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治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http://m.39.net/pf/a_4503317.html《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
1基础知识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考点一、健康管理概述一、健康管理的概念年WHO进一步完善健康概念: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二、健康管理的目标与特点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5.增加临床效用和效率;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者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2健康管理公众理念: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健康管理的特点: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三、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三步曲)1.了解和掌握你的健康;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考点二、健康管理六大策略1.生活方式管理;2.需求管理;3.疾病管理;4.灾难性病伤管理;5.残疾管理;6.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考点三、基本卫生保健一、基本卫生保健的概念基本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府都能负担得起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卫生保健服务。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3二、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合理布局、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三、基本卫生保健的内容根据《阿拉木图宣言》基本卫生保健工作可分四个方面、八项内容。四个方面:促进健康、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八项内容:①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②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③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④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⑤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⑥预防和控制地方病;⑦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⑧提供基本药物。四、基本卫生保健的特点及意义特点:社会性、群众性、艰巨性、长期性。意义:①充分享有健康权;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③提高人人健康水平;④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4第二章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考点一、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及主要特征学科分类:①按治疗手段建立的学科;②按治疗对象建立的学科;③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建立的学科;④按病种建立的学科;⑤按诊断手段建立的学科。主要特征:①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②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③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④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考点二、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方法和技术一、问诊和病史采集主要包括:①患者一般情况;②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③现病史:此次患病后的全过程;④既往史: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⑤个人史和家族史,女性还包括月经史和生育史。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包括:①视诊;②触诊;③叩诊;④听诊。三、实验诊断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5临床实验室检查:①血液学检验;②体液与排泄物检验;③生化学检验;④免疫学检验。四、医学影像检查医学影像检查有X线检查、超声成像、CT成像和磁共振(MRI)成像。五、其他临床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核医学检查、内镜检查。考点三、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一)药物选择原则1.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2.根据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药物。3.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用药。4.根据药物的价格或效应来选择用药。(二)合理用药要做到合理用药,首先要明确疾病的诊断,有选择性地用药;其次,在初步确定使用哪一类药物后,根据所选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制订合适的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此外,要考虑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6反应,最好达到个体化给药。(三)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产生灭活酶使抗生素失活;2.改变靶物质产生耐药性;3.降低抗生素在菌体内的积聚。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合理选药和合理给药两方面。选择抗生素时,首先应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据此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应用药物敏感试验来筛选抗生素。当病情危重时则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来选用抗菌谱较广的药物。二、介入治疗(一)血管性介入技术:①经导管血管栓塞术;②经导管局部药物灌注术;③经导管腔内血管成形术;④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等。(二)非血管性介入技术:①经皮针吸活检术;②经皮穿刺内、外引流术;③经皮椎间盘切割术;④输卵管再通术等。(三)内镜下的介入技术:①经胃镜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②经胃镜食管癌支架术;③经鼻腔镜辅助颅底肿瘤切除术等。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7三、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放射治疗的全身反应:①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降低;②胃肠系统表现为食欲缺乏、厌食、恶心、呕吐等;③神经系统症状为乏力、嗜睡或失眠等。四、物理疗法现代物理疗法的方法很多,包括:电疗、超声治疗、磁疗、生物反馈、音乐电疗、光疗、冷热治疗、水疗、高压氧疗法等。目前物理疗法已成为临床治疗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主要技术:1.电疗;2.超声波疗法;3.光疗法;4.高压氧疗法。考点四、健康管理与临床医学的主要区别一、服务目的不同健康管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健康风险因素检测预防或“零级预防”为重点,将预防的关口前移,以维护和促进个体或群体身心健康为目的。临床医学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为重点,以提高治疗水平、缓解病人痛苦、促进疾病治愈或病情稳定为目的。二、服务对象不同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8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风险人群和慢性病早期康复人群。临床医学服务的对象:患有各种疾病的人群。