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损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夜雨丨罗涌金成刚的竹铃球情结 [复制链接]

1#

金成刚的竹铃球情结

罗涌

一只竹编的圆球,如足球一般大小,内有铜铃,叮当脆响,这便是土家竹铃球。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近四十年来,活跃于武陵山区,出现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一群着惊艳土家服饰的少男少女,角逐一只竹铃球,攻守腾挪,穿插运动。突然,竹铃球闪电般地飞向接球员,只见一位身背花篮背篓的少女,瞬间弹起,仰头注视飞来的竹铃球,然后转身横跨,划出精彩的一字马,在漂亮的身姿展现中,将球稳稳地接住。“赢了,赢了…”掌声喝彩声霎时响彻球场。

每一次竹铃球比赛,既是一场竞技大赛,也是一场精美的艺术展演。武陵山土家族人,不仅把拼争的力量留给了赛场,也把矫健的身姿、美丽的倩影,留给了观众。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长期致力于竹铃球艺术研究推广的金成刚老师,每一次的体育赛事,都是他精心策划,每一个竞技大赛动作规则,都浸润着他的心血,牵动着他的神经。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钟爱着竹铃球事业。

竹铃球,从武陵山土家族农家玩具,到传统的体育项目,从发现、挖掘、整理、提炼、推广,声名远播,四十多年的执着与坚守,在金成刚的努力下,已经百炼成钢。特别是最近二十年,石柱土家竹铃球事业的飞速发展,金成刚更是功不可没。

热血青年醉心于土家竹铃球

金成刚,石柱县民族中学副校长,石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石柱土家竹铃球事业,甘愿奉献青春、奉献聪明才智。

年,金成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首次通过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黔江区教科所许力心老师接触到了民族传统体育,其中就有土家竹铃球,此后,他对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着了迷,并对其散发来的神奇文化魅力深深折服,他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挖掘、整理、研究、教学和推广,把自己的人生最精华的时光几乎都献给了竹铃球。

年,金成刚任体育教研组组长,第二年,组建队伍,集中训练,备战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十分用心的金老师,从零开始,对年参与全国比赛的同学、老师进行多次走访调研,不断摸索思考。通过两年的实战训练,潜心观察,不但建立起完善的参赛队伍,还在许力心老师初创的竹铃球原始规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体育竞技规律,进一步完善、细化,写出余字的较为专业的竹铃球竞技规则。

年,金成刚作为竹铃球队编导、主教练,带领民族中学团队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金牌。此战打出了良好的声誉。

年,在金成刚的申报下,竹铃球入选石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成刚成为县级非遗传承人。

年,金成刚带领民族中学团队参加在贵阳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竹铃球队获得银牌。

年,金成刚率队出战在鄂尔多斯举行的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夺金牌。石柱土家竹铃球,从此蜚声中国体坛。

年,重庆市授予民族中学竹铃球训练基地称号、重庆市民族教育特色校园。

年,竹铃球申报重庆市高中百门精品选修课程建设项目成功,并在年通过验收,获得优秀等级。

年,石柱县举行第二届民族运动会,竹铃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金成刚任裁判长,并主持全县的培训工作。

年,为更好地发展竹铃球,石柱县建起了竹铃球厂,金成刚参与了竹编技艺传授探讨、成品指导的系列工作。

年,金成刚带团参加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竹铃球获得银牌。

年,竹铃球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金成刚被推荐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人选。

年9月,金成刚带领竹铃球队参与了成渝双城经济圈中日企业家交流会上的演出。

年,石柱县民族中学被授予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竹铃球)传习所。

石柱土家竹铃球,共计参加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中以民族中学为代表的石柱竹铃球队参加五届,夺得三金两银,战绩辉煌,在渝东乃至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首屈一指,鹤立鸡群。

民间文化的守护人

来自于民间的竹林球,能得以快速发展,金成刚为之付出太多,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

金成刚在一篇论文中,把竹铃球起源归为土家族,同时,也认为这项体育活动起源于渝鄂湘黔武陵山区。“武陵山盛产竹子,土家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大量运用了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的器具…因此,出现以竹子为主要原材料的竹铃球,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探究,有源于金成刚的民族情结,也有源于对竹铃球的热爱。无论土家族、苗族、汉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做何推敲,竹铃球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在武陵山区被挖掘出来、开发出来,这是不争的事实。金成刚作为这项民间文化整理者、提升者、推广者,也是不争的事实。竹铃球民间艺术的发现,跟许力心老师独具慧眼、用心挖掘有很大关系,而将竹铃球发扬光大,形成完备竞技规则,走向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赛事,斩获大奖,与金成刚的执着努力息息相关。

年,石柱县人民政府召开竹铃球的专题座谈会,采纳了金成刚的建议,决定整理出版一本竹铃球专业书籍。此后,金成刚殚精竭虑,精心编撰。年,《竹铃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书对竹铃球运动的前景做了美好的展望。立足于学校,着眼于社会,专业化推广,进行统一标准化改造,实用器材研发生产,专业球队的培养,构建法规。

在揭秘竹铃球比赛方法、特点、价值时,融入现代体育对抗性、协作性规则,与此同时,指出了它的特色,即观赏性、娱乐性,毫无疑问地回归到了民间文化的本质。所以,书中在谈到竹铃球运动的价值时,毫不隐晦地指出三大价值体现: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团队精神,增进交流友谊。

翻开《竹铃球》一书,还有详细的技术、战术、裁判规则、组织工作、业余训练注意事项,以及运动、传球、运球、投球、阻挡、掩护、夹击、突破等技术要领。而且还配有运动简图和技战术示意图。全书10万字,共计六章,主要章节、战术示意图、审稿、修订由金成刚亲自完成。

从年开始,重庆市民族宗教委员会、重庆市体育局每四年都会审定通过《竹铃球竞技规则》。作为大赛规则,运用于竞技比赛,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杰作,而创制和不断完善这项比赛规则的,正是来自于石柱民族中学的金成刚团队。竹铃球竞赛规则,不仅是石柱、重庆市体育竞赛规则,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竹铃球竞赛规则。

师生们不仅惊诧于金成刚团队的成功,而且深切体验到了他们挥洒汗水、拼搏奋斗的激情,也更加佩服金成刚探索之旅的独特犀利,以及他的中国视野、世界视野、文化视野。

年初,金成刚代表石柱县民族中学与石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推出“土家竹铃球诗歌、散文、摄影大赛”活动,在首届竹铃球接球员技能比赛之际,试图把竹铃球从单一的体育项目开发,拓展到其他领域,探究其民间文化的全方位内涵与外延。

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到民间文艺的艺术展现,这也是民间文艺家们共同的责任。因为这项竞技项目,根植于民间,传承于民间。

在《竹铃球》一书中,金成刚们把竹铃球起源归结为“娱乐说”“争端说”“婚恋说”等,几种传说均来自民间。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叫“谭阿四”的姑娘,她天资聪明,成为众多土家青年竞相追逐的偶像,提亲的人家络绎不绝。但是,谭阿四心里早有所属。为了不得罪提亲的人,谭阿四想到抛掷竹铃球选亲的法子。到了选亲的日子,谭阿四暗自传信给心爱的人站立的位置,在蒙上双眼时,尽力向意中人方向抛下,最终如愿以偿。

其实,关于竹铃球的传说本来就充满着民间文化色彩,因为这项运动就是起源民间。出于探究心理,一些民间文艺爱好者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