疗组)3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针灸治疗组)33例。统计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可缩短病程且无不良反应,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3手术治疗

动眼神经麻痹的手术治疗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手术指征明确且经保守治疗无效者通常选择手术治疗。郑聪颖等[28]探讨了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认为血管内栓塞是最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之一,但恢复时间较长。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夹闭和血管介入栓塞,陈栎等[29]认为血管栓塞治疗恢复较好且创伤小,谭海斌等[30]则认为手术夹闭的方法疗效更加显著。但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对于病情稳定且病因不影响斜视程度的患者,王盟等[31]选择上斜肌肌腱缩短内转位联合外直肌超长量后徙治疗全动眼神经麻痹。

4其他治疗方法

王莉[32]收取原发性脑干损伤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例,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低频电疗、针刺治疗、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取营养神经药物常规治疗。王成文等[33]选取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其中对照组55例采取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法进行治疗,结果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文甫[34]研究62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基础治疗,再针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同时接受维脑路通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口服神经修复

5小结与展望

通过检索近5年国内外文献,笔者发现动眼神经麻痹中医治疗方法主要以针灸为主,针灸选穴主要包括睛明、承泣、瞳子髎、迎香、攒竹、四白等眼部穴位;中西医结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得到越来越多病人及医护人员的认可,这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复杂,排查困难,疗程较长,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通过西医手术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外貌,但易于复发;中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相较于西医药物及手术治疗,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创伤小、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其中针灸治疗属于绿色疗法,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应用愈加广泛。中医在对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及治疗方面的认识多从中医理论基础出发,观点较多,不一而足,但缺乏阐述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机制的报道,多以临床观察为主,权威性不足。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中医药的发展举世瞩目,我们应利用这一优势环境,加强对中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机制的研究,建立动物模型,规范治疗方法,细化量化指标,做好数据分析,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略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yz-);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第十一批(年度)自主选题“院所协同创新科研专项基金”

文献来源:邵义燕,滕金艳,丁德光.动眼神经麻痹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7(5):-.

DOI:10./j.cnki.cn42-/n..0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