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9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考点一、预防医学概述一、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从大的门类分,预防医学体系可分为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以及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在理论体系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为预防医学学科的基础方法学。二、健康影响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卫生服务。三、三级预防策略(一)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定义: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1)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①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②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③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预防遗传性疾病;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10④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⑤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即化学预防。(2)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社会和环境措施如制定和执行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有益于健康的公共*策,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的公共健康教育,防止致病因素危害公众的健康,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控能力。如清洁安全饮用水的提供,针对大气、水源、土壤的环境保护措施,食品安全,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二)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三)三级预防(1)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2)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11三级预防策略的关系:(1)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2)任何疾病,不论其致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等,病因尚未肯定,但综合性的第一级预防还是有效的。(3)如肿瘤更需要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4)有些疾病,病因明确而且是人为的,如职业因素所致疾病、医源性疾病,采取第一级预防,较易见效。(5)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则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检、及早诊断和治疗会使预后较好,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除针对其危险因素,致力于第一级预防外,还应兼顾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6)对那些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又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只有施行第三级预防这一途径。(7)对许多传染病①个体预防---群体预防②传染病的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阻止其向人群的传播,也是群体预防的措施。(8)高血压的控制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12就高血压本身来讲,是第三级预防,但对脑卒中和冠心病来讲,是第一级预防。考点二、临床预防服务概念及内容概念: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内容:①健康咨询;②健康筛检;③化学预防。考点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社区公共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3.以需求为导向4.多部门合作5.人人参与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健康教育3.预防接种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6.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在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免费测量血压一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8.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10.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11.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13.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14第四章常见慢性病考点一、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1.吸烟2.饮酒3.不合理膳食:①食物中脂肪过多;②维生素缺乏;③食物中纤维素摄入量不足;④饮食总热量的过多。4.缺乏身体活动5.其他因素考点二、恶性肿瘤一、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后天环境因素。少数癌症的发生主要和遗传及先天性因素有关,但大多数癌症,主要和后天环境及个人生活方式因素有关。我国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HBV感染、膳食不合理、职业危害及其他环境因素。二、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15主要策略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曾估计,现有的技术方法应用得当,可使癌症死亡率降低约1/3。筛查的重点肿瘤:子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测定甲胎蛋白筛查肝癌考点三、高血压一、高血压的诊断(一)高血压相关概念和诊断标准临床上高血压诊断标准为: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大都需要终身治疗。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约占5%~10%。白大衣高血压:到医疗机构测血压高于/90mmHg但24H平均值/80mmHg或家庭自测值/85mmHg。隐性高血压: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90mmHg但24H平均值高于/80mmHg或家庭自测值高于/85mmHg。(二)血压测量标准方法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16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二、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1.高钠、低钾膳食2.体重超重和肥胖3.饮酒4.其他危险因素(遗传、性别、年龄、工作压力过重、心理因素、高脂血症等)考点四、2型糖尿病一、糖尿病的诊断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来确定。我国目前采用WHO(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17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mg/dl)或;2.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mg/dl)或;3.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mg/dl)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①遗传因素;②肥胖(或超重);③体力活动不足;④膳食因素;⑤早期营养;⑥糖耐量损害IGT;⑦胰岛素抵抗(IR);⑧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考点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冠心病的分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年,WHO将冠心病分为5型: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肌病;⑤猝死。