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山医院牵手上科大加速神经科学从基础向临 [复制链接]

1#

为更好地促进科学研究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推动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技术创新以及科学研究向临床转化,9月24医院上海市脑功能重塑和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协议签署后,双方将在基础向临床转化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这一合作也将推动上海在脑疾病诊疗和相关药物研发方面加速发展。

医院院长毛颖表示:“医学生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基础、转化、临床三者互为表里、灵活转化是医学发展的迫切需求。医院与上科大都拥有牢固的基础条件,未来双方将在人才、技术、平台等方面进行合作探索。”

过去几年中,中国已经开始大力推动基础科研向临床的转化。比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初,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就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联合应急攻关,并发现了数十种潜在的对抗新冠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在脑疾病诊治方面,上海已经突破了动物模型的瓶颈,诞生了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还制备出国际首例体细胞克隆疾病模型猴。两年前落地松江区的G60脑智科创基地,将在几年内研制出系列非人灵长类的疾病模型猴,包括生物节律紊乱、精神障碍、帕金森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代谢、肿瘤等疾病。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在基础研究与新药发现、研发以及市场转化之间存在严重的缺口。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在今年7月的一场上海生物医药高端产业论坛上援引数据称,过去一年,中国在CNS三大核心期刊发表的生物科学领域的论文数量达到上百篇,但是目前这些论文中还没有向新药转化的。

李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生物医药需要从重生产转向重研发、从重基础转向重转化、从重模仿创新向重原始创新转型。”

为支持脑神经领域的临床研究,早在年,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TCCI)就向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周良辅医学发展基金会投资了万人民币,组建TCCI转化中心,由毛颖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全球在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类疾病的药物研发中,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本周三,来自罗氏和ACImmune共同研发的实验性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宣告失败,数据表明,该药物未能在试验中减缓认知和功能下降,这是对研发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又一次打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