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外骨骼机器人重塑千亿康复市场,如何突破康 [复制链接]

1#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c2i9w61.html

近日,一位瘫痪12年的美丽舞者(微博名:几木朵-;以下称朵朵)借助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重新行走的视频爆红网络,登上热搜。

09年,她意外受伤,导致终身瘫痪。那时,由于下半身无法发力,她只能通过固定膝盖,借助物理支撑完成双腿的伸直和弯曲,从而实现站立。如今,随着医学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让她重新实现了行走。

她在微博发文:“行走,是我久违了的感受,是我快忘记的感受。我似乎已经习惯轮椅,完全放弃行走的渴望,但当我站起来迈开步伐,上半身被下半身带动起来时,内心无法平静。”

外骨骼机器人如何帮助患者实现行走?其依据的是怎样的康复治疗原理?对康养行业有何影响?为了解上述问题,动脉网采访了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领先企业程天科技。

外骨骼机器人带来的康复变革

事实上,与这位朵朵类似的患者还有很多。《柳叶刀》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有康复需求的患者主要包括老年人群、术后人群、慢病人群、残疾人群,共计约4.6亿人。

而康复医疗作为四大医学之一,不仅能消除和减轻病伤残患者的功能障碍,还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例如,康复治疗可以使90%的脑卒中患者恢复步行和自理生活,使30%的患者恢复较轻的工作;而若不进行康复治疗,仅有6%恢复步行和自理生活,5%恢复较轻工作。

但是,我国的康复医疗发展尚处于早期。首先,我国的康复人才与康复机构存在较大的缺口。资料显示,国内康复治疗师仅有人,而美国拥有20多万名康复治疗师;国内康复诊所数量较少,而美国大约有3-7万家。其次,传统的康复器械需要依赖康复治疗师的经验才能得到较好的康复效果,而国内的康复治疗师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借助传统康复器具保证康复效果。最后,传统康复器具缺乏量化评价指标,患者在使用后难以感受到康复效果,容易导致其失去信心,放弃康复治疗。

幸运的是,随着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康复领域现有格局将被颠覆与重塑。

1、康复水平全面提高,康复效率稳步提升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康复原理是通过运动重塑大脑神经,加强肌肉记忆,使患者恢复功能。以神经性退行疾病导致的偏瘫为例,患者根据自身运动意图,借助康复器具进行标准的运动动作,循环多次以刺激、重塑受损的神经,完成肢体肌肉记忆,最终达到恢复或部分恢复功能的状态。

传统康复器具一般通过物理支撑与牵拉的方式帮助患者完成运动,对患者的关节等部位有一定损伤,且仅能进行被动训练,无法通过自主意图进行运动,从而难以刺激神经重塑。同时,患者使用传统康复器具,需要康复治疗师的辅助,并进行长期训练,才有机会完成标准动作,从此开启康复治疗。

以临床上常用的矫形器为例,在患者使用过程中,矫形器由于限制了机体肌肉活动,易引起患者肌力、肌耐力与肌容积的下降;且其关节固定导致的关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活动受限,易于引发患者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不足,最终造成患者挛缩。另外,矫形器的代偿功能对于患者而言较为僵硬,难以体验到主动迈步行走的感觉。

而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相较于传统康复器具,不仅能够保护患者的各关节部位安全稳定,还能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康复训练,提升康复效率和效果。例如,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作为穿戴设备,可根据运动力学表现,辅助人体完成标准运动动作。通过长期使用,可以加倍康复治疗效果。而且,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能够替代长期依赖于人工的简单重复的康复任务,解放康复治疗师的同时保障康复训练的强度与精度。

另外,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还有助于提供更为标准定制化的康复诊疗方案。例如,程天科技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外骨骼机器人就配备有多种训练模式,包括被动行走、主动行走和主被动结合模式等。主动行走模式还根据步幅、步速等步态指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的训练模式,训练节奏也可以实时进行动态变化。行走模式以及康复训练方案有多种选择,可由康复治疗师制定高效科学的最佳康复路径。

最后,程天科技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配备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可有效监测和记录康复训练过程中人体运动学与生理学数据,并可通过可视化数据的方式为患者展示康复前后指标对比,为患者坚持康复治疗提供心理支撑。而丰富的指标与数据同时也能够为医生改进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助推医科有机融合,加速产业创新发展

国家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康复治疗十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