典型心绞痛的特点:①诱因;②部位及放射部位;③性质;④持续时间及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突出的症状:胸痛,疼痛较心绞痛更剧烈,呈压榨性或绞窄性,难以忍受,患者有濒死感,烦躁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持久,多在半小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18时至几个小时或更长,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剂。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学的升高,一般并不困难。二、冠心病危险因素1.高血压2.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3.超重和肥胖4.糖尿病5.生活方式(吸烟、饮食、身体活动)6.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7.其他考点六、脑卒中一、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一)脑梗死根据发病机制,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主要有: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尤为急骤,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3.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二)脑出血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临床特点:1.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2.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三)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其最常见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症状为: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20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其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性等,不可干预的因素外,尚有许多已明确的可干预性危险因素:1.高血压2.心脏病3.糖尿病4.血脂异常5.吸烟6.饮酒7.颈动脉狭窄8.肥胖9.其他危险因素(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②代谢综合征;③缺乏体育活动;④饮食营养不合理;⑤口服避孕药;⑥促凝危险因素)考点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21一、COPD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一)症状和体征1.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2.咳痰: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3.气短或呼吸困难:COPD的标志性症状。4.喘息和胸闷。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焦虑、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等。COPD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疾病进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肺叩诊呈过度清音,两肺呼吸音减低等体征。(二)诊断COPD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凡具有吸烟史,和(或)环境职业污染接触史,和(或)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史者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测定指标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22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二、COPD的危险因素(一)个体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COPD发病的危险性;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是COPD的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二)环境因素1.吸烟——COPD重要发病因素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3.空气污染4.感染呼吸道感染是COPD发病和加剧的重要因素;病*感染可能对COPD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可能为COPD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菌;儿童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成年时的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统症状。考点八、其他常见慢性病一、超重或肥胖(一)超重或肥胖判断标准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23我国成人:正常:18.5≤BMI24kg/㎡超重:24≤BMI28kg/㎡肥胖:BMI≥28kg/㎡(二)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原因遗传因素:肥胖遗传基因环境因素:饮食、活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心理、社会和经济因素。从代谢的角度看:无论是什么原因,肥胖的发生是基于代谢紊乱,因此,可以说代谢紊乱是肥胖从基因到临床表现的中间环节。二、骨质疏松症(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年WHO)定义:是一种进行性的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骨组织的骨量低,骨骼微结构退化伴骨脆性增加和易骨折。诊断标准:骨量减少、骨密度(BMD)下降和(或)发生脆性骨折等为依据。骨密度检测、骨代谢生化指标(骨矿物质、骨代谢调控激素和骨转化标志物)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测定(DXA)测量骨密度,仍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主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24要检查依据。(二)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种族、身材、体重、家族骨折史、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每日日照时长、活动量、吸烟史、饮酒、饮茶或咖啡、过早绝经、绝经时间、绝经后是否激素替代治疗、怀孕次数、患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1)主要分布在绝经后的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2)其次是钙和维生素D缺乏、吸烟、过量饮酒和咖啡、身体活动少、性激素低下等人群。三、口腔健康(一)口腔健康的判断标准判断口腔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没有口腔疾病。(二)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的主要危害1.心血管疾病2.呼吸道疾病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糖尿病4.早产和低体重儿5.其他疾病影响(慢性胃炎、胃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病)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26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考点一、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考点二、常用指标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定义: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发病率的分子为新发病例数,新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某病的患者,有时一个人在观察期间内可能多次发生同种疾病,可分别计算为几个新病例。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口,是指在观察期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中有可能发生所要观察的疾病的人,才能作为分母;对那些不可能患该病的人,如研究传染病的发病率时,已获得免疫者不应包括在分母之中。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暴露人口数不易获得,一般使用年平均人口数。(二)患病率定义: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和旧病例的人数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27总共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式中,K=%、0‰、00/万或000/10万。