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曾被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视为“值得死在上面的事业”,作为移动医疗行业的洞察者,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刘谦活跃于各大医疗领域的论坛。从主持到写作、从医药营销到移动医疗,像魔术达人一般自如地切换身份,刘谦不亦乐乎。那么,在他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精彩的人生经历?
刘谦
(资深医药作家,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
◇诺华、辉瑞、阿斯利康和GSK等一线外企从事处方药营销20年,任事业部总经理和企业战略负责人等职位;
◇年起为排名前十跨国药企中的六家提供过定制化咨询培训,同年8月创立了移动医疗领域首家第三方独立评测机构:独角兽工作室;
◇曾在全国性媒体发表研究文章上百篇。
壹移动医疗圈的“金承志”:
才情隐藏在笑声背后
演绎过神曲《张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的彩虹合唱团指挥金承志,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一张不大的国字脸,鼻梁架着一副书生气质十足的黑框眼镜,而这也是记者对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刘谦的第一印象。
不仅外貌气质神似,两人的人生经历也相仿。
作为正儿八经的医科大学药理学专业毕业,20年跨国药企工作经验练就了刘谦幽默又不失沉稳的性格,但更为人熟知的是他文笔犀利的医药作家身份,以及在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医疗论坛上谈吐风趣的主持人形象。相比之下,倒没那么多人记得他曾经是一位在诺华、阿斯利康、GSK等一线外企工作过的高管精英。
就像阳光下,事物都有明暗两面,两位被世人所认可追捧的那一面虽然光鲜热闹,但隐藏在背后的付出与才华却容易被忽略。当然金承志的爆红,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互联网巨大的传播推手作用,而刘谦在互联网医疗圈里面的“走红”,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而是他20多年来在医药圈里的沉淀,虽然他自己归因为“是主持会议抛头露面多”。
贰辞职,就是为了走出舒服圈
年时,刘谦和绝大多数刚从医科大学毕业的同龄人一样,医院开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在当时绝对是铁饭碗,还能拿上海户口,社会地位也比较高。不医院里特别官僚,等级森严,自己不能适应,于是随性地辞职了。
这个理由或许旁人很难理解,特别与那个年代接应起来,医院工作说不干就不干,仿佛有点“离经叛道”的味道。他回想当时在上海,不太流行跳槽。一旦跳槽,户口不好解决,还有档案挂靠、职称、买房也不方便,甚至都没有租房市场可以选择,就连民营单位都特别少。虽然他也承认自己当年少不经事,但却不觉得遗憾。
然而这不仅仅是刘谦唯一一次的率性出走,他骨子里不安分的“魔”劲一直在蠢蠢欲动。
刘谦的第二次出走,是从一个耗费整整20年青春的外企大环境中走出来。不同于第一次的少不经事,这次辞职,是他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的人生选择。
和很多在外企工作多年的医药营销人一样,刘谦对制药跨国外企也带着复杂而深厚的感情。他描述称:“我先后在3家药企待了20年,缺点就是外企的烙印太深。现在看来,虽然外企的福利很好,培训很好,但是外企还是有很多局限,他会让你太舒服,做的业务太细,但是面是不够的,广度也不够。”他说如果当时继续留在GSK,或许自己依然还是在做自己熟悉的事,顺着过去20年的思路走下去。
或许正是意识到了公司是不可能帮自己解决思维广度不够的问题,也害怕思维会变得愈加老化,视野变得更加狭窄,恰逢GSK的企业转型方向也与他的兴趣并不匹配,他带着探索未来种种可能性的想法,决定自己寻找出路。
他依然将这一次辞职概括为“没想太多”:“我会觉得过了40岁之后,可以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仅此而已。我不是一个特别想那么多、深思熟虑的人。”
不过这一次的职业转型,带他走向了创业者这一角色。
叁医药行业里最懂互联网,
互联网行业里面最懂医药
从GSK辞职后,很长一段时间,刘谦并未找准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他说,“我或许代表着一类人,以前会把平台所带来的成绩,误以为是自己靠能力取得的。在大公司呆的时间越长越意识不到自己的局限,还以为自己挺能的。”
离开了大平台,他先尝试做了一个肿瘤相关的项目,半年后之后放弃,之后才嗅到了第三方测评的机会。在互联网+医疗的领域里,其实很多创业者都是两眼一抹黑、没有方向指引。医疗本来就不是赚快钱的行业,而移动医疗却十分浮躁,虚报融资、虚报用户、把模式说得天花乱坠的现象比比皆是。刘谦自称创立独角兽工作室契机正在于“行业的需要”,他说:“行业内一直没有一个相对中立客观的声音说应该怎么样,事实是怎么样,大家应该往哪儿走,应该来说可能是个机会吧,市场需要的东西。其实我们也没有想过这个东西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怎样,大家需要这样一个客观、冷静的声音,一个客观的第三方。”
就这样,年8月,刘谦和几位合伙人一同成立了独角兽工作室。对于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刘谦坦言“如果真实的数据是分的话,我们其实只能做到30~40分。”尽管如此,刘谦依然自信独角兽测评数据的可信度在行业遥遥领先。“因为数据本身是在不断变化当中,我们的价值在于,我们对行业还是比较了解,我们会把一些碎片化的数据拼接起来,我们能给你一个大概的轮廓,能告诉你比较多的真相。”
好比是迷雾中一双拨云见日的手,即使半离开医药行业,身兼作家与主持人多重身份的刘谦,俨然成为了医药行业里面最懂互联网的,互联网行业里面最懂医药的人,而他本人也为独角兽工作室树立了一个大IP旗帜。
肆热情“搅局”,
不会写作的主持人不是好的观察家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写作几乎已经没有了门槛,这样就出现了很多谣言、流言商业化的东西,但好的东西依然稀缺,还需要读者去大浪淘沙。在这种情况下,刘谦仍然坚持随兴发挥,写作不断,他说这源于他的本能。写作不仅仅能让他对医药行业的热观察变成冷思考,还能让他以文会友。
年初他开始以“有魔心没魔术”的名字写新浪微博,在媒体建议下才开始写长文章,慢慢也积累了上万的粉丝,那时他还在国外的药企工作。而在他辞职离开药企后的九个月时间,才是作品高产的*金期,一个人伏案写了近篇文章,题材均为处方药营销和移动医疗,他在文章《写作是为了保留我所剩不多的本能》中说:“前者(处方药营销)我浸淫了20年,从代表到事业部总经理、从中国到外国、从内企到外企,还称得上懂行;后者(移动医疗)我接触不过半年多,写了一点个人感受的东西,借着移动医疗创业的火热居然也能走红。”
在采访中,他也提到曾经做过实验,发布一篇只署名“独角兽工作室”的文章,虽然也是自己写的,但是与署名“刘谦”的文章相比,却可以产生一倍以上的阅读量差异。说这话的刘谦仿佛眼神在放光。正是写作,为他踏入移动医疗领域埋下了伏笔。他说离开药企时