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教授荣膺年“最美医生”,“对于每一个患者,医生都要做‘加法’,每一次手术都要让患者有所得。”成为他对病家践行的不二诺言。
顾玉东教授自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投身手外科,从零起步,医院手外科,屡创数个世界第一。“听*的话,学白求恩,做好医生。”他总是用这三句话总结自己的从医经历,这也是“最美医生”对一代代青年人的深情寄语。
他曾无法原谅自己,这份“苛责”帮助跨越医学天堑
顾玉东教授率领团队实现数个“世界第一”:国际上用“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第一人;首创“第二套供血系统”使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成功率提升到%;用伤者健侧的颈7神经来修复瘫痪的手臂获得成功……
此外,医院手外科团队在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领域、在四肢外伤皮肤缺损皮瓣修复领域、在手指缺损游离足趾移植修复领域做出大量原创性的创造。
对患者要有同情心。温文尔雅的顾玉东教授,将这一句话视为行医准则。从93%到%,半个世纪前的一份恻隐,帮助青年顾玉东跨越了“医学天堑”。
年2月13日,顾玉东参与完成导师杨东岳医生主持的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手术。此后十五年里,他们共为名失去手指的患者进行了足趾移植,其中93例成功,7例失败。
每次为青年医生讲课,顾玉东总会提及一个失败的病例:19岁花季女孩不幸被机器轧烂了拇指,她带着希望,从千里之外来到医院。顾玉东按常规为她做了手术,但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足背动脉和进入第二趾的血管非常细,不足1毫米,风险很大。
患者术后新造的大拇指每况愈下,最终由红色变成了黑色。虽然家属一再表示理解,但顾玉东无法原谅自己。“医生的职责就是给患者解除痛苦,现在手指没好,还少了一个脚趾,等于增加了痛苦。”
痛心的案例,促使顾玉东努力钻研,历时五年分析研究,首创“第二套供血系统”,最终攻克了血管变异难题。
自此之后,医院手外科的“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手术”,再也没有失败过,顾玉东因此于年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再执着也不为过:从0多例臂丛手术中找寻“那一根”
一颗赤子之心、六十载励学修术、几千张手写病例卡,追求每个手术“零”的失败率……毋庸置疑,顾玉东教授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常说,“对工作要有责任心”,这份执着成就了医学上的重大突破。
年,黑龙江小伙子在摩托车事故中,左侧臂丛受伤,左胸多根肋骨骨折。小伙子胸左骨瘫痪已成为残酷的现实,他痛不欲生,怀着一线希望来到医院找到顾玉东。
一系列检查后发现:患者侧膈神经、副神经和颈丛神经全部受到损伤,根本没有“多余”的神经了,也就是说,当时所有4组神经移植法对他都不适合。彼时的顾玉东已做了0多例臂丛手术,他从0多例手术中发现一个奇特规律:臂丛的5大神经根中,颈7神经根在损伤后很少有症状出现,只有当4根以上的神经根同时损伤时,颈7神经根的临床症状才会出现!
这一重大发现说明:颈7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可由其上下两根神经代偿支配。
顾玉东利用未受伤的健侧颈7神经移位,修复了患侧受损的臂丛。周密准备下,经过10个小时的显微手术,这台史无前例的手术终于顺利完成。次日,顾玉东早早来到病房,检查发现患者健侧上肢除两个指尖有些麻木外,其他活动自如。患者笑了,顾玉东也彻底松了一口气。
顾玉东院士带领下的手外科团队
这样的执着精神指引下,顾玉东带领团队斩获一次次惊喜:这支“梦之队”先后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奖2项。顾玉东本人则先后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科技功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卫生部“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等称号。
走多远不忘来时路,“我还没有实现那个零”
对患者有同情心,对工作有责任心,对事业有进取心,对同志有团结心,这“四心”是顾玉东教授多年前为自己和手外科同事们立下的行为准则。
无论走多远,不忘来时路。顾玉东教授始终记得自己的“从医初心”:10岁年少时,他因脑膜脑炎突发高烧,抽筋不省人事。医院的值班医生急忙将年资较高的王医生从家中叫来。王医生救人心切,赶来路上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他没顾上疼痛,赶紧爬起直冲少年顾玉东的病房,降温、腰穿,为防止发生脑疝,一点点抽脑脊液,从凌晨一点一直忙到早上八点,最终将孩子从死亡边缘拖了回来。
“王医生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深深扎根。我决定,做个像王医生那样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顾玉东说。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当时少年功成名就也已到了耄耋之年。但他依旧不放弃前进的步伐,仍向着心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发起挑战。
三年前,“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出炉,“改变外周神经通路诱导大脑功能重塑”荣登十大新闻之一。这项刊登在顶尖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科研成果,针对中风等脑损伤导致的上肢偏瘫后续治疗。
顾玉东的学生徐文东教授在顾教授研究基础上,提出“健侧颈神经根交叉移位手术”全新策略,借助神奇的“手-脑”互动,单侧手臂瘫痪患者有望恢复上肢功能。突破性成果为人类认识大脑、调控大脑提供了激动人心的新视角。
顾玉东院士部分著作
这一切,正是基于顾玉东教授30多年前国际首创“颈7移植”的新拓展。但谦逊如他这样说,“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而言,我们尚不能帮他们重获一双功能健全的手。每想到此,我就深感自己离好医生尚有很大的距离。我的所有成果加在一起,还没有做到这个零(每个手术零的失败率)。”
“最美医生”依旧淡泊,依旧率真,依旧超然。这位我国手外科“泰斗”常对青年医生谆谆教诲: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把个人融入于集体之中,希望一代代后来人,为手“内部肌”持续奋斗下去。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