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点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其本质上是一种比例,不是一种真正的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单位时间内的疾病频率和强度,为动态指标,是一种真正的率。二、死亡指标:(一)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式中,k=0‰或000/10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调整的死亡率,称为粗死亡率。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28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二)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病死率并非真正的率,只是一个比值。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x%某病病死率=(该病死亡率/该病发病率)×%病死率通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肿瘤等,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胁的程度。病死率受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能否被早期诊断、诊断水平及病原体的*力有关。在不同场合下病死率的分母是不同的,如计算住院患者中某病的病死率,分母为该病患者的住院人数;如计算某种急性传染病的病死率,其分母为该病流行时的发病人数。(三)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患某种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29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x%生存率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病等病程长、病情较重、致死性强的疾病的远期疗效。应用该指标时,应确定随访开始日期和截止时间。开始日期一般为确诊日期、出院日期或手术日期;截止时间可以是1年、3年、5年、10年,即计算1年、3年、5年或10年的生存率。三、相对危险度(一)相对危险度(RR)或率比是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0)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计算公式:RR=Ie/I0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RR<1表明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反之RR1时,表明两者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比值越大,联系越强。(二)比值比(OR)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30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与RR相同,OR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若能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OR值接近甚至等于RR值:(1)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2)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四、归因危险度(人群公共卫生意义)(一)归因危险度定义: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计算公式:AR=Ie-I0=I0(RR-1)AR的意义: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二)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定义:是指暴露人群中由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公式:AR%=[(Ie-I0)/Ie]×%(三)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31定义:表示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PAR%=[(It-I0)/It)]×%式中,It为全人群发病率。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不仅考虑了暴露因素的而且与某因素在人群中的暴露率(P0)有关。其公共卫生学意义是:完全控制该暴露因素后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考点三、常用的研究方法一、现况调查(属于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一)现况调查的目的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发现病因线索3.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三早”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5.疾病监测6.其他:衡量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与评估、检验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32(二)方法及种类1.普查。2.抽样调查: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二、队列研究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常用于验证病因假设,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最为常用。(一)队列研究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由研究开始时是否暴露来决定,研究结局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现在开始,而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的。特点是追溯到过去某时期决定人群对某因素的暴露史,然后追踪至现在的发病或死亡情况。3.双向性队列研究:该方法是以上两个方法的结合。根据历史档案确定暴露与否,随访至将来的某个时间确定结局,故又称混合性队列研究。(二)队列研究特点1.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故属于前瞻性研究;2.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而非人为给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33予的;3.研究对象根据暴露与否分组,这与实验性研究的随机分型不同;4.是从“因”到“果”的研究;5.追踪观察的是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三、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结果可靠,科学性强,然而耗时和花费较大。病例对照研究省时、省力,故应用更为广泛。特点: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是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5.经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四、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的基本性质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实验研究又称干预研究)。实验性研究的基本特点:属于前瞻性研究、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组、有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34干预措施。其主要研究类型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和类实验等。五、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一)诊断试验定义:诊断试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试验方法。它包括各种实验室检查、病史体检所获得的临床资料、X线、超声诊断等各种公认的诊断标准,并且利用这些资料和技术标准对疾病和健康状况得出确切的结论。诊断指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半客观指标。选择诊断标准的原则:选择敏感度较高的指标;选择特异度较高的诊断标准;当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重要性相等时,一般可把诊断标准定在“特异度=灵敏度”的分界线处。(二)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1.真实性1)灵敏度——真阳性率2)特异度——真阴性率3)假阴性率——漏诊率或第二类错误4)假阳性率——误诊率或第一类错误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似然比:即患者中出现某种试验结果的概率与非患者中出现相应结果的概率之比,说明患者出现该结果的机会是非患者的多少倍。阳性似然比,比值越大说明患病的概率越大,实验结果的诊断价值越高。阴性似然比,比值越小,实验诊断的价值越高。6)正确诊断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正确诊断指数可用于两个诊断方法的比较,理想的正确诊断指数为%。2.可靠性——信度指相同条件下同一试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3.收益诊断试验的收益评价可通过计算预测值这个更为客观的指标来完成。它是反映诊断试验结果与实际符合的概率,包括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三)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1.同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同步盲法比较。2.研究对象的代表性。3.要有足够的样本量。4.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5.不仅评价真实性,也评价可靠性。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试验的方法和步骤要具体,有可操作性。(四)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联合试验+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六、筛检试验(一)筛检的主要用途:1.用于早期发现那些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可疑患者。2.用于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以预防疾病的发生。3.开展流行病学监测,了解疾病的患病率及其趋势,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了解疾病的自然史。(二)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筛检试验的真实性评价指标是灵敏度和特异度,计算方法与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相同。(三)筛检试验的类型和方法1.筛检的类型:群体筛检和选择性筛检。如40岁以上的超重肥胖人群中筛检糖尿病。2.筛检的方法:单项筛检、多项筛检。(四)筛检的应用原则:合适的疾病;合适的筛检试验;合适的筛检计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37划。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38第六章健康教育学考点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一、健康教育含义: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着眼点:促进个人或群体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二、健康促进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和群体行为改变,以及*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年,《渥太华宣言》健康促进涉及5个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增强社区的能力(4)发展个人技能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39(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联系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和先导,一方面:健康教育促进行为改变;另一方面:健康教育激发领导者拓展健康促进的*治意愿,促进群众的积极参与,促成健康促进的氛围。健康促进离开健康教育,则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健康教育如不向健康促进发展,或缺乏*府、*策、法律、组织等社会支持,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考点二、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一、“知信行”模式“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二、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HBM)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影响因素:1.感知疾病的威胁(疾病易感性、疾病严重性)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3.自我效能4.提示因素5.社会人口学因素考点三、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行为转变分为5个阶段(成瘾行为有第6个阶段—终止阶段):(1)没有打算阶段(pre-contemplation)(2)打算阶段(contemplation)(3)准备阶段(preparation)(4)行动阶段(action)(5)维持阶段(maintenance)(6)终止阶段(termination)考点四、健康传播一、传播模式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年),又称5W模式;一个描述传播行为的简便方法,就是回答下列5个问题:谁(who)?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41说了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what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二、常用人际传播形式与传播媒介(一)人际传播的应用1.讲课2.同伴教育3.演示与示范(二)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传单、折页、小册子等供个人阅读观看的材料都属于面向个体的材料。(三)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宣传栏、招贴画/海报、标语/横幅、DVD。(四)针对大众的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五)新型媒介的应用1.互联网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手机考点五、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一、计划设计步骤(一)需求评估(健康教育诊断)健康教育诊断包括如下内容: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管理与*策诊断及确定优先项目。(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1.计划的总体目标指计划执行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总目标是宏观的、长远的,描述项目总体上的努力方向。2.计划的具体目标:健康目标、行为目标、环境与*策目标,认知目标。(三)制定干预策略1.教育策略2.环境策略3.*策策略(四)制定实施和评价方案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43二、计划的实施1.制订项目实施时间表2.实施质量控制3.组织机构建设4.实施人员培训项目5.设施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三、计划的评价(一)评价的内容与指标1.过程评价2.效应评价3.结局评价(二)效果评价方案①不设对照组的;②非等同比较组设计;③简单时间系列设计;④复合时间系列设计。选择哪个方案主要取决于评价的目的以及干预项目的具体情况。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44第七章营养与食品安全考点一、营养学基础一、营养素(一)营养素的分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二)植物化学物按结构或功能特点等分类,主要包括: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多酚、蛋白酶抑制剂、植物雌激素、硫化物、单萜类、植酸等。二、能量和宏量营养素(一)能量(单位:卡/千卡,焦耳/千焦)1卡(cal)指1克纯水的温度由15℃上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0cal=1kcal。1焦耳(J)则是指用1牛顿(N)力把1kg物体移动1m所需要的能量。0J=1kJ。两种能量单位的换算如下:1kcal=4.kJ;1kJ=0.kcal能量系数: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分类2.血糖生成指数(GI)指分别摄入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2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GI某食物在食后两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相当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GI是用来衡量某种食物或某种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一个指标。高GI食物或膳食:表示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完全,葡萄糖迅速进入血液,血糖浓度波动大;低GI食物表示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血糖浓度波动小。3.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占总能量50%~65%(AMDR)(三)脂类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所消耗能量的40%-50%来自体内的脂肪,其中包括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46从食物中摄取的碳水化合物所转化成的脂肪。脂肪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但它不能在人体缺氧条件下供给能量。1.脂肪:约占脂类的95%。2.脂肪酸:脂肪酸是构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单位。3.类脂:主要有磷脂、糖脂、类固醇等脂类的生理功能:1)供给能量;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3)维持体温、保护脏器;4)增加饱腹感;5)提高膳食感官性状;6)类脂的主要功能——构成身体组织和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必需脂肪酸(EFA):1)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2)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3)参与胆固醇代谢;4)参与精子形成;5)维护视力(DHA维持视网膜光感受器功能)膳食参考摄入量:(四)蛋白质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蛋白质的分类:1)完全蛋白;2)半完全蛋白2.氮折算成蛋白质的折算系数蛋白质含量(g%)=每克含氮量(g)×6.25×%3.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构成身体组织;2)调节生理功能;3)供给能量4.蛋白质的互补原则: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搭配的种类愈多愈好;食用的时间愈近愈好。5.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三、微量营养素(一)维生素1.脂溶性维生素:可储于肝脏中,缺乏症状较缓慢,过多可引起中*。2.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大量储存,缺乏症状出现快,每天必需摄入足够的需要量。(二)矿物质四、膳食纤维(一)膳食纤维的功能1.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过程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冠心病3.预防胆石形成4.促进结肠功能,预防结肠癌。5.防止能量过剩和超重与肥胖。6.维持血糖正常平衡,防治糖尿病。(二)膳食纤维参考摄入量我国成年入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AI)为25g/d。(三)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主要来源是植物性食物,如谷粒(小麦、大米、燕麦、小黑麦、小米和高粱等)、豆类、蔬菜、水果和坚果等。整谷粒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包括抗性淀粉和不可消化性低聚糖。考点二、平衡膳食一、食物的分类第一类食物:谷类、薯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第二类食物:动物性食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49第三类食物:豆类和坚果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第四类食物:蔬菜、水果和菌藻类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第五类食物:纯能量食物(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提供能量、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二、膳食宝塔和平衡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推荐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考点三、保健食品一、我国保健食品的分类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50(一)营养素补充剂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为目的,内容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尚未将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包括在内。(二)保健食品的功能设置要符合以下原则:1.以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满足群众保健需求、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2.功能定位应为调节机体功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针对特定人群,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3.功能声称应被科学界所公认,具有科学性、适用性、针对性,功能名称应科学、准确、易懂。4.功能评价方法和判断标准应科学、公认、可行。5.功能调整和管理应根据科学发展、社会需求和监管实际,按照相关程序,实施动态管理。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一)全营养配方食品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51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需对营养素进行全面补充且对特定营养素没有特别要求的人群。(二)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能够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三)非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可满足目标人群部分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需要补充单一或部分营养素的人群,不适用于作为单一营养来源。三、如何看待和选择营养和保健食品1.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要相信“疗效”“速效”字样。2.选择保健食品,必须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3.学会理性购买保健食品。4.认准蓝色草帽样标志和批准文号,到正规的经销场所购买。5.从科学角度讲,平时注意合理饮食、规律生活、适量运动、平衡心态才是健康根本保证。四、如何鉴别保健食品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52第一,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切忌听信会议讲座、街头小报虚假宣传,用保健食品代替药品,以致延误治疗时间,加重病情。第二,选择保健食品,必须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切忌在选购时轻信广告、盲目跟风。第三,购买保健食品,须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考点四、食品安全一、食源性疾病基本特征:1.食物本身不致病,只是携带和传播的媒介2.致病的是各种致病因子3.主要引起急性中*和急性感染两种病理变化按发病机制分类分为食源性感染和食源性中*。我们通常讲的食物中*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二、食物中*食物中*是一类最重要的食源性疾病,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53性、亚急性疾病。(一)食物中*的特点食物中*发生的病因各不相同,但发病具有以下共同特点:季节性、爆发性、相似性、非传染性。(二)食物中*的分类一般按病原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食物中*2.真菌及其*素食物中*3.动物性食物中*4.有*植物中*5.化学性食物中*(三)食物中*的预防正确采购食物是保证食物新鲜卫生的第一关。烹调加工过程是保证食物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54第八章身体活动基本知识考点一、身体活动及其健康益处一、身体活动的概念和分类(一)按日常活动分类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往来身体活动、家务性身体活动、业余休闲。(二)按能量代谢分类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三)其他分类1.柔韧性活动(伸展性活动):如各种伸展性活动、瑜伽、太极等。2.强壮肌肉活动:如日常各种负重活动、举哑铃、俯卧撑等。3.平衡性活动:如单腿站立、倒着走、平衡板练习等都属于平衡练习。4.健骨运动:如蹦、跳、舞蹈等属于健骨运动和肌肉力量运动。5.高强度间歇训练:包含大强度有氧运动并间或短时间低强度有氧运动恢复期的组合型活动。二、身体活动的强度及其衡量(一)身体活动强度常用指标1.绝对强度(物理强度,国际常用指标代谢当量)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55绝对强度据身体活动的绝对物理负荷量测定的强度水平,通常为普通健康成年人的某种运动测定结果。常用指标为代谢当量METs,也称梅脱。代谢当量是指相对于安静休息时运动的能量代谢水平,1MET相当于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消耗3.5ml的氧。或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消耗1.05千卡能量的活动强度。2.相对强度(生理强度)——根据生理反应测定的身体活动强度常用衡量指标:个人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最大耗氧量百分比、自我感知运动强度。(二)身体活动强度的衡量1.绝对强度的衡量——绝对强度指标,即代谢当量水平(1)≥6METs为高强度活动;(2)3~5.9METs为中等强度活动;(3)1.6~2.9METs为低强度活动;(4)1.0~1.5METS为静态行为活动。2.相对强度的衡量(1)最大心率百分比法:HRmax=-年龄(岁)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56按照主观疲劳程度分级,中等强度通常在11~14的区间内。中等强度有: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随着呼吸的节奏连续说话,但不能放声唱歌。一般健康人还可以根据活动中的心率来感觉和控制强度,但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差者,则应结合自己的体质和感觉来确定强度。三、身体活动量的衡量(一)国际通用的身体活动量衡量指标身体活动强度与单次或累计时间的乘积,一般用梅脱分钟或梅脱小时表示。目前有推荐公式:HRmax=-0.7×年龄(岁)中等强度的心率一般定义在60%~75%Hrmax(2)Borg量表法:常用6~20级的表。即:一次具体身体活动的活动量=梅脱时间(分钟),如:健康成人每天4km/h时的速度走路30分钟,5天/w。(二)千步当量: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57我国年推出《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千步当量”。1个千步当量=中等速度(4千步/小时)步行10分钟(约1千步),千步当量可以根据体重转换为能量消耗60公斤体重的人1千步当量,约消耗31.5千卡。强度大,代谢当量值高的身体活动,短时间就达到1个千步当量。强度小,所需要的时间就长。考点二、慢性病与身体活动一、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步骤1.运动训练前常规体格检查2.运动前的健康筛查与评估3.运动锻炼的医学监督二、健康成人运动处方基本内容在系统评估后,根据FTVP原则,普通健康成年人的运动处方:(一)有氧运动1.频率:每周≥5天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3天较大强度运动,或每周3-5天中等强度与较大强度运动相结合。2.强度:中低强度(40%-60%HRmax)逐渐达到中、高强度(60%-90%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58HRMAX)。健康状况不好者进行小(30%-40%HRmax)到中低强度。3.时间:中等强度30-60min/d,且每次至少10min,-min/w;较大强度至少20-30分钟/d(每周不少于75min);或中等和较大强度相结合的运动。4.运动量:每周min中等强度的运动,或每天至少中速以上步行。5.运动形式:有节律的、大肌肉群参与的、所需技巧低的、至少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6.进度:计划开始的4-6周中,每1-2周将每次训练课的时间延长5-10min。当规律锻炼1个月之后、在接下来的4-8个月里逐渐增加到上述推荐运动量。(二)抗阻运动1.频率:每周每个大肌肉群训练2-3天、同肌群练习间隔48小时。如每周2天仰卧起坐、同时哑铃练习2天。2.强度:中等强度每次至少1组,每组重复10-15次。3.类型:推荐多关节练习。4.推荐量:每个肌群练习2-4组,每组重复次,组间休息2~3min。(三)柔韧性训练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频率:每周2~3天,每天练习效果更好。2.强度:拉伸至感觉到拉紧或轻微的不适。3.时间:大多数人静力拉伸保持10~30秒。每个柔韧性练习总时间为60秒。4.方式:缓慢拉伸大肌肉群。如弹力橡皮带和拉力器。5.模式:每个柔韧性练习都重复2~4次。(四)减少日常久坐不动的行为(连续久坐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尽可能减少每天累计久坐行为时间。)三、单纯性肥胖的运动处方要点(一)单纯性肥胖患者运动干预的目标:增加能量消耗、减控体重,保持和增加瘦体重、改变身体成分分布、减少腹部脂肪,改善循环、呼吸、代谢调节功能。运动处方的FITT推荐与健康成年人类似,但更加强调次数(每周至少5次),运动总量目标是每周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分钟高强度运动,建议循序渐进逐渐达标。(二)单纯性肥胖患者减重目标:设计应切合实际,推荐3~6个月内减重5%~10%。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60注意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合理膳食,每日减少~0kcal的能量摄入,每周至少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以最大程度获得健康体适能的益处。逐渐增加至较大量的运动,如每周大于分钟,以促进长期控制体重。四、2型糖尿病的运动处方要点干预目标: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和体重,保持或增加肌肉体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活动原发性高血压运动干预的目的是提高心肺和代谢系统功能,稳定血压,控制体重,预防并发症,缓解精神压力、改善心理平衡。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61第九章心理健康考点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一、心理学基础心理活动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二、心理健康的定义健康至少应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三方面。心理健康的标志: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三、心理卫生的范畴1.从优生学的角度指导婚姻、配偶、受孕等过程,提高个体的心理卫生素质。2.研究各年龄阶段(如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心理卫生特点与规律,指导各年龄阶段的人们搞好心理卫生。3.研究各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卫生问题,使人们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62业余团体中能良好的适应环境,搞好人际关系,以便心情舒畅地工作、学习与生活。4.研究个体主动积极研究心理卫生的机制与措施,指导人们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做情绪调节控制的主任,改正不良行为与性格特征,掌握一至几种身心放松技术,以便随时调节身心平衡,讲究心理卫生。考点二、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发展(一)儿童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1.合理安排学习2.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的产生3.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1.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2.保护自信心和自尊心3.保持情绪稳定4.适当的性教育(三)成年早期(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健康管理师》随身记基础知识篇.积极适应社会变化2.树立良好的婚恋择偶观(四)成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1.加强自我心理保健2.顺利度过更年期(五)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1.尽快适应离退休后的生活2.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二、群体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一)家庭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1.沟通2.家庭心理咨询3.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4.正确对待子女的发展(二)学校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以能够促进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为处于潜在危险或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分的保护性支持和无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